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CNKI分析的我国本草考证研究进展

2020-12-28陈雪陈玉燕黄泽豪

安徽农学通报 2020年22期
关键词:知网文献计量综述

陈雪 陈玉燕 黄泽豪

摘 要:该文通过CNKI文献检索,对近10年(2010—2020年)发表的有关本草考证研究的论文进行统计,分析了本草考证论文的发表数量年变化、发表刊源以及研究热点等内容,探索数据的变化趋势与规律,为全面了解本草考证研究工作的进展提供可能,也为本草考证研究的选题方向提供参考。

关键词:本草考证;文献计量;知网;综述

中图分类号 G353.1;G808.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7731(2020)22-0036-04

Abstract:In this paper,through CNKI literature search,the papers on the textual research of Materia Medica published in the past ten years(2010—2020)are counted. Analyzed the annual changes in the number of published textual research papers,publication sources,and research hotspots. Through the trend and law of these data,it is possible to comprehensively understand the progress of the textual research work of the herbal medicine,and it is also the topic of the textual research of the herbal medicine. Provide reference for directions.

Key words:Textual research on materia medica;Bibliometrics;CNKI;Summarize

中國的本草学在世界上被称为是比较完整的一大药学体系[1],而本草学的研究主要是以文献为核心,通过对历代本草的分析整理,得到一定的结论。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中医药事业发展支持度的逐年增高,中医药古籍知识的研究也渐渐被推上了浪潮。特别是在2015年,屠呦呦在古籍《肘后备急方》的启迪下发现了青蒿素,并由此获得诺贝尔医学奖后,中医药学者们对本草古籍的研究热情愈来愈高。为此,本文以近10年(2010—2020年)发表的本草考证研究论文为对象,系统地分析了近10年我国本草考证工作取得的研究进展[2]。

1 研究方法

以“本草考证、本草再考证、本草与考(包括探考、探析、考略、考述、考辨、考论、考据、新考、考补、初考、考校、续考、考析等)”为检索词,在主题界面根据主题词来剔除与本文不相关的文章,并且通过Note Express软件去重分析[3]。经检索并统计,2010—2020年度共发表了650多篇关于本草考证的研究论文(含综述)。

2 结果与分析

2.1 近10年本草考证研究论文年变化 自2010年以来,本草考证研究论文整体上呈递增的趋势,可见本草考证工作越来越受到学界的重视。特别是2015年后,论文增长数量比较明显,这可能与2015年屠呦呦在古籍《肘后备急方》的指导下发现了青蒿素,引发的本草考证研究的热潮有关。另外,2017、2019年发文量明显较多,分析其原因可能与一些“医学史”“药学史”的全国会议在该年度召开有关,如2017年全国药学史暨本草学会和2019年全国药学史本草学术会议等。根据本草文献数量的年变化趋势,本文对2020年有关本草考证研究论文的发表进行了预测。从图1可以看出,2020年本草考证论文在70~80篇,接近80篇。实际上,2020年上半年已经达63篇,可以预见全年肯定超过80篇。

2.2 近十年本草考证研究论文发表刊源分析 从发表刊源来看,2010—2020年度发表的本草考证研究论文共计650篇,分别发表于100多种刊物。其中发表篇数较多的刊物有:《中药材》(70篇)、《中国中药杂志》(42篇)、《时珍国医国药》(25篇)、《中华医史杂志》(24篇)、《亚太传统医药》(23篇)、《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18篇)、《中医文献杂志》(16篇)、《中国现代中药》(15篇)、《中药与临床》(14篇)、《中华中医药杂志》(12篇)、《中国民族民间医药》(12篇)、《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11篇)、《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11篇)等。可见,《中药材》是本草考证研究论文发表的主要阵地,其刊物的特色之一是发表有关本草考证方面的研究论文。其次,《中国中药杂志》发表有关本草考证研究的论文也逐年增多,并成为本草考证研究论文发表的第二大阵地。此外,一些创刊时间较晚的中医药刊物以及各个中医药大学学报发表的有关本草考证研究的论文逐年递增,日趋活跃,共同促进了本草研究的领域的发展。

2.3 近10年本草考证研究内容及热点分析 通过阅读这些文献可知,近10年来本草考证研究论文的发表呈逐年递增,研究内容与热点也在不断变化。就研究内容而言,临床常用中药以及大宗药材仍是其本草考证工作研究的热点。

2.3.1 主要的研究内容及热点变化 将检索到的文献按照主要研究内容进行分类,大致可分为原植物的本草考证与研究、药材功效主治的本草考证与研究、道地药材产地的本草考证与研究、药材炮制方法的本草考证与研究、民族药的本草考证与研究、经典方的本草考证与研究。通过每年的发表论文的数量(见图2),对其研究及热点进行分析,从中看出以下几个特点:

