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导向的Java程序设计教学大纲设计
2020-12-29宋振宇严雪梅彭海静杨雯瑞
宋振宇 严雪梅 彭海静 杨雯瑞
摘要:当下高校的工程教育认证,是提高高校工程教育培养人才质量的保障制度, 教学大纲是落实工程教育认证理念的落脚点。就业导向的Java程序设计教学大纲设计,引入企业主流Java开发框架,让Java 程序设计课程与实践课程相融合形成知识网络,应用在学校所学Java程序设计知识构建企业级项目。教学内容的设计应该考虑使用递进式从易到难,在课程允许的范围内最大可能提高锻炼学生编程动手能力。在强化实战培训的基础上,可以让学生能够累积实际开发项目经验。
关键词:Java;实训;教学大纲
中图分类号: 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0)30-0185-02
大数据时代的快速发展,不仅加快了计算机软件行业、社会经济方面的发展速度,同时明确了对就业市场求职人员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的要求。所以,在面临高要求就业率压力以及培养新时代就业导向型计算机专业人才的背景下,计算机专业的相关课程设计应当考虑从学生面向就业出发,在传授基础性的理论知识的情况下,需要适当的增加实践教学内容,
改变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只重视Java语言理论教学的缺陷[1],增加实践教学的强度可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编程动手能力以及企业就业竞争力。最重要的是,需要我们任课教师能够走出课堂走近企业,能够发现目前学校的培养模式与将来学生就业的行业需求的差距,从学生未来的行业发展,职业规划的角度来重新定位和审视Java课程体系,合理组织、安排和优化教学内容,使得学生在校学习的理论实践能够应对企业级项目开发。
1 目前通用的Java程序设计教学大纲存在的问题
现下,国内的主流开发语言依然是Java程序语言,国内大多开设计算机专业的高校,都会开设Java应用开发的基础性课程——Java程序设计。目的是培养更多的软件应用开发人才。教学大纲作为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指导文件,对教师教学过程以及课程进度安排起到指导性作用。
目前,比较通用的教学内容相对来说都比较传统和保守,由于计算机行业的发展特性,使得学校里面的教学计划安排相对应计算机专业的行业发展存在一定的延迟性, 就可能造成许多计算机专业的高校毕业生专业能力无法应对企业用人方的需求,造成毕业的高就业压力,而且在以往的教学过程注重理论知识讲授,在实践教学的案例引入又过于保守,部分实验课甚至涉及的过于简单缺乏挑战性,实验室设置大多数为验证性实验,缺少需要学生自己设计分析的综合性设计实验,使得学生固守课本知识脱离行业发展需求,让部分不会灵活运用学校所学知识的学生,在进入行业的时候自身的学习主动性不强,专业知识有不过硬。总而言之,目前按传统方式培养的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实际编写项目的过程中存在严重问题,而且不满足企业用人单位实际的用人的技术知识需求[2],整体的专业数值与企业方人才需求不匹配[3]。
2 以就业为导向的Java程序设计教学大纲设计流程
以就业为导向的Java程序設计教学大纲,重点培养职业能力素养,加强校企合作,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2.1 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通过对Java语言的学习,培养学生基础代码设计能力以及能够适当地进行算法分析的能力。并且,我们可以联系企业,要求企业工程师,加入课程设计。教师教学引入企业工程师配合,可以在课程的学习过程提高学生实际解决上线应用级项目能力,真正意义上做到学校专业课学习内容与企业实际开发案例接轨。Java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手段主要是通过案例牵引与任务驱动相结合,语法知识讲解和编写应用级实例相互补充,可以通过Java语言的基本语法知识,控制结构,设计模式等理论讲解铺垫基础,然后再与企业工程师共同在制定适合学生编写的实例,进行Java应用基础程序的开发,并为后续Web开发的学习做铺垫。
培养学生的算法分析能力,可以自主地进行项目开发编程,通过软件工程开发方法,设计分析实现项目开发,为学生将来进入行业开发项目打下基础。
2.2 课程的教学目标
当然,课程教学目标我们可以主要从专业知识、职业能力素质这些方面去考虑设计。
2.2.1 知识目标
(1)理解并掌握Java语言的设计思想;
