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葛根素联合复方倍他米松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疗效研究

2020-12-29余杰情杨勇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97期
关键词:葛根素内耳突发性

余杰情,杨勇

(1.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喉科,江西 南昌;2 .江西省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甲状腺外科,江西 南昌)

0 引言

突发性耳聋(SD) 是指发生在72 小时内不明原因的听力减退,并且至少在相邻的两个频率听力下降大于等于20dBHL[1]。中医学上,突发性耳聋属于“暴聋”范畴,主要原因是气滞血瘀所引起的。当今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生活等压力的增加以及长时间的使用手机等因素,导致SD 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并且发病率表现出一定年轻化的趋势[2]。然而目前治疗突发性聋主要方案是使用营养神经、改善微循环等、抗炎等药物治疗。国内有学者研究发现葛根素注射液可以使血小板抵抗聚集、血液的黏稠度降低、抗氧化应激作用[3]。本研究探讨葛根素联合复方倍他米松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文章回顾性分析2018 年2 月至2020 年2 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院门诊和住院部确诊的突发性聋患者共120 例,均符合2015 年《突发性聋诊断和治疗指南》的诊断标准[1]。根据给药不同,分三组,包括对照组、治疗组A 与治疗组B,各40 例。对照组中男性21 名,女性19 名;年龄18-65 岁,平均(35.4±2.3)岁;病程1-15d,平均发病时间(6.4±1.4)d;其中治疗组A 中男性18 名,女性22名;年龄15-55 岁,平均(46.0±1.5) 岁;病程3-13d,平均发病时间(5.4±1.6)d;治疗组B 中男性17 名,女性23 名;年龄21-58 岁,平均年龄(45.0±3.3)岁;病程3-16d,平均发病时间(5.4±1.6)d。三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听力损失等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经通过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并且所有患者均已经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排除标准

内耳畸形及其他耳部占位性病变,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凝血功能障碍等对糖皮质激素禁用或慎用者,精神疾病患者,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

1.3 研究方法

研究对象共分为三组,对照组:口服甲钴胺、ATP(一天3次,每次各一粒);治疗组A:口服甲钴胺、ATP+耳后注射倍他米松注射液;治疗组B:口服甲钴胺、ATP+静脉点滴葛根素注射液(5%G500 mL+0.4g 葛根素,Qd)+耳后注射倍他米松注射液。所有患者治疗前后均需进行纯音测听和声导抗的检查,治疗周期为10-14 天。

耳后注射复方倍他米松:采用耳后乳突骨膜下注射复方倍他米松,首先耳后皮肤常规消毒,用1mL 注射器取0.5mL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注射部位是患侧耳后中上1/3 交界处斜向外耳道后上方向,当针头接触骨面时停止,进行局部注射, 每3 天1 次,共进行4 次。

1.4 疗效评价标准

采用2015 年制定的,《突发性聋诊断和治疗指南》进行疗效评价[1]。痊愈:患者受损频率听力恢复正常,或达健耳水平,或达发病前水平;显效:患者受损频率平均听力提高大于30 dB;有效:患者受损频率平均听力提高在15 至30dB;无效:患者受损频率平均听力改善小于15dB。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

1.5 统计学方法

使用IBM SPSS 22.0 统计学软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并以±s 表示,而计数资料则使用 χ2检验,P<0.05,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听阈提高水平

对照组、治疗组A 及治疗组B 患者,听阈提高水平分别为(20±3.6)dB、(45±3.9)dB 和(60±4.3)dB,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21,P<0.05),依次为治疗组B>治疗组A>对照组。

2.2 患者疗效比较

对照组、治疗组A 及治疗组B 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25% ( 痊愈2 名,显效2 名,有效6 名,无效30 名)、75%( 痊愈6 名,显效15 名,有效9 名,无效10 名) 和 87.5%( 痊愈10 名,显效15 名,有效10 名,无效5 名),三组总有效率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7.33,P<0.0001),且治疗组与对照组两两分别进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0,P<0.0001;χ2=31.746,P<0.0001) 但是治疗A 组与B 组之间的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51,P=0.153)。

3 讨论

目前突发性耳聋主要的可能发病机理包括:血管栓塞或血栓的形成,内耳血管痉挛、血管纹功能障碍、膜迷路积水、毛细胞的损伤等因素。目前许多研究表明,不同听力曲线可能提示着不同的发病机制,在治疗和预后上均有较大的差异:其中低频下降型多为膜迷路积水,预后最好;高频下降型主要原因为毛细胞的损伤;而平坦下降型主要因素是为血管纹功能障碍或内耳血管痉挛;全聋型主要因素多为内耳血管的栓塞或血栓的形成,这种类型预后最差[1]。

至今,糖皮质激素作为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一线用药,并且治疗效果很好。糖皮质激素药理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免疫反应、改善内耳的微循环、缓解膜迷路积水等,最终达到改善内耳作用[4,5]。国内外一些研究显示,糖皮质激素的受体大部分分布于内耳,主要在是耳蜗的表达,其次是前庭[6]。但是由于内耳的解剖特殊,具有隐匿的位置,复杂的组织结构,所以局部给药首选需经中耳进入,是一种有创性治疗,因此存在着一定的中耳感染的风险、该方法难以控制药物进入内耳的剂量、并且持续给药的果又不稳定[7,8]。最近,耳后注射作为一种新技术,该方法不但避免了鼓室给药,而且解决了药物的浓度不容易控制、疗效不稳定等弊端。耳后注射作为一种新型的给药方法,是一种具有操作简便,可控制性强和副作用小等优点,其在突发性耳聋的治疗中已经得到了良好的应用[9-10]。

复方倍他米松是由可溶性倍他米松脂和微溶性倍他米松脂构成,其在抗过敏、抗炎消肿中起了强大的作用。耳后注射复方倍他米松后能很快吸收并迅速起效,并产生持续的作用,从而可以长时间控制症状[11]。郭丹等学者发现耳后筛区注射复方倍他米松可以有效的提高突发性耳聋患者的治疗效果[12]。葛根素注射液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中药制剂,可以使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改善缺血部位的血液灌注[9],降低血液黏稠度,达到改善缺血区的微循环[13],此外葛根素可以有效的清除自由基,降低脂质过氧化对细胞的损害,从而达到抵抗细胞膜与组织的氧化和损伤[14-15]。

本课题研究通过将葛根素注射液联合复方倍他米松治疗突发性聋,研究表明治疗组A 和B 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显示葛根素注射液联合复方倍他米松可以明显改善突发性耳聋患者的听力水平。同时,结果表明葛根素还可以有效降低血液的黏度,增加耳内缺血部位的血流量,改善缺血部位的微循环,修复耳蜗前庭神经纤维,恢复听力。

综上所述,葛根素注射液联合复方倍他米松治疗突发性聋治疗效果明确,可有效改善血液微循环,从而提高听力水平,此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性好等特点,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葛根素内耳突发性
MRI内耳水成像对内耳畸形的诊断及人工耳蜗植入的术前指导价值分析
恐龙内耳的秘密
葛根素抑制小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的作用
人性化护理在治疗突发性耳聋中的应用及效果
不能耽误的急症:突发性耳聋
葛根素调控miR-7 抗小鼠肝细胞缺氧-复氧存活和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
重大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下国家教育考试的应对策略——以甘肃省为例
葛根素制剂的研究进展
3.0TMRI在内耳成像及内耳畸形中的应用研究
乙醇法提取粉葛根中葛根素工艺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