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径探析

2020-12-28王微微

课程教育研究 2020年48期
关键词:新途径思想政治教育高校

王微微

【摘要】高校作为培养各方面人才的场所,不仅要进行相关專业知识的教育,还要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但是在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很多困难,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就要认真分析现在的形势,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法。本文从多个方面介绍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然后提出了如何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最后进行总结。

【关键词】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新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48-0014-02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进行,我国逐渐进入了新的发展进程,公民的思想境界也随之提升,与比同时,人们的观念也在面对很多挑战。特别是在意识形态教育方面,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待加强,同时,高校承担传播马克思等理论的责任,因此,要以学生思想教育为中心,研究如何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是非常重要的。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挑战

(一)现在电视剧、电影的传播途径变多,西方文化的霸权主义慢慢侵入我国,而高校是包容各种文化的地方,所以西方思想开始影响现在大学生的想法,有些学生甚至不再认同马克思主义,这就影响了马克思主义的地位,进而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工作。

(二)随着市场经济的变化,一些消极因素开始出现,并引发了“拜金”、“享乐”等负面思想,这些影响的后果不能小看。高校学生还没有进入社会,缺少经验,观念容易受外界影响,同时,有些高校在选择“三好学生”等过程中,存在功利化倾向,没有让学生重视思想的提升,将学习成绩、比赛奖项等作为考核标准,这些都不能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甚至引起信念倒塌。

(三)发达的网络技术,使新媒体行业得到了发展,形成了新的宣传环境,同时,一些不正确的观念开始传播,高校对网络宣传根本做不到全面的控制,而大学生使用网络最多,他们喜欢网络上的言论自由,同时一部分人会受到错误观念的影响,这就对马克思主义宣传工作带来了压力,同时,一些大学生民族团结感变低,缺少政治信仰,需要注意的是,网络环境中有很多不实言论,这给信息筛查也带来难度,以此造成大学生三观混乱。

(四)现在,高校的思想政治宣传工作,依然只是相关理论课程,尽管取得了一些效果,但是大多数学生都不感兴趣,不认真对待考试和作业,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首先是教育内容无趣,且不新奇,没有符合现代社会的发展,也没有更新教育内容,单调的理论让学生没有兴趣;其次,思想政治课普遍严肃,大多数老师只按照教材讲解,这就很大程度地打消学生的积极性;最后,教师团队开始老龄化,很多思政老师年龄较大,尽管专业能力强,但是与大学生存在代沟,缺少对学生的理解,所以就不能获得很好的教育效果。

二、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入点

(一)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

1.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师素质提高是增强教学实效性的前提

教师的思想境界提高,教学水平变强,可以在根本上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增强理论传播的效果,因为拥有较高的专业技能,以及更好的道德理念,教师才能实现更高水平的课程教学。同时,相关教师要服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相关要求,严格约束自己,加强自我修养,以提升自己教育能力为基础,加强创新精神、道德品质等方面的境界,尽力坚持信仰马克思主义,成为有学识、有修养的专业教育者,做到言行一致,与学生达到亦师亦友的关系[1]。

2.创新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实效性的关键

要想实现教学的实效性,就要采用一些创新的教学方法。首先,可以采用专题研究的方法,也就是一个课程以一个专题为主题,将相关的理论知识结合现实情况,然后详细进行讲解,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其次,采用研究课题的方法,也就是启发性教育,让学生分组对课题进行思考、讨论,实现对相关课题的初步认知;再次,可以采用互动的教学方法,就是在课堂上,进行老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的互动,实现多方面的沟通,建立积极的学习氛围,实现交换意见;最后,可以采用讨论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让同学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然后教师进行纠正,或者总结[2]。

3.学科建设是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的基础

现在高校的思想政治课主要包括相关理论的观点、立场,以及应用方向等,在进行教育时,要避免出现内容的死板,同时重视学科之间的联系,在设计课程前,重视理论问题,以及实践方向,关心现在大学生最重视的一些问题;同时,把马克思理论的内容,以及研究成果,尽力引入到课堂中,将现代出现的重要理论也作为教学内容,实现不断更新,并尽力适合现在学生的思想以及个性,关注学生心理健康,以此让思想政治课程设计更加规范,更加合理。

(二)开设社团活动和社会实践

1.社团活动

社团活动比较受学生的欢迎,同时,社团活动的教育效果相对更明显,所以社团活动间接实现了对学生的更好管理,也实现了对学生的更好教育,因此,高校必须以宣传马克思主义为重点,合理设计社团活动,在尊重学生的创新精神的同时,把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放进社团活动中,把社团活动的教育意义发挥到极致[3]。每个社团管理组织,都要坚决树立管理意识,加强自身的带头作用,让马克思主义从课本中走出来,积极引进先进文化,加强创新精神,增强团建效果,以此引导学生积极加入到各种学校社团中,联合组织具有积极、正确价值观的文化活动。

2.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是树立学生价值观的催化剂,高校要重视社会实践在学生教育中的意义,利用好的资源,通过组织学生会、团委等,建立社会实践体系,同时还要对学生的安全进行保障,让学生无忧参加社会实践;同时,积极结合相关公益活动、半工半读、自主创业等体系,以此加强社会实践的建设,不断丰富学生实践内容,运用多种形式,组织更好的社会实践活动。

(三)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1.大数据的时效性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供给的实效性

