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命型政党建设的理论基础与中国经验
2020-12-29唐皇凤
唐皇凤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发展和壮大,既是近代以来我国波澜壮阔的现代化转型与发展历程中的重大历史事件,也是贯穿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文明型国家崛起的鲜明主线。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辉煌成就和历史经验充分表明:党的坚强领导是确保国家各项事业在正确轨道上顺利推进的关键所在,党强大的自我革命能力一直是中国社会在重大危难关头能够实现伟大历史转折的首要条件。事实上,精准把握中国共产党的内在特质是有效解释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的基本前提。在现代政党分类谱系中,中国共产党具有鲜明的独特性,是典型的马克思主义使命型政党。中国共产党全面领导和长期执政的根本逻辑,就在于其有意愿、有能力实现自赋的使命担当和社会责任,且主动承担历史使命和有效践履政治承诺成为其执政正当性的重要源泉。在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的谱系中梳理使命型政党建设的理论基础,在系统考察使命型政党建设中国化的历史进程的基础上,科学提炼使命型政党建设的中国经验,就成为本文的主要目的。
一、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谱系中的使命型政党
在世界政党分类谱系中,共产党具有独特性已经成为国际学术界的共识。美国政治学家马丁·利普塞特认为共产党属于整合型政党,这类政党“所关心的是改造世界,使之符合他们的基本哲学……把自己视为以神圣的或历史的真理为一方和以根本错误为另一方的剧烈斗争中的斗士”[1](P61)。著名政党理论家萨托利则以政党在国家—社会中的结构性位置为标准,将现代政党区分为部分的政党与整体的政党。其中,共产党属于整体的政党,不是代表部分而是代表整体的政治组织。作为整体的政党意味着:政党和国家是两个相互维持且相互强化的组织;它们不是完全分离的,即所谓的“党国一体混合物”;国家服务于政党或政党服务于国家;在党国体制中,公共行政大体上只是党务的副产品[2](P70-72)。国内学者景跃进认为,中国共产党是国家公权力的组成部分,作为整体的政党和国家体制之间的特殊联系为理解中国政治体制和中国共产党的独特性奠定了学理基础[3](P85-100)。奥斯汀·兰尼则以意识形态的本质、意识形态在塑造政党的政治态度、活动方式和行为模式方面的功能差异为标准,将现代政党明确区分为使命型政党和经纪型政党。使命型政党代表着一种理想形态,其主要目标是赢得意识形态上的皈依者,而非最大化自己的选票以赢得公职[4](P165-166)。李海青从是否以高远历史使命为己任的角度,将现代政党区分为现实型政党和使命型政党,认为使命型政党有着长远的历史使命与宏伟的目标蓝图,实现这些使命与蓝图既是其执政活动本身的最终目的,也是这类政党自身认定的存在合法性或价值意义之所在[5](P1-11)。使命型政党一般承载着追求更为公正、人道而合理的理想社会的强烈诉求,更多地视自身为人类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的代表,其组织活动一般建立在某种理论、世界观以及对未来社会的憧憬和战略规划上,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和鲜明的意识形态色彩,更多体现为一种信仰共同体而非利益共同体。为了有效实现自身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使命型政党一般选择进行广泛的社会政治动员,通过鲜明的政治纲领、严密的组织体系和严格的组织纪律,将全体党员和广大基层党组织凝聚成为一种强大的共同体力量。更为重要的是,使命型政党将主动承担历史使命和切实履行政治责任视为组织激励和行为动力的根本源泉,使命型政党建设具有独特的理论基础和制度支撑。
同样,承担特定的历史使命既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最本质的特征,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存在和发展最重要的合法性依据。在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谱系中,无产阶级政党一直被定位为承担着独特历史使命的现代政党。实现共产主义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始终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明确宣示的使命追求,而有效承担这一使命则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存在依据,是其“出生”的合法性证明[6](P5-11)。作为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共产主义者同盟—-的政治纲领,《共产党宣言》系统阐释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本质属性和主要特点,明确宣示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使命型特质,成为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在马克思、恩格斯的战略构想中,无产阶级政党所肩负的独特使命具有明显的历史阶段性,具体包括:第一,领导无产阶级革命,夺取国家政权,建立民主的国家制度和人类历史上全新的国家政权形态。无产阶级政党的目的首先在于“使无产阶级形成为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由无产阶级夺取政权”[7](P41)。通过阶级斗争和武装夺取政权,打碎旧的国家机器,直接或间接地建立无产阶级的政治统治和新的国家政权,是无产阶级政党的第一个历史使命。第二,消灭生产资料私有制,建立一个没有阶级剥削和压迫、能够实现人类自我解放的社会。