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课异构”视域下优化幼儿园集体舞教学的实践思考
2020-12-28白海燕
白海燕
【摘要】“同课异构”是指在同一内容下,教师根据实际需求,制定系统化的舞蹈教学计划,帮助幼儿学习专业的舞蹈动作。舞蹈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部分,在同课异构的教学视域下,教师需要创新教学形式,改变单一灌输式的教育方法,充分挖掘幼儿的舞蹈创造力与感知力,增强幼儿的舞蹈模仿能力。集體舞蹈教学需要考虑整体幼儿的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训练方法,配合音乐辅助,启发幼童的感受体验力,促进小朋友掌握丰富的舞蹈表演技巧。
【关键词】同课异构 幼儿园集体舞教学 相关研究
【中图分类号】G61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48-0064-02
集体舞教学活动需要引导幼儿掌握乐曲节奏、动作次序与形态变化,这就要求幼儿必须具备快速的学习与模仿能力。在“同课异构”教学模式下,幼师需要调查不同年级幼儿的特点,制定出表格,系统地分析集体舞教学计划。为了实现高效的教学效果,幼师需要整合音乐与舞蹈,构建新型的教学体系。幼儿舞蹈教学属于素质教育的一部分,是孩子综合素质的体现。为了适应现代化教育形式,教师需要导入一些趣味生动的舞蹈动作,组织孩子们练习,提升幼儿的整体艺术涵养。本文会从多个角度来分析“同课异构”视域下幼儿园集体舞的教学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实施策略。
一、简述幼儿园集体舞蹈
幼儿集体舞是以幼儿为主导,实行统一化的舞蹈教学,其特点是群体性、趣味性,教师需要通过肢体教学让幼儿们了解舞蹈表演的艺术魅力。幼儿园集体舞是在音乐伴奏的情况下,全体幼儿共同展示表演的舞蹈动作。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幼师需要规范孩子们的形体姿态,培养幼儿丰富的情感变化,挖掘幼童的艺术潜能,促进综合发展。幼儿舞蹈具有一定的改变性,教师需要按照实际需求,建构有一套科学的集体舞蹈动作,让孩子们展示自己的舞蹈姿态。
二、基于“同课异构”视域下,优化幼儿集体舞蹈教育的根本作用
(一)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创造与理解能力
幼儿集体舞的中心是幼儿,幼师要明确这一目标,构建完善的教学环境,引导幼儿不断的练习。由于幼儿年龄的特殊性,他们对于新鲜的事物有着强烈的探索欲望,而舞蹈又是一个多变性的事物,可以让孩子们全方位地感受身体律动。因此,教师需要优化集体舞教学结构,统一全体幼儿,进行一系列的舞蹈动作教学,通过刺激动作、视觉来帮助幼儿学习舞蹈,增强感知体验。在学习的过程中,幼儿会自主想象思考,创造出属于自己个性的动作,这就是教学优化的展现。
(二)为幼儿后期学习舞蹈奠定基础
音乐与舞蹈是相互依存的共同体,教师要合理地利用,借助音乐来让小朋友感受舞蹈韵味。在集体舞蹈教学中,教师要融入音乐,根据孩子的个体情况,逐一指导建议,规范每个孩子的舞蹈动作,培养舞蹈素养。
(三)增强幼儿的合作与肢体协调能力
幼儿集体舞考验的是整体的协调性,幼师需要规定舞蹈曲目,根据每个孩子的优势,分配不同的站位,锻炼孩子们的协调与灵活性。同时,要加强幼儿的团结合作,以小组的形式考察,把握自身的身体节奏,深入地了解与实践,提高肢体平衡能力。
三、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关注幼儿的实际需求
同课异构教学模式是新课改的进一步发展,在幼儿园集体舞蹈教学中,教师要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时刻关注幼儿的实际需求,提高舞蹈教学的有效性。同一课程教学,幼师会设置多种教学方式,不断地试验教学效果,从而改进舞蹈教学形式,进而保证幼儿舞蹈学习的稳定发展。科学合理的教学内容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幼儿们学习的进度快慢。集体舞蹈主要包括音乐、舞蹈编排、动作队形等等,教师需要根据不同大、中、小班级幼儿的特点,实施精确的集体舞教学。考虑到集体舞教学的特点,幼师需要适当的改变,对音乐进行剪辑、对动作进行修正,对队形进行编排,从三个维度来思考幼儿集体舞教学,保证幼儿舞蹈学习的有效性。
