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税收视角看兰州一西宁城市群发展规划

2020-12-29国家税务总局甘肃省税务局课题组

发展 2020年1期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意见》,党中央通过了《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对区域发展做出了具体安排部署。

2018年2月22日,国务院批复同意《兰州一西宁城市群发展规划》,提出把兰州一西宁城市群(以下简称兰西城市群)培育发展成为支撑国土安全和生态安全格局、维护西北地区繁荣稳定的重要城市群。能够纳入《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对甘青两省是一次重大的历史发展机遇。为了更好地落实《兰州一西宁城市群发展规划》,甘肃和青海两省分别发布了《兰州一西宁城市群发展规划实施方案》,从而拉开了兰西城市群发展的序幕。

甘肃省税务局为了在全面落实规划中发挥好税务部门职能作用,携手青海省税务局联合分析了2013年一2018年兰西城市群经济税收发展,从税收角度对兰西城市群发展进行研究,提出相关建议意见。

一、兰西城市群发展规划介绍

兰西城市群是国务院于2018年2月批准成立的国家级城市群,规划范围包括甘肃省兰州市、白银市、定西市、临夏州和青海省西宁市、海东市、海北州、海南州和黄南州等5市4州,共39个县区,总面积9.75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193万人,是我国西部重要的跨省城市群,开发历史悠久,人口和城镇相对比较密集,经济体系较为健全,水土资源、基础设施条件相对较好,自古以来就是国家安全的战略要地,在维护我国国土安全和生态安全大局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培育发展兰西城市群,有利于保障国家生态安全,有利于维护国土安全和促进国土均衡开发,有利于促进“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发展互动,有利于带动西北地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二、税收数据反映兰西城市群的发展优势

近年来,兰西城市群经济、税收连年增长,工业优势明显,三产发展较好,在甘青两省发挥着综合引领作用。

(一)首位度突出,中心城市带动能力强

随着近几年的发展,兰西城市群在不到甘青两省十分之一(8.3%)的土地上集中了37.3%的人口,为两省贡献了57.9%的税收、47.6%的经济规模(GDP)和41.5%的固定资产投资,平均每平方公里贡献税收104万元,是两省平均水平(15万元)的6.9倍,是两省非城市群平均水平(7万元)的15倍;人均创税8485元/年,是两省平均水平(5392元/人/年)的1.6倍,是两省非城市群平均水平(3560元/人/年)的2.38倍。2013年-2018年,兰西城市群税收年均增长10.7%、GDP年均增长7.6%,分别高于两省同期税收(6.9%)和GDP(5.6%)平均增速3.8和2个百分点,税收和GDP占两省的比重分别增加9.3和4.2个百分点,发展速度陕于两省平均,占比越来越高,头雁的效应明显,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增强,首位度更为突出。

(二)工业基础扎实,资源禀赋较好

兰西城市群水土资源组合条件较好,有色金属、非金属等矿产资源和水能等能源资源富集,是我国重要的石油化工基地,集中了“一五”时期的重大工业项目,工业基础扎实。制造业特别是装备制造业较为集中,工业税收占到兰西城市群税收总量的36.1%,为两省贡献了五分之一的税收总量和46.5%的工业税收,其中装备制造业税收占两省装备制造业税收的61.6%。资源、能源禀赋较好,集中了两省41.7%的资源税收和42.3%的能源税收,资源和能源贡献了城市群近四分之一的税收,两省60%的电力税收、47.6%石油加工税收、30.7%的煤炭税收均来自兰西城市群。兰西城市群有高新技术企业527户,超过两省925户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的一半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较为集中。

(三)第三产业发展迅速,城市功能更加完善

城市群最主要的特征是第三产业的发展。2013年-2018年,兰西城市群的第三产业增加值从1616.10亿元增加至3059.19亿元,年均增长13.6%,高于两省GDP平均增速8个百分点;税收从277.31亿元增加至554.91亿元,年均增长14.9%,高于两省税收(6.9%)平均增速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税收基本实现翻番,占城市群经济总量的比重分别提高13.7和9.3个百分点,达到57.8%和54.8%。特别是卫生和社会工作,教育,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等行业税收增速分别达到75.6%、41.3%、37.9%、32.8%,公共服务的功能更加完善。房地产、金融、批发零售行业税收年均增长17.8%,规模均超过百亿元,占兰西城市群税收总量的四成,对城市群税收增长贡献率为55.91%。第三产业的发展速度、规模明显快于其他产业和其他地区,城市的功能越来越完备,带动及聚集效应更为突出。

