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互联网技术的重大气象灾害信息智能决策发布系统研究

2020-12-29李积雲胡永强牛青松马旭光邓西金

科学与信息化 2020年35期
关键词:防灾减灾气象

李积雲 胡永强 牛青松 马旭光 邓西金

青海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有限公司 青海 西宁 810000

1 背景

近年来,气象灾害对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影响日益加重,各地频繁发生各类气象灾害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害。因此,防灾减灾以及灾害防御指导已经成了各级政府和气象部门的重要任务。

目前我省的预警发布平台主要依靠预警信号制作平台、气象短信通发布平台。专业专项服务某些服务中还需要通过人工进行传真、邮件、信件等方式进行。以上这些业务工作及系统平台基本都是独立分散的,形成了一个一个信息孤岛。

本系统软件的设计思路正是基于以上几点,实现了气象灾害预警的触发、生成、调度、发布等自动化流程,提高了气象灾害预警的发布能力和效率[1]。

1.1 主要功能特色

(1)灾害预警智能触发与决策。系统设置的多种气象信息基础数据源,并建立气象灾害阈值监控数据库。系统监测到有基础气象信息数据达到灾害阈值,智能触发灾害预警响应机制。灾害预警触发基于准实时资料,也可以基于某些精细化预报数据。灾害预警的触发是单条件的,以便在灾害发生的前期预先发现征兆,随机系统进入智能判断与人工判断相结合的决策状态。

(2)预警信息自动化加工与处理。系统的服务器端包括了多种气象数据源信息处理组件以及资料共享接口。系统根据时间序列定时检测源数据信息。当灾害预警的某项条件被触发发生以后,启动相应的灾害因子算法,计算灾害的发生时间、规模、趋势以及影响程度等信息。

(3)灾害影响智能判别与任务调度。系统根据多任务管理机制,实现一个灾害影响层次的连续性、动态化信息发布与管理,突破性的从时空角度,按照灾害影响的先后顺序实现地域覆盖,按照灾前、灾后、灾中实现时间覆盖。例如一次暴雨降水过程,系统可以跟踪降水过程发生的地域,并针对灾害过程的灾前、灾中、灾后过程进行预警信息的发布。

系统根据不同的行业和用户群体,设置了相应的灾害影响程度防御指南。系统根据不同的灾害类型和程度,自动匹配相应的防御措施进行下发。用户可获得具有针对性的防御措施。

(4)开放式与可定制的灾害防御信息管理。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编辑和上传自己关心的某一类灾害天气致灾条件,并自己定义提醒手段和接收方法。同时用户可以自己编辑相应的防御信息进行上载,当达到符合条件,系统可为专门的用户进行防御信息的下发[2]。

(5)多种发布手段和方式的集成与融合。系统连接和集成了多种发布渠道,包括传统的手机短信、语音声讯、邮件、传真,还包括网络推送、微博、智能终端等新技术发布渠道。发布渠道主要采用灵活的接口管理,根据不同的用户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设置和配置。针对微博、智能终端等多媒体发布渠道,系统具备多媒体信息发布的功能。

(6)基于WEB-GIS的综合监视与展示平台。系统的主控界面采用基于WEB-GIS的监视与展示平台,使得各项灾害信息、预报信息、实时监测信息、用户信息、预警发布状况可以在地理信息环境上一目了然。综合暂时平台可以使得决策人员及时有效的掌握灾害动态、指挥防灾减灾任务[3]。

2 系统设计

本系统依托气象综合探测网络和预报预测系统,并与之进行联网及数据共享。通过分析处理各类实时气象资料和预报预测数据,将可致灾条件入库进行分析并产生相应的灾害预警信息和灾害防御信息。系统的组织构架建立在现有的探测系统和预报预测系统之上,形成了一个灾害信息系统云计算架构。

决策用户可以通过电脑终端及大屏幕显示的方式,观察到灾害发生的整个过程,以及灾害信息下发的状态。系统利用各种网络通信技术,将灾害信息通过不同的手段发布出去[4]。系统的网络拓扑图如下图所示:

3 系统应用

本系统是面向气象、农业、航空、水利、交通、地震、能源、卫生等防灾减灾服务为主的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以及不同的公众用户,系统能全面提高预警信息发布工作效率,简化烦琐的手工过程。通过本系统可以有效制定各类预警发布条件和流程,并可以实时匹配不同种类预警,生成不同的行业指导预警产品,自动进行发布。本系统加强了预警信息发布过程中的协调关系,提高了预警发布的时效性,对应急防灾减灾工作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猜你喜欢

防灾减灾气象
南通市三举措扎实做好当前综合防灾工作
山东玉米主要逆境及抗逆减灾技术
中日海洋防灾减灾体系对比研究
家庭防灾应该囤点啥?
气象树
中国“防灾减灾日”问答
防灾减灾 共迎丰收之季
故宫防灾的“超强铠甲”
《内蒙古气象》征稿简则
大国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