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数学教学中的落实
2020-12-28王艺梅
王艺梅
【摘要】教育的核心价值是育人,是“铸人铸魂”.教育立足于人的生命整体,使学生的知识、能力、体魄、内质、个性、创造性以及社会适应性都得到良好的发展,使学生成为一个能够秉承人类文化成果,具有思想、智慧和专长、能够担当社会主体责任的人.作为基础学科,数学理所当然承担着重要的德育任务,但数学学科有其自身的特殊性,数学研究的是空间形式及数量间的关系.数学学科的教学目标在于使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所以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要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数学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数学知识,还要通过数学教学,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注重德育教育、落实立德树人任务对每位教师来说十分重要.
【关键词】抓住有利时机;寻求有效途径;选择恰当内容;落实立德树人任务
一、抓住有利契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1.在数学发展史中找契机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经常需要讲解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握時机,适时地讲解数学史,让学生了解数学史是数学家的奋斗拼搏史,学习数学家为真理而献身的伟大人格和崇高精神.数学前进的每一步都充满艰难险阻.
由结绳记事到正数、负数、有理数、无理数、虚数、实数,教师可从社会服务的角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例如学习圆周率时,教师可讲述刘徽、祖冲之等数学家进行艰苦探索,得出了当时世界上最准确的圆周率的故事.
教师可以实施情感教育,如现代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教授发起、推广的优选法被广泛地应用于生产和科学试验,创造了很大的经济价值.教师以此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操,培养学生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激励学生学习先人的进取精神和创新精神.
2.抓住学生解题错误的契机许多学生对数学计算满足于会了就行,对错误不以为然.
教师可为学生讲一个故事:航天飞机“联盟一号”因为一个小数点的计算错误,不能返航而坠毁,导致灾难发生.教师提醒学生数学具有严谨性,数学语言的精确性使得数学结论不会模棱两可.
3.利用解题思想方法中的契机数学教师在讲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的时候,往往要运用许多辩证的观点.
(1)“对立统一”观点.数的对立统一(正和负、整与分、有理与无理、实与虚)、运算法则的对立统一(加与减、乘与除、乘方与开方)都体现了辩证观点.教师在讲授新课时,适时渗透一些辩证思想教育,不仅有利于学生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对数学方法的熟练掌握,还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和科学的世界观.
教师要让学生既看到有利的方面,又看到不利的方面,形成客观评价问题的思维方式.(2)“转化划归”观点.
“转化划归”主要指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数为形,化形为数,化体(空间)为面(平面),化面为体,化函数为方程,化方程为函数.这些常见的解题思想体现了转化与划归的观点.学生可以灵活地运用这些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运动变化”观点.马克思指出“世界是发展着的、变化的”.恩格斯也说过“数学是辩证的辅助工具和表现形式”.数学蕴含着极丰富的辩证思想,比其他学科应用更广泛,这是数学学科的一大特点.
4.运用数学中体现出来的“数学美”的契机数学并不是一门枯燥乏味的学科,而是包含着许多美学因素的学科.古代数学家早就断言:“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数学的美表现在和谐、对称、有序、统一、奇异、思维等方面.
二、寻求有效途径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1.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在数学教材中,大部分思想教育内容并不明显,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把德育教育贯穿于知识的分析中.例如在教学年、月、日的时候,笔者通过让学生在日历上找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日、北京申奥成功日、植树节、儿童节等有意义的日子,让学生初步感受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掌握有关年、月、日的知识.这一做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了学生的情感态度.
2.在基本训练中适时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在进行基本训练时,教师可选择一些思想性、知识性和趣味性较强的内容,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1)融德育教育于数学能力培养过程中,强化德育情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使数学德育理论具体化,又可以使数学德育实践科学化、规范化,宜采用如下几种方法.
① 转化法.转化法就是把数学中的原理和方法转化成学生的一般世界观和思想方法,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例如,对“圆的面积”的教学中,教师可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拼拼摆摆,动脑思考,拼出一个近似的长方形,得到“长方形的长=圆周长的一半,长方形的宽=圆的半径”的结论,从而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感受“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② 比较法.比较法就是教师抓住事物之间的联系,通过对不同的算式、图形、解题思路进行比较,使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例如,对于“求比一个数多几、少几”“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和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及分数、百分数应用题之间的互相转化,除法算式、分数、小数及比之间的互换等问题,教师可以把它们联系起来进行比较,一方面使学生易于掌握知识,另一方面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领悟出事物发展变化的原理.
