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基层农业统计工作现状分析
2020-12-28李梅
李梅
摘要:随着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农业地位日渐凸显,目前已经成为关注的热点话题,同时也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现如今,我国农业发展态势较好,机械化成果显著,是国民温饱的重要依靠,基于这样的背景,农业统计工作的重要性被逐渐显现出来,注重统计工作的质量变得尤为重要。本文将重点对农业统计的现状进行深入分析,以便寻求更理想的工作方法,提升农业统计的水平,为农业发展提供有效参考。
关键词:农业统计工作;乡镇基层;现状分析
引言:随着农业地位的提升,农业统计工作也变得十分重要,统计工作是一项相对系统和全面的工作,需要多方的配合才能取得成果。但是从现状来看,在进行统计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存在较多薄弱环节,严重影响了统计的质量,需要进一步强化。基于此,对农业统计现状进行合理分析非常重要,具有积极意义,可以从根本上增强农业统计效率。
一、农业统计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以及现状分析
(一)统计工作得不到重视,缺乏财政投入
在现实工作中,农业统计实际上是属于一种辅助政策手段,在现阶段的乡镇基层中往往得不到重视,并且欢迎度也不高。多数乡镇在进行统计工作时常常流于表面,停留在低层次,并没有进行深层次的推广,这就严重影响了工作的质量和实际效果。再加上,基层乡镇资金有限,在农业统计上无法投入过多,可以分配的资金有限,资金的短缺会让相关的配套设施存在缺口,无法提升农业统计工作的质量[1]。在综合因素的影响下,农业统计工作往往是举步维艰,开展起来十分困难。另外,农业统计覆盖区域广泛也会给管理带来困难,从现阶段的情况看,基层农业统计缺少有效的管理机制,相关制度也并不明确,综上种种,常会使农业统计陷入两难的局面,长期处于一种低效率的状态。
(二)从事统计的人员存在较大的流动性,影响了工作质量的提升
农业统计的另一个现状就是从事统计的人员存在较大的流动性,因为目前相关机构正处于改革的阶段,人事调动与以往相比十分频繁,这样就促使农业统计经常更换人员。另外,由于许多经验丰富的老员工在调岗或者是离职前没有时间做好交接工作,这样就导致新员工在短时间内无法很好胜任工作,对于农业统计的具体流程和业务处于懵懂的状态,很容易导致统计工作的断层,无法有效衔接,最终的统计数据有效性较低,很容易出现遗漏或者是迟报等问题,统计工作的真实效用无法完全发挥出来。
( 三)统计人员存在专业素养不高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
从现状来看,部分乡镇专门从事农业统计的人员,缺乏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本身在统计方面的素养就不高,并不具备专业能力,无论是统计工作要求的分析能力还是数据处理能力都比较欠缺,专业知识更是没有形成体系,对统计工作只是一知半解,这样就很容易导致数据核实等与统计相关的工作因为从业人员素质较低,而使工作的水平受限,在短时间内无法提升[2]。部分统计人员即便已经参加了专业培训,但是因为此类课程只涉及到一些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实际操作的内容较少,在实际工作中依然会存在较大的困难,统计工作的质量往往无法保证,不能达到农业统计的客观要求。
二、农业统计工作的改善建议
(一)改善管理体系、注重监管
针对上述提到的问题,必须要采取有效手段在短时间内进行改善,确保农业统计的顺利开展。就现阶段的乡镇基层农业统计来说,缺乏监管是阻碍统计工作得以发展的主要因素,基于此,必须要改善现有的管理体系、注重监管的重要性,规范从业人员的行为,从上至下都清楚认识到农业统计的必须性,形成通力合作的良好氛围,确保统计工作的顺利推行[3]。对现阶段的管理方式和手段进行革新,相关的监管部门要承担起责任,将职能完全发挥出来,确保各个环节都是按照流程办事,实现强而有力的监管,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工作管理体系的完善。与此同时,就管理现状来看,较为常见的管理模式是一种垂直化的管理,如果这种管理模式可以在乡镇基层进行推广,就可以将统计部门完全划分出来,进行单独管理,那么管理的水平将会大幅度上升。