比如,在教学幼儿集体舞蹈“上学了”中,教师需要先制定初步的舞蹈教学方案,先挑选剪辑一些背景音乐片段,让孩子们聆听感受,测试幼儿是否能接受。之后,教师需要安排不同年级的幼儿练习舞蹈动作,如基本的形体动作“双手与肩膀同宽搭在把杆上,脚小八字位立直;杆前压腿胯部外开,腿部保持全绷和膝盖的伸直”。从中,教师需要融入配乐,两两一组进行配合练习。初次排练后,再进行统一的集体演练,幼师需要剪辑前奏、间奏和尾奏音乐,让幼儿交换舞伴,变换队形队列。为了贯彻“同课异构”教学理念,教师需要实行二次教学,改变初始的教学方式,让幼儿们进行复合练习,幼师会播放不同的音乐,锻炼孩子们的应变能力。同时,幼师要教导孩子注意“四指并拢,大拇指张开”,控制手掌的平衡性。所以说,在固定课程下,教师需要不断地变化教学方式,根据幼儿的特点,实施最有效的教学手段,提升幼儿的舞蹈水平。
四、设计系统化的舞蹈动作,加深舞蹈内在含义,培养幼儿的审美意识
动作是幼儿集体舞蹈的重要元素,教师需要设计系统化的舞蹈动作,培养孩子们的审美意识,加强培训力度,促使幼儿掌握全面的舞蹈表演技巧。在编排设计舞蹈动作时,教师需要考虑幼儿年龄的特点,简化一些难度系数高的动作。一般来说,幼儿集体舞蹈动作都是重复循环的,在同一个舞蹈中至少存在一到两个基本动作,每个动作至少重复八个节拍。教师需要简化舞蹈步骤,降低集体舞的难度,这样可以减轻幼儿的学习负担。因此,在“同课异构”的教学模式下,教师需要重设舞蹈动作,逐步培养幼儿们的艺术涵养。教师也需要加深舞蹈的内在含义,通过这一方式提升幼儿审美水平,培养审美意识。集体性舞蹈不同于专业舞蹈,其主要目的在于表演者身心得到锻炼。但于此同时也不要忽略对于舞蹈文化内涵的讲解,在孩子的幼儿阶段进行舞蹈含义的讲述能够深化孩子的思想,培养孩子的审美意识。教师要以讲解舞蹈的内涵为主,加强舞蹈的文学性和影响力。以理论课和实践课双线展开,培养孩子对于舞蹈的欣赏能力,编舞教师同时也要强调舞蹈作品的生活性,舞蹈来源于生活,只有通过留心生活,观察生活中的点滴,从生活中获得灵感,才能不断推进舞蹈形式多样化发展。为孩子舞蹈的编排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同时推动孩子的集体舞教学,促进“同课异构”视域下优化幼儿园集体舞教学成熟化发展。
比如,在教学集体舞蹈“蒲公英的种子”过程中。首先,教师需要让幼儿先自由地摆动,模仿教学视频中的动作,之后,让幼儿从低到高缓慢地扭动身体,表现蒲公英漫天飞舞的样子,以老师为中心点,内圈与外圈的孩子同时交换舞蹈对象。这样的舞蹈動作方便孩子们记忆与理解,经过一段时间的排练,幼儿可以全面地掌握。而后,为了实现“同课异构”的教学效果,教师需要转变教学形式,组织幼童编排整齐变换的队形。集体舞的首要条件就是舞蹈队形的规整,队形变换也是其中的一大特点,幼师需要把孩子分为不同的纵队,以两个圆心为主,采取螺旋式的排列。或者,教师可以先示范教学,为孩子们展示蒲公英飞翔的姿态,幼儿在模仿练习。最后,幼师会让幼儿分组表演,并给每个队伍评出分数,找出孩子们舞蹈中的错误点,再进行统一的表演,从而实现最大化的教学效果。另一方面,促进舞蹈教学的内涵教学,教师利用经典小说、话剧等具有文学性色彩的作品,以创新的手段来演绎不同幼儿舞蹈的内涵。还可以在舞蹈过程中加入京剧等中华传统元素,比如京剧中的花枪,脸谱等,孩子在幼儿阶段需要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与接触,加入的京剧元素应当考虑到孩子的学习能力以及基础能力,不宜过难。加入京剧元素后,不仅提高了幼儿舞蹈的表演性和观赏性,也提升孩子的文化底蕴与知识水平。
五、促进舞蹈教学细节优化
