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疑是一种鞭策
2020-12-28包崇美
包崇美
3月6日,整合了C-NCAP在内的多个测评项目的中汽测评中心正式成立;
3月24日,受疫情影响的C-NCAP宣布复工;
4月16日,随着帕萨特正面40%碰撞试验结束,这款备受关注的车型已完成所有C-NCAP试验;
4月30日,2020年度C-NCAP第一批车型评价结果发布……
2020年无论是对于国家还是每个人都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对于成长了14年的C-NCAP也是一样。在很多人看来,C-NCAP正在经历“信任危机”,但它又在有条不紊地进行和发展中,有所为,同时又有所不为。它没有因为会招来很多非议,而选择不对帕萨特进行测试;也没有因为迫于网络压力,而在规则改版时盲目地增加25%偏置碰撞试验;在疫情期间,克服重重困难,完成2020年首批四款车型的全部测试……C-NCAP正在经历着什么?未来又将何去何从?近期,我们对履职两个月的中汽测评管理中心负责人方茂东进行了专访。
“测评中心刚成立,的确遇到不小的挑战”
为整合现有测评资源,使中汽中心各项测评规程内容更加协调、测评工作更加高效,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于2020年3月初成立了汽车测评管理中心,对相关测评工作进行整合,统筹开展车型选取、车辆采购、测试评价、结果发布、规程协同和更新研究等工作。目前涉及到的测评规程包括C-NCAP、C-ECAP、CCRT和EV-TEST。其中,发展了十多年的C-NCAP一直在聚焦汽车安全;于2015年启动的C-ECAP则是把重心放在“E”(Eco-Car,生态汽车)上,关注乘员健康和环境友好。EV-TEST和CCRT则分别对应新能源车和传统能源车,全面评测消费者关注的各项性能,包括安全、健康、驾乘体验等消费者满意度相关的指标项目。
方茂东介绍,以前各个评测体系都是各自为战,在车型选择、评测项目等方面都存在交叉,个别项目试验方法还不一致,存在重复测试同一车型的情况。“测评中心成立后,我们初步建立了‘四个统一的测评运营模式,包括统一选车、统一采购、统一测试和统一发布,与行业建立一站式交流和服务平台,优化内部管理流程,切实减轻汽车企业要分别对接各个测评管理中心的负担。同时,我们还建立了一系列内部资源优化、外部形象统一的制度体系。另外,我们完成了这些规程的修订工作,围绕差异化定位,精简了规程内容,彻底解决了油耗、车内空气质量、噪声等试验项目不协同和重复测量的问题,四月底修订完成后就开始实施了。”
对于此次整合,方茂东坦言,的确遇到了不小的挑战,主要来自于测评整合后要与原有的测评节奏平稳对接。“这次疫情打乱了之前的试验计划,很多测评试验都延期了,但同时也给了我们思考和整合的时间。我们争分夺秒,在最短时间内完成选车和买车模式优化,试验流程规范,测评规程技术内容整合协同和运营模式宣贯,以便在疫情平稳后可以迅速切换到正常状态。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在四月底完成了测试并顺利发布了第一批四个车型的C-NCAP结果。”
“‘我还是曾经那个少年,没有一丝丝改变,时间只不过是考验……14岁的C-NCAP依然是‘曾经的少年,变化的是规则,不变的是初心。也许围绕它的争论会一直存在,但它真的一直在进步和完善;也许你会说它固执己见,但也說明它有自己的坚持;也许你会说它不够聪明,不知道回避,但它一直都是这样知难而上,不逃避,担起‘安全这份沉甸甸的责任,一直向前……”——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汽车测评管理中心负责人方茂东
对现行C-NCAP规则进行修订,不再接受企业自愿申请评价
自2006年成立至今,C-NCAP在规则方面基本遵循着“三年一改”的原则,如今实施的2018版规则要持续到2021年。在测评中心成立后,近期对该版规则进行了修订,主要内容包括:优化更新了车型选取、车辆随机采购、社会监督部分的规则描述;取消企业自愿提出测评申请;取消燃料消耗量附加试验。其中最大的变化是在选车方面,不再接受企业自愿申请评价,主要基于车型市场表现选取测评车型。
对于此次调整,方茂东表示:“对C-NCAP 2018版进行修订是一个过渡性的,是为了进一步优化运营管理流程,进一步强化C-NCAP的独立性和透明度;我们围绕‘大安全定位进行指标体系优化调整,删除不符合定位的油耗测试项目;持续引领和推动安全技术升级,实现与2021版的平稳衔接。”
像国内外所有汽车安全测评规程一样,C-NCAP在14年的发展历程中,一直有企业自愿申请评价,也就是网上炒作的所谓“送检”。实际上,规程上说得很清楚,企业自愿申请评价指的是针对没有被我们抽取到测试的车型,生产厂家主动向我们提出申请评价,并由厂家承担试验费用,国内外各种汽车安全测评都是这么规定的。但无论是我们抽取的车型还是企业自主申请评价的车型,都是由C-NCAP管理中心在事先不告知企业的情况下,到该车型经销商处独立购买试验车辆,保证试验车型与普通消费者购买到的车型完全一致。方茂东谈到,“之前的规程有自愿申请评价,初衷是好的,主要是满足企业追求高安全标准的需求,从流程上也保证了测试的公平、公正性,但经过一些人的炒作和抹黑,还是给大家形成一些误导。为此,我们经过研究决定,不再接受企业资源申请评价,以保证我们测评工作的独立性。此外,为了增加公众参与度和开放度,我们创新性地在每批车型中将新增‘热门车,会在一些媒体网站以及C-NCAP官网上设立公众投票环节,票数最高的车型被视为‘热门车,加入该批测评车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