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车削加工与思政课程的思考

2020-12-28梁忠磊

丝路视野 2020年28期
关键词:工匠精神课程思政思考

梁忠磊

摘 要: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重要意义。在教学中使课程思政与机械加工有机地结合,使学生更加充分地理解了机械加工本身具有严谨的工作态度、实事求是的匠人精神,为学生今后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课程思政 工匠精神 思考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指出:高校肩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使命。理解普通車削加工设备的基本知识,掌握卧式车床对回转体零件简单表面加工的基本方法,具备简单回转体零件工艺设计的能力,为解决制造工业的复杂问题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之下,我们将课程思政这一新的思想引入教学中。课程中所蕴含的职业精神、职业道德、职业规范都将会对学生今后的生活与工作产生深远影响。

一、课程思政与车削加工课程的内在联系

韩愈的《师说》一文提出“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当代大学生在新时代中成长,接受新事物、新思维,理解能力强,他们思想的主流是积极向上的,有着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所以,在当今时代背景下,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大学生的头脑,不仅是国家的号召更是时代发展的要求。课程思政的主要内涵是与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的复合职业特点所要求的道德准则、道德品质和道德操守的总和。从思政元素中的工匠精神、中国精神、创新创业精神、积极奉献精神、社会公德、理想信念、爱岗敬业、规章意识与实训基地的操作规范、机械加工安全事项、机械加工操作工作规范等相结合。切入课程内容中的典型零件加工、零件图分析、毛坯选择、定位基准选择、控制表面质量的工艺途径、工件的夹紧、夹具的精度、典型的夹紧机构、夹具设计的基本要求、绘制夹具零件图等,在潜移默化中将所学知识与价值观相结合。

二、课程思政在车削加工课程的融入途径

在理论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体验、感受德育内涵。“机械加工”既是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同时也是多学科交叉及与生产实践联系密切的学科。倡导问题引领、自主参与、多维互动、科学评价的探究式教学方式,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提升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通过对“机械加工”课程本身所涉及专业知识的分析,可以梳理总结出丰富的思政元素,探索思政元素的融入途径,并大胆尝试了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下面列举一些思政元素融入的例子。首先在教学内容上,以我国古今有名建筑结构蕴藏的力学原理为融入点,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工匠精神。

在重型装备制造加工行业,有一个对于大型轴类零件深加工的精度指标—μ级,即微米级(0.001mm)。通过普通车床的切削加工,使重达上百吨的大型轴类零件产品精度达到μ级,几乎是不可能的事。但是,龙小平做到了。“大只是外在,精才是内在”。龙小平这样评价,要将大型轴类件产品的加工精度控制在μ级是非常难的。龙小平以自己的责任担当,开启了全新大轴类零件精深加工的微米时代,更以产品“零件缺陷”的优质诠释着工匠精神,践行和见证着“一场中国制造的品质革命”。

三、课程思政与车削加工课程的实施

课程思政与工匠精神都强调“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使学生在学习知识和技能训练中,树立正确的三观、爱国敬业、创新等职业精神,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和道德操守。思政元素的引入与工匠精神的结合有两大原则:一是坚持技能知识与工匠精神渗透结合的原则,积极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充分利用线上平台,使同学们积极参与,进行个性化教学;线下教学通过同学们的积极反馈,查缺补漏,积极引导,真正地走向同学。二是坚持工匠精神与实践并重的原则,做到校内教学与行业互动。校内学习重在渗透工匠精神元素,校外实践重在践行工匠精神,做到实现工匠精神的价值。课程思政培育工匠精神,也要根据教学载体来实行,注重校园文化、校企合作、寒暑假社会实践等各个环节来融入课程思政教育。通过技能大赛、校外实习、寒暑假事业调研、名师工作室、行业优秀企业讨论对话等,全面融入工匠精神。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J].党建,2017(11):15—34.

[2]新华社.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J].社会主义论坛,2017(3):4—5.

猜你喜欢

工匠精神课程思政思考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