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城乡共融新业态下对共享农庄的研究

2020-12-28韦怡廷李华

安徽农学通报 2020年22期
关键词:盈利模式共享经济

韦怡廷 李华

摘 要:现如今,随着共享经济的快速发展,共享理念已深入人心,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方便、快捷。从共享经济到共享农庄,既是城乡共融新业态的发展,也是人们对高品质、个性化农产品和田园生活的新需求。因此,在国家倡导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对于共享农庄的研究是必不可少的。该文分析了共享农庄存在的必要性,对农庄的盈利手段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共享农庄;共享经济;盈利模式

中图分类号 F32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7731(2020)22-0016-03

Abstract: Nowadays,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sharing economy,the concept of sharing has taken root in the hearts of the people,and people′s lives have become more convenient and faster. From sharing economy to sharing farms, it is not only the development of new forms of urban-rural harmony, but also people′s new demands for high-quality, personalized agricultural products and rural life. Therefore,in the context of the country′s strategy of advocating rural revitalization, research on shared farms is essential.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necessity of shared farms and makes suggestions on the profit model of farms.

Key words: Shared farm;Shared economy;Profit model

1 共享农庄的产生背景

1.1 共享经济的产生 共享概念已存在久远。传统社会时期,邻里朋友之间互相借阅书籍或者互相交换所知信息与物品,其本质上是一种形式的共享[1]。自2000年开始,互联网时代随之到来,各种网络虚拟空间与平台也就逐渐出现,用户可以在这些网络平台上向陌生人表达自己的见解与观点,还可以互相分享信息[2]。而此时的网络分享形式只集中于无偿的信息与内容分享,不涉及实物的分享,很少掺杂着金钱的交易。2010年前后,随着Uber、Airbnb等一系列实物共享平台的出现,共享开始从纯粹的无偿分享、信息分享,走向以获得一定报酬为主要目的,基于陌生人且存在物品使用权暂时转移的“共享经济”[3]。

从图1可以看出,由传统社会共享到如今共享经济的整个发展历程。随着共享经济逐渐发展涉及到各个领域,共享理念也随之推广到各行各业,从人们最熟悉的共享单车、共享雨伞,到现在的共享农庄理念的出现,这无疑会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契机[4]。共享农庄以共享经济为理论支撑,农旅融合发展的新业态,它集创意农业、农事体验等于一体,以共建、共享、共赢为本质特征[5]。从共享经济到共享农庄,既是城乡共融新业态的发展,也是人们对高品质、个性化农产品和田园生活的新需求[6]。

1.2 巨大的市场需求 建国后至今,我国城市化发展迅速,但大量的城市居民在其少儿时都有过在农村生活过的经历,尽管后来融入城市成为中产、高产阶层,但这些人心中大多都有故乡情怀,认为最美的地方仍是家乡,因此,田园梦想在城市非常普遍。尽管土地公有制是不能改变的,但人民的需求是需要满足的,共享农庄应运而生。

2 共享农庄概念、主要特征及其意义

2.1 概念 “共享农庄”是指以充分涵盖农民利益的经济组织形式为主要载体,以各类资本组成的混合所有制企业为建设运营主体[7],以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信息技术为支撑,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以农业和民宿共享为主要特征的“三农”新业态[8]。共享农庄是共享经济的一种新形态,是共享經济在农业经济领域的表现形式,其本质是弱化“拥有权”、强化“使用权”的共享型农业生产和消费模式[9]。

2.2 主要特征

2.2.1 农业存在闲置资源 农业闲置资源是开发共享农庄的基本前提。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城市地区转入大量的农村劳动力,使农村土地、房屋、生产设备等闲置资源增多,大量土地撂荒、屋舍破败、设备老化,不仅不利于美丽乡村建设,也无法为这些资源的潜在需求者所利用,造成极大的浪费。农业闲置资源为共享农庄建设提供了基本资源禀赋,而共享农庄的发展模式则为限制资源效益转化、改善供需结构性不匹配提供了可行途径。