“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7](P52)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改造社会,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塑造社会主义新人,建立公有制在国民经济中的主体地位,逐渐消除阶级对立和社会两极分化,通过生产关系的革命性变革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全社会的共享发展和共同富裕,是无产阶级政党在全国范围内执政后面临的首要历史任务。第三,经过长时期的历史发展,建立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联合体,实现共产主义社会。“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7](P51)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社会关系的高度和谐,最终建成共产主义社会,是无产阶级政党的终极历史使命,也是使命型政党建设具有阶段性、渐进性和长期性的根本原因。
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的苏联共产党,其缔造者列宁进一步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政党理论。列宁首次明确提出了“先锋队”“新型的政党”等概念,认为“党是阶级的先锋队;它的任务决不是反映群众的一般水平,而是带领群众前进”[8](P104)。共产党的先进性是确保其能有效承担和圆满实现历史使命的基本条件。作为新型的政党,共产党不仅是革命的无产阶级的先锋队,而且先锋党不只是试图推翻现存政权,更要动员民众支持和参与以实现社会政治改造的目标[9](P235-236)。使命型政党具有改造社会的宏大意识形态抱负,而非简单意义上的一般执政党。因此,取得政权仅仅是手段,而实现其自我设定的理想目标,构建公正合理的社会制度,才是使命型政党真正的行动目标。在列宁主义的政党理论中,共产党是吸收着无产阶级当中最有觉悟、最忠诚、最优秀的分子,具有远大理想和真理性追求、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现代政党,代表着人类文明进步的方向。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就是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当中,投身于解放被剥削、被压迫人民,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幸福的共产主义运动当中。而实现这种历史使命的途径就是赢得最广大人民群众的信任,成为领导各种革命力量战胜资本主义、取得社会主义胜利的领导力量,从而带领人民推动伟大社会主义革命、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10]。斯大林对共产党的使命进行了进一步的总结和归纳,认为“党的使命是把无产阶级一切群众组织的工作毫无例外地统一起来,并把它们的行动引向一个目标,引向无产阶级解放的目标……只有无产阶级的党,只有共产党,才能在无产阶级专政体系中起这种主要领导者的作用”[11](P413)。共产党的目标理想和历史使命是实现共产主义而非简单的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对旧世界和资本主义社会进行根本改造的“革命”则是实现其目标和使命的根本方式。通过阶级斗争和政治革命夺取政权,领导人民进行社会改造和实现生产关系的根本性变革,都仅仅是实现无产阶级政党历史使命的基本手段而非最终目的,共产党是以承担和实现终极使命——人的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为依归的使命型政党。
作为立党和执政的根本性问题,对中国共产党本质属性和历史使命的探讨同样贯穿于党史、新中国史和改革开放史的全过程。毛泽东指出:“共产党是为民族、为人民谋利益的政党,它本身决无私利可图。”[12](P809)《中国共产党章程》也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党员永远是劳动人民的普通一员。除了法律和政策规定范围内的个人利益和工作职权以外,所有共产党员都不得谋求任何私利和特权。”[13](P12)中国共产党在利益诉求上的无私性、人民性和超越性是其使命型特质的根本保证。刘少奇批判了剥削者的道德基础,认为无产阶级与共产党员把自己的幸福建筑在“使别人同享幸福”的基础上,共产主义的道德基础是在“努力于最大多数劳动人民与全人类的解放斗争中来解放自己,来消灭少数人的特殊权利”[14](P224)。这种共产主义道德“建筑在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的基础上,建筑在最后解放全人类、拯救世界脱离资本主义灾难、建设幸福美丽的共产主义世界的利益的基础上,建筑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共产主义的理论基础上”[15](P133-134)。在革命战争年代,共产主义道德和党的历史使命彰显着中国共产党的崇高和伟大,成为动员和激励广大党员为实现民族独立、阶级解放、现代化发展和人类解放而“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强大力量。邓小平则指出:“中国共产党员的含意或任务,如果用概括的语言来说,只有两句话: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以人民利益作为每一个党员的最高准绳。”[16](P257)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进一步明确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17]。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和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设定为党的历史使命,更加凸显其使命型政党的精神特质,开创了执政党建设的新境界,成为党长期执政和有效执政的政治基础。作为始终代表人民整体利益、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的现代政党,中国共产党是典型的马克思主义使命型政党。
