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江山岛战役中的近距空中支援作战研究

2020-12-29崔泽晨吴家锋

教练机 2020年4期
关键词:航空兵炮兵火力

刘 纯,张 峻,崔泽晨,吴家锋

(1.航空工业洪都,江西 南昌,330024;2.空装驻南昌地区军事代表室,江西 南昌,330024)

0 引言

根据美军联合出版物3-09.3(JP3-09.3,Close air support)作战条令中的标准定义,近距空中支援是固定翼和旋转翼飞机针对靠近己方部队的敌方目标的空中行动,并需要将每一次空中任务与己方部队的火力和运动进行周密整合[1]。自解放后,新中国对近距空中支援这种作战形式应用较少,在理解上与美国等西方国家在叫法或涵盖范围上有一定差异。

根据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语,我军与近距空中支援相近的术语主要有:“近距航空火力支援”(Close air fire support)——亦称“近距空中支援”,是航空兵在支援地面部队或海上部队作战时,对敌前沿和浅近纵深内的、直接影响已方部队当前行动的目标实施的空中突击,包括航空火力准备、航空火力反准备和直接航空火力支援。“航空火力准备”(Air fire preparation)——航空兵在已方地面部队进攻前或冲击前,对敌方实施的空中突击,分为预先航空火力准备和直接航空火力准备,通常与炮兵等火力准备结合进行,也可单独进行。“直接航空火力支援”(Direct air fire support)——航空兵在地面部队发起进攻后,对前沿直接威胁和妨碍已方部队行动的目标实施的空中突击,是近距航空火力支援的主要形式,通常与地面部队行动或其它火力突击结合进行[2]。从以上军语术语中可看出,我军的直接航空火力支援与国际上传统意义上的近距空中支援的意义与作战范围最为接近,都是在地面部队敌我交战后,直接威胁和妨碍已方部队行动的空中火力支援行动。

一江山岛战役是新中国成立后,我军历史上首次实施的多军兵种联合作战,此次战役涉及多种作战模式,如航空轰炸、火力准备、直接航空火力支援等。本文主要研究一江山岛战役中的近距空中支援作战,为我国近年来越来越受关注的近距空中支援作战、近距空中支援体系化解决方案及近距空中支援文化构建提供理论支撑。

1 一江山岛战役回顾

朝鲜战争结束后,中央军委将军事重心向东南沿海一带转移,力图解放东南沿海一带的岛屿。1954年7月11日,中央军委批准了华东军区先攻占一江山岛、再夺取大陈岛,尔后一举解放其他岛屿的作战方案。1955年打响的一江山岛登陆战役,是我军战争历史上首次联合陆、海、空三军对沿海近岸岛屿实施的岛屿进攻作战[3-8]。

1.1 战场环境

浙东沿海地区,南起鳌江口,北至三门湾口200余公里的海面上,分布着1100余个大小岛屿,形成了一条南北走向的岛链。一江山岛位于台州湾椒江口东南面,距离大陈岛11公里,距离海门港38公里,距离头门山岛仅8公里,如图1(a)(b)所示。大陈岛处于这条浙东沿海岛链的中心位置,一江山岛则是上、下大陈的北部前哨阵地,在这条岛链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它由北江、南江两个小岛组成,南北两岛被一条0.15公里左右宽的海峡隔开,故得名一江山岛,如图1(c)所示。

1.2 敌我兵力部署

当时国民党军在浙东沿海所据守的岛屿上已经建成完整的防御体系,其防务由“大陈防卫区司令部”组织实施,刘廉一任总指挥,守军主要是美械装备的第46师和6个突击大队,还有10余艘海军舰艇经常在此海域游弋,总兵力2万余人。一江山岛是大陈岛外围的重要据点,驻有“一江山地区司令部”及所属“反共救国军”1087人,设置有3道防御阵地和4层火力,地面防空火力为中小口径高射武器。

我军以时任华东军区参谋长张爱萍为总指挥官,兵力部署为:

陆军:步兵第60师178团、180团;炮兵122榴弹炮2个营、76.2野炮1个营、75山炮2个连、120迫击炮2个连。

空军:航空兵部队有空军第20轰炸师、第11强击师和第3、第12、第29歼击师、独立第1、第2团分别部署于宁波、栎社、笕桥、嘉兴和上海大场等基地。

海军:航空兵第1、第2、第4师等5个团兵力,根据浙东前指命令,参战的海军航空兵归空军前指统一指挥。舰艇、船186艘(其中护卫舰4艘、炮舰2艘、鱼雷艇12艘、炮艇24艘、火箭炮船6艘、各种登陆舰艇、运输船138艘)、2个海岸炮兵连。

