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环境行为关系理论的博物馆环境空间优化设计

2020-12-29姚璐王合丽

工业设计 2020年11期
关键词:参观者优化设计

姚璐 王合丽

摘要:本文选取博物馆环境空间作为研究对象。并基于环境心理学中的环境行为关系理论,通过分析当下博物馆空间现状并结合参观者参观博物馆环境空间时的生理及心理的特点,作出相应地分析和梳理。提出符合大众心理诉求的博物馆环境空间设计策略,意在能够为其他博物馆环境空间设计提供借鉴。

关键词:环境行为关系理论;博物馆环境空间;博物馆疲劳;参观者;优化设计

中图分类号:TB4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码:1672-7053(2020)11-0117-02

随着社会的发展,物质极大的丰富,人们越来越重视自己在精神层面的的需求。博物馆空间逐渐成为人们提高精神文化水平必不可少的场所。随着大量参观者进入博物馆参观,博物馆环境空间中“博物馆疲劳”现象开始引起越来越多地关注。“博物馆疲劳”(Museum Fatigue)这一概念的正式提出始于20世纪80年代,研究者弗朗斯考滕描述这种现象是观众在参观博物馆过程中逐渐出现的精力耗竭、注意力涣散、认识活动机能衰退。国外研究“博物馆疲劳”的学者如Stephen Bitgood指出“博物馆疲劳”包括精神疲劳和身体疲劳。因此对于博物馆中参观者发生疲劳的问题,笔者尝试从环境心理学中的环境行为关系理论来研究博物馆建筑空间环境中人们的心理感知和行为,并运用环境心理学在建筑设计中有意识地塑造空间环境,增强空间氛围,优化博物馆的环境空间设计,从而充分发挥博物馆的教育服务功能。

1环境行为关系理论概述

提到环境行为关系理论就不得不提及环境心理学,“环境心理学”一词第一次被提出是在1964年的美国医院联合会上。而人们现在认知当中的环境心理学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1968年环境设计研究协会简称(EDRA)在美国成立,次年《Environment and Behavior》杂志发行,这标志着北美环境心理学的建立。其中,国内关于环境心理学的研究起步较晚,最早出现在建筑学、建筑规划等领域。国内的环境心理学的研究多是在建筑设计应用相关领域。

环境行为关系理论是环境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环境行为关系理论探讨的多是物质环境对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的影响,其侧重点在物质环境、人的心理以及人的行为这三方面。人在受到环境的刺激后,会引起心理上的一些强烈反映,心理上的反映会让人出现对环境的需求。而这种需求会通过人的行为表现出来,因此这三者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其中环境行为关系理论主要观点包含五个方面,分别是唤醒理论、环境负荷理论、适应水平理论、行为约束理论和生态心理学。

2博物馆环境空间设计现状

在现有的博物馆环境空间中,观者经常会发生疲劳现象,参观者在观展过程中驻足停留,或是倚靠空间内的某种具有支撑功能的支撑物。观展过程中参观者也常会有注意力不集中,情绪急躁、精力衰竭、活动机能减退、小腿发麻这些感受,觀者常常会认为这就是一种生理上的疲劳,实际上当观者出现上述这些行为和生理症状时,就可认定为已经发生“博物馆疲劳”。这种疲劳的出现与博物馆环境空间中的物质因素息息相关。因此,下文将对现有博物馆环境空间现状进行分析。

2.1空间流线过长

在现有国内博物馆环境空间设计中,博物馆建筑空间形状多为单一的矩形,在此类空间中,其流线较长,而流线作为人在建筑活动中的路线,通常会根据人的行为方式对空间进行一定的流线组织。对于博物馆来说,不论是过去还是未来,博物馆环境空间总是习惯于通过组织人流从而达到引导人进行参观藏品的目的。而在实际参观者过程中,博物馆空间中的参观者也习惯于跟随固有的空间流线进行观展,空间流线在博物馆设计中是极为重要的一部分,一旦博物馆环境空间中的流线过长,而空间中能够让观者休息的地方又较少时,就容易导致参观者在参观过程中耗费较多的体力去参观,形成“博物馆疲劳”。

2.2展陈尺度不适

现有博物馆环境空间中,展陈空间占据博物环境空间中很大一部分,展陈空间对于博物馆来说是十分重要的,现有博物馆展陈空间多是围绕藏品展示进行展开。在展陈空间中,对于不同藏品需要进行相应展陈设计,当展陈空间中的展示尺度不合理,藏品位置摆放过高或者过低,都会导致参观者在观看藏品时为了看清楚藏品细节从而出现各种各样的观展姿态,在长时间行走观展过程中,身体处于一种不平衡的状态下容易使全身肌肉紧张,很快就会感到疲惫。

2.3空间光环境设计不当

对于博物馆建筑来说其各个空间由于其功能的不同,光的照度也会在设计时有所不同。参观者在不同空间中行走参观,不停变换,如若空间照度相差过大,参观者在进行观察和欣赏时会很容易对视觉造成冲击,并且对观参观者的心理和行为层面都会造成不良影响,使得参观者在体验感变差,影响观展进程。