作为人类政党史上具有独特内涵和运作逻辑的新型政党,共产党承担着推翻旧世界、建立新国家和新社会、成就全新的政治文明、最终实现人类解放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使命和责任。使命和责任既是从学理层面认知和理解中国共产党的基本维度和全新视角,也是彰显中国共产党独特精神气质的显著标识[18](P37-47)。使命型政党是以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为指导,立足于无产阶级政党“本质属性规定”而衍生出来的新概念。作为绝大多数人利益的忠实代表,无产阶级政党自诞生之初就特别强调“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7](P40)。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任务和历史使命在于消灭阶级剥削和私有制,消除社会两极分化,最大限度地实现社会公正,因而“要同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7](P49)。同时,不断变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最终实现共产主义,“共产党人是各国工人政党中最坚决的、始终起推动作用的部分”[7](P41)。这种顺应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使命是无产阶级政党诞生的根本依据,而代表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最根本利益的价值追求和内在品质则是无产阶级政党历史使命的集中体现。无产阶级政党天生具有使命型政党的典型特质,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则是使命型政党的重要理论基础。
二、中国共产党建设使命型政党的历程
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义无反顾地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具有使命型政党的独特基因。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执政以来,中国共产党以有效代表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宗旨,将实现自我设定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视为存在理由和长期执政的正当性基础,并以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作为政党组织的内驱力和每个党员的首要激励因素,更加彰显使命型政党的各种特质。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新时期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不变的初心和使命始终是激励全党和全国人民接续奋斗的精神动力,也是成就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奇迹的基因密码。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通过强大的组织动员能力和意识形态领导力深入农村基层社会,完成了武装夺取政权和政治革命的伟大历史使命,并在这一历史过程中锻造成为强大的现代政党。一般而言,政党的政治纲领就是其历史使命的明确表达,构建具有强大意识形态感召力和组织动员力的党纲是使命型政党建设的首要前提。在建党立党之初,中国共产党就以革命政党的社会政治身份和共产主义理想来动员和吸引广大人民群众。党的第一个政治纲领就将“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承认无产阶级专政,消灭社会的阶级区分,消灭资本家私有制,没收机器、土地、厂房和半成品等生产资料,归社会公有”[19](P1)等定位为党的历史使命。党的二大宣言中阐明中国共产党的目的是要“组织无产阶级,用阶级斗争的手段,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的社会”[19](P133)。党的三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党纲草案》明确指出,“同时须从事国民运动及阶级运动这种复杂的争斗……此种自中国国民革命进而至世界社会革命之争斗,必须是有觉悟的,统一的,并且了解其必然的目标;而锻炼此种觉悟力统一力及指示此种必然的目标,就是中国共产党及共产国际之任务”[19](P253)。在党的四大上,中国共产党公开表明自己唯一的责任就是“不断地向群众解释用什么方法,中国人民才可以脱离帝国主义和军阀的压迫,如何才能与世界劳农革命运动联合起来”[20](P272-273)。正是这种“为劳苦大众求解放”的初心使命和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的责任担当,激励着广大党员和中华儿女在极端残酷的环境中,通过艰苦卓绝的革命战争建立了新中国。在长期的革命战争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坚持把党的建设视为一项伟大工程和革命胜利的根本保证,围绕政治路线建党和强党,始终把思想建设放在党的建设首位,实现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的有机结合,联系实际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和纪律建设,实现了我们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浴火重生和凤凰涅槃。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实践中,中国共产党逐步奠定了其使命型政党的基本底色,实现了使命型政党建设中国化的华丽转变。
