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导论”双语课程融合思政的教学设计与实践
2020-12-29刘莲英于运花邓建平郭隆海耿海萍张文芝赵静
刘莲英 于运花 邓建平 郭隆海 耿海萍 张文芝 赵静
[摘 要]课程思政是高校实现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有效途径,如何将思政元素自然、和谐地融入教学过程中,对课程教师提出了挑战。材料导论双语课程涵盖材料制备、结构、性能、应用等多方面知识,蕴涵丰富思政元素。该文从课程思政建设思想、课程设计角度进行“课程思政”实践探讨,针对课程章节内容,挖掘、提炼了相关典型思政内容,设计了多种思政元素融入教学的方法,创新实践了不同思政教学方式,使思政与知识讲授相互助力,提升了教学温度和效果。希望该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思路和实践能为材料类工科课程开展有效“课程思政”提供一定借鉴。
[关键词]材料导论—双语;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 G64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48-00-03[收稿日期] 2020-09-30
高校立德樹人是立身之本,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示,高校教育中,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是我们首要的指导思想。高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门课程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将政治思想教育工作贯穿高校教学的每一门课程中,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贯彻教育教学全过程,是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人才的有效途径。当前,“课程思政”已成为高校教育的共识,全国高校都在结合课程特点逐步推进课程思政教学[1-4]。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教师要深入思考和面临的挑战主要是如何根据思政育人理念思维方式[5],挖掘思政元素,并在合适切入点自然融入课程内容中,使思政教育在课程内容中如盐在水,最终对学生实施思想政治教育,达到潜移默化、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6,7]。
材料导论双语课程是笔者所在院校面向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功能材料专业开设的必修基础课,使用优秀经典英文原版改编教材,采用中英双语,系统讲授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基础知识与前沿发展动态。在帮助学生构建完整材料制备—结构—性能—应用知识体系和思维模式的过程中,培养、提高学生在材料专业领域的国际交流能力,提升材料学科知识专业英语应用能力及学术与文化素养。课程曾获国家双语示范课程、国家精品课程、国家资源共享课程等荣誉称号,在本校“课程思政”建设中担负着义不容辞的责任。课程内容涉及金属、陶瓷、聚合物、复合材料以及先进功能材料,蕴含丰富的家国情怀、民族精神、理想信念、人文素养及科学精神、学术和工程思维、职业素养、安全意识等思政元素,如何选取和用好这些思政元素是课程思政建设中的难点。
本文将探讨材料导论双语课程有机融合思政元素展开的教学设计和实践活动,对新时代材料类专业课程实施“课程思政”、培养专业技能及道德素质全面的优秀人才具有建设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材料导论双语课程思政建设思想
“课程思政”是教师职责的内在要求,其主旨在于“立德树人”。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在教师,教师对课程思政理念的认识深度、对知识内容的理解和对重点与难点的把握程度、以及将思政元素与课程知识点相融合的能力决定了教学和育人效果[5]。材料导论开展“课程思政”,教师首先要提升自己的思想政治理论修养,在思想、个人修养和专业层面上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让思想理念先行,提高对“课程思政”的认识高度,这样才能自发地将价值引领、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授贯穿于教学过程中,自然引领正确价值理念、传递正能量。教师只有在深刻理解课程内容和精髓的基础上,不断提升专业知识层面的高度,才能使专业科学向哲学升华,使“课程思政”得到认知、认同和内化。在上述思想指导下,教师才可主动挖掘、提炼、整合专业课中的思政元素,自觉加强专业课研究与学习,深入挖掘专业课程的时代背景、价值理念和文化内涵,积极为开展“课程思政”积累素材资源。
