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hevron+Akin截骨结合外侧软组织松解术应用全螺纹加压螺钉治疗中重度外翻

2020-12-29李华光张海峰孙硕宁李晔刘壮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20年4期
关键词:跖趾跖骨度数

李华光,张海峰,孙硕宁,李晔,刘壮

(四平市中心人民医院 手足烧伤外科,吉林 四平 136000)

2015年6月-2019年6月,我科对收治的16例中重度外翻患者,采用Chevron+Akin截骨结合外侧软组织松解术应用全螺纹加压螺钉固定治疗,取得了满意疗效,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四平市中心医院手足外科2015年6月-2019年6月收治的符合中、重度外翻诊断标准的患者16例23足,男2例3足,女14例20足;年龄31~65岁,病程8~56个月。所有患者均有第1跖趾关节内侧疼痛,均有不同程度外翻及第1跖趾关节内侧痛性突出。足负重位X线片示:HVA 36.12°±4.36°;IMA 14.27°±2.18°。均经半年以上系统保守治疗无效。采用Chevron+Akin截骨结合外侧软组织松解术应用全螺纹加压螺钉治疗。在手术前后拍摄足负重正侧位X线片,测量外翻角(HVA)、第1、2跖骨间角 (IMA)、跖骨远端关节角(distal metatarsal articular angle,DMAA)。应用AO-FAS评分量表对患者进行术前术后评分。

1.2 病例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⑴25岁≤年龄≤65岁;⑵下肢血运良好,跖趾关节活动度良好,无神经、肌源性疾病引起的足趾畸形;⑶伴有第1跖趾关节内侧疼痛、不适等症状的中重度外翻畸形;⑷13°≤IMA≤20°,HVA≥20°。

排除标准:⑴严重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或严重内科疾病不能耐受手术者,或有一般外科手术禁忌证者;⑵第1跖趾关节骨关节炎伴有明显症状者及全身或局部感染者[6];⑶对治疗有不切实际的期望者;⑷严重的骨质疏松者;⑸第1跖跗关节明显松弛者。

1.3 手术方法

采用踝管及足背神经阻滞麻醉或硬膜外麻醉。在第1、2趾蹼近侧1 cm处做一长约2 cm纵行切口,显露并锐性松解外侧关节囊,切断收肌、联合腱、籽骨悬韧带等。于第1跖趾关节背内侧做纵行切口,显露关节囊(注意避免损伤皮神经和浅表静脉)。L形切开关节囊,使内侧突起完全显露(注意减少关节囊的剥离,防止跖骨头血供破坏,导致术后骨不连及跖骨头坏死),保留矢状沟旁1 mm处开始切除内侧骨赘,以第1跖骨头中心为顶点用摆锯做V形截骨,截骨平面之间的夹角为70°~90°。根据跖骨长度,使截骨轴线向远端倾斜,可以适当延长第1跖骨长度。对于DMAA>15°的患者可根据情况,在内侧加做楔形截骨,以调整关节面向外侧倾斜的角度。用巾钳或持骨器固定跖骨干,然后向外侧推移跖骨头,每向外推移1 mm可以矫正第1、2跖骨间夹角1°,一般移位范围不超过跖骨宽度的50%,长度5~7 mm。修平跖骨干内侧缘,用全螺纹加压钛金螺钉(埋头钉)垂直固定截骨面。切口向远端延长显露趾近节趾骨,于趾近节趾骨近端行闭合性截骨,去掉1~3 mm楔形骨块,同时矫正趾旋前畸形,用全螺纹加压钛金螺钉固定,用可吸收线缝合切开处的骨膜和关节囊,紧缩缝合内侧关节囊。将趾维持在矫正位,最后用丝线间断缝合皮肤切口,敷料加压包扎使趾处于外翻约5°的位置。

1.4 术后处理

第1、2足趾之间垫适量纱布,术后常规预防感染、消肿治疗。于术后第1天可穿前足免负重鞋下床行走,术后4周可穿摇椅底鞋行走,术后6~8周复查患足X线片证实截骨线骨性愈合,患者可穿正常鞋子完全负重活动。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以频数表示;术前、术后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6 疗效评价标准

优:HVA<20°,IMA<10°,疼痛消失,畸形矫正,足蹬地有力;良:HVA 20°~25°,IMA 10°~12°,疼痛、畸形症状有改善;差:HVA>25°,IMA>12°,疼痛、畸形改善不明显。同时采用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制定的AO-FAS(足趾-跖趾关节-趾间关节)功能评分系统评价。

2 结果

本组16例均获6~36个月随访。所有手术切口均甲级愈合,无切口感染、皮肤坏死出现,截骨端均达骨性愈合,1例出现趾背侧皮肤感觉减退,所有患者患足疼痛明显好转,内侧突起消失,足部外观明显改善。疗效评定优20足,良3足。应用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制定的 AO-FAS足趾-跖趾关节-趾间关节功能评分系统评价,由术前(50.00±3.93)分提高至术后(88.56±3.43)分(t=-31.665,P<0.05)。

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手术前后HVA、IMA矫正度数、评分的差异,结果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可以认为术后HVA、IMA矫正度数低于术前,评分高于术前(表1)。典型病例见图1-5。

表1 手术前后HVA、IMA矫正度数比较(±s)

表1 手术前后HVA、IMA矫正度数比较(±s)

足 HVA矫正度数(°) IMA矫正度数(°)术前 23 36.12±4.36 14.27±2.18术后 23 9.99±2.30 8.59±1.56 t值 32.446 26.905 P值 <0.001 <0.001

图1,2 术前外观及X线片

图3,4 术后外观及X线片

图5 术中切口

3 讨论

3.1 常用手术方式

Chevron截骨术:最早由Austin于1981年报道,故又称Austin手术,是第1跖骨远端截骨术的一种[7]。由于其在跖骨远端截骨后,对于中后足的影响较小,且愈合较好,极少引起骨不连,截骨后稳定性强,可以早期负重行走,被越来越多的足踝外科医生接受,在临床上应用非常广泛。

远端软组织手术:Silver使这项技术得到推广,具体涉及到内侧关节囊紧缩、内侧骨赘切除以及外侧关节囊及内收肌松解。之后Mcbride改良了这一技术,将外侧籽骨切除后再将内收肌联合腱移位至第1跖骨头外侧。最后经过众多学者的回顾分析,建议保留腓侧籽骨,因为腓侧籽骨切除后常伴有较高的内翻复发率[8]。因为该术式只涉及到软组织重建,所以如果存在第1、2跖骨间夹角大于10°的僵硬性畸形,远期的矫形效果很难保证。

3.2 手术方式的选择

猜你喜欢

跖趾跖骨度数
眼镜的度数是如何得出的
图形中角的度数
硅胶人工跖趾关节置换治疗第2~5跖趾关节疾病的疗效分析
隐形眼镜度数换算
足底外侧动脉第5跖骨穿支皮瓣解剖与临床应用
游离第2跖趾关节带趾蹼皮瓣修复掌指关节复合指蹼缺损
跖骨缓慢延长植骨治疗严重跖骨短小畸形
跖趾关节运动功能的研究进展及其在体育科学领域中的应用
常见跖骨畸形的外科治疗
第一跖趾关节置换术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