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的建设与利用现状分析
2020-12-28李桂花
摘 要 图书馆是高校的信息中心,图书资源是图书馆提供服务的基石。随着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高校图书馆的馆藏结构由传统的单一的纸质资源转变为纸质资源和电子资源并存的结构,关注馆藏电子资源建设和使用效益势在必行。本研究通过调查云南省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的建设现状,分析了电子资源建设和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提高电子资源利用率展开深入讨论。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数据库;利用现状;对策与建议
引言
高校图书馆是学校的图书资源管理和承载中心,集文献图书资源储存、文化传承、学术交流于一身,承担着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重任,为师生提供全面、准确、及时、便捷、高效、权威、最前沿的文献资料是高校图书馆责无旁贷的责任和义务。馆藏资源是图书馆为师生提供服务的重要资源,是塑造和定义图书馆的基础。高校图书资源从形式上主要分纸质资源和电子资源两大类。随着通信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高校图书馆的馆藏结构由传统的单一的纸质资源转变为纸质资源和电子资源并存的结构,这样的信息环境给高校图书馆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同时高校图书馆也面临着因馆藏结构变化所带来的资源建设与管理问题。对图书馆来说,电子资源节省了大量的空间,也省去了排架、上架、倒架的人力物力和时间,避免了纸质图书被损坏、丢失、修补等一系列问题,更是节省了资源的储存和获取成本。对读者来说,电子资源为他们提供了不分时空的方便性和可利用性,可实现实体图书馆外的资源搜索、全文检索、文本浏览、图像的复制与粘贴等远程获取,省时省力。在这样的信息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开始将馆藏建设的重心从资源拥有转化为资源获取,购置电子资源尤其是电子期刊的经费逐年递增,而纸质图书资源的购置经费逐年递减[1-3]。2007年,美国研究图书馆协會(ARL)在对其成员馆近5年间期刊订购的抽样调查中发现,电子期刊的订购量增长了35%,而纸本期刊的订购量减少了34%[4]。2008年,四川大学纸质文献资源的购置费占文献资源购置总经费的比例为62%,电子资源购置费占文献资源购置总经费的比例为38%,而在2017年,纸质文献资源的购置费占总经费的32%,电子资源购置费占68%[5]。表1列出了2015-2019年期间云南师范大学纸质图书和电子资源的年流通量。从表1可以看出:纸质文献的借阅量正在逐渐下降,电子文献的下载量急剧上升。与2015年相比,2019年纸质图书年借阅量下降了45%,而电子图书的下载量增加了125倍。
馆藏资源是图书馆为读者提供的核心资源之一。尽管高校的使命和发展目标不尽相同,但绝大多数高校图书馆都将为本校教学和研究提供信息资源保障作为首要任务。各高校为了自身的发展,每年投入大量的经费购买相关专业数据库[6]。然而,经费的投入与资源的利用是否成正比,成为各高校图书馆支配经费预算和购置决策时的重要参考因素。因此在新的信息环境下,适时调整资源建设重心,关注馆藏资源的使用效益,成为高校图书馆建设与发展的大方向。本文通过调查云南省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的建设和利用现状,分析存在的共性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的应对策略。
1云南省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建设和利用现状
根据云南省教育厅官方网站统计资料显示,云南省共有81所高等学校,其中本科院校32所,专科院校49所。本研究通过互联网访问了云南省81所高校图书馆网页,对其自建和购置的电子资源现状进行调查统计分析。调查发现:32所本科院校均购置了一定数量的中、外文数据库,但免费数据库少,而49所专科院校几乎都没有购置或自建电子数据库,部分学校连纸质图书都很有限;典型数据库购置的重复率很高,许多期刊数据库资源重复率极高;本科院校基本上是围绕学校的学科建设的需要进行数据库购买,学科越多、办学综合实力越强的高校所购买的数据库越多,如昆明理工大学、云南大学、云南师范大学等,其中昆明理工大学因学科专业齐全所购置的数据库最多。调查发现:各高校均倾向于购买涵盖专业学科广、资源丰富的大型数据库,导致资源利用率低。如表2所示,在中文数据库中,维普、超星和中国知网购置频数最高,几乎所有的本科院校都购置了这三个数据库;在外文数据库中,购买频数最高的依次为ProQuest、EBSCO、Gale及Web of science。
