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鸡西市农业生产托管服务调研

2020-12-28卜仁坤

丝路视野 2020年28期
关键词:调研农业

卜仁坤

摘 要:本文研究总结当地农业生产托管主要模式,分析农业生产托管在实现节本增效、提高粮食产量、培育社会化服务市场,解放农村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取得的成效。同时,针对实践中存在的制约和影响农业生产托管的思想认识不足、服务主体能力不足、保险服务不足、政策支持不足等问题提出针对性发展建议和意见。

关键词:农业 生产托管 调研

农业生产托管是农户等经营主体在不流转土地经营权的条件下,将农业生产中的耕、种、防、收等全部或部分作业环节委托给社会化服务组织完成的农业经营方式。近日,笔者根据工作需要深入本地所辖县区生产经营主体、农户中,就农业生产托管情况进行了实地调研。

一、农业生产托管基本情况

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尤其是《关于加快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指导意见》《关于大力推进农业生产托管的指导意见》等国家一系列政策文件的实施,为农业生产托管创造了有利的发展环境。2019年,我市农业生产托管服务项目通过采取政府采购招标等形式,招标社会化服务主体50多家,主要是农民专业合作社(现代农机合作社);托管面积达到56.6万亩;签订托管合同3739份,服务农户1.07万户,释放劳动力1.7万人,为农户节约资金3350万元。2020年上半年,全市托管服务面积达到133万亩次。

从两年的农业生产托管情况看,我市农业生产托管服务主要模式可概括为以下几种类型。

(一)全程托管服务模式

全程托管服务模式,即托管服务主体与农户签订协议,明确由服务主体实施“耕、种、防、收”全程化管理,生产资料和产品(粮食)销售由农户自己负责,服务主体按照约定向农户收取服务环节费用。这种模式农户省心、省力,自由选择度相对大些,对服务主体人、财、物、技术等综合实力有一定要求,服务主体能够较好发挥自身在生产管理环节的优势。2019年我市密山农丰农机合作社,全程托管“耕、种、防、收”环节2.7万亩。

(二)全程托管升级版模式

全程托管升级版模式,即托管服务主体与农户签订协议,明确由服务主体实行“供、耕、种、防、收”全程化管理,生产环节所需种子、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由服务主体承担,土地产出收益归农户所有,服务主体按照约定向农户收取农资费用和服务环节费用。这种模式能够让农户省心、省力、省钱,同时对服务主体人、财、物、技术等综合实力也要求较高,服务主体可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节省成本、提高效率。较典型的如鸡西市美来谷物种植合作社2020年为鸡东县八福农业公司全产业链托管大豆面积1.2万亩。

(三)单环节、多环节自选托管服务模式

服务主体与农户签订协议,明确提供单个环节或多个环节的服务内容及标准等,由农户根据自有的农业生产机械设备和劳动能力等情况,按照实际需要自愿选择。这种模式农户自由选择度大,服务主体也可根据自身优势开展服务,目前宝鸡市这种模式相对较多。2019年宝鸡市虎头镇、阿北乡、东方红等乡镇开展“飞防托管”面积 50万亩。

(四)土地股份合作分红模式

农户在保持土地承包经营权不变的前提下,由村级组织协调,通过“土地入股+保底分红”利益联结方式,将承包土地入股托管服务组织,托管服务组织为农户提供全产业链托管服务。这种托管模式体现了服务主体和农户双方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利益联结更紧密。如虎林市太平现代农机合作社,采取 “土地入股保底、盈余分红”的分配方式,2019年托管本村土地1.3万亩,农户股获得450元/亩的土地入股保底收入和50元/亩的盈余分红。

二、取得的主要成效

(一)实现节本增效

通过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引导带动了分散经营小农户积极参与现代农业发展,充分发挥了机械化、规模化经济效益,增加了农民收入。如宝鸡市密山2019年集中连片土地规模经营比上年提高1.2%,托管项目实施减少生产成本446万元(每亩20元),增加农民收入669万元(每亩30元)。

(二)提高粮食产量

通过农业生产托管服务,采用新品种、新技术、新设备,科学管理等技术手段和措施,有效提高了农业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据估算,同等条件下,实施托管服务粮食产量亩均增幅10%左右。

