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研究
2020-12-29郑庆秋周亚楠
郑庆秋 周亚楠
[摘 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上拥有独特的优势,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能够有效地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该文分析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困境及原因,对目前融入工作中存在的没有系统规划学习内容、不能顺畅地进行话语转换、融入思政教育教学方式存在问题等进行了具体阐述,对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全面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路径,主要包括科学设置课程、发挥实践育人作用、拓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路径
[中图分类号] G64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48-00-03[收稿日期] 2020-08-18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中华传统文化在树立文化自信方面的积极作用,指出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最深沉、最持久的精神追求,要从国家战略高度继承优秀传统文化,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角度创新发展优秀传统文化。在这一背景下如何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增强传统文化修养,继承和创造传统文化,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重大课题,也是每一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探究的问题。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深刻的理论和实践价值,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學资源,是高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文化自信教育的重要资源。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世界各国各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先进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魅力所在。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来源于华夏民族五千余年的历史发展长河,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发展、繁荣和多民族融合,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特征面貌、塑造了特有的精神品格,对于中华民族的传承、发展、创新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它引导中国人民在各个历史阶段发展经济、对抗外敌,指导中华儿女探索和实践,形成了中华文化特有的理念和价值观。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
中华民族五千余年的悠久文明历史和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财富,要引导当代大学生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提升文化竞争力就要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中挖掘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内涵,从爱国主义精神、家国天下情怀等方面将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根治与学生心中。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充分利用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尊重学生的发展意愿与成长诉求,借助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及实践活动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本位归复,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困境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在理论方面,形成了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在实践方面,通过传统文化课程建设、社团活动、载体建设,营造了较为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但是在融入的探索中仍然出现了系统规划、转化语言、方式方法的问题,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实效,阻碍了融入的发展进程。
(一)融入的内容缺乏系统规划
首先,在历史悠久、规模宏大的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要想精准地筛选出优良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就要进行科学归纳、深入挖掘和细致分类。但是,大部分教育者在教育实践中只注重在形式上下功夫,忽视了对内容的挖掘与研究。其次,传统文化的教材和课程设置缺乏系统性。一是目前还没有规范的教学大纲和统一的传统文化教材。二是没有系统地将丰富多彩的优秀传统文化传授给学生,并不能完全满足学生对文化的多样化需求。
(二)融入的话语转化不顺畅
一方面,教育者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内容、内涵寓意和时代价值的研究浮于表面,没有深入、全面地对其做科学阐释。另一方面,少部分教育者在融入的过程中不尊重传统文化的本来面貌,对其进行无底线地阐释,使传统文化失真。
(三)融入的具体方式存在问题
首先,课堂教学偏重单向灌输。大部分教育者通过单一的理论讲授为主要形式向学生灌输优秀传统文化,导致学生缺乏对传统文化的感官认识。其次,实践教育的创新性不够。大部分实践活动未能以大学生喜爱和熟悉的方式开展,导致实践教育缺乏创新性和吸引力。最后,隐性教育的作用不明显。高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对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优秀传统文化无法发挥在校园文化育人方面的积极作用,使学生无法在生活中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优秀传统文化,最终导致大学生的成长环境缺乏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和影响。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实困境的原因分析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传统模式不适应新形势新变化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发生了转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模式和要求也应该随之变化以适应新形势新变化。目前,在教学载体上,没有充分运用移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在教学方法上,缺少与实际场景相联系的情境式教学,没有充分重视课内外实践对融入的现实意义,从而阻碍了对融入的探索,使得融入教育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二)大学生缺乏文化辨识和文化选择的能力
当今世界文化领域已呈现全球化趋势,文化多元是不可避免的社会形态,微信、QQ等各类移动通讯APP产品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传统文化传播发展的重要媒介,它们方便了大学生采集搜索信息,但也无法避免地传递着消极、负面的信息。高校大学生正处于三观的形成阶段,社会经验不足,而当今时代的开放性、共享性为不良信息侵入提供了便利条件,使缺乏文化辨识和选择能力的大学生思想上陷入混乱,很容易被不良信息所侵害。
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一)发挥教学主阵地作用,科学设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
课堂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是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的重要阵地。
