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全身麻醉技术
2020-12-29
牛的体型较大,瘤胃在腹腔内占据大多数空间,在全身麻醉的过程中会有一定的风险,例如,因保定时间过长容易引起牛只神经肌肉麻痹,术后不易站立;麻醉时胃肠道调节受到影响,瘤胃内容物异常发酵,容易发生臌气;牛卧倒后腹压明显增大,胃内容物容易由于贲门括约肌的松弛而从口鼻喷出,胃内容物喷出的同时如果进行呼吸很容易造成吸入性肺炎;一些药物还会增加牛只唾液的分泌,造成电解质不平衡甚至酸中毒;还有一些药物会引起牛只血压的大幅度变化,增加了手术的风险。面对牛全身麻醉的诸多风险,在确实需要全身麻醉的情况下,应在中、浅麻醉的状态下配合局部麻醉进行手术。同时,选择正确、有效、安全的麻醉药也成为了全身麻醉技术的关键。
1 麻醉前给药
麻醉前一般会给予镇定、镇痛的药物,以便于动物的保定或检查,同时可以减少麻醉过程中麻醉药的用量。麻醉前给药一般使用α-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如:噻拉嗪、美托咪啶、地托咪啶)、乙酰丙嗪、抗胆碱能药物(如:阿托品)、水合氯醛、苯二氮卓类(如:咪达唑仑、地西泮)、阿片类(如:布托啡诺、吗啡、哌替啶)等药物[1],
2 诱导麻醉技术
诱导麻醉是指让牛只从清醒状态逐步进入麻醉状态的技术,通常可以选择注射或者吸入麻醉药的方式进行,牛只在诱导麻醉阶段,常常使用硫巴比妥、异氟烷、氯胺酮、丙泊酚或愈创木酚甘油醚等药物进行。其中,异氟烷作为吸入麻醉药物,仅适用于体重低于150kg的犊牛,首先是因为吸入麻醉时面罩大小受到限制,其次因为异氟烷的价格相对于氯胺酮等药物来说较高,体重过大的牛只使用此种麻醉方法造价过高[2]。以上几种诱导麻醉的药物联合使用时会有更好的效果,如氯胺酮和咪达唑仑联合使用,以及愈创木酚甘油醚和硫喷妥钠联合使用均比单独用药的效果要好。
3 维持麻醉
维持麻醉可以选择的药物较多,方式可以分为三种:静脉麻醉法、呼吸麻醉法、呼吸和静脉复合麻醉法。复合麻醉法可以使用不同的药物来达到整体最佳的效果,也可以减少单一品种药物的使用剂量,从而降低其副作用,临床上通常将氯胺酮、α受体激动剂、局麻药以及非甾体抗炎药搭配使用,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4 麻醉复苏
牛的复苏过程一般会比较缓和,不表现出极度兴奋,但由于其瘤胃的体积较大又容易发生异常发酵,所以结束手术后应将牛只调整到俯卧位,并调整牛的头部,让口鼻的分泌物能够顺利流出,不得采取侧卧的姿势,容易造成牛的瘤胃臌气或胃内容物逆流。在复苏过程中,不得过早拔出气管导管,当牛只开始有喉反射或者开始咀嚼时才可拔出气管插管。在复苏过程中如果发生瘤胃臌气应利用胃导管放气或瘤胃穿刺针进行穿刺放气。未拔出气管插管前若牛只出现反刍现象,应当将咽部的胃内容物全部清除,以预防吸入性肺炎的发生。
5 全身麻醉的风险控制
由于牛生理特点的特殊性,导致牛的全身麻醉在实施的过程中风险较大,为预防由于全身麻醉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应尽量降低其风险。首先,应对待治疗牛只进行术前禁食,一般禁食时间为术前的18~24h,这样可以很大程度上降低手术过程中瘤胃内容物的发酵,但是禁食的时间不得超过1d,一旦时间过长牛会发生酮症酸中毒,此外犊牛不应当术前禁食。术前12~18小时禁水。其次,麻醉过程中牛只会分泌大量唾液,容易引起呼吸道的堵塞,所以在手术之前应给予阿托品等抗胆碱能类的药物,以抑制腺体分泌,保证呼吸的正常进行。再次,应合理的运用气管插管,可以有效的预防吸入性肺炎的发生。在麻醉的过程中应进行实时监控,主要监测牛只的血压、心率、体温、电解质平衡情况以及麻醉深度,一些麻醉药物如乙酰丙嗪能够引起低血压,在使用这类药物进行麻醉时更应当着重检测血压。在判断麻醉深度时,可以观察牛眼球的位置变化,当麻醉较轻时,牛的眼球向腹侧旋转,麻醉加深后眼球处于正中位置,且眼睑反射消失。
为保障全身麻醉的安全性,还应当注意根据牛的体重计算药物的剂量,不得给予大于麻醉量的药物。同时在注射麻醉时,还应当注意注射的速度,过快容易造成麻醉深度不好掌握,过慢有容易达不到药效[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