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大学英语拓展课中的传承研究

2020-12-28金辉

校园英语·月末 2020年9期
关键词:拓展课程茶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

【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宝贵的需要代代相传的传统文化遗产,将其完好地传承下去是每个大学生的责任。本文以茶文化为例,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大学英语拓展课程相结合的角度,探讨了具体的传承内容和授课方式,期望对大学英语拓展课程的发展和建设,对非遗资源的传承起到一点儿借鉴作用。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学英语;拓展课程;茶文化

【作者简介】金辉(1970.12-),女,汉族,吉林长春人,广州大学,副教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外语教学与跨文化交际。

【基金项目】广州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泛在环境下大学英语拓展课程的创客式教学模式研究(201811744)。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引入拓展课程的意义

根据《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社区、群体,有时是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社会实践、观念表述、表现形式、知识、技能以及相关的工具、实物、手工艺品和文化场所。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多数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包括古琴、皮影戏、珠算、二十四节气、针灸、活字印刷术、清明节等在内的民间文学、音乐、舞蹈、戏劇、美术、传统手工技艺、传统医药等形式。这些非遗资源不仅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珍贵宝藏,也是丰富世界文化多样性、激发人类创造力、促进交流互鉴、和谐发展的重要介质。因此,对其进行保护、传承并且广泛传播是国人,尤其是当代大学生的重要使命。遗憾的是一些濒临消失的非遗项目传承人多为八旬老人,传统的手工技艺“后继乏人”,我们不能让这些文化面临不可再生的险境。对非遗资源的本土传承及发展、国际交流与传播也应成为大学人才培养的目标之一。大学英语文化类拓展课程的目标即是培养学生英语语言技能、促进文化传承与国际交流,因此将非物资文化遗产引入拓展课堂是顺理成章并且十分必要的,如何将非遗传承与这一课程相结合也成为当今教师有研究价值的课题。

中国的茶文化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早在农耕时期就可以寻到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印记。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中,茶非物质文化遗产共有四十三个细项,占非遗名录总量的 3.2%。有关茶的历史传说、制作工艺、民间茶俗、茶事活动等都属于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范畴,例如,“潮州工夫茶艺”“赣南采茶戏”“莲花茶灯舞 ”“茶画”等。

虽然茶是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事物,但是学生对于茶文化的了解都是远远不够的,更不要说与他们的生活有距离的其他非遗资源了。这给我们提供了充足的理由,利用茶的普遍常见性,将茶文化列为大学英语拓展课程的主要内容,引发学生对非遗了解的兴趣、传承的责任感及传播的能力,从而让中国的传统文化得到“沿袭和升华”,让全世界人民共同体验中国文化的魅力。这也体现了茶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与英语拓展课中传承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二、 非遗在英语教学中的拓展内容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体现其民族的生产生活方式、民族精神和民族审美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非遗资源的历史发展、内部分类、传统技艺、精神内涵及国际联结都可以成为英语拓展课程的主要内容。以茶文化举例,我们可以从历史发展、茶道精神、艺术技艺和社会功用这四个方面切入,让学生深入地了解茶非遗的具体内容。

1. 茶文化的历史发展。茶文化是中国文化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从“琴棋书画诗酒茶”到“柴米油盐酱醋茶”,可以说茶文化与中华民族的生产生活以及中华文明的发展息息相关。对于茶非遗的传承必须从了解它的发展历史开始。从先秦时期到当今时代,从上层权贵到普通百姓,从南方民族到西北边疆,从东方世界到欧美大陆,拓展课堂上学生要通过英语来了解中国茶文化的发展轨迹。

2. 茶道精神。中国茶道,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礼仪与精神的精髓,将茶道精神带入英语拓展课堂,对提高传统文化在学生心中的影响力,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培养国际交流中必备的文化底蕴有着深远的意义。

