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动笔学音乐的重要性及类型

2020-12-28朱佳丽

启迪与智慧·上旬刊 2020年9期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效果

朱佳丽

【摘  要】  让学生“动笔”学音乐是一个较为新奇的说法。在传统教育模式下,大部分老师和学生都认同以“唱”为主的教学方式。但音乐读写也是一种技巧和能力,本文主要探讨“动笔”学音乐的教学方式

【关键词】  小学音乐;动笔学习;教学效果

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不仅具有历史性和普遍性,而且具有强烈的感染力,人们可以通过有组织的音响,来实现思想和感情的传播交流。同时,小学生学习音乐可以提高审美体验,陶冶情操,开发创造力和潜能。

一、“动笔”学音乐的重要性

1.提高课堂教学深度

原先,学生们通过唱跳的方式去学习音乐。通过歌唱记住歌曲的内容,通过身体的律动感知音乐的节奏。同学们在音乐课堂上都比较放松和活跃。但是有一个问题,这样的课堂缺乏严肃性,对学生的约束力不够。很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只注重音乐的“好玩性”,并没有认真学习音乐知识。同学们在课堂上乱打拍子、乱跺脚的情况也经常发生。而且,同学们的记忆力并不好。一节课学习后,第二节课老师还得再带着同学复习一遍音乐的节奏,回顾一下歌曲的内容。那么课堂的深度没有得到表现。俗话说,“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为了提高教学的深度,降低同学们的遗忘率。同学们在课堂学习时要多动手。老师也可以开展一些随堂练习,给同学们发放一些活页纸,让同学们动手完成。

2.学习传承音乐文化

音乐是一门艺术,它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这也表现了音乐学科的文化教育意义。比如,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古琴是中华文明的象征,是传统人文精神的化身,诠释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小学音乐教学会接触到哪些音乐文化呢?教材中的乐谱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对于一首经典的音乐,如果我们不明白一些乐曲知识,就不会领略作曲家编曲的高超之处。只是单纯地觉得它很好听,没有做到对经典音乐的解读,也没有做到对于文化的理解,那么传承文化就更为困难了。因此在传承文化的过程中,学生也要多动笔,把重要的知识都积累下来。相比于文化的口头传承,本人更青睐于文化的手笔传承。老师在课堂上可以多表达一下自己对于歌曲的理解。帮助学生解读一首又一首歌曲。

3.满足课程标准需要

研究人音版小学音乐教材的课程目标,其中有一条是,学生要学会使用“记录”的方式去学习。目的是让学生的学习成果变得更加可观。课程标准十分看重学生运用材料的能力和学生的创作能力,在低年段到高年段音乐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要学会使用老师给予他们的乐器表达自己对于音乐的理解,并且能够在课下时间,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乐曲创编。同学们记录乐曲的方式就需要通过动手完成。学生用笔去读音乐,然后学音乐。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提倡学生动手学习,确实十分符合当下教学的趋势和需求。老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给“写”留下一席之地。

二、“动笔”学音乐的类型

1.抄写类

为了让学生在学习时更好地把握音乐的主题,学生要可以抄写有关音乐主题的资料介绍。比如在学习《中流砥柱有孙安》这首歌曲时,老师可以介绍孙安的人生经历或者是一些是有关戏曲的小知识。这首歌曲属于柳子戏。柳子戏所使用的舞台语言以鲁西南方言为主。而且柳子戏的乐队由丝竹乐器和打击乐器两部分组成。老师可以紧接着重点介绍丝竹乐器和打击乐器。下次课,学生一看到自己做的笔记,就能够马上想起上节课所学的重点知识。

2.标识类

标识类则要求學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学会做标记,做记号。比如当同学们看到乐曲中的反复记号、重音记号和换气记号时,可以把它圈一个小圈,用来提醒自己。当看到反复记号的时候,就要准备反复歌唱前面所唱过的歌词。看到重音记号时,就有意识地加重声音。遇到换气记号时,要注重自己的换气。学生还可以把歌曲中的切分音表示出来。标识音乐能够使学生的学习思路更加清晰。在课堂上有事可干,就不太容易走神。

3.编创类

教材中有些歌曲编写得非常好,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学生们唱完之后也是回味无穷,还想再唱下去。那么可以在歌曲的相应部分去创造,可以创造与歌曲旋律相符合的乐谱,或者创造相关歌词。比如小学人音版五年级下册《花之歌》这首歌的学习。由于这首歌曲只有旋律,学生可以尝试填词。填词可以极大程度地活跃学生的创造思维和想象思维。对学生乐感和韵律的培养十分有帮助。

又如《苹果丰收》这首歌曲的学习。这是一首非常欢快的歌曲。这首歌曲出现了二声部,把歌曲分成了两个乐段。并且第一乐段为齐唱,第二乐段为二声部合唱。这首歌的节奏感很强烈,于是老师让学生们打着拍子来学习这首歌。老师又开展了一个活动,老师用拟声词唱出节奏,让同学们在本子上写出它的拍子。比如“啦 啦 啦 啦”为“X X X X”。“啦啦 啦”为“XX X”,“啦啦啦 啦啦”为“XXX XX”等等。通过这个方式可以很直观地看到学生们的学习情况。

总之,由于这种课堂的信息量比较大,老师在教学前要做好充足的教学准备,整合各种教学资源。在课堂上有机地、有选择地向学生渗透音乐知识,让学生能够体验并且感受到更多的音乐要素,发展学生自身的音乐思维,让学生在音乐成长的道路上发展得越来越好,这是课堂教学的优势,也是课堂教学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周慧琴.让学生动起来 让课堂活起来——以《伏尔加船夫曲》同课异构教学为例浅谈音乐教学有效性[J].新校园(阅读),2015(12).

[2]王迎春.浅谈如何让学生在音乐课堂上获得真实的体验[J].科教文汇,2009(33).

猜你喜欢

小学音乐教学效果
基于产出导向法的大学英语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探究
案例教学法与标准化病人联合教学提高医学影像技术教学效果的研究
基于分形评估模型的实践教学效果评价方法
情感优教对中职护生老年护理教学效果的影响研究
多媒体辅助中学英语词汇教学效果探究
掌握“函数的表示”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果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开启学生智慧,构建快乐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