2.3.1.1 原植物的本草考证与研究 中药原植物品种的本草考证是本草学中一项重要的基础性研究,学术渊源历史悠久。其主要是通过对历代本草典籍的研究,必要时可实地考察,厘清本质,正清名原,以防药材使用混乱,从而达到用药安全的目的[4]。通过主题词分析,有关原植物品种的本草考证研究论文达114篇,占全部文献的17.30%,是本草考证研究工作的核心内容。

2.3.1.2 药材功效主治 中药的功效是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中药防治、诊断疾病及强身健体的作用。中药的功效主治是临床中药学研究的中心内容之一,然而大多数药物的功效主治并非是单一的,如麻黄具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3个方面的功效作用。因此,为了避免中药功效主治表述的混乱和缺乏规范性,对其进行本草考证研究有一定的必要性[5]。通过对检索结果的分析,有关药材炮制方法的本草考证研究论文有59篇,占全部本草考证研究文献的8.95%。其中,近两年来发文量最高(见图2),在当下研究较热门。可见,由于中药成分的复杂性,其药效作用较多,对其功效主治进行考证成为了本草考证研究工作的潮流。

2.3.1.3 道地药材产地的本草考证与研究 道地药材是指在特定的区域内所生产的,历史悠久、产地适宜、品种优良、炮制考究、产量丰富、质量稳定、疗效突出、带有地域性特点的药材;能够长期、稳定地供应市场需求,为中医临床所公认的常用的优质中药材[6,7]。通过对检索结果的分析,有关道地药材产地的本草考证研究論文有47篇,占全部本草考证研究文献的7.13%。近百年来,随着环境、人文、地理等因素的改变,道地药材的产地变迁以及质量已经有了前所未有的巨变,因此,对其道地药材进行本草考证显得尤为重要。其中,在2013年以及近3年来发文量较高,是前几年的4~5倍。可见,中医药学者在近些年对道地药材的关注度越来越高。

2.3.1.4 药材炮制方法的本草考证与研究 中药炮制主要是指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按照医疗、调配、制剂的不同要求,以及药材自身性质所采取的一项制药技术[8]。中药炮制主要有以下两大目的,一是消除或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以保证用药安全,二是增强药物作用,提高疗效[9]。由图2可知,有关药材炮制方法的本草考证研究论文有39篇,占全部本草考证研究文献的5.92%。其中,在2017年以及2019年发文量最高,2010—2016年有关其本草考证工作研究较少,从2017年开始,处于急剧增长,数字是前几年的平均6倍左右。可见,关于炮制方面的考证发展势头迅猛,前景看好。

2.3.1.5 民族药的本草考证与研究 通过对检索结果的分析,有关民族药的本草考证研究论文有29篇,占全部本草考证研究文献的4.40%。其中,包含有藏药10篇,蒙药9篇,畲药2篇,潮汕民间草药1篇,苗药1篇。2014、2016、2017以及2019年有关民族药的研究较热,发文量高。但总体上,关于民族药考证工作的推进不是太多,总量不大,还有较多的提升空间。

2.3.1.6 经典方的本草考证与研究 通过对检索结果的分析,有关经典方的本草考证研究论文有9篇,以往较少,只有零星数量的文献,2019年对经典方的研究较为热门,有关其本草考证研究论文的发文量最高(7篇),成为本草考证研究工作开辟的一个新领域。随着国家对经典方研发政策的变化,关于经典方的本草考证愈显重要,将成为本草论文新的热点即增长点[10]。

2.4 近十年本草著作关注度分析 本草考证工作进行的一个重要来源即为本草著作,特别是对本草经典古籍的研究,始终是本草学研究的主要对象。通过近10年的文献数据看,《神农本草经》是我国第一部本草著作,受到的关注度是最高的。2010—2020年度发表的有关《神农本草经》的本草考证研究论文有62篇之多,在本草著作研究中占有最大的比重,其中2015年对《神农本草经》的研究较多(见表1),发文量最多。而《本草纲目》是本草史上影响最广的著作,关注度也不低。2010—2020年度发表的有关《本草纲目》的本草考证研究论文有57篇。其中,2018年对《本草纲目》研究较多(见图3),发文量较高,这可能与2018年正好是《本草纲目》作者李时珍诞辰500周年,学术界有一些相应的纪念暨学术会议有关[11]。由此可见,这2部本草著作始终是本草学研究经久不衰的源泉,都是本草著作研究的热点[2]。