(四)企业优势较为明显,经济活力强劲

兰西城市群内集中了一批大型优质企业,2018年有6468户企业纳税超过百万元,占两省年纳税百万元以上企业总数12387户的52.2%,纳税864.24亿元,占城市群税收的85.4%,两省分别纳税前10的企业中有13户在城市群内。2013年-2018年,反映企业经济效益的企业所得税增速高于两省平均增速(9.7%)7.4个百分点,反映居民收入水平的个人所得税增速高于两省平均增速(16.4%)5.7个百分点,反映企业购销增值状况的增值税增速高于两省平均增速(4.8%)3.9个百分点,反映经济活跃度的印花税增速高于两省平均增速(7.4%)4.1个百分点,这一系列税收数据显示兰西城市群企业盈利能力、居民收入、经济活跃度均好于两省其他地区,企业活力强劲。

(五)“一带一路”建设顺利推进,战略通道持续加速

作为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节点,兰西城市群内有第五个国家级新区——兰州新区,有我国第九个内陆临时开放口岸,有中川和曹家堡两个国际航空港,是陇海兰新铁路线上的重要枢纽,国际货运班列密集,是亚欧“大陆桥”的钻石节点,已经成为我国联系中亚、西亚、东欧地区不可替代的战略通道,成为我国向西开放的前沿阵地和重要门户。近年来,兰西城市群企业抢抓“一带一路”建设机遇,同沿线超过16个国家开展了33个以上产能合作项目,近5年与沿线国家贸易总额超过了800亿元人民币。

(六)公有经济主导地位较强,非公经济发展相对较好

受央企及地方国企较为集中的带动,兰西城市群公有经济税收发展强劲、增速快、占比高,2013年-2018年税收年均增速14.8%,占整体税收比重由46.6%提高至55.8%,增加了9.2个百分点;非公经济税收稳定增长,规模高于两省其他地区,税收从2013年的325.30亿元增长至2018年的447.58亿元,年均增速6.6%,占整体税收比重的44.2%,高于两省平均水平(41.1%)3.1个百分点,高于两省其他地区平均水平(36.9%)7.3个百分点。

三、需要关注的方面

(一)经济、税收总量仍然偏低

兰西城市群经济规模五千亿,税收规模一千亿,与其他城市群相比规模差距较大,甚至还不如长三角、珠三角城市群中的一个城市。兰西城市群人均GDP4.44万元,是全国人均水平(6 45万元)的68.8%;人均创税0.85万元,是全国平均水平(122万元)的69.7%;每平方公里实现税收103.82万元,是全国平均水平(177万元)的58.7%;人均财政收入0.36万元,更是.全国平均水平(1.32万元)的27.3%,总量和人均水平依然偏低。

(二)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突出

兰州与西宁产业结构基本相同,但税收差距较大。兰州受石化和烟草行业的带动,二产税收贡献率高,西宁由于缺乏工业支柱性企业,二产税收规模和占比均低于兰州,但其三产却贡献了76.1%的税收。

城市群内县域经济发展迟缓,县无税源、乡无产业、村无实体经济的现象非常突出,尚无一个县进入全国百强县,特别是积石山(6710元)、东乡(7131元)、渭源(9969元)等3个县人均GDP不足万元,东乡(442元)、积石山(459元)、渭源(532元)、贵南(849元)等4个县人均税收不足千元,东乡(591元)、积石山(596元)、临洮(703元)、渭源(763元)、贵南(836元)县与定西市安定区(946元)等6个县区人均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不足千元。其中人均GDP最低的积石山县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十分之一,人均税收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最低的东乡县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二十分之一。

(三)高新技术企业、装备制造业及上市公司数量少、规模小

兰西城市群税收主要来自传统工业和房地产、金融及批发零售行业,装备制造业税收规模仅有15.25亿元,仅占税收总量的1.5%。高新技术企业只有689户,不足两省企业户数的千分之二。所有企业的研发费用投入不足销售收入的千分之一,与全国相比,规模及占比还很小。兰西城市群内上市公司(32家)不足全国总量的百分之一,新三板挂牌企业(29家)不足全国总量的千分之三,而在科创板申报企业(全国122家)中尚属空白。享受.高新技术税收优惠的金额(6 90亿.元)仅占全部减免税的2.5%,享受转制升级的税收优惠的金额(O 63亿元)仅占全部减免税的千分之二。

(四)非公经济仍有发展空间

2018年兰西城市群非公经济税收447.58亿元,占税收总额的44.2%,与全国相比仍然偏低,且呈现下降趋势。2013-2018年非公经济的税收增速为6.6%,慢于整体税收增速4.1个百分点,不足公有经济增速的一半。兰西城市群纳税亿元以上的非公企业仅19户,与69户公有经济纳税亿元以上的企业相比户数差距较大;在仅有的纳税十亿以上的8户企业中非公经济企业仅1户,非公经济仍有发展空间。

(五)企业规模普遍偏小

2018年兰西城市群纳税百万以上的企业6468户,仅占总纳税户数的1.2%,而贡献的税收为864.24亿元,占全部税收1012.26亿元的85.4%,说明城市群虽然有大型企业或企业集团,但大部分企业的规模仍然偏小,税源过度依赖于大型企业或企业集团。

