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聚焦历史思维 探讨复习策略
——以人民版《神权下的自我》为例

2020-12-29重庆

教学考试(高考历史) 2020年6期
关键词:人文主义人文精神概念

重庆

2020 年高考命题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加强对学生关键能力的考查,运用了大量新材料创设新情境,如大量地图和图表的出现,材料形式多样、灵活变通。这就要求学生融会贯通,把握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运用学科思维能力解决问题,应对新高考的挑战。

历史思维是以历史材料为根据,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立场和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科学的历史思维在于“解释”和“理解”历史,在纷繁复杂的历史事件中寻求因果性解释和事件的意义,达到对历史现象、历史发生过程的认识。从当前新高考的考查重点来看,学生只有获得历史思维能力,才能理性分析、判断、解释历史事物,把握历史发展的规律;从人才培养的战略来看,历史思维是落实立德树人、为国家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关键环节。

因此,高三复习备考要有对基础知识的夯实,更要有对历史思维的培养,使学生在掌握扎实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实现对中外历史的融会贯通,有效应对新高考的挑战。笔者将以人民版必修三专题五第二课《神权下的自我》为例,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

一、补充史料,再现历史时空

任何历史事物都是在特定的、具体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发生的,只有在特定的时空框架中才可能对史实有准确的理解。时代特征也是2020 年高考的中心考点之一,如2020 年全国卷Ⅰ第42 题要求学生论述中国不同朝代的时代特征、山东省2020 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第19 题要求学生“编写一幕发生在17 世纪伦敦咖啡馆内的人物对话场景”。因此,特定的时间、空间是学生解题的一把“钥匙”,只有通过完善的时空角度才能科学认识事物发展的来龙去脉。通过对特定时空进行分析、比较,学生便能合理地论述和解释历史,对历史现象进行初步判断、推理,形成自己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为了让学生能在特定的时空背景下迅速厘清历史事件的原因、过程和意义,教师在复习中要避免单纯强调结论,而应提供典型材料,对教材未涉及但又与之密切相关的历史细节加以补充,以材料延伸教材、再现时空。

在第一子目“古典文化的‘再生’”中,教材提到:“11 世纪以后,随着西欧经济的复苏和发展、城市的兴起与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逐渐改变了以往对现世生活悲观绝望的态度,开始追求世俗人生的乐趣,而这些倾向是与基督教的禁欲主张相矛盾的。”学生通过以往的学习已经知道西欧经济、思想领域得到发展的结论,但由于缺乏相关历史现象的典型材料,其往往未形成自己的思考过程。因此,笔者以意大利为例,为学生提供了反映十四世纪意大利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现象的材料,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时代特征与文艺复兴的兴起有何内在的因果逻辑。同时,在中世纪帷幕落下之前,一场无法遏制的鼠疫在欧洲大陆横行,这与文艺复兴的兴起也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大量神父染病死亡动摇了“瘟疫是上帝对罪人的惩罚”这一基本信念,使人们看到了号称万能、救世的教会在灾难面前如此渺小。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作《十日谈》在开篇时也详细描述了佛罗伦萨在鼠疫影响下的可怕场景,面对死亡,很多人也将目光从对天国的期待转向尘世的享乐,人们逐渐意识到自身生命的存在,开始追求自由和现世幸福,宣扬人文主义。当然,黑死病只是历史的偶然,按照历史发展的规律,欧洲也会迎来近代社会的曙光。因此,笔者为学生补充了黑死病的相关材料,为学生再现了时空背景,引导其理解文艺复兴运动并非横空出世,而是欧洲由古代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时的具体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环境的综合产物。

二、纵横比较,搭建历史框架

历史总是在不断发展变化,其中既有共性规律可循,也有个性特点的彰显。新高考借助任务驱动、增强探究与开放性等手段,在非选择题部分加强了对历史思辨能力的考查,要求学生从多维度发现问题,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运用综合比较、概括、归纳等方法解决问题。因此,在复习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历史事件本身的发展变化及跨国家、地区的联系进行概括和说明,这也是引导学生获得历史思维中的逻辑思维和分析归纳能力的重要环节。

任何历史现象都有自身的发展过程,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会呈现不同的表现形式。因此,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历史知识进行纵向比较,理解历史现象的发展线索,搭建历史框架,还要注意对有关的历史现象进行跨地区、跨国家的横向比较,使其理解和掌握同一时期发生在不同地方的历史现象之间的异同。通过纵横对比的深度挖掘,学生能搭建历史框架的“经纬网”,还可以掌握从多种角度分析问题的思维方法,辨别历史现象之间的共性与个性,从历史的多样性与复杂性中探寻历史发展规律。