2.4材料运用不合理

在博物馆环境空间中由于空间较大,空间中所运用到的装饰材料较为复杂,博物馆空间中参观的人数也较多,空间中就容易形成嘈杂的声音,使人烦躁。对于噪声的定义是凡是人们不需要的、让人烦躁的声音就可认定为是噪声。对于博物馆来说这种噪声包含空间中嘈杂刺耳、无规律的声音,这些噪声的产生与博物馆建装饰材料运用是息息相关的,材料运用不当,空间中的噪声会被放大或者增加,从而影响观者的观展效果。

3基于环境行为关系理论的博物馆环境空间优化设计的意义

参观者在环境空间中发生的行为会受到环境的影响,同时参观者的行为也会促进空间发展,两者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环境行为关系理论对博物馆的环境空间具有指导意义。

环境行为关系理论系统性地介绍了人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对博物馆空间而言,具有积极而又重要的意义。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其一,在社会层面,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精神文化的渴求日益增长,人们希望在休息的时候能够在一种多元化的空间中去满足自己学习和放松的需求,通过对博物馆环境中人的行为、心理的研究,更能找准博物馆空间的定位,为参观者提供一个符合他们心理需求的空间;其二,能够促进博物馆空间的优化设计,吸引参观者参观,促进博物馆教育职能的实现,提升自身价值。从环境心理学中的环境行为关系的角度去研究博物馆的建设也变得越来越重要,能够贴合大众对于博物馆空间的诉求的同时,提升大众对博物馆环境空间的满意度,也能使博物馆与时代发展趋势相吻合。

4基于环境行为关系理论的博物馆环境空间设计策略

4.1简化空间流线

在博物馆空间中,针对流线较长且空间无趣现象,在设计时需注重博物馆空间流线的优化。简化了的空间流线设计会让观者容易理解,减少不必要体能消耗。在博物馆环境空间中,从进入博物馆大厅到进入展厅中观展,应考虑参观者就近的心理特点,在符合博物馆环境空间流线设计标准下,保证空间通达性同时,设计最短路径以满足参观者行动需求,同时在空间中加入相应休息区域,以减轻长时间行走产生的疲劳,并且创造出形式丰富的展示空间,减少空间无趣对参观者产生的消极刺激。

4.2平衡空间尺度

对于博物馆空间来说,空间中尺度的感知是以人体本身为参照物,与建筑物的整体、局部尺寸、空间尺度进行比较所获得的行为感受。在彭一刚的《建筑空间组合论》一书中对尺度的描述是:“尺度所研究的是建筑的整体或局部给人感觉上的大小印象和其真实大小之间的关系问题”。尺度和尺寸本质上不同,尺寸是指用特定单位表示长度值的数字,而尺度主要根据人的主观感受和视觉反映两个方面来衡量。在博物馆环境空间设计时,不仅要考虑博物馆的规模,而且还要遵循人体工程学,使空间展陈尺度要合适,尺度设计要根据人的身体高度和人的视觉行为习惯进行评估,最大限度寻求平衡的尺度感。

4.3合理控制光照度

采用自然采光和人工光源的灯光设计,满足博物馆照明需要。自然光的使用应通过增加遮阳帘来控制,以达到合适和理想的光质量,避免阳光强烈时可能对文物造成的危害,避免强光下参观者的不适。在人工照明部分,展柜内展品照明采用人工光间接照明时,要避免加速参观者视觉疲劳防止空间中眩光的产生,且对于空间照度相差较大的不同空间需增加相应过渡空间。在墙上展示信息和展品应利用灯光集中照明,对吸引参观者注意力起到重要作用。

4.4吸音材料的使用

建筑空间材料的运用对于博物馆环境空间的設计风格和形态特点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作用,空间氛围的营造依靠材料质感、空间光线和色彩的巧妙搭配,当空间形态呈现出某种缺陷时,合理的材料运用常常能够起到弥补不足的效果,综合运用材料特点和参观者心理等因素,合理选材。材料运用要选择吸音和隔音效果强的材料,并采取隔声和消声一系列技术措施,降低空间噪声,防止噪声传播,减轻或隔绝噪声同时降低环境负荷水平,以减轻观者疲劳。

5结语

博物馆是城市中重要的文化类公共建筑,其受众较为复杂多样,空间中不同年龄段人群也对应着多样化的行为模式和空间需求。因此,在空间设计时需要考虑到不同人群在空间中的行为活动,注重对人的行为和心理特征进行把握,遵循不同参观者行为心理特点,增强空间对不同人群吸引度和容纳度。设计出以参观者作为主体,为参观者所用、为参观者所喜欢的空间,以增加参观者对博物馆环境空间的满意度。文章通过对博物馆环境空间中能够影响参观者在空间中发生“博物馆疲劳”因素进行分析和探讨,并运用环境心理学中的环境行为关系相关理论,对博物馆环境空间中存在的“博物馆疲劳”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设计策略,试图为博物馆设计提供思路,以期能够改善这种问题的发生。

猜你喜欢

参观者优化设计
最美的蝌蚪
交互式展示空间设计
脑洞大开
数说InnoTrans 2018
关上手机再看
对无线传感器网络MAC层协议优化的研究与设计
基于simulation的医用升降椅参数化设计
简述建筑结构设计中的优化策略
场馆学习中的参观者研究:进展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