(2)理解并掌握Java语言的语法,控制结构,设计模式等;
(3)理解并掌握Java语言的多线程机制;
(4)具备Java程序设计的分析、描述和算法设计能力。
2.2.2 职业目标
(1)学生能够独立搭建Java开发环境;
(2)学生能够独立使用Java语言完成简单实例;
(3)学生能够独立应用面向对象的编程原理完成游戏案例;
(4)学生能够合作协助应用Java语言完成小型项目案例设计;
(5)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3 就业导向的教学大纲框架与内容
日常教学任务是为了让学生在实践中打下Java扎实的基础,能够熟练使用面向对象解决开发问题。同时,紧密联系软件企业行业,加强与企业合作,合理安排Java 程序设计课程内容,实验环节引入企业项目的小型案例改编,加强学生的语言编写能力,让学生能够具备在工作环境中解决实际问题,团队合作,以及谈判沟通等能力。可以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进行教学内容的适当调整,主要是留出适当的时间可以让学生进行上机操作,老师进行指导。同时,邀请企业工程师老师加入上机指导环节,实践指导环节可以借鉴线上和线下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
Java程序设计课程教学课以问题为导向,以案例为驱动,突出Java程序设计的实践性。通过本课程理论教学、案例分析和课程实验相结合的形式,以问题为导向,使学生加深对基本原理和基本理论的理解;通过传统的基础语法,流行的Java框架以及项目学习实践,培养学生动手创新能力以及算法分析能力。
当然,课程结束之后要制定出合理的考核办法对学习成果验收。由于本课程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所以考核方式也应该与教学内容相适应,这样可以真正的检验学习成果。最终的期末总成绩可以考虑,由平时成绩、实验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构成。平时成绩由课堂表现、作业、平时测试等考核项目构成。实验成绩依据对课程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过程的分析和实验结果的總结综合评价给出。期末考试可采用闭卷形式,考察平时上课内容的理解接受情况。最终总成绩,可由期末考试成绩占60%,平时成绩占20%,实验成绩占20%。(根据课程性质不同,各部分成绩建议占比各不相同),当然也可以使用项目答辩作为实验成绩的评分,我们在实际的考核中,可以更加的多样化。
4 结束语
紧跟计算机行业的高速发展,高校多样化校企合作课程发展的趋势,在以就业为导向的Java程序设计教学大纲的构建与实施中,适当引入企业项目案例,围绕岗位需求开展,加强学生的动手实践、组织交流、团队协作等能力的培养,同时也可以提高学校教师在工程项目管理开发经验,实现学校与产业一体化教学。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校企合作这样的平台,充分发挥校企合作的实践优势[4],在传统的高校Java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中[5],让企业工程师参与制定课程的教学大纲以及参与设计课程的教学案例和实践项目案例。
目前国家正在大力推动校企合作,而且在新工科的蓝图下,我们更应该利用校企合作开展办学的平台,学校与软件企业可以相互合作借力发展,密切合作共建课程,让高校教师进入企业,培养双师型教师,同时提高学生与老师的实践能力,强化企业开发项目经验,实现共赢。不但,高校促进教师向“双师”型教师转变,企业也可借机从一开始就培养符合要求的员工,择优录取,并且学校也能够培养出更多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禇洪波,李晓艳.基于项目驱动的Java语言教学方法研究[J].成才之路,2013(19):83.
[2] 崔敬东,徐雷.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影响和制约因素及其化解途径[J].电子商务,2016(2):79-80.
[3] 赵巧.应用型本科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J].经济师,2016(4):202-203.
[4] 吉梅.项目驱动在Java语言程序设计教学中的研究与应用[J].职业时空,2012,8(4):83-84.
[5] 肖东.高校《Java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探讨[J].福建电脑,2008,24(8):210,194.
【通联编辑:唐一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