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形式上“三多”,内容上“四性”
——演讲稿写作升格例说

2020-12-29北京丰台二中陈金华

高中生之友(中旬刊) 2020年5期
关键词:四性百态真谛

北京丰台二中 陈金华

【主题导读】

近几年,与实用性文体结合的写作考查在高考中出现频率较高,其中,演讲稿的写作尤其值得注意。什么是演讲稿?演讲稿是在比较隆重的仪式或场合上所发表的讲话文稿,是生活中一种实用性比较强的文体。演讲稿可用以交流思想感情,表达见解主张,介绍个人在学习工作上的情况和经验,它是在规范的形式下对演讲内容的提示,体现了演讲的目的和手段,具有宣传、鼓动、教育和引领等多方面的作用。

【文题展示】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不少于800字。

“读”是一种投入的状态,是心与心坦诚的面对,是发自肺腑的交流,是聪慧的领悟。文字可“读”,自然可“读”,人物可“读”;庄子“读”大鹏,陶渊明“读”田园,霍金“读”宇宙,鲁迅“读”人性……“读”使心灵饱满充盈,使思想提升飞跃,使社会不断发展进步。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以“读”为话题,写一篇在全校升旗仪式上发表的演讲稿。

要求:必须符合文体要求;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点拨】

这道文题是“材料+话题”型的,该类型下的审题立意要注意“三审读”的要领:

一是审读材料。在本文题材料中,第一句从多个角度提示“读”的内涵,第二句列举“读”的对象,第三句阐述“读”带来的影响。

二是审读话题。本文题的话题是“读”,以话题为中心进行发散思考,我们可从以下方面进行思考和追问:谁“读”?“读”什么?怎么“读”?“读”后有什么影响?不“读”会如何?“读”与不“读”的差别在哪里?

三是审读要求。在本文题的写作要求中,尤其需要注意的是文体要求。写作提示中已明确要求“写一篇在全校升旗仪式上发表的演讲稿”,我们在写作中不得忽略写作的文体和演讲的场合。

演讲稿写作要注意些什么?演讲稿写作除了应具备一般议论文的基本特征,还要特别注意形式上的“三多”以及内容上的“四性”。

演讲稿在形式上有“三多”:一是多用整句,如对偶句、排比句等句式整齐匀称、结构相同或相似的句子,以使语言表达有气势;二是多用短句,主要是多用简短、精练的句子,使演讲富有激情;三是多用修辞手法,如比喻、反问、排比、顶真等,使语言生动有力量。语言形式上之所以要“三多”,是因为演讲稿的信息是通过语音而非书面文字传达的,“三多”其实是通过调整语言形式,方便听众接受演讲内容与观点。

演讲稿在内容上有“四性”:一是针对性,思听众之所思,想听众之所想,讲听众之乐听;二是逻辑性,进行评议或论辩,语言表达须严谨周密、思维深刻;三是思想性,演讲主题须顺应时代趋势,思想观点须顺应社会发展要求,有利于听众思想认识的提升;四是鼓动性,懂得人心相通、情理相通,善于运用情感和逻辑的力量,引发听众思考,赢得赞同与支持。

【原文呈现】

感读识真谛,德艺自在心

北京丰台二中 吴 菲品读万物,感悟真谛

①老师们,同学们,早上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感读识真谛,德艺自在心”。

②眺望时间的长河,你会发现人类有浩如烟海的文化艺术、学术典籍,有数不胜数的先进技术和名家伟人,很难想象,人类从猿猴进化至今是如何实现的。我想,并没有什么神秘的事物会告诉远古的猿猴如何迈出文明的第一步,是猿猴读懂火光的那一刻,催生了人类的文明。而世界得以发展至今天,必然少不了历代的人对万事万物的感读。当我们静下心来,用心去感读世间的奥妙,一定会发现那些深藏于沉默里的价值。

