APP下载

从河北基层融媒体看全媒体人才的培养

2020-12-29李丽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20年22期
关键词:全媒体媒体融合人才

【摘要】近几年来,县级融媒体中心在河北省内各地陆续挂牌,基层对于人才尤其是全媒体人才有着旺盛的需求,其要求在坚持一如既往的高标准的同时也发生了一些新变化,为人才培养提出了全新的课题。

【关键词】媒体融合;全媒体;人才

【项目基金】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课题“十四五”期间河北新闻传播人才结构与需求分析,项目编号JRSHZ-2020-02017。

中图分类号:G2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46/j.issn.1673-0348.2020.22.058

基层融媒体中心设立发展的初衷是为了切实提高本机构融媒体宣传水平,更好的引导群众、服务群众,助推本区域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因此在人才招聘的过程中,所有的县级融媒体中心都强调人才的理论素养,注重人才业务水准的考量。而基层融媒体机构往往集纸媒、广播电视、网络新媒体多种媒介形式为一体,承担着传播信息、引导舆论、服务群众等多重重任。多屏传播尤其对从业者的全媒体采编能力提出了全新要求。

1. 全媒体综合素质成为时代新要求

当前社会快速的发展变动加大了各行各业工作压力,除专业素质外,对人才语言表达、应变能力、协作能力及相应的抗压能力等综合素质也更为重视。

1.1 协作、抗压等综合素质受到重视

基层融媒体中心在人、财、物方面基础薄弱,面对全新的工作定位以及当今媒介环境的巨大变化,各基层融媒体中心对求职者态度、个人性格特质方面的要求出现的特别频繁而醒目。这类要求首先表现为对于工作“吃苦耐劳”、“敬业”的奉献精神和面对压力百折不挠的优秀品质,在此基础上还要求求职者对所分配的工作任务执行能力强,具有较强的学习、协作和与人交往沟通的能力。这些素质要求都属于个人态度以及性格方面的素养,其实质仍然是对求职者整体综合素质的重视,在全媒体发展的今天各基层融媒体机构对这一点尤其看重。

为了选出综合素质高的人才,各县级融媒体中心也想了很多办法。比如很多基层融媒体中心在考察新闻传播基础知识、采编业务能力之外,招聘考试中还加入了公务员招录考试中常用的结构化面试考察,并且面试成绩大都占到50%以上。这种面试其实就是对考生政策理论水平、思维反应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的综合考察,充分体现了对于应聘人员性格及工作能力的重视。

1.2 适应全媒体新岗位的业务人才

近年来,各级各类媒体中与新媒体有关的岗位不断扩充,出现了许多带有新媒体独有基因的全新部门与岗位,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新媒体根据自身的产品定位、传播方式对人才提出全新的要求。另一方面随着媒介融合的深入推进,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也对人才的全媒体融合型业务技能更为看重。

对采编岗位来说,由于全媒体平台不再局限于原有的纸媒、大屏,是多媒体多平台的传播,在用人方面也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记者、编辑、编导、摄像,而是具有了全媒体的特征,增加了视听节目策划、新媒体运营、新媒体创意编辑制作等新岗位。工作人员除了能够负责传统媒体平台的选题策划、采访、写作、剪辑等工作,还要熟悉全媒体采编制作流程及相关设备,能够独立完成网站、客户端、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图文撰写及视频制作等一系列工作。新媒体互动性强的特点还要求从业者能够根据不同平台的特点,善于分析数据,能够策划新媒体互动活动,打通线上线下提升粉丝活跃度,维护、提升用户量。这都是对基层全媒体人才的全新要求。

为了适应多媒体平台运营的特点,基层融媒体中心人才招聘的专业进一步拓宽,并尤其强调对新媒体技术技能的掌握。优先录取专业从传统的新闻传播学类、广播电视编导、汉语言文学类扩大到网络与新媒体、媒体创意视觉传达、艺术设计、计算机、文化产业管理等相关专业,专业范围更为宽广。要求人员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熟悉移动端各类软、硬件,熟练使用PR、AE、3D、PS、VR全景拍摄、4K技术,熟悉H5、VR、抖音、短视频拍摄制作,能够按照媒体融合业务流程生产全媒体产品,在重大突发事件中可以胜任图文快讯、手机直播、现场采访等工作。

2. 未来全媒体人才培养路径

媒体深度融合的推进要求体制机制方面的深入改革,更离不开全媒体人才的支持。所谓全媒体人才就是具有互联网思维,具备全媒体创意、生产、传播、运营、管理等相关能力,胜任全媒体流程与平台建设、全媒体业态与生态发展要求的专门人才。 这就要求从业者既要熟悉传统媒体大屏的运作规律,又要了解各新媒体平台的流程;既要会采编,又要懂策划,会管理运营。我们从各基层融媒体中心对人才的需求当中,可以看出今后全媒体人才培养需要努力的方向。