现代茶学界关于茶道茶德提出了种种说法,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会长周国富倡导“以茶养性,以茶达理,以茶通和,以茶求美”。他在2013年提出了茶文化的核心理念是“清敬和美”。“清”体现了茶和人自身情操修养的品质,表示清雅、清心、清正;“敬”指向人与人之间相互敬重之情;“和”代表人、社会、自然间的和谐运行;“美”是茶道的最高境界,是从物质到精神世界的升华之美。

中国茶叶向东传到日本,向西传到欧美,在不同的国家被赋予了不同的文化内涵。日本茶道崇尚“和敬清寂”的茶匠精神以及品茶礼仪。英国好饮红茶,从王室到百姓,茶已经成为非常重要的生活习惯、流行风尚和待客之道。茶对于美国人来说更像是纯粹的饮料,流行罐装冷香爽口的冰茶。不同国家的茶文化在语言文学、艺术作品和社会习俗方面都会有所体现,可以茶为切入点,通过对语言词语、文学电影、工匠精神、风俗习惯的学习,学生可以对中外不同文化有一个比较立体圆融的认识。

3. 茶艺知识。茶艺是涉及制茶、泡茶、品茶等一系列过程的、 结合科学、文化、艺术和生活的系统的综合艺术。学生通过相对系统全面的茶艺知识学习和体验,在实践中观察和学习,为学生深入了解茶艺知识并能用英语进行传播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茶的种类、水的选择、泡茶的器具到人的内涵和品茶的环境;从工匠精神到文化内涵,这些都有别于日常会话,不系统学习是无法用英语准确而流利地表达的。

4. 茶的社会功用。茶文化有着极其丰富的物质内涵和精神内涵,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诸多的社会功用:以茶会友待客、以茶倡廉养德、以茶赋诗作画、以茶烹饪设宴、以茶健身制药等。除却对茶本身的了解,与茶相关的各个方面,包括形式、内容、物质、精神、关系等都会通过其社会功用体现出来。通过选取有代表性和趣味性的材料,让学生把简单的语言描述拓展到复杂的分析思辨。一个看似简单的茶文化可以引出一个丰富的世界,从这个世界里汲取养分、培养内涵,逐步实现在国际交流中担当民族文化代言人的目标。

三、 非遗在英语教学中的拓展形式

将非遗资源成功引入大学英语拓展课堂的关键是寻找合适的切入点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科学地选择当地的非遗资源并纳入拓展课程体系,设计合理有效的文化拓展方式,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同时提高对非遗知识和英语语言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茶对于几乎所有的中国人来说都不陌生,并且各地都有自己的特色和习俗,因此将茶非遗资源引入拓展课堂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1. 现场观摩式课堂。茶文化的传承不是纸上谈兵,一定是“活的传承”。与专家匠人座谈交流、实地走访参观都是将死板的纸质教材鲜活化的方式。从制茶技术到茶艺茶道都需要非遗传承人把传统继承并发扬光大。学生走出教室去博物馆、制茶基地、茶艺大赛等各种茶文化的现场进行观摩,请传承人走进课堂亲临面授,让学生吸收到第一手纯正的文化精髓,让学生感受到非遗的传承是有温度的,并对相关器具和技艺的历史发展及现状有个真实的感受,进而感受到茶文化的博大精深,并培养对茶文化的兴趣、热情和责任感。