2.2.2 资源使用权实现转移 农业闲置资源的使用权可转移至农业消费者。土地使用权的转移表现为可直接有偿提供给农业消费者使用,也可以是消费者虚拟占有土地使用权,而最终获得土地产出或享受居住权的形式。因此,此处的土地“使用权”转移主要从土地最终使用的环节考虑,即“使用权”转移到消费者,而非一般意义上的农民土地承包的流转。

2.2.3 生产、流通扁平化运作 通过信息化平台,消费者与土地承包经营权拥有者直接沟通交易,使用权拥有者本身即是消费者,也可以成为实际生产者,实现产出与消费直接对接和“所见即所得”的生产消费模式,大大减少了流通环节、降低空间距离影响。

2.2.4 生产、消费信息共享 利用互联网直接跨接农业资源与消费者,实现信息的完全公开、透明、共享。一是闲置农业资源及特色产出的信息共享,消费者可以充分获得资源信息,并以此决定是否购买服务;二是农业生产过程的完全可视化,不受时间、空间限制而能随时查看,实现所见即所得;三是消费者对闲置农业资源、所雇农民、托管服务、产出品的品质等的评价完全公开对共享农庄的生产过程进行全称在线监督,对产品可溯源追踪,促使其保持服务品质,形成循环、闭合的发展模式。

2.2.5 资源使用权快速流动 资源使用权可事先约定时限,到期后使用权可收回继续出售他人。使用权的转移具有时间短、频次高的特性。根据农业产出的周期特点,可按季度、年度出售,一般转移时间间隔为数月到数年。

2.3 意义 有些学者认为,共享农庄简单来讲就是将共享经济理念与具体的农庄经营进行结合而衍生出来的新模式。这个新模式的环节包括:消费者、农庄、线上及线下的购物渠道和流程,保证消费者在整个流程中得到满意的农庄体验[10]。共享农庄就是用共享的方式,创造新奇的产品和体验项目,打造符合消费者审美的田园生活场景,让更多的人愿意走进农庄、留在农庄、消费农庄。“共享农庄”作为一种平台化思维的产物,对于政府、农庄主、农民以及城市消费者而言,可谓“四赢”局面。对于政府而言,目前我国农村资源闲置与劳动力大量流失问题日益严重,共享农庄模式的出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一困境。共享农庄的关键是进行使用权的交易,把闲置的农村资源和过大的城市需求进行重新整合,将两者进行最优化与最大化的匹配,从另一方面缩减城乡差距[8]。对于农庄和农民而言,通过各种共享方式把自己闲置的物品进行变相投资,既可以解决农民收入低的问题,还可以降低自己投资经营的风险,与更多的消费用户进行衔接。对于城市消费者而言,习惯于繁忙的城市生活,内心总是向往着田园生活,以此来缓解自己的疲劳。期待可以在乡村小镇中有一处自己的归属,可以在休息之余和朋友体验农种乐趣并呼吸未被污染的新鲜空气,欣赏不曾在城市中见到的小镇风景。共享农庄,是共享经济衍生出来的一种农业新模式,它打破了常规的城乡生活,介于城市与乡村生活之间,更进一步体现了城乡融合的新发展。

3 共享农庄存在问题及对策

3.1 未进行合理规划 大多数农庄并没有以自己的特色为主,不足以去吸引消费者的注意,没有进行合理规划,也没有从自身出发,寻找自己的特点。因此,首先得明确自己的定位,规划好自己的农庄发展格局,不能与其他农庄相比,毫无自己的特色。任何事物的发展都离不開创新,一定要找准定位,敢于创新。其次,要设立一套全面的管控体系,不能以破坏生态为代价来进行盈利,坚守的底线不能违背。

