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混合式教学中教师支持策略对大学生学习投入水平改善的实证研究

2020-12-28沙景荣看召草李伟

中国电化教育 2020年8期
关键词:学习动机

沙景荣 看召草 李伟

摘要:大学生学习投入水平是衡量学习质量的重要指标,该研究旨在研究混合式教学中通过采用教师支持策略对大学生学业投入水平的改善情况。基于混合式教学特点,从教学法、交互活动和在线学习教师支持三个方面进行混合式教学的教学设计;结合混合式教学的特征给定教师教学行为中的支持行为。采用学业投入量表和学习动机量表对77名大学生做前测和教师支持行为干预后的后测,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前测学业投入三个维度指标做归类分析,进一步分析不同维度观测点。研究发现:(1)教师支持策略对认知投入的自我导向、整体认知和自我反思都表现出显著差异;(2)教师支持策略对学习动机有显著影响;(3)教师支持策略对情感投入和行为投入无显著差异性影响,但是行为投入的同学关系和学习状态的低分特征明显减少。

关键词:教师支持;行为投入;认知投入;情感投入;学习动机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860(2020)08-0127-07

2018年召开的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对高等教育质量的提升提出了高标准、高要求和高挑战。高等教育质量保证的核心更多转向提升学业挑战度,激发学习动力和专业志趣等方面。也就是说,学校通过提供适当的学业挑战任务、支持性的教师策略、主动合作学习机会,学生将会呈现更高程度的投人",在学生与学校形成的良性互动关系中教师支持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4。而2020年初新冠病毒疫情,导致全国范围的延迟开学,教育部明确提出“停课不停学”,号召“利用网络平台”让学生在家学习。在此基础上,各地教育部门也纷纷出台文件,对疫情防控期间的网络学习提出了指导意见及方案。自此,通过在线教学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但在“停课不停学”的执行过程中,出现“线下的学校生活被完整复制到线上”的现象,引起社会广泛的关注和争议。在线教学不仅增加了教师教学工作的难度和强度,而且学生与教师的沟通和互动更加困难。学业投人是衡量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而教师支持作为影响学生学业投入的重要保护性因素,在线教学中如何通过教师支持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业投入变得更加重要与迫切。

一、问题提出

学业投人是由行为投人、情感投人和认知投人三个维度组成的多维结构,其中,行为投人是在校期间学业或非学业活动中的参与行为,它被认为是取得有效的学术成果和阻止辍学的决定性因素;情感投人是存在于师生之间、课堂、学术或学校活动的积极或消极的情绪体验,多指向于学习者的学习满意度、学习过程的愉悦感和同伴交互中的自我价值体现;认知投人则反映了个体愿意付出必要的努力去理解复杂观点和掌握高难度技能的心理能量。随着研究的深人,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学业投人是学习过程中行为、情感、认知的相互作用或融合,即行为上高度卷入、情绪上积极反应、认知上思维深度发展的综合反应。学习行为、行为投入和学习结果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愈加显得意义重大。

而已有研究表明,人际关系被视为是动机发展的基础,学生会内化和接受那些给予他们积极情感支持或与他们保持紧密联系的人的价值观,而在学生与学校形成的良性互动关系中教师支持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感知的教师支持是指学生相信教师能够为学生提供选择的机会、支持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和独立决定活动设计,并且能够理解学生的内心感受、避免压力性的要求。当教师表现出支持性行为时,如支持学生的自主性、对学生表现出高期望、给予学生连续的和清晰的反馈及提供丰富的、富有挑戰性的、有趣的和有意义的任务时,会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而促进积极学习行为的产生。而教师支持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体现,比如,询问学生的心理需求,给学生时间来独自解决问题进而提高学习的兴趣,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来看,教师支持就是围绕着寻找增加学生在课堂中的内在兴趣展开的行为。

混合式学习是整合面对面和在线学习的理念和策略,进而更好地促进学习过程中学生学业的参与程度。混合式教学可以实现学习路径的灵活性、实现个性化学习和交互活动的多样性(诸如面对面与在线学习、同步和异步学习环境等)、通过技术优势实现教学过程中的及时反馈和数据追踪。但是,混合式教学同样具备在线教学的不足,如学习支持明显缺乏、情感孤独体验增强,辍学率增加等。如果教师可以有效地将信息技术与教师支持策略整合到教学的计划和实施中,不仅可以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业投入,还可以实现个性化教学以满足学生的特定需求,提高学生学业成就感,进而对学生成绩产生积极的影响。