③ 迁移法.这一方法指把已知迁移到未知,把一类知识迁移到另一类知识中.这也正是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的“要将数学与其他学科密切联系起来,从其他学科中挖掘可以利用的资源”.
(2)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丰富数学课程资源,使学生在数感中体验德育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要“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如在学习百分数应用题时,笔者充分利用网络这一工具,介绍我国粮食产量依靠科学技术逐年增长的事实,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从而使学生深刻认识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3.用数学活动和其他形式进行德育教育
德育渗透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上,应与课外学习进行有机结合,如开展一些数学活动课和数学主题活动.例如,学过简单的数据整理后,笔者让学生回家后调查自己家里每天使用垃圾袋的数量,然后通过计算班里所有学生家在一个星期、一个月、一年里使用垃圾袋的数量;结合垃圾袋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让学生谈谈该怎么办.这样学生既可以掌握数学知识,又受到了环保教育.又如,学完小数的加减法后,笔者让学生开展“当一回小管家”的活动,要求同学们每天晚上问一下爸爸妈妈当天的开支情况,用一个表把每天开支的各个项目、金额记录下来.记完一个星期后,统计一下自家每天花多少钱,一周花多少钱,照这样算一个月要花多少钱,爸爸妈妈一个月有多少收入,通过计算、比较谈谈你的想法.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计算能力,又让学生了解了家长的不容易,从而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良好品质.
三、选择恰当内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1.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的世界观
数学教育的客观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唯物主义基本观点.有了数学教育的客观性,就有了认识的统一性.数学内容及其发展的辩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相互联系的观点和运动变化的观点.如在九年级的数学教学中,通过对轨迹的教学,教师可以使学生认识到轨迹是运动的产物.一位教师曾这样生动地描述过点的轨迹:“同学们,我这里有一只刚从墨水瓶里爬出来的小虫子(教师扬起手中的蓝色粉笔头).现在,我们让这只小虫子从定点A爬行.它爬呀,爬呀,身后留下了点点墨迹,这就是小虫子运动的轨迹.”这一形象、生动的描述使学生一下子理解了点的轨迹的含义,进而培养了学生在运动变化中分析问题的能力.又如通过对数列极限概念的认识,教师可以使学生从有限中认识无限,从近似中认识精确,从量变中认识到质变;使学生理解图像变化与坐标平移反映了“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通过反证法可以使学生认识到否定之否定的观点.总之,数学教学是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的世界观的关键途径,与语文教学、政治教学是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的.
2.培养学生踏实严谨、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思维高度抽象的学科,数学中的一些定理、性质、推论、猜想等都要进行严格准确的推理论证,一些文字、符号、图形的使用和表述都要规范、精炼、准确.这就要求我们在数学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踏实严谨、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要求学生在平时的课堂问答、作业考试中,都要做到言必有据、精确无误、实事求是.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文化遗产和献身科学的精神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穿插与内容有关的数学史话,数学妙联或数学谜语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挖掘爱国主义教材,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献身科学的精神,如对祖冲之计算圆周率、勾股定理、杨辉三角.
《九章算术》体现了古人在数学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教师可以以此激发学生对我国文化遗产的热爱.教师还可通过对高斯妙算1到100自然数的和、哥尼斯堡七桥等故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树立献身数学科研的崇高理想.
4.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和克服困难的精神
教师要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教师要创造良好的课堂文化氛围,除了教给学生知识外,还应该关心学生的生活.这样有利于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这种氛围一旦形成,对学生自信心的影响比单个人的观念影响会更持久、更重要.
5.培养学生刻苦钻研、勇于探索的顽强毅力
数学是一门最能锻炼学生思维品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学科.数学教材中的概念、定理、公式、例题、习题等毕竟有限,数学教学的任务不能仅仅停留于教材,而要以教材为基础,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好习惯.数学中很多题目的解法灵活多样,这时,我们要充分利用它们对学生加强思维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精神.
在学生遇到难题时,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以坚忍不拔、锲而不舍的精神去探寻解法,培养学生刻苦钻研、勇于探索的顽强毅力.
【参考文献】
[1] 刘朝霞.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考试周刊,2018(87):73.
[2] 左文平.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德育因素的挖掘[J].好家长,2018(76):16.
[3] 邓瑛秋.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2018(26):95-96.
[4] 徐歡,马奇.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J].科普童话,2018(35):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