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成为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执政的党,“改造政治、改造政党和改造中国”“建设一个中华民族的新国家和新社会”成为其首要使命。党的性质和宗旨赋予马克思主义使命型政党进行社会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的政治勇气和斗争决心。同时,巩固国家政权,凭借党的意识形态和组织体系的强大力量改造基层社会,构建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框架,把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变成日益繁荣富强的新中国,成为党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的具体表现。为了更好地承担历史使命,中国共产党持续开展整党和整风运动,以理论学习、思想改造、政治教育为基础,贯彻执行“团结—批评—团结”的方针,坚决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整顿党内特别是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的思想工作作风,思想建党为组织强党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和心理支撑。加强党的建设,积极开展组织整顿和反腐败斗争,处置不合格党员,不断提高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后革命氛围和社会秩序重构过程中延续了使命型政党的革命激情和斗争技艺,切实增强了使命型政党的政治整合和社会调控能力。
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积极推进经济体制改革,领导全国人民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长期和有效执政成为党的主要历史使命,党的使命意识愈加强烈,使命政治运作机制日趋完善。党的十二大报告向全党和全国人民宣示了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伟大使命。中国共产党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强大的学习创新能力、资源整合能力和政治领导能力,既可以制定宏观层面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推进中观层面的制度建设和经济政治体制改革,以及在微观领域推动多元竞争和治理机制创新,充分释放国家和社会治理的活力,使命型政党的运作机制日趋优化。党的十五大强调,中国兴旺发达和民族全面振兴的关键在党。作为我们国家的执政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领导核心,党对国家和民族承担着重于泰山的使命和责任,“国家的兴旺发达,民族的繁荣昌盛,人民的富裕幸福,同我们的党息息相关。现在,我们党肩负着新的伟大历史使命”[21]。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并指出历史和时代赋予我们党的庄严使命就是“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推进现代化、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22]。我们党明确把“带领中国人民创造幸福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视为自己的历史使命,改革开放时代的使命型政党建设更具活力和韧性。在一个革命激情逐渐消退的世俗化时代,历史使命感和时代责任感始终成为使命型政党建设最为重要的动力和激励机制。作为一个拥有超大规模的现代政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长期执政,中国共产党坚持把党的建设这个新的伟大工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以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目标取向,不断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坚持从严治党和积极开展反腐败斗争,以使命激励和责任担当确保马克思主义使命型政党的自我净化和自我革新。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更加强调党的初心使命和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明确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视为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使命,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视为我们党的阶段性目标,党的全面领导和长期执政的制度支撑体系和具体运作机制日益优化,政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历史性成就,使命型政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强大。在全球化时代,作为民族利益的担纲者,以有利于全民族的经济和政治的权力利益为根本指针制定公共政策,成为中国共产党必须担负的政治使命。中国共产党积极回应“人类将往何处去”的时代之问,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为全球治理体系重构贡献中国智慧;积极探索以政治建设统领新时代党的建设这个新的伟大工程的战略布局,突出领导干部选任的政治标准,将领导班子特别是党政正职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作为重要指标,在政治原则问题上实行一票否决制;围绕政治忠诚、政治定力、政治担当、政治能力、政治自律等方面,制定和实施党员干部政治标准“负面清单”制度,不断提升领导干部整体的贤能水平;以加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力为重点,大力开展党员教育培训,高度重视党员发展的质量,引导广大党员增强党性意识和组织纪律观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扩展人民群众在社会公共事务管理中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党群干群关系更趋紧密,使命型政党的群众基础日益巩固。新时代的共产党人更加重视党员领导干部使命情怀和责任担当在治国理政中的重大战略意义,不断厚植马克思主义使命型政党的政治认同和社会心理基础,切实增强全党全社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场伟大社会革命的政治定力,使命型政党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和发生历史性变革。