综上所述,已有研究成果对教师支持和学生学业投入之间的关系探讨较为充分。但是,教师如何提供教师支持策略以促进学生学业投人水平的实证研究并不充分。本研究以学生课程实施前的学习投入水平为基础,总结和分析小组学习投入特征,构建教师支持的方法策略模型,通过实证研究探索混合式教学过程中,教师支持策略在改变学生学业投人中的效果,为提高学生混合式学习环境下自主学习能力提供建设性意见。

二、混合式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原则

采取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组织策略,以线上和线下1:1的课时混合比例设计相关任务和活动,线上教学活动通过泛雅教学平台实施教学过程。具体教学设计原则主要突出以下几个方面(如表1所示)。

1.教学法设计:强调自我导向学习设计策略。首先,要让学生明确知道每一个知识模块对应的知识类型和学习目标,有意识引导学生根据学习目标不断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加强知识整体结构关系认知和自我体验与反思。其次,在每一个知识模块学习过程中,线上和线下活动都要以启发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情感激励为核心,将认知发展与情感激励有机融合。第三,在小组讨论过程中重点引导学生彼此互相尊重、共同分享的学习品质。

2.交互活动设计:强调师生协作互动的支持策略。以小组交流为主,教师指导为辅的学习交互设计,包括以沟通解决问题为基础的线下交流与以网络为基础的任务发布、提交、评价的线上交互。这个过程从教师的角度要鼓励学生们能够综合考虑问题的各种相关要素,启发学生获得独立解决问题的办法。从学生的角度,能够愉快地感知到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中所包含的支持他们自主学习的动机、为他们提供选择任务的机会、支持他们独立解决问题的任务和环节。

3.在线学习教师支持设计:根据在线学习的现状及相关研究,按学习环节的不同将在线学习困难分为五大类型:学习导入困难、学习资源获取不易、学习交互障碍、学习反馈不及时、学习环境监督不力。在开始学习之前,首先收集学习者在线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期望获得的教师支持,然后结合学习平台的功能,从技术应用角度帮助学生解决这五类学习困难。记录学习者参与活动的情况。包括两方面的投入情况:一是线上学业投人,主要收集学习者在泛雅平台上有关该课程的在线访问量;二是线下课堂学业投入,主要记录课堂上学习者参与学习活动的情况。

(二)教师教学行为中的支持行为

根据学生感知教师支持的定义、感知教师支持问卷题目内容叫以及Jang和Revel的研究中采用的教师自主支持的教学行为,设计教师的具体的教学行为。结合学业投人量表中各维度的题目给出教学行为具体观测行为。教师教学行为一方面通过线上平台发布任务、及时反馈、主动询问实现,另一方面通过线下教学中关注性提问、询问笔记、设置问题等方式来实现。具体如表2所示。

三、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西北某高校77名大三學生为研究对象,在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实施,被试年龄范围为19到23岁。其中,男生33人(42.8%),女生44人(57.1%)

(二)混合式教学设计原则

研究采用无控制组的前后测设计,时间分别

是学期第一周和学期结束最后一周实施测量。其中自变量为混合式教学的教师支持策略,因变量为学业投入和学习动机,其中学业投人包含三个维度:行为投人、认知投入和情感投入。通过前后测的差异分析来看教师支持策略是否会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业投入水平。前后测均为同一主试,问卷采取整班发放,时间大概在15-20分钟,问卷现场收回。根据前测学业投人的数据特征将学生学业投人整理不同特征,根据教学设计原则针对不同特征学生采取恰当的教师支持策略。

(三)研究工具

1.学习投人量表

采用Awang等(2008年)编制的学习投人问卷阿,该量表一共有29个条目,采用5点计分(1表示“完全不符合”,5表示“完全符合”),量表分为行为投入(8个条目)、认知投入(10个条目)、情感投人1个条目)三个维度。量表得分越高,说明学生的学业投人水平越高。行为投人、认知投人和情感投人的内部一致性分别为0.782、0.835和0.742。