第一,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主阵地作用。在开展高校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方面,以“苟利天下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为重点开展家国人文情怀教育;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增加中华传统文化“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忠孝廉耻勇”的内容,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与他人、与社会的关系。同时,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应该包括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的最新成果,特别是在校本教材的建设中,可以运用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充实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内容,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第二,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课程。高校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修课有利于提升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知,提升大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创新创造意识,培养学生在传统文化传承方面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选修课要侧重于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专题介绍,如学生感兴趣的历史文化人物、风俗习惯等。高校可以依托地方传统文化的丰富资源和地缘优势,从中汲取精华部分,编写出具有民族特色、地方特色,能让学生切实感受到传统文化魅力的教育教育内容,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的外延扩充。
第三,挖掘“课程思政”在传统文化方面的育人功能。要大力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系统梳理各门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传统文化育人功能,实现学科专业知识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衔接渗入。如在专业课程教学中,根据不同学科专业的特色和优势,讲解从古代到现代我国在此学科的科学成就,讲解我国科学家在这一领域的探索和研究方面所取得的瞩目成绩,从而实现传统文化的“三全”育人。
(二)强化实践活动,发挥实践育人促进作用
要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就要注重发挥课内外实践的促进作用,坚持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
第一,融入高校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目前大部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会开展主题鲜明的社会实践调查,其主要成果为撰写社会实践调研报告、制作活动简报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主动将具有地区特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实践课程教学,指导学生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自信自觉、扎实有效的调查研究,引导学生在实践调查中体验和检验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从而提高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养。
第二,支持以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宗旨的大学生社团。社团是以共同的兴趣爱好为目标而结成的学生组织,体现了大学生的兴趣爱好,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不可忽视的活动阵地,体现了高校第二课堂实践育人的方向。因此,高校要引导学生成立传统文化类社团,配备有专业背景的指导老师,并给予活动经费的支持,鼓励他们在校内外开展互动学习,研讨、交流、展示学习成果,扩大社团活动的影响力和覆盖面。
第三,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实践活动。主题实践活动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形式,高校应在常规教育、寒暑假社会实践中多立项多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大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走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源地开展实际调查,切身体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来源和魅力,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中华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建言献策、贡献力量。
(三)整合新媒体平台,拓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大学生是移动互联网时代最活跃的群体,他们在网络空间获取和交流信息,他们获取知识的途径、思考问题的方式和价值理念都受到了互联网的深刻影响。
第一,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网络学习平台。一是充分发挥各种网络公开课覆盖面广、传播力强的特点,鼓励专家、学者、教师等录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网络公开课,让更多学生走进传统文化、熟悉传统文化;二是在学习平台上设置政策法规栏目,及时传达和解读国家及地方各级政府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的制度文件,做到有法可依有据可循;三是在学习平台设置在线直播功能,以大学生喜欢的直播方式邀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文化研究机构等个人和团体直播讲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而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实效性。
第二,融入高校现有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体系。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充分利用学校的官方网站、微博、微信,组织理想信念坚定、道德品质优良、传统文化素养深厚的优秀教师,精心选择能促进大学生爱国意识、思想品德、学风建设的名人名言、经典名篇,通过形式多样、喜闻乐见的形式在网络平台发布,使大学生感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第三,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线上主题教育活动。线上主题教育活动具有成本低、传播快、参与多、影响广等优点,是当前大学生熟悉了解的活动方式,高校可以选取合适的传统文化内容开展线上主题教育活动,也可以在传统节日期间通过线上活动深入了解节日的内涵和意义,学习传统文化知识,弘扬传统文化精髓。
(四)营造良好氛围,融入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是由学校发展历史积淀而形成的价值观念、制度契约等构成的价值观体系,决定着学校的价值追求和发展目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校园文化建设是其中重要的环节。
第一,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校园精神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强大的思想力量,高校大学生可以通过阅读《诗经》《论语》等经典名著的方式感受传统文化中的价值观、处世哲理和人生智慧,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提升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体验和认知。
第二,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校园环境文化。通过精致、灵巧、实用的校园环境设计,将优秀传统文化体现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如在校园绿化建设中体现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和为贵、万事兴”的思想;通过张贴名言警句、矗立历史文化名人雕像等形式展现爱国敬业、勤学劝学、自强不息等传统文化内容。
第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校园活动文化。从大学生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点出发,采取他们所喜爱的活动方式,在参与活动的情境式体验中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增强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
參考文献
[1]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8.
[2]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EB/OL].http://www.gov.cn/zhengce/ 2017-01/25/content_5163472.htm.2017-01-25.
[3]孙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以Y大学为例[D].扬州大学,2018.
[4]张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