(六)投资对增长的拉动作用在下降

近年来,大部分县区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下降,2013-2017年投资总额增长的仅有5个县,且全部在青海省,甘肃除兰州外其他所有县的投资总额都在下降。

四、发展建议

根据《兰州一西宁城市群发展规划》,到2035年兰西城市群协同发展格局基本形成,生态环境根本好转,人口集聚能力和经济发展活力明显提升,强中心、多节点的城镇格局基本形成,对内对外开放水平显著提升,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建立健全,各领域发展取得长足进步,发展质量明显提升,在全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格局中的地位更加巩固。培育发展兰西城市群,有利于保障国家生态安全,有利于维护国土安全和促进国土均衡开发,有利于促进“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发展互动,有利于带动西北地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一)深入推进绿色发展,推动“十大绿色生态产业”和“一优两高”战略

甘肃、青海两省具有无可替代的生态地位,这里既是生态文明资源的宝库,又是生态安全的屏障,两省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青海时提出的“八个着力”“四个扎扎实实”的重要指示精神为引领,扭住“十大生态产业”“一优两高”战略持续发力,推动绿色发展取得突破性进展。利用绿色新技术改造传统老产业,实现节能环保、清洁能源产业集约化高值化发展;做精做优高端绿色产业,创立数据信息、先进制造绿色品牌;培育壮大特色绿色产业,打造循环农业、中药材精深加工、仓储物流体系、军民融合产业集群。

(二)发挥城市群优势,努力做强做大

依托兰西城市群区位、产业、企业、政策优势,发挥中心城市带动作用,壮大城市群经济和税源规模。一是发挥工业基础优势,鼓励支持兰州石化、西宁特钢、白银集团、方大炭素等龙头企业加强技术改造,上新项目,出新产品。二是发展特色生态品牌旅游,提升餐饮住宿服务水平,壮大第三产业,推进文化、体育、卫生等社会公共服务业发展。三是发挥高新技术企业和科研机构集中优势,强化企业与科研机构联动,加快成果转化,升级产业水平。四是加快石油、化工、盐湖资源、新能源等产业发展,加大能源通道建设和外送力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做大做强能源基地。五是充分发挥“一带一路”节点优势,抢抓“一带一路”建设机遇,鼓励企业引进来、走出去,加强国际合作,提高对外贸易水平。

(三)克服发展短板,变弱势为优势

甘、青两省地处西部,地广人稀,基础设施有极大的提升空间,是后期发展的优势所在,充分利用兰西城市群规划为两省带来的机遇,加快城镇化建设,积极争取国家政策和资金扶持,引导国有资本和社会资金参与城市群基础设施建设,建设交通便利、城镇功能完备、宜居的现代化新城市群。加大创新力度,更新理念,结合兰西城市群发展实际,注重引入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补短板、强弱项、促提升。

(四)加强内外交流合作,努力实现互利共赢

强化产业发展布局顶层设计。对内,加强产业分工协作,统筹布局重大产业项目,在产业链上下游对接、共性技术研发、市场开拓等方’面加强合作,推进产业差异化发展。探索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建立企业信用信息互通共享机制,实现兰西城市群在功能规划、产业布局、生态环保等方面的融合发展、协同发展、共赢发展。对外,加强与其他经济带、城市群、协作圈之间的横向交流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协同发展。

(五)优化服务,营造更好的发展环境

兰西城市群发展需要创造性的制度环境和更加宽松的政策扶持力度,两省各级政府各部门在坚决落实好国家和两省扶持经济发展的各项措施、优化营商环境的同时,结合兰西城市群的特点进一步研究制定更大力度的扶持措施。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力度,全面推行“不来即享”“一事一议”“特事特办”“项目管家”等,提高服务效率,促进城市群高质量发展。

五、充分发挥税务部门优势,服务兰西城市群发展

(一)充分发挥税收政策职能作用助力城市群发展

税务部门要更好发挥税收在国家治理中的基础性、支柱性、保障性作用,聚焦组织收入主业,做好组织收入工作,为城市群发展提供增强财力保障。突出减税降费主题,全面推进“税银互动”“不来即享”“项目管家”等特色税收眼务举措,提供点对点、一对一、个性化、全流程的涉税服务,用足用活税收政策激活市场活力、企业动力。

(二)及时跟进反映兰西城市群发展规划成效

深入开展两省经济税源调研,充分利用好税收数据反映经济动态“快”、记载经济活动“准”、覆盖经济领域“全”、数据颗粒度“细”的优势,从税收视角深入分析兰西城市群发展推进成效,积极建言献策,为两省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贡献税务智慧。

(三)健全兰西城市群税收经济分析长效机制

加强甘肃、青海两省税收协作,不断丰富完善“兰西城市群税收经济分析合作框架和协议”,营造良好的税收共治环境,为兰西城市群发展注入税收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