③读自然,品万物百态。且听风吟,且思风动,且溯风源。大自然给予我们的不只眼前的绚丽多彩,更有其内在的规律。晏殊于园中读到“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的周而复始;陶渊明于田地读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豁达乐观;白居易于原野读到“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顽强生命力……他们对时光的认识、对生活的态度、对生命的思考从何而来?它们都源于大自然中的一花一叶、一草一木。不论是静卧草地还是身处幽谷,只要你用心感读,便能领悟天地间万物的奥秘。

④读贤者,品人生百态。张恨水在勤奋笔耕之余,坚持以阅读充实自己对时代的认识,我们从他的选择中读到了必须“加油”才能跟上时代。无论是什么身份、地位,朱光潜都坚守着他的“三此主义”,我们从他的成就中读出了活在当下。马尔克斯在孤独与困窘的生活中运笔,18 个月的离群索居换来的是《百年孤独》中瑰丽奇幻的民族史,我们从他的经历中读到了如何与孤独相处。多少伟人在用他们的人生给予我们心灵的慰藉,如果我们不用心感读,大概只能“圣益圣,愚益愚”。

⑤读历史,品世间百态。唐太宗曰:“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读历史,知听信谗言会使忠贞之士寒心甚而误国;读历史,知清朝因闭关锁国而被世界甩在后头。南京大屠杀的悲剧至今仍警醒着我们,叫人明白落后就要挨打……今日的和平与清明的制度都是从历史中感读的结果。对个人而言,历史并不是知识的点缀,而是事关生存与发展的参照,是认识世界的精神与思想的起点。

⑥世间有万物,万物皆可读,无心人不见,有心人自悟。一切真谛与德艺就藏在你的身边,等待有心人的阅读。

⑦谢谢大家!

【升格建议】

格式要规范,呼告要贯穿。原文首段有符合全校升旗仪式的称谓语,但格式不当,应当单列一行并顶格写;行文过程中,缺少必要的呼告性提醒,要在行文中穿插几处对演讲听众的提示语,以更好地体现演讲稿应关注的现场感。

题文要呼应,首尾要圆合。原文标题中,作者想竭力体现出别具一格的内容特点和语言风格,然而“感读”一词是生造词,不易理解,需要修改;同时原文标题与整体内容的吻合度欠佳,“德艺”的内涵在演讲稿内容上没有体现,需要修改。在行文中要适当回扣标题,使演讲稿首尾圆合。

“三多”要突出,“四性”要强化。在演讲稿语言形式的“三多”方面,原文还需要加以突出。如第②段语言不够利落,需要调整,使之符合演讲稿的语言表达需要;第④段对张恨水、朱光潜事例的概述与分析,可在丰富“读”的内涵时,突出短句、整句和修辞手法的运用。其他语段中的类似问题,均须予以修改。此外,原文在表达逻辑上也有较多需要调整与修改之处。如文章的分论点“读自然,品万物百态”“读贤者,品人生百态”“读历史,品世间百态”,乍一看很不错,细推敲却有问题,因为文章重点论述的是“读”后较深层次的理解、感悟和思考,而分论点落在“百态”之上,逻辑上不周密。升格处理方式有两种:一是调整论述语段的内容与逻辑,这一方式改动过大;二是修改分论点的落点,这一方式相对容易。

另外,行文中有些理解和表达不够准确,需要修改。如第③段中“豁达乐观”的理解不符合诗人的感情色彩;第④段中对马尔克斯事例的分析不仅表述不完整,逻辑上也存在问题;第⑤段中末句“是认识世界的精神与思想的起点”,在语境中的表达欠贴切。

【升格佳作】

(修改标题,使题文更契合。)

北京丰台二中 吴 菲

敬爱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称谓语单列一行并顶格写,规范演讲稿格式。)

早上好!我演讲的题目是“品读万物,感悟真谛”。

很难想象,人类浩如烟海的学术典籍、数不胜数的先进技术……是如何铸就的。我想,这一定与千百年来人们对万事万物的深“读”、体悟和思考密切关联。当我们静下心来,用心去“读”世间的奥妙,一定会发现那些深藏于沉默里的价值。(本段主要从表达简洁性上进行升格。)

