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度学习:纵向数学化是必由之路
——对《点阵中的规律》深度学习再思考

2020-12-29焦波特级教师

小学教学设计(数学) 2020年10期
关键词:数形算式规律

焦波(特级教师)

【理论感悟】

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化”分横向数学化和纵向数学化两种。横向数学化是“把生活世界引向符号世界”,纵向数学化是“在符号世界里,符号的生成、重塑和被使用”。在他看来,数学化就是指人们运用数学的方法观察现实世界,分析研究各种具体现象,并加以整理组织,这个过程就是数学化。简单地说,运用数学方法组织现实世界的过程就是数学化。看来,“数学化”既是数学教学活动的目的,也是实现教学目的之手段。这样,一般人们将横向数学化理解为将现实与数学建立联系,将纵向数学化则理解为是建立抽象的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常常包含着抽象和形式化就不难理解了。比较而言,我们认为纵向数学化有时更能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促进学生深度学习。

【实践再思】

两年前,本人申报的省级课题《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与评价研究》已于2019年底顺利结题,但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如何通过数学教学努力提升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即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培育数学核心素养的话题从未停止。一年来,我们团队结合以上理论感悟和教学实践,一直在进行深度学习的探讨。下面就选用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好玩”中综合实践《点阵中的规律》这一课,以团队成员洪乔和魏峰两位教师执教、研讨的教学实录为例,谈谈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深度学习,渗透模型思想,培育数学核心素养”的实践和再反思。

一、以疑诱思,深在激发求知欲望的心动中

教师的真正本领,不在于他是否会传授知识,而在于他怎样传授知识,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其兴致盎然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教师要学会构造“一方池塘”,让学生学会学习、自我成长;要善于点燃“一束火焰”,让学生思维启迪、自觉成长。

在实录(一)中,洪老师新课伊始,就开展“人机大战”看谁算得快的计算比赛活动,动作快的用计算器算和口算快的用脑算都比不过教师的速度,从而让学生产生好奇,教师再揭示答案是用“数形结合”的方法把计算题转化成了正方形,导入新课,学生跃跃欲试地进入主动学习、积极探索的状态。在实录(二)中,魏老师先通过课前看图交流,(图一让学生通过不同的角度看到两张侧脸和瓶子,图二通过旋转得到不同的人脸)这样从不同角度观察得到不同结果的课前热身活动,既点题,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紧接着开展“课前10秒钟挑战极限”的活动,让学生感到惊讶,认为不太可能快速得到正确结果。教师话锋一转,“我们今天就是要把这种不可能变成可能,变成一定能!”

两位教师以形式各异的“以疑诱思”开始教学,有异曲同工之处,都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让深度学习的真正发生成为可能,这既是“敲门砖”,又是“承重墙”。

二、以形助数,深在生成符号模型的探究中

小学数学教学的建模,实际上就是让学生经历纵向数学化和再创造的过程。培育模型思想的重要策略是让学生参与建模过程,在模型的探究、构造中让学生的思维深度发生。

在实录(一)中,洪老师为了让学生易于理解,调整教材,先探究较简单的,不会出现多种符号模型(算每个点阵总点数的算式)的三角形点阵规律。将形象的三角形点阵表示为抽象的算式,引导学生观察数(数列)与形(点阵)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学生的思维在算式表示中“顿悟”,顺利地实现了由形到数的第一次转化,使学生对分类找规律有所领悟。有了前面的铺垫,对于教材中的正方形点阵规律,洪老师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深化三种方法找规律。在此过程中,既培养了学生从不同角度去发现问题、概括规律的能力,又让学生感悟由于形(划分形式)的不同,带来式(规律的模式)的各异,使学生在数与形的多次对应转化中深化模型思想。在实录(二)中,魏老师先课件出示10×10阅兵实景图,形象化地把士兵的兵阵变成一个点阵,这样从现实世界到符号世界的转换就是横向数学化的过程。再通过三个活动,从不同的角度揭示同一个点阵三种不同的规律。

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以上两位教师始终以“数形结合”为主线,从不同的角度用“观察、尝试与猜测”的方法,先帮助学生建立直观模型与抽象算式之间的联系,使抽象算式有了几何直观的支撑;再从简单到复杂,逐一引导学生找各组算式之间的内在联系,分析数字模型,发现模型规律;最后让学生借助表象,进行想象,形成抽象,用语言表述算式,并将规律符号化,提炼通项公式。借助“形”的结构来探究“数”的规律,而且用数学语言和符号(通项公式)重塑蕴含其中的数学模型,这种从特殊上升到一般,将事物与现象联系起来加以考察,探究规律的纵向数学化过程,既是实现抽象的基本途径,又是深刻揭示事物与现象的内在规律与本质的有效策略;既有利于学生归纳与概括能力的提升,又有利于模型思想的渗透和代数思维的形成。

三、以数解形,深在重塑神美结构的关联中

郑毓信教授说:“数学基础知识的教学,不应求全,而应求联。”教学中,我们提倡教师要引导学生以联想和结构的方式去学习新知,通过建构将知识内部本身所具有的关联和结构进行个性化的再关联、重建构,从而形成自己新的知识结构,这是深度学习的重要特征。

教学中,两位教师都能引导学生用联系的眼光,探索三种规律间的转化,深刻领悟数学内部之间的融合关系。实录(一)中,洪老师在固化新知中,先探索三个算式间的联系,学生小组合作,得出通过移多补少或重新配对可以变成4个4,再揭示比赛获胜的秘诀是看算式想几乘几的点阵。学生能准确回答人机大战中六个算式各是几乘几的点阵,这是对已有的认知经验的再现,对自己的知识结构的重塑。尤其是实录(二)中,魏老师让学生自主归纳出得数都等于25的三个“形异神同”的算式后,魏老师引导学生在观察、比较“形异”的过程中,体会“5×5”的简洁性;再借助于“移多补少”的转化,体验三个模型间的统一性。此时,魏老师独具匠心的编了一段“小诗”来表示这种统一性,“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只要移多补补少,大小相等皆明了”;这样以数解形,不仅优化了学生的代数思维,还彰显了数学本身的魅力和神奇,使“数形结合”模型思想的“数学味”更浓厚。

四、以展延课,深在迁移思想方法的应用中

实录(一)中,洪老师第一次延伸是在策略运用中,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长方形点阵,使学生研究数要观察形的模型思想得到延伸,数形结合的策略得以形成;第二次延伸是在结课欣赏中,让学生再次回到生活——奥运击缶,气势磅礴;阅兵方阵,英姿飒爽……果然是哪里有数学,哪里就有美!数学美把自然规律抽象成一幅简洁准确的图像;第三次延伸是设计一个点阵,给了学生极大的创造空间。实录(二)中,魏老师通过课件展示,由平面点阵拓展到空间中,为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拓展了视野,延伸了思维。

以上,把学生的课堂学习延伸到课外,链接到学生已有的相关生活经验,使得原本陌生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熟知的生活情景自然对接,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数形结合”的模型思想在知识的迁移中、被使用中得以升华,也凸显了数学文化的价值和数学自身的魅力。

本文系安徽省2017年教育科学研究项目立项课题《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与评价研究》(项目编号:JK17015)的终结性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数形算式规律
数形结合 相得益彰
规律睡眠中医有妙招
找规律 画一画 填一填
找排列规律
怎么写算式
数形结合思想及其应用
数形结合思想及其应用
好玩的算式谜
谈数形结合思想在高中数学中的应用
一道加法算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