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德县肉兔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2020-12-29何青云
何青云
(宁夏隆德县山河畜牧兽医工作站,宁夏隆德 756300)
1 发展现状
坚持政府引导、龙头带动、市场运作的原则,建成隆德县千峰兔业养殖园区,占地面积6.67余hm2,建成欧盟质量标准控温控湿标准化兔舍30栋,配置兔笼36000个,产崽箱18900个,冷链物流车间1.1万㎡,屠宰加工车间1栋1800㎡,购置半自动化屠宰链1套。配套建设办公楼、科研中心、技术培训中心等功能室。目前饲养种兔3万只,年出栏商品兔160万只,实现工业总产值1800万元,利润300万元,成为西北地区规模最大、配套最全、技术最先进的肉兔产业示范区之一。
2 取得成效
2.1 绿色有机提品质
企业充分利用隆德县拥有无污染的绿色环境,在县区种植紫花苜蓿2000亩,胡萝卜100亩,同时有效利用农户青贮玉米、中药材秸秆等作物作为专供饲料,从源头上保障产品绿色、有机,无添加、无污染、无公害。
2.2 屠宰加工抗风险
年加工肉兔200万只,冷链仓储能力足,配套开发肉兔休闲食品,实现产品全链条多元化供给,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有效抵御市场风险。
2.3 校企合作创品牌
聘请中国兔业协会会长建立团队全程驻企指导,聘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5名教授,指导建设智能化管控系统,应用工厂化繁育技术,实现种兔同期发情、同期配种、同期断奶、同期出栏“四统一”,采用电子耳标管理等新技术,从产仔、饲养、防疫、屠宰、销售实现全程信息化监测,为规模化繁育饲养提供规范技术支撑。同时,建成技术培训功能教室,对全县养殖户开展技术培训,力争创建行业一流品牌。
2.4 生态环保可持续
企业建立粪污全程自动化清理、集污、加工、转运为一体的回收机制,建成自动清粪系统90套、有机肥生产线1套,推广“肉兔—沼气—土壤—饲料”环保养殖模式,在无害化处理园区兔粪的同时,年可收购农户兔粪400t,生产有机肥3000t,形成种、养、加、产、供、销一体化绿色生态循环发展新格局。
2.5 联营生产增效益
采取“龙头企业+科研院校+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企业为周边农民免费提供商品子兔,签订肉兔领养、保价回收等协议,既有效降低兔群集聚染病风险和企业成本,也为农户提供产业增收机会。技术团队巡回开展技术培训及指导,预计带动发展养殖示范户120户,户均纯收入3万元左右,辐射受益人口1000多人,产业红利惠及更多贫困群众。
3 存在问题
3.1 农户发展肉兔产业的积极性不高
由于受传统种养模式的影响,农户对发展肉兔产业,加快推进种养结构调整的主动性不够,参与发展肉兔产业的积极性不高。
3.2 政策扶持力度不够
由于我县肉兔产业发展起步晚,加之兔产业是一个市场化程度较高的行业,面临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在资金投入、风险补偿、生产补贴和价格支持等方面扶持政策和风险防范措施不足。
3.3 饲料供给单一
从目前情况来看,不论是企业还是农户,主要以种植青贮玉米、紫花苜蓿为主,粗饲料来源单一;县内生产全价料的企业较少,预混料、浓缩料、精料补充料供应不足,饲料营养供给不平衡。
3.4 种兔的选留率不高
近两年来,企业在引进首批种兔后,没有进行系统的种兔选育,仅根据生产性能从农户交售或场内商品兔中选留一定数量的种兔,导致兔品种逐年退化。
3.5 疾病防治体系不健全
农户受传统养殖习惯的影响,疾病预防意识淡薄,缺乏科学的免疫程序和驱虫制度;企业规模化养殖迅速,养殖密度加大,消毒防疫制度不完善,秋冬季节,兔舍潮湿,传染性疾病和球虫病易发。
4 对策建议
4.1 解决饲料营养不平衡问题
按照“以草定畜、草畜结合”的发展思路,加快调整种植业结构,扩大优质牧草种植面积,充分利用当地农作物秸秆等饲料资源,引进饲料加工企业,开发肉兔的配合饲料生产,对养殖场(户)推广利用全价颗粒精料,解决饲料营养不平衡问题,提高饲料转化率,降低养殖成本。
4.2 走产业化发展路子
充分挖掘村集体闲置资源,加快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组织,采取“企业+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企业+科技+基地”“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联村联社发展壮大肉兔产业,逐步走产业化道路,形成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建立合作共赢机制,增加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促进农户增收致富。
4.3 打造区域公用品牌
充分发挥我县绿色无污染的良好环境,培育壮大兔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积极开发肉兔绿色产品,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加快推进“六盘.隆德”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充分利用国家、自治区农产品博览会、展销会等营销平台,借助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健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品牌农产品宣传和市场营销体系,提升产品市场占有率,提高综合经济效益。
4.4 加大科技支撑
深化农科教、产学研协同创新,支持农业科研机构、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龙头企业组建农业产业化技术创新联盟,重点突破肉兔饲养管理、肉兔繁育等一批关键核心技术,运用物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化管理技术对养殖过程进行智能化管理,提高养殖效益。
4.5 健全疫病防控体系
随着养殖规模化比率增加、集中化程度提高、养殖密度增加,使养殖业面临的疫病风险日益加大。根据地区疫情发生情况,及时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严格落实消毒预防制度,健全疫病防控体系,最大限度降低疫病的传染和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