使命型政党因使命而生,因使命而在。实现国家统一、民族复兴、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最终实现共产主义,是中国共产党自我设定的一以贯之的崇高使命。对自身历史使命的认定、承担与实现,贯穿于执政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决定着使命型政党建设的水平和境界。在不同历史发展阶段,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有机结合,以政治建设为统领,不断加强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纪律建设,勇于自我革命和全面从严治党,切实优化使命型政党建设的战略布局。而党的“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三大传统和优良作风,则为党的建设这个伟大工程提供了强大动力和有效方式,为使命型政党建设的中国化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不断优化使命政治的运作机制,积极开拓使命型政党建设的新境界,执政党建设的中国范式稳步定型。
三、使命型政党建设的中国经验
自成立伊始,中国共产党一直根据不同历史阶段不断变化的党情、国情和世情,有效调适和重新定位自身的角色与功能、使命与责任,为使命型政党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内在动力。在中国特色的执政党建设和国家治理情境中,中国共产党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根据社会发展规律为自己设定恰适的历史使命,实现使命的动机日趋强烈,实现使命的能力愈加强大,使命型政党的色彩不断强化和凸显。长期延续党的历史使命感和时代责任感对广大党员的激励力量,优化了使命政治的运作机制,为使命型政党建设积累了极为丰富的经验。
首先,严格锤炼党性是使命型政党建设的基础性工程。党性标识着无产阶级政党的基本特征和根本属性。无产阶级政党要承担和践履其历史使命,需要不断严格锤炼党性,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扮演好工人阶级先锋队的角色。党员的党性修养是使命型政党建设质量的重要指标,加强党性修养是每个党员终身的必修课。为了切实增强党员的革命斗争意志和组织纪律性,坚定党员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和“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立场,改进党员的工作作风和思想道德修养,每个党员都被编入党的支部,参加严格的党内政治生活和组织生活,经受思想斗争的淬炼,不断提高每个党员的道德伦理和精神境界。注重在全党范围内加强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宣传和教育,强化党员干部的理论素养,在全党普遍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有机结合、作风建设和纪律建设相互促进,不断提高党员党性修养水平,是使命型政党建设中国经验的重要体现。
其次,制度建设是使命型政党建设的战略突破口。制度不仅对政党行为具有规范、保障和指导作用,而且对政党与其他国家治理主体之间的互动关系和互动机制具有直接影响和显著塑造作用。现代政党是以制度化治理为基本标志的政治组织,设计和运作制度的能力是政党能力的核心要素,制度建设的质量决定政党执政的能力和水平。中国共产党一直高度重视制度建设,通过制度功能开发和制度创新不断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培育全党和全社会的制度信仰,不断夯实制度权威的社会心理基础,让现代政党治理制度成为一种价值原则和规范体系,并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方向指引和政治保障。在全国范围内长期执政后,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原则,坚持党指挥枪,通过党委(党组)制度、领导小组(委员会)制度、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归口管理制度、双重领导制度等具体制度安排,实现对政权机关、经济社会组织、基层自治组织的有效领导,不断增强政党制度与国家制度之间的耦合性。坚持制度治党和依规治党,通过制度建设夯实党的全面领导和长期执政的法理基础,切实保障党员的基本权利,党在干部管理、作风建设和纪律建设方面的制度化水平显著提高,党内法规体系不断完善。规范党内权力运行机制和民主决策机制,党的领导和执政行为规范化制度化,中国共产党逐步成为高度制度化、理性化和民主化的现代政党。制度建设不仅是增强党的自我净化和自我提高的能力,全面增强执政本领和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的战略路径,而且是全面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由之路。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肩负着更大的历史使命和治理责任,要实现更高质量的经济发展、构建更优良的国家治理模式和有效运作更真实的民主制度,兑现更多“共享发展”“共同富裕”和“公平正义”的政治承诺,迫切需要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制度,提升使命型政党建设的质量和水平。加强制度建设,完善和发展政党治理制度,是使命型政党建设的战略突破口。
