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在法律行业中的应用研究
2020-12-29陈天宇
杨 子, 刘 璐, 彭 伟, 孙 仪, 陈天宇, 刘 航
(1.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 安徽 合肥 230022;2.合肥市蜀山区人民检察院, 安徽 合肥 230031)
0 引言
人工智能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的名词最初起源于计算机科学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会议——达特茅斯(Dartmouth )会议[1]。从1956年至今,人工智能经过不断的研究和发展,理论和技术日益成熟,应用领域和行业不断扩大,它在法律行业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2,3]。早在1970年,美国学者Buchanan和Headrick就提出将人工智能应用于法律行业的构想,并作出了相应研究[4]。人工智能近期的杰出代表是由谷歌(Google)下属公司DeepMind开发的人工智能机器人——阿尔法围棋(AlphaGo),其在2017年5月27日击败围棋世界冠军柯洁。
人工智能在经历许久的沉寂之后,终于在21世纪迎来了发展的春天。目前人工智能在语音识别、图像识别等领域成绩斐然,同时人工智能技术在法律行业的应用也逐步得到重视。人工智能技术可以运用于司法办案、法律法规智能检索、智能语言系统、可视化分析系统,还可运用于法律教育等,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1 法律行业的特点
法律行业作为社会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法律不仅仅是规范人们行为的重要指引,更是实现公平正义的利器。
1.1 公平正义
从价值层面来说,法律的价值在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而公平正义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重要内容。无论是立法还是司法,都要始终贯彻公平正义这一核心要义,这就要求法律工作者不可为追求效率而牺牲公平正义。
1.2 规范性与程序性
从规范层面来说,法律具有定纷止争的作用。法律的规范作用分为五个方面:指引作用、评价作用、教育作用、预测作用、强制作用。社会需要一套明确的规则作为人们行为的指引,而社会成员则通过指引规范自身的行为。
同时,法律工作需遵循规定程序。法律工作的程序性是正确行使权利、履行义务的重要保障,也是法律适用结论妥当性的重要前提。严格遵守法律程序,实现程序正义,才能更好地维护实体正义。
1.3 从业者工作繁重
由于法律行业的特殊性,从业人员接触大量案件材料,这些材料需要阅读、提炼并分析,这一过程往往涉及许多繁杂的重复性、基础性工作;同时法律行业的专业性强,从业人员要与大量的法律条文打交道,而法律法规纷繁复杂且时效性较强。另外,从业者还需要对各类司法解释、典型案例、指导案例等进行研究分析,工作量巨大,这就对法律检索能力、法律分析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 人工智能的特点
2.1 人工智能的自主程度
从人工智能的自主程度划分,可以分为:强人工智能、弱人工智能;或者叫做通用人工智能与浅人工智能;或者半自主、完全自主。
自从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弱人工智能也得到了长足的进步。互联网+、工业4.0等政策的出台,也都带动了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突破。如今很多工作已经可以用机器人来实现,在很多领域都出现人工智能的身影。例如在电力调度控制领域,已经出现虚拟调度机器人的雏形,其初步功能已经大大减轻调度员的工作压力;在医疗行业,已经出现智能诊断机器人,辅助医务工作者对X光片进行分析判断等。
强人工智能目前则处于瓶颈期,有待进一步的研究。目前已知的最前沿成果是三位MIT科学家发表在《Science》的成果。尽管富有争议,但确实是人类第一次用视觉神经网络模型,实现了控制动物大脑的神经元活动的重要突破[5], 表示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具备用来认识真实的神经网络的能力;与此同时,世界各地的科学家们都在不断努力,以期在人工智能领域获得里程碑式的进步,助力人工智能技术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2.2 人工智能的应用对象
人工智能目前在规则较强的领域应用效果显著。例如在围棋领域,人工智能能很好的发挥其优势。因为围棋具有明确的规则,使得人工智能可以根据规则学习;同时围棋拥有较多的棋谱案例可以学习,便于人工智能进行迭代进步。人工智能的算力优势体现在在可以极短的时间学习大量数据,例如AlphaGoZero花3天时间就可以实现左右互搏490万棋局[6],而对于普通人这可能需要耗尽一生的时间也难以企及。
2.3 人工智能应用于法律领域的优势
法律行业具有相似的特点,其需要以法律条文为支撑,如前所述,条文本身具有较强的规范性,普通人要按照法律的指引进行社会活动,司法人员则依据法律条文适用法律。同时,法律行业涉及大量的法律案例及相关文书,为人工智能的应用提供了可能性。截至2020年11月24日,仅中国裁判文书网公开的刑事文书就达951万份,民事文书更是高达6 630万份(1)数据来源:中国裁判文书网(https://wenshu.court.gov.cn/)。,且文本数量还在不断新增,庞大的法律文书可以作为人工智能自我学习的数据集。另外,生活中法律纠纷不断发生,法律工作任务繁重,也凸显了人工智能应用的必要性。因此,如果能将人工智能应用到具体法律实践中,将会大大节约人力物力,从而极大地提高法律工作的效率,更好地实现法律的价值。将人类从繁复的工作中解放出来,不仅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还可以提高法律运用的准确性。
