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课堂中“词语教学”的策略初探

2020-12-28肖睿悠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51期
关键词:小洁老支书词语教学

肖睿悠

词语学习是语文教学中最基础、最根本的内容,让学生有效地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是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简约、丰满、扎实,灵动而又充满智慧的词语教学有利于夯实学生的语文基础,有利于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和良好语文素养的形成。

为了让词语教学活动情趣盎然,涌动智慧和灵性,我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词语教学的有效策略,巧妙地将词语教学与阅读教学有机融合,使词语教学“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一、紧扣文眼,咀嚼重点词语品出灵魂

在词语教学中我重视发掘关键词,巧妙预设,创设情境,让其反复呈现,从音、形、义、用等方面多角度多层次咀嚼在咬文嚼字中深刻领悟。在教学《清澈的湖水》时,紧紧抓住看似简单的动词“攥着”。首先我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带有攥着”的句子。接着让学生思考“攥着”还可以换成别的什么词?学生换成了抓着、拿着、握着。最后请学生讨论小洁为什么紧紧“攥着”面包纸?使学生明白了小洁生怕面包纸掉进湖里破坏了美丽的湖光山色。通过咀嚼“攥着”,咬文嚼字重锤出击,泼墨如云,让学生去体味、体察小洁的心理活动—刚想把面包纸丢进水里,却湖里被美丽的景象吸引住了,于是不忍心丢,生怕面包纸掉进湖里破坏了美景。从而走进小洁的内心,感受小洁美好的心灵,这就品出了语言文字背后的情味、意蕴和灵魂。

二、适时运用远程教育资源,创设词语描绘的情境

词语是情境的概括,图画则是情境的再现,通过远程教育资源展示词语所描绘的情境,引导学生人情入境地观察图画,描述图画,能使抽象的词语生动起来,便于学生理解。

在教学《王二小》一课时,课文中“扫荡”这个词脱离了学生的生活经历。我适时的运用远程教育资源中的视频、音频、图片等媒体资源播放了一段反映日本鬼子实行“三光”政策、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的录像。学生通过看画面不仅理解了“扫荡”这个词的内涵,而且激起了学生对日本鬼子的愤恨,产生了同仇敌忾之感,为学生体会王二小对鬼子的恨和对人民的爱做了很好的铺垫。

三、有效置换,探寻词语的意蕴之美

在阅读教学中对关键词语进行有效置换,能自然巧妙地将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融合在一起,达到真正的语文之道。

在教学《慈母情深》这篇课文时,为了让学生深入理解“慈母情深”,受到丰富的情感熏陶,潜移默化的体悟文章语言的精妙之处,培养学生的语文意识,我引导学生以敏锐的眼光去捕捉作者连用的四个“立刻”,让学生尝试能将“立刻”置换成那几个词语?学生讨论交流后置换成了“赶紧”、“马上”、“迅速”。我趁机把原句和置换后的句子让学生朗读比较。

原句:“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置换后的句子:“母亲说完,赶紧又坐了下去,马上又弯曲了背,迅速又将头俯在缝纫机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

学生通过朗读感悟原句和置换后的句子,把四个“立刻”与“马上”、“赶紧”、“迅速”等词语进行比较辨析,学生认为置换后的句子没有原句好,因为学生从四个“立刻”感受到了母亲争分夺秒的忙碌,感受到了母亲特别疼爱自己的孩子,但是她没有时间按多跟儿子说一句话,只是为了多干一点活,多赚一点钱!进步展现了“立刻”的意蕴之美。

四、细读文本,揣摩感悟词语的人文内涵

我在细读文本的基础上,抓住理解内容、感悟形象的关键词语引导学生深入地研读文本,探寻词语中蕴含的人文内涵,巧妙落实语言文字的训练,从而实现与文本的有效对话。

在教学《狼牙山五壮士》一课时,在细读文本的基础上,我让学生通过揣摩感悟“走”这个词的人文内涵来感受五壮士坚强不屈、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五壮士完成掩护任务后,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学生从一个“走”,便体会到了班长马宝玉大义凛然、义无反顾的英雄气概。一个“走”写出了五壮土把生的希望留给了人民,把死的危险留给了自己,这是多么难能可贵的舍己为人的精神啊!

在《桥》这篇课文中,为了让学生感受老支书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形象,我抓住“揪”和“推”进行教学。在生死关头,老支书一把“揪出”小伙子。“揪出”这个词语看似简单,却蕴含着这位老支书的心灵密码。作为一位老支书 和为何在生命危急时刻,把自己的儿子留之下,把机会让给别人?最后只剩老支书和小伙子时,老支书却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这一“揪”一“推”把老支书这个寫人物形象刻画得淋滴尽致,两个词既体了现了老汉作为党支部书记不徇私情的大愛,又表现了舐犊情深的父爱。

五、让词语与精神协同发展,水乳交融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习言语,要让词深入到儿童的精神生活里,使词在儿童的头脑和心灵里成为一种积极的力量,成为他们意识中带有深刻内涵的东西。“语文教材中的关键词语往往蕴含着丰富多彩的内容,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集哲学、审美为一体,是民族精神的神彩之所在。

我在和学生学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时,对文本中“饱经风霜”一词的理解没有满足于让学生停留在字面的理解,滞留于纯文本之中,而是追求词语与精神协同发展。我让学生把读到的语言文字与生活经验联系起来,请学生闭上眼晴,回忆在生活中看到过的“饱经风霜”的脸,帮助学生在意识中再现词的形象。接着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来形容课文中车夫的这张脸:布满皱纹、眼眶深陷、颧骨高耸、脸色腊黄、嘴唇干裂、头发蓬乱………然后让学生根据这张脸去了解车夫。学生从这张脸判断这位车夫贫穷,吃不饱穿不暖、身体瘦弱多病、拉车很苦很累、经常受人欺负·最后我用多媒体出示油画《父亲》后,让学生通过观察画面后写一句话来形容这位父亲,结果90%以上的学生都写了“饱经风霜的父亲”。学生对“饱经风霜”这个词的理解没有停留在字面上,而是学会了灵活自如地运用,“饱经风霜”已经进入了学生的精神领域,深深地唤起了学生对车夫的怜悯与同情。“饱经风霜”这个词在学生的心灵上鲜活起来了,词语和精神达到了水乳交融的程度。

词语是蕴涵着独特审美性格的精灵。简约、丰满、扎实,灵动而又充满智慧的词语教学令人耳目一新,如沐春风如映日荷花"绽放异彩,成为了阅读教学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使阅读课堂变得轻松而高效,为学生展现了一个广茅丰美的语文世界,一个神奇绚烂的语文天堂。

(作者单位:四川省成都市金沙小学(B校区))

猜你喜欢

小洁老支书词语教学
执灯而立
坚持到底的她
秘密
织 匠
优化词语教学 夯实语文基础
苏教版小学语文词语教学方式解读
你好,我们结婚吧
举报信
好处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