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史正刚教授从脾肾论治小儿遗尿的临床经验

2020-12-29葛坤祖史正刚罗凤霞王宁刘青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97期
关键词:遗尿运化小便

葛坤祖,史正刚,罗凤霞,王宁,刘青

(1.甘肃中医药大学,甘肃 兰州;2.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甘肃 兰州)

0 引言

小儿遗尿症是指5 岁以上小儿不能从睡眠中醒来而反复发生无意识排尿行为,每周超过一定次数,持续至少3 月。中医学又称“遗溺”。西医学称为“儿童单症状性夜遗尿”[1]。正常小儿随着年龄的增长,意识逐渐清晰,3 岁以后已经可以自主的控制小便。近年来,据调查统计,小儿各年龄组的发病率为10%~15%;国内资料表明,我国5 岁以上小儿的发病率为5%~13.5,主要集中于在校小学生,且男生远高于女生,比例为1.5:1[2]。遗尿经久不愈会影响小儿的生理及心理的健康发育,同时也给家庭带来精神和生活负担。现代医学治疗小儿遗尿的方法主要有行为治疗及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方面采用抗利尿激素、中枢兴奋剂及抗胆碱能激素等,虽起效快,但易复发,且对小儿产生的副作用较高,文献报道有效率为60%-70%,治愈率为20%-60%[2]。而中医药治疗小儿遗尿经验丰富,副作用低,有其独特优势。史正刚教授系甘肃省名中医,师承全国著名儿科专家江育仁教授,从事小儿临床和科学研究已有30 多年,善用经方,经验丰富,对小儿遗尿症的治疗有其独特的认识。长期临证中,史老师从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出发,认为小儿遗尿病机可概括为脾肾两虚,膀胱失约,常用补中益气汤合缩泉丸加减以补肾运脾,固摄止遗,临床应用过程中,疗效显著,得到患者及家属的一致好评。笔者有幸随师门诊,深得教诲,收获颇多,现总结如下。

1 病因病机

小儿遗尿的病因主要在于肾气不固,禀赋不足,后天饮食不当,或久病失调等。史老师认为小儿病因主要责之于脾肾两虚,肾为根本。脾为后天之本,位于中焦,为水液上输下达之枢机。先天禀赋不足,导致后天发育迟滞,脾气虚弱。正如《杂病源流犀烛》所言: “脾虚则不能为气化之主,故溺不禁也。”脾气虚弱,运化失司,气虚下陷,失去其正常的固摄能力,膀胱失约,津液不藏而成遗尿;而肾为先天之本,主水,具有调节全身水液代谢的功能,《仁斋直指小儿附遗方论·大小便诸证》中云:“小便者,津液之余也。肾主水,膀胱为津液之腑,肾与膀胱俱虚,而冷气乘之,故不能约制。其水出而不禁,谓之遗尿。睡里自出,谓之尿床。此皆肾与膀胱俱虚挟冷所致也。”肾与膀胱相表里,膀胱的气化有赖于肾的气化功能来调节。两者俱虚,无以温养导致下元虚寒,不能约束水道导致遗尿。脾肾之间相互影响,正如《医宗必读》所述:“治病必求于本。本之为言根也,源也……故善为医者,必责根本。先天之本在肾……后天之本在脾……”。脾运化水湿的功能有赖于肾的调节与推动,而肾对尿液的生成与代谢又依赖脾的协助,两者之间相互影响,唯有两脏相互配合,相互促进方能共同维持水液的正常代谢。

2 治疗原则

2.1 运脾以补中气

脾为后天之本,中气即脾胃之气,小儿生长发育迅速,对营养物质的需求量大,但小儿神智未开,饮食不知自节,加上家长喂养不当常常超出小儿脾胃所能承受的范围,导致脾气虚弱,中气不足以推动水湿运行,进而导致机能障碍。不适当的补脾会导致气机壅滞,进一步损伤脾胃的运化功能。史老师认为小儿脾胃当以运为常,运则健,不运则病。欲使脾健,则不在补而贵在运也。故在治疗中擅长于多法调脾以助运化,常用燥湿助运、理气助运、消食助运、温运脾阳等方法。脾胃运化能力恢复,其升清降浊功能正常,水湿得以控制。