除此之外,对于其他类本草著作的研究也占据了相当大一部分,值得注意的是,《本草图经》总论文发表篇数为42,占其总本草著作发文量的13.91%,在所有本草著作中,发文量出于第3位,仅次于《神农本草经》和《本草纲目》。由于《本草图经》在本草发展史上处于承上启下的位置,其学术价值不容忽视,值得更多关注。从发文的年度变化趋势看,在2019年,《本草图经》的发文量即将接近于《神农本草经》和《本草纲目》,预计随着2020年《本草图经》作者苏颂诞辰1000周年的到来,会引发《本草图经》研究的高潮,发文数量将很可能超过前者,成为年度最受关注的本草著作。

3 结论与讨论

3.1 结论 通过文献统计的分析,结果表明,近10年的本草考证论文的发表数量年变化趋势即增长态势,2020年预计将达到新的高度;从论文发表刊源看,本草考证研究既有稳定的传统刊源,也有新开辟刊源,发展条件有利;从研究内容热点看,原植物考证、功效主治考证、道地产地考证等是研究热点,但近年来炮制、经典方研究有望成为新的热点;从本草著作的关注度看,《神农本草经》和《本草纲目》是最受关注的2部著作,《本草图经》关注度紧随其后,预计2020年《本草图经》有望成为最受关注的著作。

3.2 讨论 谢宗万[12]提出:中药学起源于本草学。就目前而言,中药学科分支较多较细,但是不管怎样,在现代中药研究中,我们都不应脱离本草学,否则就会成为无根之木、无源之水。本文基于CNKI文献检索,对近十年发表的有关本草考证研究论文进行了整理分析,研究成果丰硕,涉及到的研究内容广泛。参与本草学研究的学者群、期刊群扩大,发表的论文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其本草学研究已经由昔日冷僻的学问渐渐走向热门前沿学科的浪潮。

近些年发生的鱼腥草事件与马兜铃肾毒性事件,也足以能引发我们的思考[13,14]。虽然中药的成分复杂,但其使用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我们不能仅凭借这几件事就来否定中医药;相反的是,我们应该担负起继承和发展中医药的责任,在本草古籍的指导下,刻苦钻研,深入思考与研究,为临床药物的安全使用提供依据[15]。此外,屠呦呦在《肘后备急要方》的指导下发现了青蒿素,说明了我们应该关注古籍中关于一些药材的特殊用法等。这也意味着:整理与研究历代本草,其意义十分重大[15]。做好本草考证工作,才能贯彻落实“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中医药发展理念。

参考文献

[1]黄璐琦.本草学研究的二重证据——从本草文献考证到本草考古[J].科学通报,2018,63(13):1164-1171.

[2]金久宁,黄晶晶,李娜.循名核实  博古通今——2015-2016年度的本草考证研究论文管窥[J].中国江苏苏州:2017:6.

[3]胡俊,顾小欧.通感研究概述——基于CNKI检索文献的统计分析[J].现代交际,2019(18):100-199.

[4]赵海亮.中药材品种本草考证的学术史研究[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16.

[5]常惟智,赵文静,旺建伟,等.浅析中药传统功效作用的内涵[C]//2008临床中药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8:3.

[6]孟祥才,沈莹,杜虹韦.道地药材概念及其使用规范的探讨[J].中草药,2019,50(24):6135-6141.

[7]梁飞.道地药材考[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13.

[8]陈虹.中药炮制规范化的药用探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6(07):112-113.

[9]唐廷猷.中药炮制原理研究史初探(新中国部分)[J].中国现代中药,2017,19(11):1639-1642.

[10]任灵贤,黄煌.经方起源考[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27(1):10-12.

[11]王剑,梅全喜,赵中振,等.李时珍的生卒时间存疑再考——写于纪念李时珍诞辰500周年之前[J].时珍国医国药,2017,28(01):220-223.

[12]谢宗万.谈谈近10年来本草学研究进展[J].中国药学杂志,1993(08):451-455.

[13]梅全喜,曾聪彦.由“鱼腥草注射液紧急停用事件”引发的思考[J].中国药房,2006(15):1124-1126.

[14]彭金玲,边育红,王丽,等.马兜铃酸肾毒性的研究进展[J].环球中医药,2013,6(01):59-64.

[15]郝近大.应重视和加强本草学研究[J].中药通报,1986(06):3-6.

(责编:张宏民)

猜你喜欢

知网文献计量综述
SEBS改性沥青综述
NBA新赛季综述
基于知网的翻译研究方向毕业论文写作
近三年维吾尔语言研究情况综述
我国医学数字图书馆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
JOURNAL OF FUNCTIONAL POLYMERS
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