3.2 作用混淆 实施共享农庄项目,首先要明确目标与方向,不能把项目的作用与其他发生混淆。农业在现在生活中越来越扮演着重要位置,开展“共享农庄”最大的误区就在于重建设、轻运营。不少庄主以共享农庄的名义,新建了大量的土木工程、房屋、基础设施,但是在产品设计、项目体验上不下功夫,把农庄搞成房地产开发。因此,要明确农庄是以农业为根本,服务于消费者,最重要的关键点是从消费者本身出发去考虑,从而带动整个村庄去获得收益。

4 共享农庄的盈利手段

4.1 销售产品,增加产品的附加值 一些以水果、蔬菜为主题的农庄,一般都会举行产品采摘活动,从而把农产品出售出去,以这种形式销售比去寻找销售渠道更具有价值,也更具有吸引力。大部分农庄的果蔬都采用有机技术种植,既绿色健康又环保,可以保证一定的健康标准。增加产品附加值就是把农产品做成一体化,从种植到加工等流程一条龙服务,整个流程做到透明、可视化,让消费者对农庄内的食品安全更加放心,从而提升农庄产品的价值。

4.2 盘活农村闲置资源 闲置资源最好的处理方法就是进行租赁共享,这种方式既可以保证风险低,又实现了资源价值,达到双赢局面。农村地区较为常见的闲置资源有农机、土地与房屋3类。农民进行耕种需要采购昂贵的农机设备,但耕种完成后就会闲置。面对这样的情况,最好的解决方法就是进行租赁共享,把农机租赁出去,既可以服务更多的农户,又可以赚取一定的收益。对于闲置土地,部分农民没有能力或者精力去耕种的话就可以租赁出去,既能保证一定收入,又可以实现资源的最大化。

4.3 平台经营 随着科技的发展,如今社会也从传统的电话联系方式转变为线上联系,设立自己的线上平台。这样既可以扩大消费者对农庄的认识度,又可以起到一定的广告作用。但平台内容也需要定时更新,让消费者可以看到最新的农庄面貌,消除农庄形象与现实不符的可能性,给予消费者更多的真实性。或是结合现有的娱乐平台进行宣传,拍摄一些可以体现自己农庄特点的视频。

4.4 人才培养 农庄的运营由多个环节组成,要定期进行人才培养。拥有自己的农庄特点就是意味着要创新,进行人才培养可以增加创新点。

参考文献

[1]倪健惠.浅析共享经济概念[J].现代经济信息,2018(11):8.

[2]刁卫东,赵洪进.共享经济的发展趋势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6,38(10):106-107.

[3]陈春,段德俊,姜宇钧.共享经济发展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嘉应学院学报,2018,36(04):39-44.

[3]李可欣.共享经济的现实与想象力[N].21世纪经济报道,2016-04-20(014).

[4]农业行业观察.“共享农场”:农场发展新方向?[J].农家之友,2017(07):14-15.

[5]侯小健.建设共享农庄切忌“千庄一面”[J].海南日报,2018-7-06.

[6]王方.共享农业有望成下一个创业风口[J].农村·农业·农民(A版),2017(08):13-15.

[7]冯成龙,林文斌,范武波,等.构建海南共享农庄与农民增收的利益联结机制探讨[J].南方农业,2018,12(29):81-82.

[8]李军.积极发展“共享农庄” 促进“三农”新突破[J].农民日报.2017(3):1-3.

[9]魏双慧.乡村振兴背景下共享农庄的盈利方式研究[J].辽宁经济学报.2018:60-61.

[10]“共享农庄”到底是啥?怎么共享、怎么赚钱?[EB/OL].[2018-01-29].https://www.sohu.com/a/219627871_735487.

(责编:张宏民)

猜你喜欢

盈利模式共享经济
从盈利模式角度看腾讯公司的发展之路
组织际信息系统的盈利模式研究综述
共享经济的税务问题研究
探析网络预约车类共享经济平台的法律保护
“共享经济”在中国变味儿了吗
盈利模式清晰成熟,但侵权、涉黄等问题也层出不穷 直播经济火中有忧
开放存取盈利模式之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