2.2 补肾以固膀胱

肾为先天之本,主水液,全身水液的代谢离不开肾的调控,小儿常气血未充,肾气未固,先天禀赋不足,肾气虚衰而失其固摄作用,命火不足致使下元虚寒,故膀胱气化失调,闭藏失职,不能约束水道而频发遗尿。正如《黄帝内经太素·本输》中指出:“盛则闭癃,虚则遗溺,遗溺则补,闭癃则泻[3]。” 故史老师认为肾虚乃遗尿发生的根本,虚则补之,因此在治疗时应以补虚为主,肾气充足,对膀胱的固摄能力加强,小便得以恢复正常。

3 选方用药

3.1 方解、

张介宾《景岳全书》云:“凡治小便不禁者,故方多用固涩,此固宜然。然固涩之剂,不过固其门户,此亦治标之意,而作塞源之道也……故治水者必须治气……宜以参、芪、归、术之属为之主,然后相机加以固涩之剂为之佐,庶得治本之道,而源流如度[4]。 ”脾肾双补,方得源流如度。故临床治疗中史老师常选用补中益气汤合缩泉丸加减。补中益气汤源于李东垣的《脾胃论》,方中黄芪用量最多,为君药,取其补益中气,升阳固表的功效,以太子参、白术为臣药,取其以补气健脾功效,三药合用,加强黄芪补益中气的能力,中气上升,脾气健旺,运化正常;茯苓祛邪扶正,利水而不伤正气,标本兼顾,为治疗脾气虚的辅佐药;枳壳、槟榔理气行气以恢复脾胃枢利之机,配伍柴胡、升麻以升举阳气。缩泉丸出自《魏氏家藏方》,由天台乌药、益智仁、山药组成,具有温肾驱寒,缩尿止遗之效,主治下元虚寒证[5]。益智仁辛温,归脾肾经,长于温补脾肾,既补益中气又补肾止遗;乌药归肺、脾、肾、膀胱经,温肾散寒,可以使尿液浓缩,尿量减少;山药补益脾肾之气,能显著改善膀胱功能。三药合用能祛除膀胱及肾间寒冷之气,止小便频数。桑螵蛸固涩止遗又能补肾助阳,与海螵蛸合用增强收敛固涩能力,为治疗遗尿的良效药;金樱子补肾助阳、固精缩尿,又加鸡内金、焦山楂以涩精止遗、消食助运。此外史老师常常加以苍术、佩兰等以燥湿运脾,砂仁温运脾阳,既可防止药物过于补而导致气机郁滞,又可以燥化水湿,温运脾阳,减轻遗尿。诸药共奏补肾运脾,固摄止遗的功效。

3.2 加减用药规律

史老师认为小儿遗尿的治疗还应注重兼症,合理随症加减用药方能疗效突出。小便频数,顽固不尽加覆盆子以增强肾气的固摄能力,《本草通玄》云:“覆盆子,甘平入肾,起阳治痿,固精摄溺,强肾而无燥热之偏,固精而无疑涩之害,金玉之品也。”夜寐较深,唤之不易醒者加麻黄以醒脑开窍,现代药理学证明麻黄可促使大脑中的尿意通道早期形成,提高大脑对于夜尿警觉点的兴奋程度[6]。心神不宁,易惊醒者加煅龙骨、煅牡蛎、远志定惊安神;大便秘结加火麻仁、瓜蒌、决明子以润肠通便;体型瘦小,不思饮食者,加炒麦芽、炒谷芽、炒神曲以消食化积。