读自然,品万物奥秘,得生活真谛。(修改了分论点一,使分论点与本段的论述更吻合。)且听风吟,且思风动,且溯风源。大自然给予我们的不只眼前的绚丽多彩,更有其内在的规律。陶渊明于田园中读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恬淡悠然;(修改了原文中不恰当的理解。)白居易于原野中读到“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顽强生命力;晏殊于园中读到“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的周而复始……(按人物所处朝代的先后顺序对三个论据进行调整。)他们对生活的态度、对生命的思考、对时光的认识从何而来?它们都源于大自然中的一花一叶、一草一木。不论是静卧草地还是身处幽谷,只要你用心品读,便能领悟天地间万物的奥秘,得生活真谛。(本段主要从语言形式和表达逻辑两方面进行升格。)

读智者,品人生百态,悟生命真谛。(修改了分论点二。)张恨水在勤奋笔耕之余,坚持阅读,以充实自己对时代的认识。从他的选择中,我们读到了必须“加油”才能跟上时代,才能理解时代,才能写出直指人心的作品。(调整了句式,突出了短句,强化语势;补充作品特点,丰富“读”的所得。)无论是什么身份、地位,朱光潜都坚守着他“此时、此地、此身”的“三此主义”。从他的成就中,我们读出了必须活在当下,才能开创未来。马尔克斯18个月离群索居,在孤独与困窘的生活中,永不放弃,字斟句酌,艰难运笔,终写就瑰丽奇幻的《百年孤独》,为人类留下了语言精练完美的巨著。从他的经历中,我们读到了如何与孤独相处……(调整了句式,突出了短句,强化语势;调整了语句落点,修补了逻辑漏洞。)多少伟人在用他们的人生、他们的精神,给予我们心灵的慰藉、思想的启迪,如果我们不用心去感受、去思考,大概只能“圣益圣,愚益愚”。(本段主要从语言形式和表达逻辑两方面进行升格。)

读历史,品世间百态,知兴亡真谛。(修改了分论点三。)唐太宗曰:“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读历史,知听信谗言会使忠贞之士寒心甚而误国;读历史,知清朝因闭关锁国而被世界甩在后头;读历史,知南京大屠杀的悲剧,知落后就要挨打,强盛方能和平……(采用排比句式,让语言更具感染力。)今日的和平与清明的制度,是对历史的观照。对个人和国家而言,历史并不是知识的点缀,而是事关个人生存与发展的参照,是民族立于世界的坐标。(末句修改,让认识更全面。)(本段仍主要从语言形式和表达逻辑两方面进行升格。)

老师们、同学们,(适时呼告,一为提醒,二为增添演讲稿的现场感。)世间有万物,万物皆可读。自然、人生和历史,无心人不见,有心人自悟。万物的真谛就藏在你的身边,让我们一同品读万物,感悟真谛。(收结处再次呼告,并呼应前文,回扣标题,使演讲稿首尾圆合,结构严谨。)

谢谢大家!

【升格启示】

经过升格,文章在“三多”与“四性”上有了更好的体现。演讲稿可启智,即可启发认知与思考,因而知识性要强,认识要深刻,语言要准确;演讲稿要获信,即要获得信任与支持,因而观点要独到正确,论据要翔实确凿,论证要合理严密;演讲稿能激奋,即能激发情感与思想,因而内容要激发听众内心情感,使之在思想感情上与演讲者产生共鸣;演讲稿需促行,即需促进行动与实践,因而内容要使听众产生行动的想法,并尽可能付诸实践。

要真正实现演讲稿启智、获信、激奋、促行的目的与效果,就应力求在语言表达形式上落实“三多”,在内容与意旨上体现“四性”,发挥演讲稿在形式与内容上的双重作用。

猜你喜欢

四性百态真谛
地铁百态
形式与真谛:David Sylvester的艺术评论
百态树纹
爱之真谛
只为找寻味道的真谛
聚焦“四性”新理念,预测2018年化学核心考点
人大工作要体现“四性”
一种民机四性指标论证辅助系统设计
培养小学生英语课外阅读能力要注意“四性”
图说事相百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