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创背景下“教赛融合”产品设计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
2020-12-29姜夏旺李洁欧亚利
姜夏旺 李洁 欧亚利
[摘 要]双创背景下,该文以“教赛融合”为切入点,探索产品设计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模式;通过对产品设计专业教学现状分析,结合赛事项目综合能力需求,从“目标、过程、实训、考核”四层次推进“教赛融合”产品设计专业教学改革实践;“赛中教、赛中学”的产品设计教学理念和方式,不仅有利于学生自主建立、完善知识架构,为创新提供动力源,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实践应用能力,促进创新成果的及时转化,助力国家人才大国向人才强国的转换。
[关键词]双创;教赛融合;教学改革;产品设计
[中图分类号] G420[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48-0-03[收稿日期] 2020-09-06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在这种新态势下,校园教学活动理论培养与实践历练是人才资源转化为人才资本的重要途径。产品设计作为实践操作性较强的专业是学生创意思维快速表达的工具,同时也是我国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助推器。对此,新时期产品设计专业教学活动的调整显得尤为重要。
一、双创背景下,“教赛融合”产品设计专业教学改革前提
(一)双创教育
2010年5月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提出大学生是最具创新、创业潜力的群体之一,并以适应经济社会和国家发展战略需要为前提,提出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理念与模式[1]。2015年5月国务院颁行的《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中提出创新创业教育是以推进素质教育为主题,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改革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培养具备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2]。
(二)产品设计专业教学现状
双创态势下,在教学中,除需传授必备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知识整合创新及实践运用能力的培养。结合传统产品设计教学人才培养模式,下面主要从产品设计课程培养环节及学生实践角度阐述产品设计专业教学的不足(如图1)。
1.课程培养脱节。纵向:即对产品设计专业学科知识内容自上而下的课程结构安排。依据由浅入深和由易到难的教学原则,各大高校多以“三段式”的培养模式进行课程划分,促使学生逐步掌握设计基础知识与原理规律[3]。尽管这一培养模式被大家所熟知,但在实际操作中,极易形成课程“失联”现象,学生获取的知识较零散,不利于整合创新能力的发展,较难为之后的设计实践活动提供创新思路和理论支撑。
横向:即按照一定比例对产品设计专业拓展课程的安排。产品设计专业知识具有极强的交叉性与实践性特征,若教育仅围绕“专业”课程培养进行教学活动,将不利于培养目标人才的多能力塑造,较难让学生完整领会到知识的“交叉创造性”,长此以往,学生的思维认知就会受到局限,综合能力削弱,自然也会抑制其创造性的发展。
2.知行脱节。对于学生而言,实现知识的“会”与实践的“用”自如转换,才能体现产品设计教育的价值。但对高校毕业生来说,实践能力缺失是一种普遍现象,一方面缺乏实践试错总结,学生较难游刃有余的提取已有知识储备,导致思维空洞;另一方面,学生进入工作岗位缺乏对现实客观因素的考虑及产品工艺和材料等因素的实践运用能力,导致产品创新设计无法“落地”,出现本科阶段的学习无法胜任于自身专业相关工作的现象。
二、双创背景下,“教赛融合”产品设计专业教学实践
基于上述产品教学现状问题,结合当代社会客观环境和发展趋势。改革实践的基本思路是在课程教学中,以“赛事项目”为引导进行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学习能力,通过“赛事项目”实训将产品落地转化应用。在此,以目标、过程、实训、考核四个阶段,阐释产品设计教学改革的整体思路。
(一)重新审视教学目标
产品设计专业传统教学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以理论知识讲授、虚拟项目专业技能训练为主,弱化了教学的本质不在于知识的传授,而是一个知识构建的复杂过程,忽视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及创新想法的“落地”。因此,本课题在固有的培养应用型人才教学目标基础上,以注重学生自主建立知识架构为目的,旨在避免出现实践操作中知识提取失败的状况,为后期创意发挥提供源动力(如图2)。
(二)以“赛事项目案例”为引导进行課程教学设计
选择以“赛事项目案例”为引导进行课程教学设计,一方面“赛事项目”考验的是学生的综合能力,对其案例进行分析能使学生明了需要具备哪些专业知识与技能,提升自身短板;另一方面结合实际案例,能使学生根据市场需求,灵活掌握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
笔者在“博物馆文创产品设计”实践教学中,以理论+案例+实地考察教学为主。虽然这种教学方法较为常见和通用,但使用的效果却是差别很大。如以往产品案例教学主要是对教师自己收集的文献资料、优秀案例进行讲授分析,欠缺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同时,学生由于缺乏实践经历较难真正体会到案例中设计元素、文创载体、产品之间的关联性,易造成文化创意元素和产品“拼贴”的引导错觉。改革后的产品设计教学环节利用数字化手段将案例资料以视频形式展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即让学生自己收集信息,获取第一手资料以PPT展示形式分析讨论、互相学习、强化对新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完善已有的知识构架。