在目前我国互联网信息科技力量不断提升的情况下,大数据时代应运而来,数据的内容不仅更多,所传播的范围也更为广阔,只有对数据的及时分析,才能避免其出现失效等问题。针对高校的思想政治课程而言,必须充分将学生摆在主体位置,而为了更好契合当代学生对互联网较为认可的特点,创新教学的资源与内容。伴随我国互联网信息科技力量的持续进步,学生获取信息与新闻内容的速度非常便捷与高效,不仅突出了当代大学生针对思想政治的特征,又明确表现了其思想政治情况,和学习的实际表现。当代高校为了更好贯彻落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就必须要结合好当下全新的信息流通和使用的平台与渠道,实现教育资源的优秀整合和推送[4]。为了进一步明确思想政治的资源内容得到学生认可,教师和学校还需要做好不同的数据分析,充分利用大数据时代的特点与优势,积极找寻不同的信息内容,达到更为精确的教育内容灌输,做到及时供给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例如,在中国共产党十九大会议举办的过程之中,高校可利用好官方微信公众号、微博等进行宣传和推送,将与学生息息相关的内容及时传达给学生,使其进行前沿的思想政治学习。

2.高校思政教育长效机制的构建策略

(1)建立高校思政教育、管理、服务的运行机制

对高校而言,需要对每一位学生进行良好的教育、管理和服务,因此为了更好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就需要建设专门的管理机制,充分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奠定基础。可从如下两个环节入手进行建设。首先,需要与时俱进地进行教育理念的进步,伴随社会对人才、高校的要求不断提高,教师就需要设立专门的终身教育理念,积极掌握最新、最前沿的思想政治教育策略,不仅帮助学生掌握良好的知识点,更要将正确且积极向上的学习习惯教给学生,对其产生长期的作用。其次,要加强教学内容的创新优化,针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而言,区别于理论知识的教学,其更新迭代的速度非常快。所以,教师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课程的价值,就需要达到创新课程的目的,以求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2)建立高校、社會、家庭的合作机制

针对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实际情况来看,需要包括高校、教师以及家庭的多方因素联动展开教学工作。首先,高校是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最为主要的场所,教师则需要积极主动地引导学生展开学习,并且学校要建设一个良好活泼的学习氛围,以求帮助学生提升学习的兴趣,使其能够做到积极主动地展开学习。其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实践操作是社会,所以作为国家、政府需要建设一个良好的氛围,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法律规章制度,加强社会文明宣传与建设,为学生潜移默化间得到良好的引导进行铺垫。最后,家庭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之一,家长需要积极联动配合教师,了解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后,再予以有针对性的教育工作,以求更好鼓励其学习的热情[5]。

3.红色文化资源与思想政治的融合运用

(1)开设“红色课堂”

首先,开设思想政治专题课。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提取出课程知识要点,筛选匹配的红色文化资源,科学的创设专题教学活动。把思想政治理论与红色文化资源贯穿融汇为一体,借助红色资源这一载体,以红色文化专题的形式,创造领悟和接触思想政治理论的丰富途径。有效地改善思想政治内容空洞枯燥无误的传统教学弊端,增强学生兴趣。除了保证课程的成效以外,还需要积极主动地运用我国宝贵的红色文化资源内容,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学习和传承。其次,教师可开放一系列的访问、访谈性质的课程,使其更好明确和了解我国红色人物与事迹。积极与我国红色事迹参与者及其后代沟通,组织专门的红色文化的访问与探寻,帮助学生更好了解到真实的历史事件,从而联系自己学习的知识点,达到学习目的,提升自己的思想政治觉悟。

(2)组织“红色实践”

为了更好地帮助和检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成果,组织完善的红色社会实践是最为有效且直接的方法之一。从当下的实际情况来看,我国高校针对落地实践红色活动的频率相对较少,为了更好优化这一现象,就需要充分减少理论性课程的进度, 进一步拉大学生社会实践课程的比例,让学生能够走出课堂进行学习。在进行社会实践的同时,要积极与中国的特殊时间有机结合起来。例如,在参观红色博物馆或抗日战争遗址的社会实践安排在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借助节日氛围扩大红色文化的影响力,深化红色文化价值,从而更好地影响学生的观看与体验,使其更为认可中华民族百折不屈的精神,并将其作为自身学习和奋斗的核心目标,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结语

高校在对学生进行综合教育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是最重要的课题,同时也是拯救现在大学生信仰坍塌的最好办法。同时,高校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者,相关教师的工作能力是不能忽视的,因此,高校要以坚持社会主义为基础,增强相关教师的教学水平,开设更多实践活动,以此加强思想政治的教育。

参考文献:

[1]魏晓军.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途径探析[J].智库时代,2019(44):89-90.

[2]蔡云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径探析[J].现代交际,2019(19):52-53.

[3]刘静.以基层学生党组织为阵地的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探析[J].教育现代化,2019(80):217-218+221.

[4]赵志勇,王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加强人文情怀教育的实现途径探析[J].高教学刊,2016(07):108-109+111.

[5]孟昕.“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径[J].现代交际,2019(18):144+143.

猜你喜欢

新途径思想政治教育高校
减肥和改善代谢性疾病或有新途径
立法联系点:群众爹与立法新途径
林下种植三叶青 增收致富新途径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绿化沙漠的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