2. 體验创造式课堂。非遗拓展课程的终极目标是培养民族传统文化继承人并向世界展示和传播我们的文化。体验式学习通过具体的体验活动来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建构茶文化知识体系,拓展他们对茶文化了解的宽度和深度。打造茶社教室,让学生在体验茶艺的过程中学习习茶、品茶、评茶。冲泡技艺、茶艺仪规、茶叶储存及鉴定、茶具知识、中外茶俗和茶道了解、茶艺表演、茶席设计都可以成为体验的内容。在体验之余,学生还可以结合将这些传统产品或技艺与现代技术结合,将中国与外国茶文化相结合,创造出具有当代特色的创新成果,体会在做中学的乐趣和成就感。有了这些内在的感知、底蕴和创新,学生才有可能在今后传播茶文化时找到自信和底气,并让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3. 剧目表演式课堂。虽然茶文化在英美等国家流行得比较晚,但是也都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体系,并为许多文学作品的创作提供了重要的素材。在狄更斯的《匹克威克外传》和简·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中都能找到英式下午茶的描绘画面;至今还在上演的戏剧《茶迷贵妇人》描述的就是英国贵妇人迷恋中国茶文化,而忽略了本应该承担的家庭责任的故事;由美国小说家亨利·詹姆斯创作的《一位女士的画像》里也有多处对茶具和茶点的细节描写。茶文化在中国的艺术作品中也有所体现,唐代阎立本所作的《萧翼赚兰亭图》描绘的是萧翼设计骗取《兰亭集序》的故事,画面中还有比重很大的一部分是以茶待客的情景:一位长者蹲坐在茶炉旁,炉上有一个茶铫,长者放下茶末,手执竹夹搅动茶汤。一个童子在旁端着茶托和茶碗。几案上还可以看到茶轮、茶罐。让学生将这些经典的茶文化片段改编成英语剧目在拓展课堂上表演,将艺术、文学及茶文化结合,不但可以对中外茶文化的异同有深入的了解,还可以从人物的对话、服装和情节学习语言、欣赏文学、了解历史。

4. 语言训练式课堂。茶非遗资源和英语拓展课程的结合最终还是要落到英语学习上,检验教学成功与否的标准是要看学生是否可以用英语准确表达茶文化的相关术语、流利清晰地介绍相关茶文化知识、赏析并传颂经典的茶诗名句。因此,拓展课堂上还是要结合茶文化知识开展语言教学,术语翻译、课堂演讲、英语茶诗大赛、茶文化主题讨论都是可以采用的具体方式,这些活动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语言的积极性,并且加深对英语表达的理解和记忆,从而为将来用国际语言传播中国的非遗文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 结语

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出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英语拓展课程的融合,对于提升学生英语专业素养和文化交际素养都起着重要作用。非遗文化本身就兼具文化性、知识性与趣味性,我们应将其有效地融入大学外语拓展课堂丰富教学内容,增强学生语言表达的思想性,同时探索更多活泼有效的语言教学方法,加大对非遗的传承力度,并最终实现英语学习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的双赢。

参考文献:

[1]毛晓莹,夏兰.论英语教学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中的作用[J].内江科技,2017(11):47-49.

[2]王铁飞.论茶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和利用[J].福建茶叶,2018(6):419.

[3]孙雪峰,罗颖.互联网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大学英语相结合的理论与实践探讨[J].大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8(6):97-99.

[4]刘晓婷.论中国茶道美学之“雅”[J].中国美学研究,2019(1):89-99.

[5]颜刚威,崔亚娟.论日本茶道精神融入心理健康辅导[J].农业考古,2020(2):265-269.

[6]孟慧,晏嫦妤,许玫,等.茶艺技能竞赛对促进茶学人才培养的实践探索[J].广东茶叶,2020(3):26-28.

[7]孙红英,邱文.茶文化需要活态传承[J].政协天地,2019(1):32-34.

[8]周彦.旅游院校茶艺课程的体验式教学设计[J].旅游发展研究, 2017(6):65-68.

[9]吴咏梅.唐人饮茶分析——以望野博物干藏唐代茶具为例[J].文物天地,2020(7):121-126.

猜你喜欢

拓展课程茶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
探究融合茶文化的高校图书馆的阅读推广实践
互联网思维引导下茶文化传播形式的探索
小学数学拓展性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研究
从学科本质走向学习本质
“拓”我视野,“展”我才能
浅谈小学语文拓展课程的开设与实施
Cup of T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