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跨界”和“超越”中探寻教师教育
2020-12-28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教育的建设和改革发展受到国家前所未有的重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指出,“强国必先强师”。而师范高校作为培养“培养人的人”,教师教育更是重中之重。如何建立完善的教师教育培养体系,教师教育该往哪个方向改革等一系列问题摆在大家面前。
2020年1月4日,由西南大学主办,教师教育学院期刊社承办的“首届教师教育学科发展暨《教师教育学报》建设圆桌会议”在西南大学东方红会议厅举行。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部长朱旭东,香港教育大学学术及首席副校长李子建,华中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原院长、政策法规研究室主任洪早清,东北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院执行院长李广,福建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院长余文森,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原副院长高宝立,《教育科学》主编傅维利,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院长刘宝存,《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主编杨九诠,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陈廷柱,西南大学副校长陈时见,西南大学副校长靳玉乐,西南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副院长张学斌、李世讴,西南大学教育学部部长朱德全等专家领导出席并发言。
没有一流的教师教育学科,就不会有一流的教师教育
陈时见:
教师教育学科建设是我们下一步改革的重中之重,甚至是一个引领的方向,通过学科的建设来凝聚和团结我们的教师队伍,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人才培养能力。目前,教师教育中,队伍建设严重滞后;层次相对偏低,带头人较少;学校培养的标准参差不齐;教师教育和基础教育的隔离状态仍然存在等问题需要大家共同探讨和努力,把新一轮的教育改革再往前推动。
朱旭东:
没有一流的教师教育学科,就不会有一流的教师教育。如今国家高度重视师德建设,但大家却都只是关注教师的专业塑造,而我认为教师伦理专业是可以把伦理学和心理学相融合的。伦理学分为规范伦理学和美德伦理学,美德伦理学由良心、名誉、品德、幸福构成,把这几部分集合在一起,再看师德和师范生的培养,会有一定程度上的改变。
李子建:
在国际教育中,英国教育署提出了一个初任教师发展的内容框架,其中重点包括学科及课程知识,佐证为本的教学法(包括学科教学法)、利用佐证、行为管理、理解及使用评估,以及支持特殊教育需要和残障学童等。我国宜建立已有良好基础的教研系统、校内的导师和教研文化,建立更多的学校的教师共同体,提升整体学校教育系统的教师素质。
洪早清:
就教师教育学科而言:体系决定学科身份和方向,队伍决定学科实力与效能,学术决定学科品质与高度,服务决定学科生态与生机。教师教育学科应以体系构筑为突破口,以队伍凝练为动力,以学术发展为抓手,以服务需求为着力点,四位一体,互通互融,相兼相顾,自觉参与,多元协同,合力推进教师教育学科的建设。
李广:
目前,教师教育制度、教师教育文化、教师教育价值、教师教育问题、教师教育措施其中问题的根源何在?是因为我们在理论上穷经皓首,在时间上绠短汲深,我们在这样一个伟大的时代与一个伟大的命题相遇,解决取决于我们的智慧与坚强。
余文森:
在福建师范大学,曾经是每个学院最弱的老师去教教师教育学科。如今,我们把教师教育学院独立出来,是为了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而在与学科学院之间,需要学科学院把学生学科的底子打好,教师教育学院就主要负责教育专研、教育素养的提升,各司其职却相互支持,相互交融。
朱德全:
教师教育学科要以跨界超越的思维走在教师教育的前面,教师教育学科要以学科建设逻辑超越专业建设逻辑,教师教育学科要以学科平台共建学科共同体,教师教育学科要以学术品格创学科理论范式。
让学术期刊,走在学科发展的前面
高宝立:
从刊物的定位而言,教育理论期刊应找准自身特色,做到创新理论,服务决策,指导实践,引导社会舆论,促进中外学术交流。从刊物的工作方式而言,教育理论期刊是理论研究的重要参与者,学科建设的推动者,教学学科发展历史的记录者,学科健康发展的维护者。教育理论刊物要坚持“四个坚守”“四个影响”“四个结合”“四个凝练”“四个提升”五大方面,努力提升刊物质量。
傅维利:
面对历史和社会赋予的超高责任,教育理论刊物在新时代应转换思维,顺势而为,积极主动地发挥筛选作用与引导作用,既要担负起文章筛选和选题鉴定的责任,又要发挥对教育研究发展的实质性引导作用。
刘宝存:
教育理论刊物要坚持办刊的宗旨和定位,明确研究对象,加强选题策划,支持和扶持中青年学者的成长,密切关注学科建设,发挥刊物对学科建设的引领作用。要立足解决中国问题,为中国教育改革服务。
马宪平:
教育理论刊物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提高内容质量:一,明确定位,发挥比较优势,既要有理论价值,又要坚持对实践的指导价值;二,注重选题,加强專题性研究,关注当下教育改革形势热点;三,精心打磨文章,反复修改。
杨九诠:
教育理论刊物既推进与表征着学科发展的规范成熟的过程和程度,又推进与表征着学科发展的变革。教育理论刊物要聚焦重大关系,加强潜在研究,支持学科发展,注重防范引领,推进国际理解,向“成为中国教育科学优秀学术成果生产与传播的策源地”这一目标迈进。
陈廷柱:
刊物的发展有三个阶段:起步阶段,攻坚阶段,规范阶段。学院必须支持、管理与建设教育理论刊物,处理好刊物与学科建设、学院、编辑队伍的关系。教育理论刊物要在栏目的设置上,促进教师教育学科发展。教育理论刊物可以通过筹办学术会议,提高期刊学术影响力,凝练、团结一部分专业的教师教育研究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