(三)结合“赛事项目”实训
1.实践训练。实践训练作为产品设计教学中较为重要的一环节,传统教学主要是通过模拟手段想象实际工作,可以说是“纸上谈兵”。“教赛融合”是把真正的赛事项目融入实践,不仅是对“知行脱节”问题的实操性解决,同时也是对学生自主建立的只是架构的应用性转化。以2017级学生参加的“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红色经典”红旅文创产品研发设计为例,对不同阶段分任务逐步推进,让学生水到渠成提出多种创意方案(如图3)。
2.应用转化落地。通过赛事应用转化,使产品实现“落地”,不仅能帮助学生宏观把控产品专业理论知识与技能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表现,又能让学生对现有产品做较为全面的分析,并运用所学技能,形成有价值的劳动成果(如图4)。在产品应用转化落地的过程中,学生主要是对创意方案进行可行性的操作。值得注意的是,在产品设计效果图阶段,需要清晰直观地展现产品的整体构思,这样在有限时间的汇报中,才能结合多方建议完善草图的缺陷与不足,帮助学生找到理论知识与现实需求之间的“平衡点”,为产品转化落地奠定科学性基础。
(四)多视角考核
产品设计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因此,最终创新效果的评定需要多角度进行课程评价。在“教赛融合”产品设计教学改革实践中,对课程考核以注重考察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融入产品实用性、可延展性等方面考核,在评价过程中加强对产品设计过程和结果的双重关注原则,将企业评价、老师评价及学生评价有机整和,这样既能考核学生理论基础知识和产品表现技能,又可以提升学生实践操作能力,能使其迅速融入市场机制。
三、双创背景下,“教赛融合”产品设计专业教学改革成效
(一)对个人—形成知识建构学习观
产品设计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需要其内涵发生转变,即需要培养创新意识和思维,而不仅仅是对知识的学习掌握。将教学与赛制融合,是从设计概念到设计实践的转换,是对专业基础知识的重新整合建构。经笔者改革实践,湖南工业大学2017级两队学生分别在“第四届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主赛道和红旅赛道获得湖南省一等奖和国家级铜奖—的荣誉,2018级学生红色文创产品的设计多次被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投入生产。这为学生顺利进入业界奠定了一定基础。
(二)對学校—有助于提高就业率
据毕业学生反馈,以赛促学,以赛促教,教赛融合的方式,对他们的就业、创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不仅给他们提供了展现自己的平台,积累了一定的专业技能和经验,而且也是对已有知识的不断更新建构,为创业提供一定的思想源泉。如2017级学生前期参加的大学生创业赛事项目—“中国传统手工技艺少儿科普读物设计开发”,为后来“天元区艺匠民俗手工创意坊”创业成功奠定了基础,有效缓解了社会就业压力,提高了学校毕业生的就业率。
(三)对社会—助力“中国创造”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创造”已经成为产品设计行业的一种常态语言。高质量的产品设计人才需要具备对文、理、艺知识的综合调配的能力,这也是发挥创造的基础。而产品设计专业“教赛融合”的教学改革实践正是教学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的融合过程,是无限创意“落地”的过程,是“中国创造”必备的综合能力体现。
四、结语
对于产品设计专业而言,培养高素质创新应用型人才,需要以学生对系统知识的构建为基础,通过赛事项目训练达到熟练提取所需知识的能力。本课题产品设计教学改革中,在课程内容教学中融入赛事项目,以此提升学生自主构建知识、提取运用知识的综合能力,通过赛事项目实训将产品概念“落地”,助力毕业生与社会需求的无缝衔接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教赛融合”产品设计教学改革是一项大工程,在改革实践中仍存在许多难题,只有赛事项目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等多方面的综合调整,落实到教学过程中,才能促进其快速健康的发展,真正培养社会需求的产品设计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教办〔2010〕3号)[EB/OL].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 business/htmlfiles/moe/info_list/201105/xxgk_120174.html,2010-05-04.
[2]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EB/OL].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2015/content_2868465.htm,2015-05-04.
[3]许江.产品设计专业“递进项目驱动式”教学模式研究[D].江南大学,2017.
Teaching Reform and Practice of Teaching-competition Integration in Product Design Specialt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Mass 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