文艺复兴是一个漫长的、跨越两百多年的文化现象,所以文艺复兴先驱们的人文思想也发生了细微的变化,如14 世纪,薄伽丘重在肯定人的本能欲望;15 世纪,达·芬奇则着重赞美人的世俗化。笔者为学生提供了相关材料,引导学生思考并归纳其中的原因。

西方人文主义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公元前5 世纪古希腊的智者运动是人文精神的起源;公元14 —17 世纪的文艺复兴及16 世纪的宗教改革是人文精神的形成和发展阶段;17—18 世纪的启蒙运动是人文精神的成熟期。本课的内容刚好处于中间阶段,因此,笔者在提供典型材料后,通过环环相扣的设问引导学生延伸思维,将三者进行纵向对比:

(1)不同阶段的人文精神有何异同点?为何会呈现这样的差异?

(2)通过对三个阶段人文精神的对比,你认为什么是人文精神?

学生通过分析和归纳,一方面搭建了西方人文精神发展的框架,另一方面也形成了对西方人文精神发展历程的理性认识。

中国古代也有很多睿智的哲人探究“人”和“人性”,因此,笔者再次引导学生将目光转向不同地区。例如,与苏格拉底同时代的孔子曾说:“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孔子与苏格拉底都看到了人的美德和智慧之间的内在联系,强调教化人和改善人,但由于二者所处环境不同,其各自的取向也存在差异:苏格拉底希望有道德和智慧的人来改造现实的不合理,建立更加理性的民主制度;而孔子将道德作为一种政治手段,用以回归贵族政治下井然有序的生活。通过横纵对比,学生可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也可厘清这些历史现象之间的联系。

三、深化认知,理解历史概念

历史概念是人们运用历史思维能力对历史事实概括、总结、归类后产生的文字表达,是对历史知识本质属性的反映。它包括史实概念与史论概念,其中,史实概念可分为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典章制度等;史论概念可分为政治学概念、经济学概念、文化概念等。掌握历史概念不仅要求学生有扎实的历史基础知识储备,更需要学生调动判断、推理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透过历史现象抓住历史的本质和规律,从而为解决历史问题奠定基础。

在高考中,对历史概念的考查无处不在,2020 年全国卷Ⅰ的选择题中出现了殿试、工匠制度、工农武装割据、新民主主义理论、僭主政治、人文主义等多个历史概念。如果学生对这些历史概念没有准确的认识,便无法精确理解题干和选项,因此,在高三复习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认真体会历史概念,理解历史的本质。

本课涉及很多历史概念,如人文主义、民族国家、世俗政权、因行称义、因信称义等。如果不厘清这些历史概念的内涵,学生对这一历史阶段的认识只会浮于表面,如很多学生会形成固定印象:人文主义只存在于西方,存在于教材中提到的三个特定历史阶段。这就是对人文主义这一历史概念理解不够透彻的表现,其实,人文主义的含义非常广泛,它以理性推理为思想基础,以仁慈、博爱为基本价值观,强调维护人类的尊严,关注人的个性,主张追求自由、平等和自我价值。个人兴趣、尊严、思想自由、人与人之间的宽容相待等都属于人文主义的范畴。

尤瓦尔·赫拉利在《人类简史》中提到,人文主义倡导人的重要性,它包含“自由人文主义”,即强调个体上人性的独特性,每个人都需要被尊重;还包含了“社会人文主义”,即将人看作一个共同体,建立在社会秩序、道德原则、法律规范的基础上,是人类社会一种普遍有效的法则。笔者借此抛出了三个问题:

(1)人文主义思想的内涵是什么?

(2)这样一种思想是否在中国存在?请根据所学知识进行说明。

(3)中西方的人文主义思想有何异同?请说明产生差异的原因。

学生通过对“人文主义”内涵的深刻理解,更能自如地将此概念进行延伸扩展,认识到人文主义也是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重要特征。在商周时期便有“惟命不于常”“天命不可信”等从神灵崇拜中分离出来的理性思考;孔子的“泛爱众”“君子和而不同”等思想也是人文思想的重要体现。

总之,面对新挑战,高中历史复习任重道远,教师要不断改进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以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为重心,引导其形成自己的历史学科思维能力。

猜你喜欢

人文主义人文精神概念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Birdie Cup Coffee丰盛里概念店
民间资源、自然神性与人文主义立场——阿来小说论
医学生科研能力培养中人文精神教育策略的思考
白金十分钟自救互救实践创新展现新时代人文精神价值
宁夏人文主义戏曲现代化探索之路
幾樣概念店
西方文论关键词:后人文主义
人文精神是一种文化的自信
深入概念,活学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