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学院特色的大学生“工匠精神”培育路径及机制探

2020-12-28索乔熙郑施杨立娜

求学·教育研究 2020年14期
关键词:工匠精神大学生

索乔熙?郑施?杨立娜

【摘要】工匠精神是我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需要,本文基于学院的工科特色,探索实践将“工匠精神”培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相融合,课程教育与教师相联动,劳动实践与社会实践双管齐下,自我超越与凝练科创成果双显现的路径,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合格大学生。

【关键词】学院特色;大学生;工匠精神

【基金项目】河海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项目编号:2018B36014。

新时代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对于国家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如何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工匠精神”也是高校需要关注和思考的。河海大学机电工程学院现有机械工程、金属材料、能源与动力工程、工业设计及机器人工程五个专业,是一个工科特色明显的学院,学院以“宽基础,强实践,重创新”为导向,聚焦“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目标培养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对工匠精神的培育也成为学院长期坚持和探索的目标。

一、“工匠精神”的内涵

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所做的产品不断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一种执着追求,在当今社会也逐渐成为对追求卓越的创造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用户至上的服务精神的一种凝练。在古代,社会经济不够发达但人们依旧形成了“尚巧工”的社会氛围,新中国成立后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我们也始终坚持弘扬工匠精神。无论是“两弹一星”还是高铁、飞机等的设计与制造,都离不开工匠精神。

二、培养大学生“工匠精神”的路径与实践

工匠精神的培育不仅是对工艺的传承,更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丰富其内涵,尤其是要結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爱国、敬业”等内容,这也反映了当前教育的新需求和新理念。河海大学机电工程学院通过探索“四双”的路径和机制,进一步加强对大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提升大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一)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合——双融

学院从三个层面进行实践探索,例如在思想层面开展“爱岗敬业、自觉奉献”的教育,培养学生热爱岗位、积极奉献的思想;从行为层面开展“开拓创新、持续专注”的训练,养成学生勇于创新、乐于实践的素养;最后达到目标层面的“精益求精、追求极致”的需求。在实践过程中,积极探索用生动的人和事,将工匠精神具象转化,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抽象的词语具体成生动的实例。同时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将工匠精神内容融入,以职业价值观的树立、职业精神的培育、职业素质的养成为切入点,引用大量劳模的典型案例作为学生日后职业的目标和标杆,指引他们前进的方向。举行“榜样的力量”报告会,邀请身边的劳模人物如“小巷总理”许巧珍、“中国技工”邓建军给学生做报告,劳模们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创造出了不平凡的业绩,指引了学生前进的方向。这些活动不仅是宣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需要,也解决了思想政治教育中虚化、泛化等普遍问题,进一步补充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二)课程教育与教师联动——双联

专业课程是培养专业人才的有效载体,可以将工匠精神渗透到教学的各项工作中,在完善理论教育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将工程实践训练加入专业必修课程,同时在专业课教育过程中将职业道德与素养、职业行为规范纳入课程中;此外还应高度重视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使每位学生都接受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老师讲授的基础上加入一对一的咨询与测评环节,让学生通过自我评价、专业认知、职业了解等模块更好地认识自我,对于未来职业选择更加清晰,职业目标定位更加准确,让学生在掌握专业、认知职业、计划未来的过程中,一步一步领悟工匠精神。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结合专业特点、行业未来发展前景,找出工匠精神与专业课程结合点,通过讲述这个专业领域一些大工匠的成功案例,让学生能够更进一步感悟到工匠精神的核心内容,从而进一步增强学生对自身专业的理解与认可,为以后做到爱岗敬业、精益求精、积极进取打好基础。

(三)劳动实践与社会实践——双管

在完善专业学习的基础上,学院注重实践体验,专门开设工程训练课程,让学生体会到了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真谛,培养了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精神。一道优秀的焊缝,可能是十几块甚至几十块钢片试焊的结果;一把属于自己的锤子,或许凝聚了每天数小时的专注与用心。工匠精神侧重的是精湛的工艺,而这一属性也决定着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要充分贯彻“知行合一”理念,可以通过劳动实践提高学生的劳动意识,增强学生的劳动能力,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学院所有专业的学生,都会经历由浅入深的工程训练实习:工程训练中心的基础训练具有普适性,旨在通过简单的操作和实践让学生了解今后的工作环境、熟悉课堂上介绍的机器设备;学科训练结合各专业的特色与要求,开展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相应训练;综合训练主要面向理论知识储备丰富的高年级学生,通过设置复杂的综合性问题,使学生反复训练和实践,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和动手能力;创新训练主要以参加学科竞赛为目标,结合各学科竞赛的比赛要求,使学生通过反复实践创新,争取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同时,工程训练中心教师团队会针对不同的专业,制定符合各专业特色的训练计划。每个阶段的训练都有老师讲授、指导,学生将学过的理论知识通过实践操作运用起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通过动手操作提高实践能力,明确实践的重要性。

另一方面学生通过暑期到企业参加社会实践,深入了解企业的运营过程以及对人才的具体要求。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学院充分运用企业所提供的硬件设施、技术指导等,指导学生在企业中真实体验、不断学习,学生结合专业对自身将来所要从事的行业也获得了进一步了解。同时学徒制的实践方式也可以最大化实现校企合作、共同育人的积极作用,挑选一批优秀的工匠师傅成为学生的专业指导教师,与专业教师共同组建成双师型教育团队,实行院校与企业之间的相互交叉式的育人机制,进一步深化工匠精神的培养,全面提高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

(四)自我超越、凝练科创成果——双显

创新也是工匠精神的具体体现,学院依托工程训练中心,创新教学内容,构建核心创新训练比赛指导团队,开展“政、学、产、研”多方协同育人模式的改革与实践探索,推动“双创”工作,取得丰硕的成果。实现多工种多学科交叉融合培养,形成以内容为核心的创新训练比赛指导团队群,获得了以中国工程机器人大赛、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大赛、永冠杯全国铸造大赛等多项全国大赛的奖项,且多次在各类教学评估中以优秀成绩通过专家的评价。通过设置复杂的综合性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反复训练和实践,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和动手能力;连续多年实施创新训练计划,组织有创新意向的学生以参加学科竞赛为目标,结合各学科竞赛的比赛要求,通过反复实践创新,在各类比赛中均取得好成绩。经过多层次的创新训练,全院学生不断实现自我超越,发表了上百篇论文,公开了五百余项专利,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断掌握新的知识和专业技能,不断激发创新才智,勇于创新实践,最终成为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徐建华.从工匠精神连续三年“上会”想到的[N].中国质量报,2018-3-14.

[2]庄西真.多维视角下的工匠精神:内涵剖析与解读[J].中国高教研究,2017(5).

猜你喜欢

工匠精神大学生
第29届世界大学生 冬季运动会精彩掠影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
新学期大学生网球装备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