4 典型案例

患儿,田某, 女,10 岁,学生,2019 年11 月30 日初诊,患儿母亲代诉:患儿近2 月来每晚睡中遗尿,初起时每晚1 次,近1 周来因家长责骂每晚2-3 次,睡眠沉,不易叫醒,且日间尿频,甚则不能自控。西医治疗未见明显缓解,平素易感冒,怕冷,动则多汗,面色偏黄,纳食差,小便清长,大便稍稀,体型偏瘦。舌淡苔白腻,脉沉细而无力。查体未见明显异常,血、尿常规未见明显异常。四诊合参,中医诊断:小儿遗尿,证型:脾肾两虚证,治则:补肾运脾,固摄止遗。予以补中益气丸合缩泉丸加减。处方:炙黄芪12g、太子参8g、茯苓10g、白术10g、麸炒枳壳8g、槟榔8g、蜜麻黄8g、五味子10g、益智仁10g、山药10g、乌药8g。覆盆子8g、金樱子8g、砂仁8g、鸡内金6g、桑螵蛸8g、海螵蛸15g、炒谷芽10g、炒麦芽10g、焦山楂8g。共7 剂, 每日1 剂, 颗粒剂开水冲服,一日两次,每次约100mL。同时嘱家长注意患儿饮食,少食生冷刺激食物,睡前2 小时禁食,注意关心孩子,勿责骂,减轻孩子心理负担,按时服药,定期复诊。

2019 年12 月7 日复诊, 其母诉患儿服药后,遗尿次数较前明显减轻,每2-3 晚一次,白日小便次数减少,饭量较前增多,但大便仍稀溏,舌淡苔白滑,脉沉细。故在原方基础上去茯苓、白术,加苍术8g 以燥湿运脾,加豆蔻8g 化湿行气,5 剂,用法、饮食、调护同上。

2019 年12 月17 日三诊,患儿母亲诉近10 日内遗尿1 次,纳食正常,大便正常,舌淡苔薄白,脉浮缓。为巩固治疗,二诊方不作调整,5 剂,用法、饮食、调护同前。1 月后电话回访,患儿母亲诉诸症全无,效果明显。

按语:患儿平素体虚,易感冒,子病及母,肺气虚引起脾气虚,反复外感使脾气受损,中气下陷,脾气固摄能力减弱,膀胱失约,小便自遗。气虚不能固表,故自汗出,动则多汗。同时家长责骂易使患儿受惊,惊恐伤肾,恐则气下,肾气下陷,不能固摄水道而致遗尿,故治疗中脾肾同治。二诊方中史老师基于本案之病机与用药后的症状改变,去白术、茯苓等补脾之药,加苍术以燥湿健脾,《本草崇原》书中云:“凡欲补脾,则用白术;凡欲运脾,则用苍术;欲补运相兼,则相兼而用。”加豆蔻以化中上焦湿气,配合砂仁化中下焦湿气,从而止泻;三诊时继续巩固治疗,药证符合,效果明显。

5 小结

综上所述,史老师认为小儿遗尿病主要责之于脾肾两虚,膀胱失约,临床治疗时,应谨守病因病机,调后天而补先天,注重调理整体机能,祛邪而不伤正,随证加减。此外史老师强调家长的配合对本病的治疗也至关重要,家长应注意掌握小儿夜间排尿规律,定时唤醒小儿排尿;饮食上勿食生冷刺激类食物,多食清淡富有营养的食物,睡前2 小时禁止食水;勿使小儿过于劳累,同时不要责骂患儿,要耐心教育,减轻心理负担,这对遗尿的治愈也很有帮助。笔者认为史老师在治疗小儿遗尿症时脾肾同治,运脾以补中气,补肾以固膀胱,药物及预防调护相互配合,随症加减,用药谨慎,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遗尿运化小便
穴位贴敷配合食疗治疗对小儿遗尿症的影响
不同剂量索利那新分别联合醒脾养儿颗粒治疗小儿原发性夜间遗尿症
252例儿童夜遗尿症的临床特征分析
为什么人紧张的时候就想小便呢?等
大便便和小便便
从《黄帝内经》认识脾的作用
湿气重可以游泳吗
找棵树
吃一堑 长一智
脾主运化浅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