三军参战达17个兵种、28个战术群,与敌军相比,占绝对优势。从数量上来看,其中步兵4个加强营,3600人,3倍于敌军;炮兵4个营又12个连,火炮119门,高炮6个营60门,5倍于敌军[10]。

1.3 作战过程简述

一江山岛战役是较为典型的渡海登陆作战,其过程主要分以下几个阶段,如图2所示:第一阶段从1954年3月至7月,主要是夺取制空权、制海权,阻止敌机侦察我军作战意图;第二阶段从1954年8月至12月,主要是进行航空侦察,侦察战区的地形地貌、敌军部署、日常动态等,为前线指挥员提供必要的前期资料;第三阶段从1954年11月至1955年1月13日,主要是轰炸封锁目标岛屿,期间我空海军出动飞机超297余架次,投掷各型航空弹药1600余枚,超过80吨的当量,基本实现将外围蒋军与作战岛屿隔离封锁;第四阶段从1955年1月14日~17日,主要完成正式开战前的作战筹备和部署;第五阶段为1955年1月18日至19日凌晨,正式发起对一江山岛攻击。

图2 一江山岛战役的主要作战流程

2 登岛作战过程中的近距空中支援及分析

2.1 登陆过程

按照原计划,由解放军第178团第1营和第2营及第180团第2营,组成的登陆第一梯队,分别在乐清礁、北山湾、黄岩礁、山嘴村等七处实施登陆,见图3。

图3 一江山岛登陆方案示意图

国民党守军虽在登岛前已遭到我军炮兵和空军的密集轰炸,但是解放军登陆艇在抢滩登陆过程中,还是遭到了强烈反击。由此可见,由陆军独立实施登岛将付出无法承受的惨重代价。为此,1955年1月18日上午8点整,由51架强击机和轰炸机组成的混合编队,在歼击机的掩护下进入一江山岛航线,首先对一江山岛的指挥部、雷达设备、炮阵地以及重要设施进行猛烈轰炸,第一轮轰炸后,上午9点,设在头门山上的陆军和海军炮兵组成的55门火炮,炮火齐发,一时间,一江山岛上山崩地裂,两小时的炮轰中,解放军共进行了7次火力急袭,共发射12000多发炮弹。

在一江山岛前线,第一轮炮火袭击的十分钟,登陆部队三个编队起航了,出发的暗语是“起床”。中午十二点,张爱萍向海陆空三军下达了前进命令,为保护地面部队安全前进,空军贴着船只飞行。在登陆过程中,登陆兵在国民党的猛烈反击下,伤亡增加,位于指挥舰艇上的航空兵目标引导员不断呼叫强击机群,对乐清礁、黄岩礁等目标进行俯冲轰炸。

国民党的拼死抵抗,让登陆步兵进攻缓慢,陆军部队开始求助空军进行联合打击,情报很快传到了头门山上的前线指挥所,张爱萍命令登指副司令员刘秀峰组织空军再次进行炮火掩护。正是在空军飞机对地面部队密切的支援下,地面登陆兵在可接受的范围内顺利完成登岛。

2.2 夺岛过程

据统计,在一江山岛登陆中,平均每平方米有2人作战,平均每公里部署200门火炮,每公顷要倾泻120发炮弹、25枚炸弹。在这种高密度的作战中,为了防止空军的炮弹打到陆军,步兵怕炮兵打到自己,空军怕炮兵打到飞机。在地面我军与敌军处于犬牙交错状态,因此空军与海军、登陆步兵需要密切协同。为此,张爱萍指挥员还运用了一个巧妙的办法:让空军指挥员和炮兵指挥员,跟着陆军一起进攻,即时呼叫空中的火力对地面实施支援,开展空中与地面间的协同。