基于学业投入特征,我们在三个维度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学业投人分为课程准备、学习动力和同学关系三个部分;认知投入分为自我导向策略、整体认知策略和自我反思策略三个部分;情感投入分为学校归属感、人际满意度和社会尊重感三个部分。采用主成分分析和斜交旋转法,将每个维度下的题目进一步归类,结果显示行为投人上KM0=0.77,巴特利特检验的值为169.28,p《0.001;认知投人上KM0=0.78,巴特利特检验的值为164.182,p《0.001;情感投入上KM0=0.71,巴特利特检验的值为199.531,p《0.001,均达到了主成分分析的要求和条件。行为投入的课程准备、学习动力和同学关系三个观测点的累积方差贡献率为67.08%;认知投入的自我导向策略、整体认知策略和自我反思策略三个观测点的累积方差贡献率为56.57%;情感投入的学校归属感、人际满意度、社会尊重感三个观测点的累积方差贡献率为56.94%。每个题目在其所属观测点的因子载荷都大于0.54,且只在所属因子上的载荷大于0.54。具体观测内容如表3所示。

2.学习动机量表

学习动机的测量采用Amabile等编制的学习动机量表叨,共30个条目,包括内生动机和外生动机两个分量表。4点计分,得分越高表示动机水平越强。内生和外生动机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别为0.76和0.79。

四、研究结果分析

(一)教师支持策略实施前后的行为投人、认知投入、情感投入总体差异分析

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对教师支持策略实施前后的学生学业投入的三个维度分别做差异检验,结果显示认知投人的在教师支持策略实施前后差异显著且后测显著高于前测(t=-4.99,p《0.001;M+SDm=3.42+0.49,M+SD=3.66+0.53),而行为投入(M+SD-3.82+0.60,M+SD=3.87+0.61)和情感投入(M+SDm=3.75+0.48,M+SD=33.86+0.55)虽然后测高于前测,但差异不显著,未达到统计学意义显著性差异。

进一步根据各个题目在9个特征上的分布情况,采取33%的比例为高中低分组的临界值,得出教师支持策略实施前后每个特征上的高中低分的分组情况(如表4所示)。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对教师支持前后的学业投入特征进行差异分析,结果显示在行为投入和情感投入两个维度的6个特征的前后测得分有差异,但均为达到统计学意义;认知投人的三个特征前后测存在显著差异,其中自我导向(t=-3.79,p《0.001;M+SD前=13.38土2.39,M+SD后=14.40+2.50)、整体认知(t=-2.51,p《0.001;M+SDm=14.05+2.41,M+SD=14.75+2.37)和自我反思(t=-3.9,p《0.001;M+SD前=6.81+1.32,M+SD后=7.44+1.3)均为后测显著高于前测。

(二)学习动机前后测差异分析

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将学习动机前测数据与后测数据进行差异性分析,结果显示学生学习动机后测显著高于前测(t=-3.76,p《0.001;M土SD前=2.78+0.25,M+SD=2.90+0.29)。说明经过混合式教学中教师支持策略的前后影响,学生整体的学习动机有了明显的改善和提高。

五、研究结论与建议

混合式教学可以充分利用其灵活的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多种学习活动和教师支持策略,开展基于个性化教学活动,提高学习质量。研究结果分析也表明,积极有效的教师支持策略有助于改善学生的学业投入水平。

(一)研究结论

1.教师支持策略对改善学生学业认知投人有积极效果

从认知发展的角度来看,大学生的年龄阶段思维发展处在形式运算思维减退,而现实为导向的实用性成分逐渐增多,拉勃维维夫则进一步指出成年初期出現变通性思维,也就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新策略。本研究的结果也表明,教师提供支持策略后,学生的认知改变较大也符合他们的这一特征。但是,对于行为投人和情感投入的改变影响不是特别显著,这可能与情感投人特征的营造性和行为投入特征的情境化有密切关系。

积极的师生关系能够预测学生学习投入、学习动机、学习努力、学习策略、学习成就和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也可以说,学生的学业投入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是如何教的,如果学生能够感知到学习活动是有意义的、有价值的且是感兴趣的4,有成功地或者高效率完成学习活动的能力感知体验3),这对于高质量完成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至关重要。同时,学习效果的改善需要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考虑学习过程设计的因素44,而保持积极的师生关系,帮助学生建立愉悦的被教师关注和价值认可的体验感,也是混合式教学过程中教师支持策略设计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研究中主成分分析得出的关于学业投入九个观测点的分类,有助于我们更清晰地了解混合式教学过程中教师支持策略设计的切人点。

