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古生物学”课程教学实践讨论

2020-12-29冯烁田继军李鑫刘晨林

教育教学论坛 2020年48期
关键词:古生物学教学实践实验教学

冯烁 田继军 李鑫 刘晨林

[摘 要]该文根据“古生物学”课程的学科特点和目前存在的问题,从学生接受程度的角度出发,对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的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和教学课时进行了优化。同时每一部分教学内容进行了精细刻画,为提升“古生物学”课程教学质量打下了良好基础。

[关键词]古生物学;实验教学;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 Q91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48-0-03[收稿日期] 2020-08-25

一、前言

新疆大学古生物地史学课程是地质与矿业工程学院各个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古生物地史学在地质学教育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它与岩石学、构造地质学一起共同构成地质学类各专业的三大专业基础课。古生物地史学又可分出“古生物学”和“地史学”两个分支学科。其中“古生物学”又为“地史学”先导学科,只有掌握了“古生物学”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才能更好地进行后续“地史学”的学习。

目前新疆大学古生物学课程理论教学重点为主要门类化石的基本结构、主要特征、分类系统及地史地理分布规律,以及古生物的演化关系、生态特征。实验教学的目的则是通过对标本的观察和理论知识的运用,最终初步具备化石采集、处理和鉴定能力。经过多年古生物学课程的教学工作,其课程教学实践过程中的问题也逐渐显露出来。

二、古生物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与多数地学其他学科不同,古生物学是一个十分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且理论知识较为枯燥,实际教学效果并不理想。经过多年古生物学课程的教学工作,现总结出以下三方面问题:

1.理论抽象,难以理解。古生物学的很多术语都是从动物学和植物学引入的,这些术语对于该专业学习者来说自然不难理解,但对于地质专业的初学者来讲是十分费解的。尤其是某些生物结构的作用,由于学科的特殊性导致学生理解时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2.知识点杂而多,难以记忆。主要门类化石的基本结构、主要特征、分类系统是古生物学教学的重点内容,而这些化石的结构、特征和分类又是固定的知识点,这些杂而多的知识点如果没有长期的实践和深刻的印象很难将这些化石的特点记忆下来。

3.研究目标难以与实际相联系。古生物是指生存在地球历史的地质年代中、而现已大部分绝灭的生物。这也就是说学习的生物绝大部分是无法在现代自然中找到对应生物活体的,能找到的只有化石,而化石也仅仅只能保存生物的硬体结构。孤零零的化石标本甚至是化石模型很难让学生将古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相联系。

4.课程内容缺少地域性特点。诚然通过古生物学课程的学习能极大地提高学生地质认识的全局观和全球观。但是空泛的阐述地质历史期全球范围的构造运动和区域地质是乏味且空洞的,尤其是对于地质概念薄弱的低年级本科生,大的理论框架的学习并不利于其构建地球发展历史观。如何将古生物学的学习与学生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从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是古生物学教学的一大难点。

三、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针对上述古生物学课程教学内容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特点,现主要就教学内容方面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优化理论教学。利用知识建构理论(Knowledge- building theory)能够较好的解决理论阐述的枯燥与乏味,与传统的“知识灌输式”教学不同,“知识建构式”教学是依靠学生自己建构的,教师教学主要是要引导学生通过学习主动的建构知识,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将地质历史时期中的生物灭绝事件作为课下活动布置给学生,要求总结时期、原因、生物灭绝情况和气候变化等方面的材料。在审阅学生的材料后进行问题提炼,最后在课上对提炼出的问题进行详细阐述并组织讨论与提问,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求知欲,同时将枯燥的理论学习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从而进一步完成该部分的教学工作。在进行“绪论”内容的教学时,应着重阐明古生物学学科性质、基本内容和学习意义,使学生了解本门课程的教学要求和学习方法。同时,通过对课程涉及领域中杰出人物和重大工程案例的学习,深入挖掘出教学内容中所蕴涵着的深刻的人生哲理,在专业知识学习中自然地融入理想信念层面的精神指引,向学生传播正能量,提升人才培养能力与质量。进一步优化各部分教学内容所占的课时(表1),在确保学生能够基本掌握化石采集、处理和鉴定能力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古生物结构特征的理论学习。

