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拼音教学因“趣”而精彩
2020-12-29何雯
何雯
【摘要】趣味教学法符合小学生的心理和认知特点,将趣味教学法运用于低年级拼音教学中,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本文阐述了如何利用形象的图片激发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如何创编趣味歌谣降低学习难度,并在游戏中加强对拼音的训练,从而创建趣味拼音教学课堂,提升拼音教学质量。
【关键词】低年级拼音教学 图片 歌谣游戏
作为帮助学生识字、学习普通话的有效T具,汉语拼音成为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但因其本身是一些抽象符号,在学习过程中相对枯燥,被普遍认为是小学起始阶段的教学难点。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也应创新教学理念和方法。面对现状,如何化难为易,让学生乐学拼音,提升拼音教学效率,笔者结合统编版教材内容和白己的实践经验,分享几种方法。
一、依托图片形象,激发学习兴趣
学龄初期,儿童的视觉感受性快速增长,常常用形象、色彩来思维。统编版教材在编排上遵循低年级学生这一认知特征,在一年级关于汉语拼音的内容中,均配有直观形象的情境图。充分利用情境图,巧妙引出字母的音或形,有助于学生借助直观形象的事物掌握字母的发音或字形。同时,引导学生看图说话,在提高学生汉语拼音的拼读能力的同时,又训练了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以此增加学生语言积累。如《g k h》一课的情境图,描绘的是在公园里,有一位口渴了的小妹妹坐在河边的椅子上“喝水”,她看见一只“鸽子”衔着枝叶从高空飞来,河里的水草间有一群小“蝌蚪”在白由地嬉戏。许多拼音学习的元素暗含在情境图的每个角落,等待学生探寻。教学时,教师可以先呈现情境图让学生观察,说说图上面了谁,正在干什么等,教师根据学生白发的白然口语随机正音,引出具体语音“ge、ke、he”,从感受口语发音过渡到“g、k、h”标准字母发音,让发音变得轻松白然。同时,情境图中的一部分图像与字母的字形相似,像是鸽子衔着的枝叶勾勒出“g”的轮廓,一根水草、两只蝌蚪组合成“k”的形态,教师可指引学生关注这样的表形图,帮助白己提升记忆。在拼音教学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这些资源,以图为切入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拼音。
当然,除了教材中提供的优质情境图,教师还可以从课外挖掘助力学生学习拼音的图片资源,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主动构建抽象的字母、音节与形象亲切的图案之间的联系。以声母“w”的教学为例,笔者在教学前搜索了一幅两座房子的倒影图像,在课堂上用多媒体展示出来。当学生看到这两张图片时一定会发出疑问:这图片有什么用?接下来,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屋顶和水中屋顶的形状像什么,学生会看出并说出屋顶和水中屋顶像声母“w”。这时,就可以进行“w”的读音和拼写教学。这样,原本呆板的符号在视觉冲击下变得生动活泼,学生学习拼音的热情也被点燃了。
二、创编趣味歌谣,突破拼音瓶颈
歌谣是一种将所学内容本身转化为音乐的最便捷、最直观的形式,将这种说说唱唱的形式融人乏味难懂的拼音教学中,能有效降低拼音学习的难度。
统编版语文教材的汉语拼音单元里穿插了很多复现本课音节的简短歌谣,如《轻轻跳》《在一起》《小白兔》等,要求教师在教学时指导学生找出对应音节,再尝试借助拼音读歌谣。这样的设置既帮助学生对所学拼音进行了巩固,也使得拼音学习由枯燥变得有趣。受此启发,笔者尝试把拼音字母编成活泼有趣的歌谣,使拼音教学的成效事半功倍。如儿童初学看似简单的六个单韵母时,很难清晰地念出正确的发音,需要把读音类似的词汇排列在一起,反复练习。笔者抓住单韵母字形的特点,结合发音口型,运用形象化的词汇、儿童化的语句编成歌谣:
圆圆脸蛋羊角辫,张大嘴巴aaa;
大公鸡,哦哦叫,拢圆嘴巴ooo;
水中游来一只鹅,水中倒影eee;
漂亮小i带顶帽,牙齿对齐lll;
树上有个乌鸦窝,翘起小嘴uuu;
小鱼吐个小水泡,吹起笛子uuu。
朗朗上口的歌谣,拉近了学生与抽象字母的距离,形象的语言从字形、发音两方面辅助学生认读,从方法上提示学生记忆技巧。再往后学习其他拼音字母时,尝试让学生白编童谣或者利用已知童谣记住拼音字母,学生便能轻松愉快地掌握字母的音形,从中体验到创造的乐趣,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学习效率。
另外,“u”的两点省略规则,一直是拼音教学的重难点,运用歌谣能达到让学生快速掌握拼读、拼写规则的目的。如学习“j、q、x”与“u”相拼时,笔者根据卡通图编成童谣:“jjj,抓小鸡,小u脱帽爬上梯;qqq,升国旗,小n脱帽敬个礼;XXX,水盆里,小u脱帽把澡洗。”简单有趣的歌谣,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喜欢而难忘,以后只要见到有“j、q、x”,学生们便会马上想起这首歌谣,又快又准地拼读、拼写便不在话下。
综上,笔者认为歌谣对于帮助低年级的儿童掌握发音、流利朗读、正确拼写有着重要作用。通过诵读或创编不同节奏、不同形式的拼音歌谣,学生对拼音的发音白然熟记于心,在实践中潜移默化地形成母语的语感,习得拼音读写能力,突破教学重难点。
三、引入课堂游戏,深化理解应用
儿童对游戏具有天生的亲切感。教师可以把游戏引入课堂教学,调动学生的眼、耳、口、手等多种感官,让学生快快乐乐地参与之中,多方面感受,在游戏中扎扎实实掌握拼音知识。在教学实践中,笔者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游戏形式:
1.绕毛线
学完了单韵母和声母后,为了检测学生对字母音形记忆的成效,可以设计动手摆字母的训练题。教师说出单韵母或声母的读音,学生用白己准备的毛线白由缠绕,摆出对应字母的形状。学生在动手摆一摆的游戏中既复习巩固了拼音字母,又发挥了想象力和创造力。
2.猜哑谜
复韵母的发音是教学的重點,学生不易准确掌握它的发音,一方面它常与单韵母发生混淆,如“o”与“ou”,另一方面一些字形相近的复韵母容易分辨不清,如“IU”和“UI”、“ie”和“ei”等。教学中,可以采用“猜哑谜”的游戏,教师不出声做口型,请学生看口型猜一猜发的是什么音,然后找到字母卡片,举起来读一读。这样的操作让学生明白单韵母和复韵母发音口形的不同,从而帮助学生借助发音方法来区分字形、正确发音。
3.打扑克
在教给学生拼读方法之后,教师要带着学生一起拼、一起练,还可以和学生一起玩,在游戏中激发拼读兴趣。课前让学生提前制作写有声母、韵母的扑克牌,教学中让一名学生拿“声母扑克”,另一名学生拿“韵母扑克”,两名学生同时出牌,拼出由这两张扑克牌组成的音节,或者让其他学生拼出由两张扑克牌组成的音节。谁先读出音节,这两张扑克牌就归谁,扑克牌多的学生获胜。在此挑战过程中学生互教互学,逐渐提升拼读能力,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4.寄邮件
统编教材中拼音复习板块将韵母、声母、整体认读音节进行了分类汇总。在经历一个多月的拼音学习后,一年级的学生对有的拼音知识会遗忘或者混淆,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可以设计“寄邮件”的游戏巩固帮助他们所学知识,让学生扮演小小邮递员,读一读信封上写的韵母、声母、整体认读音节的读音,将手中邮件投递到对应的“信箱”里,看谁送得又快又准。置身于角色扮演中,学生重温了知识。
游戏的形式还有很多,但都是变机械单调的“学”拼音为丰富多彩的“玩”拼音,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体验中帮助学生巩固知识,闯过拼音学习的道道难关。
总之,教师要重视低年级学生学习拼音的过程,根据学生基础与教材的变化优化教学方法,让拼音教学更加有趣味,让学生其乐融融学拼音,进而提升拼音教学的实效。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第二十九中学天润城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