幼儿舞蹈教学需要促进舞蹈和音乐互相融合,并且从合理应用舞蹈道具这一方面促进舞蹈教学的细节优化。舞蹈和音乐两者共同构成了一幅完整的作品。没有音乐的舞蹈是没有节奏和灵魂的。正确的音乐节奏是编排良好舞蹈的基础,因此教师要首先选取正确的音乐形式,充分理解舞蹈乐理知识,针对集体性的舞蹈特点,选择合理的作品。最好选取简单易懂,朗朗上口的音乐作品为主,如《中国美》,《摇太阳》等,适合孩子们的爱好,与本地的民俗文化相互适应。与孩子们紧密沟通,了解他们的喜好,不要以自己的喜好来判断舞蹈形式,提高孩子们的参与度,保证舞蹈音乐选择的合理性,也能提高孩子们的参与积极性,使孩子们在参与的过程中能感受到欣喜与愉悦,真正体现到舞蹈形式所带来的快感。另一方面,群体舞蹈的编排和创作过程中,涉及人员,道具复杂。在集体性舞蹈的过程中,更加注重道具的使用和表演的一致性。因此,舞蹈编排教师可以用丰富的舞蹈道具,来增加集体性舞蹈的表演形式,使其充分表达舞蹈的整体价值观和思想内涵。而在现实中存在舞蹈道具破损,数量不足等问题,这极大地打消了孩子们的积极性。此外,编排教师在道具的选择过程中,也要注意道具的难易程度。孩子们的活动范围和动作水平有一定的限制,这就要求编排教师选择合理的道具,通过不断参照对比选择,降低最后汇演的失误率。在不断摸索的基础下,提升整个表演的层次和效果。
比如在讲述江南舞蹈为代表的“茉莉花”时,可以选用扇子等柔和的道具进行演绎,也可以综合运用网络技术,将江南水墨画投影在大屏幕上。采取多种手段,不断突出舞蹈的江南风格,提高舞蹈的整体感官效果,使孩子们在观看舞蹈的过程,对于学习舞蹈有兴趣。
六、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关注幼儿的参与
在“同课异构”视域下,幼儿集体舞教学需要考虑多个方面,幼师需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关注幼儿的参与。与此同时,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如情境教学、尝试教学、分组教学,激发孩子们对于集体舞活动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幼师要巧妙地借助舞蹈器具,帮助幼儿编试舞蹈路线和方位。道具的设立可以增强舞蹈的艺术感,教师可以让孩子们佩戴花环,这样可以提高幼儿的兴趣点,注重舞蹈技术教学,舞蹈的本质就是通过肢体动作的变化来展现的一种艺术形式,在孩子的舞蹈中,编排教师更要抓住舞蹈的本质特点,以舞蹈的肢体动作为核心进行科学编排。设计出的舞蹈动作要符合孩子的身体素质。设计舞蹈动作时,不要设计太具有难度的动作,最好以清新柔美的动作,贴合舞蹈主题。只有这样,在后续的练习过程中,才能调动孩子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内心对于舞蹈的向往。同时也要加强孩子的练习次数,保证配合的默契性。集体舞蹈是一个群体性的活动,只有各个人员协调合作,才能演绎出来舞蹈的真正核心思想。
比如,在教学幼儿集体舞蹈“天之大”时,教师可以把舞谱融合到舞蹈教学中,这是幼儿非常喜爱的教学形式。首先,幼师需要下发图画手册,让孩子们观看舞蹈动作,并引导幼儿尝试跳舞,模仿基本动作姿态。在幼师的正确引导下,幼儿会自主的摸索队形舞蹈的变化,而后,让班级幼儿共同练习,提高他们的合作意识。除此之外,幼师可以制作多媒体课件,导入图画声音,播放“天之大”的动画视频,让幼儿全面地感受与体会。所以说,在教学集体舞中,幼师需要综合地考虑,规划具体可行的教学路线,促使幼儿学习丰富的舞蹈知识与技能。
总结
综上所述,在“同课异构”教育背景下,幼师需要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幼儿基本的舞蹈技能和舞蹈知识,实现素质教学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沈琬茹.幼儿园舞蹈教学活动中培养幼儿礼仪素养的策略分析[J].艺术科技,2019(1).
[2]熊婉.绘本与舞蹈的创意融合——将绘本引入幼儿舞蹈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教育界,2019(2).
[3]吴慧慧.优化教学奶酪之童谣——幼儿园民间童谣运用的策略[J].教育艺术,20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