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型颅脑损伤术后体位管理对患者预后影响的对照研究

2020-12-28杨姝敏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19期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术后

杨姝敏

【摘要】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术后体位管理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100例重型颅脑损伤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实验组行术后体位管理。比较两组的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护理后并发症发生率12.0%低于对照组的32.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有效的体位管理有助于患者病情恢复,治疗效果显著,同时可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有较高的临床应用。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术后;体位管理;预后

DOl: 10.14163/j.cnki.ll-5547/r.2020.19.081

颅脑损伤是指头部直接或者间接遭受暴力之后所引起的颅脑组织损伤[1]。重型颅脑损伤病情危急,发展迅速,有较高的病死率和致残率[2]。若术后护理不当,可引起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遗留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障碍,严重的可导致成为植物人[3]。因此本研究拟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术后体位管理对患者预后的影响,为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的护理提供参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2月100例在本科进行重型颅脑损伤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符合《神经外科学》重型颅脑损伤相关诊断标准[4];②行术后肠内营养治疗;③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凝血功能障碍或出血倾向;②发生休克或血容量未得到补充;③合并糖尿病、高血压、充血性心力衰竭、冠心病及甲状腺功能亢进等疾病;④有疟疾病史;⑤对在本研究中使用的相关药物过敏。本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同意。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两组的性别、年龄、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受伤类型、行手术方法、术后呼吸处理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方法

1.2.1對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给予患者常规的健康教育、用药指导、术前检查、术后观察及疼痛预防护理措施指导等。术后平卧约5h,注意头部不垫任何枕类物品,之后每隔2-3 h翻身1次。

1.2.2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方法的基础上,根据CT检查结果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病因结果,给予相适应的术后体位管理。①颅脑外部损伤的患者:术后要求严格卧床和注意保暖;抬高两侧小腿约30 °,膝关节屈曲约15 °,足部做背伸趾屈运动,4次/d、15 min/次;如持续昏迷,给予定时翻身和按摩受压部位;保洁床褥和维护上下肢体的功能位。②颅内血肿清除术后患者:头部抬高约30 °,保持头与脊柱在一直线上(休克者取头低足高位),以确保脑部供血;深度昏迷者取侧卧位或侧俯卧位,如出现抽搐及鼻腔有痰涌出,则取平卧联合头偏一侧。③硬膜下血肿合并硬膜外血肿患者:取头低脚高患侧卧位;如行去骨瓣减压术,则术后取健侧卧位;如行口鼻蝶体垂体瘤切除术,则术后则取侧卧位。④合并脑脊液鼻漏患者:要求取仰卧位,头部抬高约30 °,禁止侧偏,注意及时清除脑脊液和血液;耳漏者取头偏患侧位,以便脑脊液向外引流。⑤合并颈椎损伤患者:取平卧位,同时行颅骨或颈托牵引;如呕吐立即取侧卧位,注意转换体位时保持头、颈、胸三者成直线;如合并高颈位脊髓损伤,注意保持头、颈、脊柱及髋部成直线,并严密观察有无呼吸抑制或呼吸骤停现象;如轴索损伤,禁止垫高枕以免阻碍呼吸,另转换体位时注意头部与躯干方向相同,避免脑干严重受损。⑥行气管切开术:术后取平卧位,头部抬高约30 °,颈部与躯干方向一致,以免造成气管黏膜受损或通气受阻。⑦运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床头抬高约40 °,摇起膝下支架约20 °,每2 min拍背和翻身1次,如此可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⑧术后行鼻饲维持营养:鼻饲时床头抬高约40 °,取右侧卧位,保持体位至鼻饲后约40 min。对对照组和实验组患者出院后6个月进行随访,按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结果分级评定疗效。

1.3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①根据GOS量表进行疗效判定[5],分为:恢复良好,轻度残疾,中度残疾,重度残疾,植物生存(即无法与外界互动,无反应),死亡。②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颅内感染、组织坏死、气管套管脱出、胃管反流、相关性肺炎。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X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理后疗效比较实验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两组护理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实验组护理后并发症发生率12.O%低于对照组的32.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讨论

据资料显示[7],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昏迷时间超过6h,GCS评分在3-7分。手术能控制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病情,若患者术后得到有针对性的护理,其病情也得到更好的恢复[6]。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护理后并发症发生率12.O%低于对照组的3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数据结果说明重型颅脑损伤术后体位管理对患者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和降低病发率,原因可能是体位管理:①要求颅脑外部损伤的患者术后严格卧床,以及对患者小腿、膝关节、足部有效的体位,可有效避免深静脉血栓及动脉栓塞的形成和发展,维护肢体功能位可防止关节变形挛缩和足下垂等,保洁床褥可避免压疮;②对颅内血肿患者,头部抬高约30。可促进颅内静脉回流,降低颅内压,进而缓解颅内血肿;出现抽搐及痰涌出时头偏一侧可防止吸人性肺炎或窒息;③对硬膜下血肿合并硬膜外血肿的患者,取合适的体位有助于引流和防止窒息;④对合并脑脊液鼻漏患者,及时清除脑脊液和血液以及使脑脊液向外引流可避免颅内感染;⑤对合并颈椎损伤的患者:该体位有助于维护颈椎、保证呼吸以及防止脑干受损而发生意外;⑥对行气管切开术的患者,有利于保护气管黏膜和通气顺畅;⑦对运用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患者可降低VAP的发生;⑧对术后行鼻饲维持营养的患者以保持侧卧位,以保证胃肠的生理位置,促进食物消化,避免发生食物误吸。吴欲晓等[8]研究指出,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术后,依据患者的病情,采取适当的体位,可以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与本研究结果基本一致。本研究由于采用的样本容量较小,结果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倚,还需更大样本容量的研究进一步证实。

综上所述,重型颅脑损伤术后体位管理有助于患者病情恢复,治疗效果显著,同时可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刘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行去骨瓣减压术后HCT值与短期预后的关系中外医疗,2019,38(30):95-97

[2]祝斐,金卫星,杨勇,等.CT与MRI对重型颅脑损伤的诊断价值(附29例分析)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9,24(11):678-680.

[3]黄秀铨,钟夏霞.陈柳明.延续性护理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生存能力和预后的影响.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9,24(11):707-709

[4]谢乐辉,李汉城,蔡少明,等.高灌注疗法在重型颅脑损伤术后脑梗死中的应用.中国医学创新,2019. 16(2):29-32.

[5]施王琴,札余芬亚低温治疗在重型颅脑损伤中的应用及护理体会.中外医学研究.2018, 16(32):75-76.

[6]祁美兰.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体位护理分析.中国医药科学,2014. 4(22):115-116. 161.

[7]杨莉,鲁宪芝,杨梅预见性护理与优质护理应用于重型颅脑损伤护理中的效果观察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9. 6(34):63. 71.

[8]吴欲晓,周孝叶,范琴梅,等.重型颅脑损伤患者216例术后体位护理.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13,11(4):476-477.

[收稿日期:2020-01-15]

作者单位:010017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

猜你喜欢

重型颅脑损伤术后
紧急气管插管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院前急救中的意义
小儿重型颅脑损伤临床特点及护理干预
重型颅脑损伤后中枢性低钠血症的时间窗研究
低分子肝素钙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
浅析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术后的ICU临床体会
腰大池持续引流在重型颅脑损伤并蛛网膜下腔出血治疗中的价值探析
重型颅脑损伤的预后影响因素分析及临床救治策略
早期康复训练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功能恢复的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