由于人工智能具备超越人类的算力,简单却巨大的工作量对于人类来说很困难,但是对于人工智能则是轻而易举。能像人类一样思考的人工智能,能从多种角度帮助各项工作更好地开展。例如,通过阅读大量文档,从中提炼有效信息,从而减轻法律从业者的工作压力;也可以帮助从低质量数据中进行知识发现,从而了解法律适用的实际效果,及时给出立法上的建议。
3 人工智能在法律行业中的应用
将人工智能应用于法律行业的研究起源于上个世纪,当时计算机发展水平和相关智能算法研究较为滞后,制约了人工智能的发展,直到现在其在法律行业的应用仍属于初级阶段或起步阶段。
3.1 已出现的应用领域
当前的人工智能已经具备一些辅助工作的能力,例如检索案件相关关键词、案情可视化分析、控辩双方语音转换笔录等。人工智能帮助法律行业提高工作效率,帮助法律工作者从日常的事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减少一些重复性、低质量的劳动;同时,其通过对现有条文及案例的智能分析,辅助司法人员进行法理判断,更好地捍卫法律权威、维护公平正义,而这对于司法体制改革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国内最早的专家系统可以追溯到1986年国家社科研究课题中的“量刑综合平衡与电脑辅助量刑专家系统研究”。近些年来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相关的应用案例则更多,例如,华宇元典公司于2017年开发出基于知识图谱技术的量刑辅助系统,可以根据相关的法律要素得出相应的量刑结果,对法官的量刑提供辅助意见;科大讯飞研发的“语音转换系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办案人员的压力。
所以,从进化的视角看,在漫长的狩猎-采集社会里,具有四处迁移行为和倾向的古人有更多的生存机会和留下后代的概率。因而在进化论的意义上,我们今天的现代人都是喜欢迁移的古人后裔,我们现代人——虽然洋装革履穿在身——的血液(基因)里流淌的都是喜好移动、不安于一处、四处漂泊的本性与人性。
3.2 未来的应用领域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逐步发展,未来的能力将会更加完备,在法律行业的各个细化方向会发挥更多重要的作用。
从业务上划分,未来一定可能出现智慧法官、智慧检察官、智慧律师、公司智慧法务等机器人,分别应用于法律领域的不同业务上。从使用对象上划分,可能出现律师侧智能机器人帮助律师查阅法律法规,或者消费侧智能机器人帮助普通消费者进行普法教育等。从适用场所上划分,可能出现司法学校教育机器人、公检法系统助手机器人等,帮助法律适用及理解上更加得全面。
如果从人工智能具备的智慧能力上展望,人工智能将来一定会具备以下但不限于此的能力:
(1)利用语音转换系统的语言识别和语言合成,提高基础性阅卷的效率;
(2)整合统一业务系统数据,形成大数据中心,跨部门的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同时构建相关的资源库;
(3)可以进行可视化分析。加强公检法机关、律师事务所等单位进行业务工作时的沉浸感,同时人机交互界面更加友好,可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和直观性;
(4)运用知识图谱技术构建知识库。例如,针对刑事、民事、行政、公益“四大检察”分类提炼总结案例形成检察知识库;针对婚姻纠纷典型案例,形成婚姻知识库等等;
(5)运用深度学习技术构建智慧助手,辅助检察官、法官、律师等进行合理合法的决策或判断,同时该助手具有自我学习、自我提炼的能力,并为当前的法律事务提供意见和指导。
总之,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完善,将不仅仅提升法律从业人员的工作效率,还会改变他们的工作及思维方式,从而促进整个行业的创新性发展。
3.3 可能出现的挑战
对于人工智能AI领域,目前对于在法律应用领域的难点主要还是集中在自然语言处理方面。虽然神经网络等算法已经提出了很多年,但是对于语义理解即认知科学这方面的研究还需要一定的突破,且目前可以获取的优质训练集也相对有限。一旦基于自然语言处理、图像识别、语言翻译、机器学习的人工智能技术有所突破,不仅仅对于整个AI界是个巨大的进步,还将会对很多行业而不限于法律行业带来极大的利好。
目前的法学界学者研究较多的领域集中在这三个方面:人工智能的著作权归属问题[7];人工智能对于信息权的影响[8];人工智能致人损害的责任问题[9]。在法律行业中,随着人工智能的程度越来越高,当它出错时,责任的归属问题是一个难题,这其中会牵扯到人工智能是否具有人格性、涉及人工智能是否和人一样具有权利与义务。法律实务也会面临这样的问题:强人工智能与人类的差距越来越小,那么具有强人工智能的机器人的法律资格应当如何认定?例如:无人驾驶汽车造成交通事故,此时的智能机器人是认为具有了自由意识还是认为仍是基于开发者的程序或使用者的命令来执行行动?例如:智慧法官机器人判案有失公平,此时由智能机器人的行为产生的法律效果应当归结于机器人本身,还是开发者或使用者?
因此,除了享受人工智能带来的便利和展望未来发展的同时,我们还需要积极进行相关立法方面的研究。由于立法工作本身所具有的滞后性,提前构建一套既行之有效、具有一定超前性,又不阻碍技术进步的法律框架也将是我们所要面临的挑战。
4 结语
人工智能并不是遥不可及的,它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其便利性已融入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要及时紧跟时代步伐,积极学习与接受新鲜事物。对于人工智能,应深入思考如何运用好这一强大工具来助力法律工作,同时站在历史发展的角度去思索人工智能在法律行业的应用,并得出具有超前性且适应社会发展的认识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