此外,在课程教学设计,教师需认识到:讲授专业知识和思政元素并不割裂,尤其是对于材料导论这样的双语课程,在学生对专业英语畏难的情况下,结合专业知识,恰当引入我国材料发展过程中科学家不畏艰难、刻苦攻关、当今材料人不懈努力、勇于追求等思政元素,不仅是对学生的鼓励,也是一种将思政育人无形融入课程的有效方法,同时提升了教学感染力和效果。专业知识和核心价值引领相互融合,可使课程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情怀、科学精神、传统文化等教育的生动载体,达到潜移默化的育人效果。
二、材料导论双语课程思政融入教学的课程设计
材料是人类社会、国家不断发展的重要基础,国家的发展、强盛离不开雄厚材料工业的支撑,我国自立、自强的发展历程也是一部生动的材料创新制造、发展的历程。材料导论双语课程内容中,每一类材料的结构、性能、应用和加工、每种新材料的发现过程及其科学和工程思维,特别是新中国70年发展过程中解决材料“卡脖子”问题的老一辈科学家的毕生努力和奉献等,无不浸透着爱国主义、思想品德、道德情操、理想信念及创新奋进等思政情怀。课程结合具体内容,挖掘、选择、凝练和利用思政元素,如材料发展中的科学家、发明人及知名人物,材料使用过程中的事故、事件,国内外受制于他国材料限制的新闻等,都可有效激励学生刻苦学习、不断创新。
进一步,基于选择、凝练的思政元素,修改了课程教学大纲,制定了课程教学的思政、知识内容及相应达成目标,设计、明确了体现思政元素的形式和手段,利用BOPPPS教学设计法,让思政元素恰当出现在讲授知识内容的导入、前测、展开、学生参与式学习、后测、小结等各个环节,并采用多媒体、视频、图片、讨论、对话等多种形式立体展现,一些教学设计和实践的典型案例见下表。
三、材料导论“课程思政”融入教学的实施方法创新
课程思政是一种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教学理念,同时也是一种思维方式,秉持融入课程思政的教学思维,在教学内容和活动安排上都出现了一些新的改变。基于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在教学资源准备上,根据课程内容搜罗、整理了一些容易引起学生共鸣的行业记录大片、热点电影、新闻话题、图片、身边故事等思政案例,对教学内容的逻辑安排、教学方法做了调整,结合图片展示讲授、学生讨论、谈感受等不同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启发思考,尤其是注重知识难点、重点和思政案例的有机结合,让难点不再难,重点变得容易掌握,丰富了课堂教学过程,促使学生主动思考、探究材料前沿发展动态,同时在潜移默化中了解课程学习的社会意义,发挥教书育人功能。
四、材料导论“课程思政”融入教学的实施效果
目前,材料导论课程思政已实施两轮次。教学过程中,思政元素以纪录片视频、故事、最近新闻事件、材料事故等形式出现在各教学环节中,体现了专业基础课的育人价值,促进了学生参与式学习、深层次思考和感悟,可以说思政与知识讲授相互助力、相得益彰,让学生感受到了课程学习的温度,提升了教学效果与质量。
在课程今后的教学过程中,随着时代的发展,相关新闻事件的出现,需要及时、不断凝练和更新有关案例,探讨、完善教学过程中思政元素切入、融合的方式,充分发挥思政教育与专业课教学的协同育人作用。
参考文献
[1]田维亮,吕喜风,夏旭东,等.化工导论课程融合思政元素教学探讨[J].当代化工研究,2019(13):98-99.
[2]黄琼丹,卢光跃,陈怡君.理工科“课程思政”教学方法研究[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9(9):101-103.
[3]孙翠翠,李霞.“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探索—以“数据结构”课程为例[J].山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4):21-23.
[4]张熙颖,孙东雨.工程类专业“课程思政”若干问题的思考[J].居业,2019(9):148-149.
[5]李有桂,吴祥,朱成峰,等.“课程思政”视域下高校教师人文素养的培育[J].高教学刊,2020(31):169-171+176.
[6]赛华征,付蕊,马力通,等.“天然高分子材料”实施课程思政教学的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9(24):35-36.
[7]宫琛亮,张树江,张向东,等.润物细无声—“功能高分子材料”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OL].大学化学:[2020-10-20].http://kns.cnki.net/kcms/detail/11.1815.O6.20200909.1100.0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