(三)培育了社会化服务市场

通过开展农业生产托管,政策、资金支持,吸引了一批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专业服务户等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参与农业社会化服务,初步形成了稳定活跃的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市场。

(四)解放了农村劳动力

开展农业生产托管,使想外出务工又不愿放弃土地经营的农民没有了后顧之忧,对于部分农村劳动力以妇女、老人为主的,劳动能力不足的,土地托管可以有效把“种好地”变得相对简单。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思想认识不足

一是部分小农户对农业生产托管有抵触情绪,认为农业生产托管经营,造成自家机械设备的闲置浪费,思想上想不通;二是部分农户对服务主体服务质量信心不足,尤其是全程托管模式环节多、技术要求复杂,农户担心最终收益达不到预期,不敢或不愿托管。

(二)服务主体能力不足

目前,大部分服务组织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整体服务能力不足,服务质量和水平有待提高。一是缺乏专业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才。二是缺乏相应的制度规范,管理机制松散。三是自身培训能力不足,存在没经过专业培训就上岗情况。

(三)政策支持不足

农业生产托管初级发展阶段的实际,需要政策、资金支持。但目前,宝鸡市各级财力不足,财政支持力度有限,难以满足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需要。服务组织设施设备成本高,部分先进、适用山区丘陵地区的小型的农机具没有纳入政府补贴,服务组织购买信心不足。

(四)保险服务不足

由于宝鸡市的地域特点和农户多年存在的认识问题,以及地方政府财力不足等原因,致使宝鸡市种植业承保面积不大。目前,全市开展农业种植保险的主要在三个县(市)。

四、意见建议

(一)加强宣传动员和培训

围绕农户关注的问题,通过宣传条幅、入户动员、微信、网络媒体等方式进行重点宣传,使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家喻户晓。同时,加强组织召开培训会,注重突出乡镇干部的宣传引导作用,切实转变思想观念,提升对农业生产托管的实质认识。

(二)健全服务主体培育机制

按照主体多元、形式多样、服务专业、竞争充分的原则,加快培育各类服务主体。通过政策支持、资金倾斜等方式,支持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家庭农场、专业服务户等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加强联合与合作,积极为农户提供适合本地农业生产需求的托管服务。积极引导农机、农资等生产经营企业和社会资本参与社会化服务。引导各类服务主体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开展科技、人才等多种形式的合作。

(三)加强政策支持力度

建议社会化服务项目保持政策的连续性,让服务主体逐步增强服务质量,让小农户逐步接受这种生产服务模式。进一步扶持服务主体发展壮大,充分利用财政资金奖补、利息补贴、信贷担保等扶持政策,解决服务主体设施建设能力不足问题。

(四)积极提供保险服务

扩大政策性保险覆盖面,在政策性农业保险基础上增加农业产值保险,解除农户的后顾之忧。充分利用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等数据实行网上贷款,降低金融服务成本,为农户提供低利息贷款服务。

(五)健全完善托管方式

在因地制宜、灵活多样做好单环节、关键环节服务的基础上,推动服务链条横向拓展、纵向延伸,促进各托管服务主体多元互动、融合发展,为服务模式升级提供保障。引导服务主体以资金、资源、技术、品牌等要素为纽带,打造一体化服务。推动服务模式由小规模、少环节向多环节、全产业链托管和股份合作模式转变,进一步密切托管服务组织和农户双方的利益联结。

(六)加强托管服务监管

加強规范引导,推行使用农业生产托管服务规范合同文本,明确合同的标的、标准、期限、价格、付款方式及时间、服务效果评价、违约责任等内容,提高合同的规范化程度。加强对双方合同签订和服务价格的指导和监督。

参考文献

[1]马静.试论农业生产托管的发展[J].新农业,2020(13):74—75.

[2]穆易.大力推广6种农业生产托管服务模式[J].中国农机监理,2020(05):8.

猜你喜欢

调研农业
数据分析挖掘在农业统计分析中的应用
南方周末读者调研
南方周末读者调研
南方周末读者调研
张北“未来农业”
中国农业2017年与未来十年展望
流通领域重要农业产品价格(2016年10月)
近半月以来机构调研最多的前50家公司
近半月以来机构调研最多的前50家公司(05.24—06.07)
农业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