夺岛过程中为支援登陆步兵的进攻,空军派出了强击机实施空中火力支援,主要负责打击国民党军部署在岛上的暗堡和战壕,对地面攻击力极大。张爱萍命令:“强击机继续对敌人进行攻击,只要油料够,即使没有炸弹,也能从精神上威慑敌人,鼓舞我登陆将士!”。在油量有限的条件下,飞行编队开始冒险进行一次次无弹药超低空俯冲,国民党军看到俯冲的飞机,就赶快躲到地堡里,此时解放军陆军战士,趁机举着红旗往上冲,一路上随着遇到的阻击,走走停停,远处的炮兵看到红旗一停,就知道陆军遇到困难,军舰上的火炮就开始开火。飞行编队炸弹投完了,就用机枪扫射。飞机尖厉的吼啸声和强大的气流,给守军以巨大威慑,有效地支援了登陆部队作战。据登陆步兵第一梯队的某营长战后描述:“空军紧紧配合步兵作战,给了我们很大的支援和鼓舞。当我们占领敌人前沿阵地时,空军在支撑点上轰炸扫射,压制和歼灭敌人的火力点,保证了我们向前发展。当我们出现在敌人的支撑点上时,空军的炸弹又在制高点上爆炸,离我们只有几十米。”

2.3 一江山岛战役近距空中支援作战分析

一江山岛战役中涉及多种作战模式,如制空作战、航空侦察、航空火力准备、直接航空火力支援等。组织了多种作战飞机机型间的协同,航空兵与地面步兵、炮兵,海军舰艇间的协同。特别是在登岛、夺岛作战过程中,实施的空地协同,是我军早期对近距空中支援作战的尝试。主要体现在:

一是在指挥组织架构有了现代典型近距空中支援作战指控架构的雏形。

在一江山岛作战过程中,为便于空军与陆海军协同,空军前线指挥所向登陆指挥所派驻了空军作战小组,这一工作的意义在于实现了末端指控上的多军兵种联合指挥、联合决策。

二是在末端建立了航空力量与地面力量间的桥梁,这也是近距空中支援最为典型的特征。

一江山岛战役中,轰炸机部队、强击机部队向受援的陆军部队和海军舰艇编队派出了目标引导组(员)以及航空兵代表,张爱萍将军还提出“让空军指挥员和炮兵指挥员,跟着陆军一起进攻”的措施。这与当前近距空中支援作战中的战术空中控制组(TACP)及末端攻击控制员(JTAC)较为类似。

三是在作战模式上看到了计划式和紧急式的雏形。

按计划在夺岛过程中,派出的强击机主要负责打击国民党军部署在岛上的暗堡和战壕,是提前进行了规划,这是属于对已知目标的空中支援,属于计划式近距空中支援的范畴。但在实施过程中,当地面的需求发生了变化,如当强击机队按计划完成三次低空攻击后,准备返航时,临时又接到命令,对一江山岛守军阵地进行俯冲,掩护登陆部队登陆,炸弹投完了,就用机枪扫射,这又属于紧急近距空中支援的范畴。可见,在这次战役中,空军除了按计划对预定目标实施空中支援外,还根据陆军、海军的战时临时需要,随时灵活的进行了空对地支援。

四是在协同方式上尝试了时间和空间上的协同。

在一江山岛夺岛作战过程中,航空兵与地面炮兵间确定了严格的协同关系,如当炮兵实施目标攻击时,航空兵也对目标实施攻击,当飞机飞临目标区域上空时,炮兵立即停止攻击,当飞机离开目标上空时,立即恢复射击。另外,还通过旗帜的方式进行协同,如飞机俯冲向敌人时,敌人躲进暗堡,地面部队扛起红旗前进,炮兵立刻对敌人射击,飞机离开,敌人出来猛烈攻击红旗方向,红旗倒下,航空兵看到红旗倒下,判断地面遭到敌人火力攻击,于是再次进入俯冲攻击等。

3 结语

一江山岛战役是我军首次实施的空中、地面、海面多军兵种的联合协同作战,在这次战役中,形成了我军近距空中支援作战的雏形,包含组织架构设置、人员部署、作战模式、协同方式,均与当代典型的近距空中支援类似。虽然当时的指控体系、空地协同方式还不成熟或还较为初级,但它是我军对近距空中支援的一种尝试,也是我军历史上为数不多的近距空中支援实战经历之一。对一江山岛近距空中支援作战进行研究,对我军近距空中支援体系发展和文化构建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航空兵炮兵火力
轻度火力
浅谈朱瑞对炮兵建设的贡献
炮兵测地训练评估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模糊专家理论在炮兵指挥控制系统中的运用
颠倒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