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人不可怕更需要的是关爱
2020-12-28
刚接触艾滋病时,我感到过迷茫,也感觉到害怕。迷茫是自己对艾滋病了解不多,不知道如何进行管理。害怕的是,艾滋病是一种传染性疾病,在管理过程中会不会被传染到;这些病人会不会不好相处,是不是不配合我们的工作。在接收管理病人时,经疾控中心老师一次次的指导,我对艾滋病很快就有了更深刻的了解,这几年在与患者接触中,也看到了他们对生活的热情。现在我们跟好多患者成了朋友,他们不便向别人诉说的事情,都希望在我们这里倾诉,我们虽然根除不了他们的疾病,但能消除他们内心的恐惧、消除他们对生活的绝望。
今天我说的这个病例,是我刚接触艾滋病管理时的第一位患者。说实话,当接到疾控中心老师的电话,说有位患者转到我们中心,需要我们为他建档并开具转接卡到市六院接受进一步治疗时,我的心就已经开始跳的非常厉害了。我当时脑海里想象着各种画面:艾滋病人是什么样子?会不会不好沟通?我怎么和他沟通……
某患者,男 。他找到我时,我看到的是一个微胖、看着非常和蔼的中年男性,他默默地站在旁边,眼里含着泪。跟在他旁边的还有他的爱人。他的爱人对我说,他是一个单位的中层干部,有一定的社会地位,难以接受艾滋病这个事实。2019年3月份以中耳感染在醫院治疗,具体治疗过程不详。但中耳感染反反复复不能治愈,后经医院检查,HIV抗体阳性。自从知道这个结果以后,他就一直烦躁、少语、食欲不振、拒绝交流、不愿与任何人说话。害怕被人知道、害怕被人歧视。她还哭诉说,爱人患艾滋病和自己有关,因为在她30岁左右的时候就诊断出有妇科疾病,每次性生活时就非常痛苦,以至于对性生活非常恐惧,直到后来完全没有性生活已将近10年。她的爱人也非常尊重她,但是三四十岁的男性,正是血气方刚、性欲旺盛的年龄,在一次的宴会中因醉酒与无名女子发生关系而被感染。
我看患者时,他嘴里嘟囔着“不想活了”。我试图跟他接近,给他端上一杯水,摘下口罩,与他亲切的交谈、握手,让他感受到关爱。在与他的交谈中注意倾听,有计划地向他灌输艾滋病的相关知识,并告诉他家人不会放弃他,社会不会放弃他,让他相信好好活着是家人最开心的事。向他解释艾滋病并非像他想象的那么可怕,只要积极配合治疗,病情缓解还是可以继续工作,还可以继续回到原来的生活。而且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人类对艾滋病的看法也会逐渐改变,新药也不断地问世。与此同时也做好他爱人的工作,让她知道如何与感染艾滋病的丈夫在同一个屋檐下生活。那次谈话我们谈了将近一个小时,患者走时脸上露出了笑容。他爱人说这是他患病以来话说得最多,也是唯一一次露出笑容。
此后,每隔几天我们都会进行半个小时的交流。现在患者经过规范的治疗,病情稳定,能够重新正视生活,主动与家人、同事沟通,工作、家庭美满幸福。
(郑州市金水区南阳新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马香梅/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