再次,整党整风运动和党内集中教育活动是优化使命型政党内部治理机制的重要途径。使命型政党的根基更多源自信仰和原则。坚守初心使命,不断优化使命政治的实现机制,是使命型政党的显著特征。中国共产党是高度重视理论创新和思想政治建设的政党,使命型政党建设的重要途径就是持续开展整党整风运动和党内集中教育活动。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进行了7 次整党整风实践活动,即1950 年的全党整风运动、1951-1954 年整党运动、1951-1952 年的“三反”运动、1953 年的新“三反”运动、1957-1958 年的整风运动、1963-1966 年的农村“四清”运动和1969-1971 年的整党建党运动。这些整党整风运动针对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通过党员登记、教育、管理、审查和处理,建立规章制度,解决群众关心的实际问题,重点惩治党内腐败分子,纯洁了党的组织肌体,是中国共产党主动优化使命政治的有效探索。改革开放以来,各种整党运动和党内集中教育活动持续开展。如1983-1987 年的整党运动、1997-2000 年的“三讲”党性党风教育、2000 年农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2005 年1 月至2006 年6 月的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2008 年9 月至2010 年2 月的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2010 年的创先争优活动、2013 年6 月至2014 年10 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2015 年的“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2016 年2 月开始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2019 年6 月开始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在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传承红色基因、发扬革命传统和优良作风以及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这些整党整风运动和集中教育活动,通过学习文件,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在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认知和理论水平,整顿作风、加强纪律和纯洁组织等方面发挥了显著作用,既是优化使命型政党内部治理机制的优良传统和有效形式,也是执政党建设中国范式的重要方面。
最后,积极推进自我革命和全面从严治党是使命型政党建设的必由之路。在一党长期执政的历史条件下,党的自我革命和管党治党质量直接关乎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对于长期执政的使命型政党而言,积极推进自我革命和全面从严管党治党,既是使命型政党的标识性特征和巨大优势,也是实现使命型政党全面领导和长期执政的根本保证。在领导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一些党员干部理想信念缺失、宗旨意识淡漠,“四风问题”影响恶劣,一些领域腐败现象易发多发,使命型政党始终存在腐化蜕变、脱离群众的重大政治风险。中国共产党长期高度重视提高党的建设质量,开展对党内错误思想的批判,确立了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传统和工作作风。新中国成立后,党始终坚持群众路线,从严管理干部和党员,从严治党被确立为党的建设的基本原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深入把握从严治党规律,对全面从严治党提出明确要求,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全面落实从严治党责任,开创了使命型政党建设的全新境界。同时,强化监督问责,严厉惩治腐败,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长效机制,在确立新的使命和建设新的制度机制的基础上规范政党行为,重新界定和有效提升了中国共产党的现代性水平。执政党通过强化自上而下的自我控制,编织巡视、巡察、督查、督办、巡查等相互交织和相互强化的日益严密的内部控制之网,不断改善和优化党内政治生态,缔造了使命型政党建设的中国范式,为世界各国的执政党建设提供中国经验和贡献中国智慧。
无产阶级政党肩负着领导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建立新型国家、改造传统社会、消灭阶级剥削制度、推动现代化建设、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历史使命。作为长期执政的使命型政党,承担自我设定和与生俱来的历史使命是彰显中国共产党政党特质的首要维度。使命型政党建设的主要行动逻辑是责任逻辑而非权力逻辑,有效履行“增进人民幸福、社会福祉、公共利益和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大责任是使命型政党执政正当性的根本来源。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紧密结合时代潮流、现实国情和不同历史阶段的发展需要,不断明确自身的历史使命和角色功能,持续提高党的建设和国家治理的质量和水平,日益凸显出使命型政党和先锋队政党的特质。使命型政党聚焦于代表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能够确立激动人心和令人信服的国家发展愿景,始终将实现使命和承担责任视为政党行动的根本旨归,是一种特别适合变革时代现代化建设的政党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