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自主探究活动的教学策略
2020-12-29昝小琴
课堂是一面镜子,教师在课堂上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折射出他的数学思考,贿我们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善于反思,善于对自己的教学过程有一个更清晰。更深层次的认识,才能把教学过程演绎成教材开发与创新的过程。让学生的教学探究思维得以升华,真正学好,学懂数学。
当前课堂存在单一、被动接受、机械重复等问题,学生缺少自主探究、主动获取知识的机会,学生动手操作实践能力得不到提高,这不仅加大了学生的学习负担,而且也大大削弱了学生的个性思考,课堂上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不到应有的发挥,创新智慧被抹杀,导致学生对教学学习产生厌倦、枯燥的不良心理情绪。因此,改进课堂教学,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课堂上开展自主探究的学习任务,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施高效课堂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创设有趣的生活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教师的数学思想只有着眼于学生自主意识的构建,才能使学生产生一种强烈的求知欲。例如,我在教学“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应用题”时,创设了一个丰富而有趣的小动物参加小猪生日宴会的故事情境:“森林里可真热闹,小羊,小鹿、小鸡都来参加小猪的生日宴会,他们给我们带来了好多有趣的教学问题,同学们愿意帮他们解决吗?此时,学生的好奇心、活跃欲、急于和同学交流提问题的积极性一下子调动起来了,你争我抢地提问题,和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并列出算式。由此可见,新课的引入要注重创设丰富的生活情景,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欲望,使学生明确探究的目的,增强了学生自主探究的有效性,为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
二、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自主探究学习面向全体学生
以学生的直接经验或学习感受为基础,在教师的引导下,他们将自己的需要、动机和兴趣置于重要位置,自己确定学习的目标、内容和方式,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人翁意识。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教师的任务是点拨、启发和引导,尽量做到新知让学生主动探索,课本让学生自学,重点、难点和疑难问题让学生讨论,问题让学生思考,结论让学生概括,规律让学生寻找;尽可能让学生在老师启迪下构建知识结构,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尝试操作自学的方式获取新知识。例如我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推导公式时,给学生提前布置了一个预习作业:“请同学们画—个平行四边形,涂上红色并画出底边上的高,再沿着画出的高将左边的直角三角形剪下来,再向右平移,你会发现它变成了—个什么图形?思考:这个图形的面积和原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在第二天的教学课堂上,学生思维的火花闪现了,我顺势抓住了这个火花,把它点燃,巧妙地使学生的新旧知识的迁移顺利发生,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了长方形,面积并没有发生变化,转化后的长方形的长和平行四边形的底相等,宽和平行四边形的高相等,从而推导出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使学生的探究学习成为可能。
三、善于反思和总结自主探究学习结果
在教学过程中,只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自主探究,体验学习过程,而缺少探究活动的总结和反思,就会导致学生学到的知识得不到理性升华,思维也得不到拓展,解题技巧也难以掌握。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引导学生回顾学习过程,通过类比分析,综合归纳,把探究所获得的知识应用到解决类似或相关的实际问题上来,从而让学生学到了知识系统化,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主动建构。
总之,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对老师提出了新挑战和新要求,今后教学中,我们要正确把握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更好地为全体学生提高学习能力服务的探究活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自主探索中深刻感悟知识的形成过程,使教学课堂真正成为孩子们实现梦想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