三、课程总结 生物演化与环境变迁 4

优化实验教学。古生物特征一直都是“古生物学”教学的难点,传统的教学模式包括图片、模型和课本,这些手段主要依靠教师进行“填鸭式”的教学,教师辛苦是其次,学生接受程度低,教学效果不明显为主要弊端。要改变这种事倍功半的教学效果就需要从实习教学入手,丰富实验教学的素材和内容。如将实验室所有的标本用数码相机照相,另外从网上收集了一些古生物化石资料,补充了本实验室资料的不足,将这些素材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在实验课上与实际标本配合讲解其构造特征、保存状况,能够提高实验教学的效果,充实实验课内容,扩大学生知识面。搜集国内外纪录片资料,截取有价值的信息向学生展示,将枯燥的理论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同时还应该向学生普及古生物学领域的最新发现和最新成果,以此开拓学生眼界,激发学生兴趣。在进行实验课教学时不能只关注学生对知识的吸收,还应深入挖掘出教学内容中所蕴涵着的深刻的人生哲理,在专业知识学习中自然地融入理想信念层面的精神指引,向学生传播正能量,提升人才培养能力与质量。如通过讲述我国以及世界珍稀化石的发现对地球生物演变,人类社会发展,生活习性,文明延续的历程的佐证,向学生传递化石一起古生物学的重要意义,提升学生们学习该门课程的兴趣和决心。根据各门类生物的学习重点不同,特别制定了符合教学重点的实验课学时分配表。

3.靶向教育。由于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具有相当的地域性特点,立足于新疆的实际,在教学内容中除重点加入新疆区域的古生物学知识外,还应涉及古环境和古地理的相关知识,还应加入中亚乃至整个西亚的相关理论知识。如新疆地区在侏罗纪时期气候温暖植被茂盛,因此发育了许多侏罗纪煤层。在讲解时还可向学生展示教师出野外时采集的化石,并对化石的采集地点、种类和化石特点进行讲解。新疆大学的学生很大一部分是新疆本地生源,这种将地学理论结合地区实例的讲解模式能够极大的提高学生兴趣和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对新疆、中亚和西亚地区的古生物学相关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为今后步入社会打下坚实基础,建好知识储备。

四、结语

本文针对新疆大学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古生物学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对该学科的教学改革探索进行了讨论。主要通过优化教学内容,不断更新完善该课程知识体系,深入挖掘学科人生哲理,教学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方式完善教学手段,在调整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的基础上将教学方式多元化,可以极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和探索兴趣,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张莹莹,木合塔尔·扎日,陈川,等.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勘查地球物理课程教学实践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8(48):135-136.

[2]张博文,木合塔尔·扎日,陈川.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以课程体系优化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8(36): 102-103.

[3]冯佐海,廖秉魁,王葆华,等.资源勘查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改革与实践[J].中国地质教育,2012(1):21-23.

[4]薛怀宇,刘智荣.应用型本科沉积学实践教学改革探索—以防灾科技学院为例[J].大学教育,2017(7):59-60.

[5]申波.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测井课程教学实践探讨[J].教育教学论,2015(41):136-137.

[6]田继军,刘之捷,德勒恰提·加娜塔依,等.新疆及中亚地区地学人才培养的思考[J].高等理科教育,2015(5):118.

[7]张立军.“因校制宜、与时俱进”推进“古生物地層学”课程教学改革[J].教育教学论坛,2014(2):27-28.

[8]李守军,赵秀丽.新形势下“古生物地史学”课程体系的设计[J].中国地质教育,2010(1):25-27.

猜你喜欢

古生物学教学实践实验教学
迄今世界最大的企鹅石被发现
电容器的实验教学
虚拟古生物学:当化石遇到X射线成像
中国古生物学会:风雨兼程九十载
几何体在高中数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测量平差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