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流程质量控制的医疗设备标准化管理模式思考分析

2020-12-28苏亚南

装备维修技术 2020年17期
关键词:医疗设备管理模式标准化

苏亚南

摘要: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当前医疗设备越来越多的得到了应用,无论是在临床医学方面还是医学教研等方面都离不开医疗设备的广泛应用。医疗设备的使用不仅提高了医院医疗水平,而且也促进了经济效益的发展,在我国医疗卫生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目前我国对医疗设备质量管控过程中缺乏管理意识,缺少医疗设备质量控制体系,使得我国在医疗设备质量控制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本论文主要从当前我国医疗设备的管理现状出发,对目前医疗设备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应该如何有效构建全流程质量控制的医疗设备标准化管理模式,希望能促进我国医疗事业高效快速的发展。

关键词:质量控制,医疗设备,标准化,管理模式

前言:

医院中救治病人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当属医疗设备,医疗设备的质量问题直接影响到患者的生命健康,因此做好医疗设备质量控制工作,将医疗设备质量进行标准化管理是十分重要的。为了有效提升医院医疗设备质量管理水平,要不断加强全流程质量控制体系的建立,保证医疗设备质量管理信息化,充分发挥医疗设备的使用功能,不断推进我国医疗卫生体制的发展。

一、我国医疗设备标准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缺乏对医疗设备技术的综合评估能力

鉴于我国在医疗设备评估方面起步较晚,因此在医疗器械相关领域应用过程中仍然处于初级阶段,技术评估医疗设备的技术评估工作尚不成熟,缺乏综合评估的能力。当前在医疗设备的技术评估工作开展过程中,缺少权威的机构对其进行评估指导与服务。除此之外,由于我国医院的医工队伍发展能力欠缺,导致人员仅仅局限于对医疗设备的维修保障方面,无法从安全方面以及经济方面对医疗设备进行综合评估。如果仅仅从使用方面对医疗设备进行评估,则忽视了其综合性,因此缺乏对医疗设备技术的综合评估能力,不利于形成标准化的管理模式。

2、缺乏对医疗设备的维护保养意识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医院对医疗设备的采购数量逐步增加,在医院内部往往存在“重”采购而“轻”保养的普遍问题,对所购买的医疗设备不注重维修保养。在医疗设备采购过程中,往往只看重设备的购买价格而忽视了后期设备维修的费用,而医疗设备的厂家则将维修保养费用作为设备的利润。这就导致所购买的医疗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往往维修保养费用较高,使医院处于进退两难的局面。除此之外,由于医院对医疗设备管理人员配备不全,导致缺少对设备的日常维修保养,无法对日常质量进行有效检测和预防性维修,长此以往会缩短医疗设备的使用寿命,影响设备的使用率。

3、缺乏对医疗设备使用环节的管控

由于我国医疗设备监管起步较晚,因此在医疗设备使用环节中的质量安全控制方面没有明确的监管制度,使医院在对医疗设备使用以及管理过程中缺乏管控环节。虽然某些医院虽然针对医疗设备配备了专门的管理人员,但是由于监管制度的不完善,导致设备管理人员形同虚设,并未做到有效质量安全管控。除此之外,由于缺乏对设备操作技能的有效培训,使得医护人员在对医疗设备使用时未按操作流程正确使用设备,导致设备使用过程中受到损害,严重影响了设备的质量。

4、缺乏对医疗设备的信息化管理

医疗设备在使用过程中所涉及到的信息系统较多,而且每个系统之间有着一定的联系性,但是由于对医疗设备的信息化管理较为缺乏,使得信息系统之间的数据不能进行有效共享,不能对医疗设备的使用情况进行有效监督。除此之外,由于尚未建立各类医疗设备的维修数据库,无法对设备维修成本进行精准的核算,当医疗设备发生故障时,不能做到预防性维修排查,严重影响到设备的使用。

二、如何有效构建全流程质量控制的医疗设备标准化管理模式

1、建立全流程质量控制管理模式

全流程质量控制体系的建立必须要从多方面进行有效控制其控制过程,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1)进行需求论证

医院是医疗设备引入的主要部门,因此在对新型医疗设备进行选择以及使用等方面时,必须要站在医院的角度判断是否真正适用于患者的需求,从而减少卫生资源的浪费。

(2)进行招标采购

医疗设备在进行招标采购时,需要对设备的质量提出严格要求,保证采购人员具备专业职业素养,能使其在采购过程中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和义务。采购策略的确定,必须要在国家有关规定和医院的制度约束下进行,不断调整设备引进及运营管理的思路,不断降低采购成本,为后期建立标准化管理流程,做好相关工作,结合各个科室的使用需求购买相应的医疗设备,防止造成不必要的医疗设备资源浪费。

(3)合格检验,保证入库质量

当医疗设备采购完成后,需要由专业的技术人员对医疗设备的功能配置以及技术指标进行有效检验,确保所购买的医疗设备符合使用要求,保证所购買设备的基本信息完整。在设备验收后,形成纸质设备验收报告,严格对入库质量进行把控,确保医疗设备的有效使用。

(4)加强设备日常维护保养工作

在医疗设备使用过程中,如果出现各类故障,工作人员应及时进行故障排除,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转。在设备使用后要加强保养工作,为设备的正常运行做有效保障,防止设备运行时发生运行故障,影响设备的使用。加强设备日常维修保养工作,要对设备的维修保养做详细记录,不断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完善医疗设备的安全质量。

2、建立医疗设备质量信息化管理模式

(1)不断完善基础数据库

医疗设备质量管理的信息必须要有基础数据库为依据,为所购买的医疗设备进行数据标注,方便工程人员对医疗设备进行质量管理,从而可以有效记录质量管理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类问题,有效提高了设备故障维修率,通过信息化系统的建立可以及时开展各类管理工作,不断提高设备质量管理的效率。

(2)加强对医疗设备的数据提取和分析

在对设备进行质量管理时,要从数据库中对设备的质量控制数据进行有效提取,进一步对其进行分析,为医疗设备的质量管理和控制提供决策依据,不断提升我国医疗设备的质量管理水平。为了防止各类数据不能共享的问题,要不断完善现有的信息系统,通过有效的系统分析查询设备每天的工作量以及各类检查的项目,从而对其进行数据分析,为医疗设备的综合评估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

参考文献:

[1]物联网与移动技术在医疗设备管理中的应用探讨[J]. 谢骅,陈洁,白美丽,褚文元,李光亮.  医院管理论坛. 2020(05)

[2]基于全流程质量控制的医疗设备标准化管理模式探讨[J]. 马超琼. 温林. 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2020(03)

[3]模糊数学方法在医疗设备管理中的应用[J]. 张维清.  现代医学仪器与应用. 1994(01)

[4]探讨大型医疗设备的管理[J]. 崔骊,李向东,云庆辉,黄殿忠.  中国医学装备. 2013(03)

[5]医疗设备管理过程中质量控制方法探讨[J]. 王晓敏,李怡勇,郭赤.  医疗卫生装备. 2008(12)

猜你喜欢

医疗设备管理模式标准化
院前急救标准化管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
国家标准委与非洲标准化组织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
“一带一路”离不开标准化人才
学生评教的标准化处理
医院大型设备的运营管理(pet—ct)
高校网站安全管理研究与探讨
浅谈高校图书馆随书光盘的编目与管理作用
基于电子化发展下的医疗设备维修方式的发展新要求探讨
工程应用型本科机械专业学生考研管理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