(二)落实定期培训制度,提高从业人员的个人能力与专业素养
在实际工作中,为了确保统计工作的质量,注重人才的培养是非常明智的,因为农业统计工作离不开人员的推动,因此应该将提高统计人员的个人能力与专业素养放在首位。想要达到这一理想的状态,首选需要对从业人员进行岗前的专业培训,并做好测试工作,依据测试成绩进行等级划分,将同一水平的人组织到一起进行培训,针对不同水平做到分开培训,这样的培训效果会更加理想,可以为今后的统计工作提供保障。值得注意的是,此类培训需要系统和全面,并且还要定期进行,培训内容要尽可能丰富,既要包括理论知识,又要注重统计应用操作,还要增加关于 统计法律法规的学习以及常见的统计方法等培训内容,采取有效的培训手段,可以提高培训人员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提升统计工作的合理性。
在统计人员进行深入学习和系统培训时,可以多增加相关案例,预留出较多的时间让统计人员和讲师面对面交流,进行当面的答疑解惑,与此同时,还可以了解到学员的真实情况以及知识的掌握程度,更加有利于制定合理化的培训方案,满足统计人员的切实需求。除此之外,还需要强化统计人员的责任意识和职业规划意识,在培训阶段,引导 学员制定合理且满足实际需求的职业生涯规划,以此来端正统计人员的职业态度,减少流动性,引领统计人员逐渐向专业的方向转变。
(三)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引入信息化技术
前文已经提到过,想要较好开展农业统计工作,财政支持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必须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完善相关配套设备,确保农业统计的先进性与科学性。除此之外,还要引入信息化技术不断完善农业统计工作。随着信息技术的大力发展和深入普及,信息技术已经实现了各领域的融合,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农业统计工作中可以确保农业统计的成效,提高农业统计的可靠性和现代化管理水平,将统计工作的效率大幅度提升。从统计工作的现状来看,乡镇统计工作依旧停留在传统工作模式,手工操作占据主导,这样不仅会影响工作的效率,工作质量也无法保证,很容易出现失误。站在时代发展的角度,新时期的农业统计工作需要推陈出新,借助信息化技术不断完善统计工作,将统计工作推向全新的高度,对所有的工作流程和方法进行改良,确保资金的充足,将统计工作的质量整体提升。
(四)制定明确的统计指标,确保指标的规范化与合理化
在统计工作推行中,需要制定明确的统计指标,确保指标的规范化与合理化。因为农业生产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农业统计又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内容,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和实际情况相吻合的统计指标,只有确保统计指标的正确与合理,才能确保统计工作的有序开展和平稳落实。这里需要强调的是,统计指标的制定需要符合农业的特殊性,并且还要与时俱进,随着时代要求的变化而变化,结合具体情况添加新的指标。另外,统计口径需要进行明确、统一的规范,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可比性,只有农业统计工作做到真实有效,才能做好农业经济的辅助工作,为农业决策提供重要参考。
结语:综上所述,通过上述研究可以发现,现阶段,农业统计工作在 乡镇基层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并且工作的开展存在较大问题,主要体现在统计人员缺乏专业知识储备和管理体系不健全上,这些因素都将会影响农业统计工作的开展。只有加大资金的投入,才能推动农业统计工作的平稳实施,促使统计工作效率的提升,从而增强农业经济的内部活力。
參考文献:
[1]谢元阳.乡镇基层农业统计工作现状分析[J].山西农经,2020(14):136+138.
[2]高珺.数据分析挖掘在农业统计分析中的应用[J].农业技术与装备,2020(06):61-62+64.
[3]孟国庆. 农业统计数据关联挖掘与可视化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