各本科院校为了自身的学科建设和教学需要,每年投入大量的经费购买相关专业数据库。然而,调查发现,电子资源利用率很低,资源浪费大,文献获取成本高。因为高校图书馆在购买电子资源时一般都是采用包库的付款方式,从而导致数据库使用率越低、资源获取的成本越高。表3列出了云南某高校2019年度主要数据库利用的情况及文献信息获取成本。这所高校共有师生30000余人,利用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检索文献的次数为5395426 和1143259,年人均检索次数分别为199.6和42.3,检索成本分别为0.07和 0.32元/次。其他专业数据库,因专业性较强,使用人数少,文献检索和下载成本更高。其中EI的检索成本高达9.28元/次,IOP和ASME的下载成本分别为28.79和15.97元/篇。显然,许多数据库资源利用率并不高,资源浪费大。
调查发现,高校电子数据库的购买基本上是围绕学校的科研和学科建设需要,很少考虑到教学需要。事实上,教学、科研、社会服务是高校的基本职责,是建设高水平大学的基础,教学和科研是相互依托、相互促进的关系,因此,在图书馆的资源投入上应全面考虑,不能厚此薄彼,否则的话,高水平大学的建设就脱离了社会的需求。因此,高校图书馆在采购电子资源时应全面考虑和衡量,对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的精品课、示范课、典范讲义等数据库也要有所考虑,这样才更有利于学校的学科建设,履行高校的社会职责。
2电子资源利用低的原因
尽管电子资源的便捷、高效已被大多数读者认可,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其利用状况并不乐观。对于学生读者来说,许多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大学生对电子资源知之甚少,更谈不上利用;对于教师来说,年龄大的老师由于受传统观念、阅读习惯的影响,对电子资源的利用抱有排斥心理,即使认可也因受到计算机技能的限制而放弃利用。虽然高校图书馆为了满足读者多样化、个性化的信息需求做了最大的努力,费了不少心思,增加了电子资源的品种和数量,但是受经费等因素的限制,仍然不能百分之百满足读者的需求。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浪费大,利用率低是各高校图书馆电子图书资源建设和管理所面临的共性问题,原因很多,主要表现在:①教学模式陈旧,②新生入馆教育不到位,③需求与采购脱节,④资源价格高,购买力有限,⑤数据库推介力度低,网络访问受限,⑥馆员的专业素养有限。
4结束语
高校图书馆作为大学的知识和信息中心,在网络化、数字化快速发展的今天,传统的纸质图书的借阅量逐年下降,而电子图书资源的借阅量因易获得、方便下载与携带而逐年增加,因此,各高校都在加快电子图书资源的建设,然而,调查发现电子资源的利用率并不高,许多资源浪费严重,资源获取成本高。其主要原因为教学方式陈旧、资源采购与需求脱节、数据库的宣传不到位等。因此,如何提高电子图书资源利用率是高校图书馆亟待解决的共性问题。为此,高校图书馆必须完善以读者需求为中心、与本校发展规划相适应的图书采购和服务新机制;定期对馆藏资源保障和利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根据学校的学科建设规划和教学需要,建立合理的电子资源建设规划;建立更广泛的资源共享平台,实现资源共享,互通有无;加强电子图书资源的宣传力度,转变服务模式,提高馆员的专业化、个性化的服务能力;建立方便快捷的网络服务和资源获取系统。
参考文献
[1] 张敏,周鹏,崔友洋.高校图书馆纸质中文图书利用实证研究——以NJUCM大学敬文图书馆为例[J]. 当代图书馆,2016(3):54-57.
[2] 田月霞,金耀,毛忠行,等.高校图书馆资源利用现状及对策研究[J].常州工学院学报,2018,31(2):73-83.
[3] 曹中月.高校图书馆纸质资源的馆藏结构与利用分析-以塔里木大学图书馆为例[J].传播与版权,2019(10):147-149.
[4] Prabha C . Shifting from Print to Electronic Journals in ARL University Libraries[J]. Serials Review,2007,33(1):4-13.[5]韩夏,刘柳.电子资源增长对图书馆利用的影响——以四川大学图书馆为例[J].四川图书馆学报,2020(1):43-46.
[6] 柴俊红.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利用现状研究[J].江苏科技信息,2017(25):13-16.
[7] 李桂花,杨莉.信息时代下高校图书馆发展思考[J].科学与信息化,2020(5):172.
作者簡介
李桂花(1967-),女;职称:馆员,现就职单位:云南师范大学图书馆,研究方向:图书管理和太阳能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