2.1 重視理论及个人综合素养提升

当前社会处于意识形态活跃、矛盾复杂多变的时期,尤其需要优质的内容进行正确的舆论引导。创作深入人心的优质内容,离不开具备较高的政治觉悟和理论素养的全媒体人才。只有具备较高的理论政策水平、道路正确才能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创作出群众喜闻乐见、具有广泛的传播力和影响力的作品来。理论政策水平因此成为了对全媒体人才的基本要求。

从基层融媒体中心运作的实际情况来看,作为基层一线的全媒体采编人员,往往需要一人承担多个平台的报道任务,需要一专多能。具备较强的协作、沟通能力,才能适应这种高强度的工作压力。而较强的执行能力和吃苦耐劳的意志力,能够与团队沟通合作,才能够在完成已有任务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开拓新的报道形态。因此,工作态度、责任意识、团结协作是从业者必备的素质要求,在此基础上还要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创意思维能力。

在全媒体人才培养方面,首要的还是要注重基础的理论素养,注意个人的品质以及良好的性格特质的养成。从基本的新闻敏感到对当前政策的把握,从对工作的责任意识和热爱到执行能力、协作能力。在此基础上更富于创新精神的人才才能适应全媒体条件下日益激烈的媒介竞争工作环境。

2.2 练就过硬的基本功

基层融媒体中心作为基层业务部门,所招聘的也主要是一线的采编业务人员,从事具体的采、写、编、评、拍、录、制作等工作。业务能力,尤其是能否承担起基层具体的采编工作是基层用人单位最关心的问题,对招聘人员具体的能力要求中就非常注重这些业务基本功。

融媒体中心的建立意味着全媒体信息传播新形态,信息传播+政务商务服务等功能的实现都需要更多能直接上手工作的年轻力量的加入。传统的基层媒体机构人员构成往往年龄偏大,高学历层次人才数量有限,学历较高者的加入可有效提升县级融媒体机构人员的基本素质,改善人员的年龄和知识结构。而有从业经验者往往意味着新闻基本功方面已经有一定的积累,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到实际工作岗位后不需要太多的培训就可以独挡一面,因此县级融媒体中心往往对这类人员适当放宽报名条件,优先录用。

实践能力的培养一直是新闻传播院系着力的重点,其出发点就是为了解决毕业生上手慢、采编水平不适应媒介实际需要的问题。经过近几年的建设转型,基层融媒体中心整合传统媒体与互联网新媒体建设已经初步显现效果,但业界关于新闻传播类毕业生所学知识与技能不能适应移动互联网实际的声音并没有消弭。培养适应基层融媒体中心需要的全媒体人才,需要新闻传播院系与各基层融媒体用人单位进行更直接、更有效的对接,将学生真正派驻基层融媒体中心去做实际的全媒体采编工作,在媒体实践当中去锻炼成长,培养适应业界实际需求的新的全媒体人才。

2.3 适应全媒体运作新要求

媒體融合离不开先进技术的支撑,先进技术和优质内容都是媒体的核心竞争力。对新技术的理解和掌握,生产优质内容、优化传播效果,人才是核心。全媒体发展的新要求,体现在对招聘人才岗位及职责的要求方面,也相应地有一些调整。

基层需要的全媒体人才主要指生产制作类人才。这类人才特别需要具备这些能力,即掌握新的4K/8K、3D、AR/VR/MR、直播、短视频、中长视频等技术;能够综合运用全媒体手段,策划组织新闻网站、移动客户端、微博、微信、h5等全媒体平台内容的编发。还要具有互联网思维,能够对数据、信息进行基本的研判,能够策划、研发用户互动性服务和活动,实现全媒体业态的产品与服务链延伸。

在学生培养过程中,一方面要增加新媒体技术类课程的设置,同时还要注重策划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就是需要实践尤其是新媒体平台实践锻炼来真正掌握这些技能。

基层融媒体中心的建设是为了把更多优质内容、先进技术、专业人才、项目资金向互联网主阵地汇集、向移动端倾斜。互联网移动化传播的转型发展更凸显了基层尤其是相对落后地区对于优秀人才的渴求。把更多政治素质高,业务素养过硬并熟悉新媒体、掌握全新的新媒体互联互通思维和技术的优秀中青年人才充实到关键岗位,充分释放人才活力才能促进整个基层融媒体中心人才队伍结构的优化,实现更好的传播效果和更大的影响力。

参考文献:

[1]郭晴晴:全媒体时代新闻采编岗位人才需求与培养改革思考——对招聘网站120招聘信息的分析[J].新闻研究导刊,2019年3月:208-209页.

[2]蔡雯、翁之颢:新闻传播人才需求在新媒体环境中的变化及其启示——基于传统媒体2013-2014年新媒体岗位招聘信息的研究[J].现代传播,2014年36(06):126-129.

作者简介:李丽,河北经贸大学,文化与传播学院,讲师,博士.

猜你喜欢

全媒体媒体融合人才
南岸:聚人才之智 建创新之城
多元需求 多元教育 多元人才
浅析电视民生新闻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全媒体环境下主持人竞争力的提升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
打造微公益品牌的“全媒体路径”
浅谈电视新闻的创新
实施三三战略 强化内容生产 推进媒体融合
论循证新闻的方法与意义
毛遂自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