2.明确的学业成就目标是激发积极情绪情感体验和良好学习行为的原动力

如果学生能够理解自己的学业成就,拥有对学校的认同、对该学校学生身份的情感、与同伴的良好关系等的积极情绪情感体验响,就会体验到诸如学习策略、意义建构、元认知策略等认知参与。因此,在以提高认知投人为核心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处理好情感激励、同伴互助、对学校的认同感和身份感,都将会促进认知投人水平高级思维能力的发展。

学业投入的三个维度的内在关联性到底如何,还是当前研究中一直在探寻的话题,但是,通过理性的教学设计与复杂的学习过程之间多次迭代循环最终会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Pekrun等提出了认知一行为(策略和自我导向)、社会一行为(基于任务的行为社会化特征)交互式分类观点。行为投人和认知投入在多种理论模式中被发现评价指标交叉成分比较多,出现相同的概念被用在不同的事情上,或者不同的概念被用在相同问题的建构过程中,例如,关于“知识消化吸收”在某个研究框架中被认为是情感参与,在另一个研究中则被界定为认知投人的成分而在认知投入和行为投人之间则存在更多类似这样的概念混淆问题。

3.在线学习投人效果的分析需要透过外显行为更多分析其内含的认知和情感投入

技术支持的学习环境下,测评学生学业投入的77%测量的是行为指标,43%是测评认知投入水平,41%是关于情感投入的指标测评,这些在线学习行为大多是点击率数据、任务提交数量和观看视频时间,这些行为特征应该有包含情感和认知投人的成分,是整个学习过程中认知和情感的外显行为展示。学习投人作为一个多维度结构化概念,高等教育质量的评价更加需要透过外显的学习行为反应,深度挖掘学生的认知投入和情感投人问题,但是这方面的研究都在期待新的理论框架给予进一步研究成果来解释和证实。

(二)建议

随着远程教育、e-Learning、MOOC等在线学习形式的出现与更新,教师支持有助于提升混合式教学中在线学习者的交互水平151,也是提高混合式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本研究基于学业投入的小组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提出来的学业投入三个维度的九个观测点,对于设计有效的教师支持策略提供了有意的参考,也对深度分析和研究学业投入改善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视角。基于研究结果,对混合教学中学生学业投人提出如下建议。

1.加强混合教学中教师支持行为的运用

大学教育不仅仅需要学生记忆事实,更应培养和鼓励学生的主动学习、深度学习,学生学业投入的提高有利用学生深度学习的展开,而教师支持行为可以显著提高和改善学生学业投入。与传统课堂相比,混合教学环境中学生可以多渠道获得反馈,不仅可以通过课堂获得教师的及时反馈、鼓励、与教师交流等,也可以从教学环境、互动、在线作业评价获得针对性的反馈和鼓励等。因此,要改学生学业投入水平,提高高等教育质量,要以教师支持行为增加为抓手。2.加强混合教学中的教学设计

教师支持行为的提供不应是盲目的,教学设计除了基本的教学内容、重点难点等问题,还应做好学情分析,学情分析不仅仅是学生特征的分析,而是结合学生特征分析教学内容,并在此基础上给出针对性的教师支持行为,从而更好地发挥教师支持的作用。

3.加强学生课堂内、外的学业投入

混合式教学延伸了传统课程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基于信息技术支持的学业投人研究,不仅要关注学生投人到课内外活动的情况,更要关注他们投人的时间以及努力的质量5,从心理和社会学两个角度帮助学生从身心两方面参与到学校活动中例,从整个教育过程来设计线上学习活动与线下学习活动的相互促进的关系。

参考文献:

[1] Kezar A J,Kinzie J.Examining the Ways Institutions Create StudentEngagement:The Role of Mission [J].Journal of College StudentDevelopment,2006,47(2):149-172.

[2] Deci E L.Large-scale school reform as viewed from the self-determination theory perspective [J].Theory and Research inEducation,2009,72):244-252.

[3] Wang M T,Eeeles J S.School context,achievement motivation,and

academic engagement:A longitudinal study of school engagementusing a multidimensional perspective [J].Learning andInstruction,2013,28(3):12-23.

[4] Connell J P.Context,self,and action:A motivational analysis ofself-system processes across the life span [A].In D.Ciechetti &M.Beeghly(Eds.).The self in transition:Infancy to childhood [C].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92.61-97.

[5] Finn J D.Withdrawing from School [J].Review of EducationalResearch,1989,59(2):117-142.

[6] Lee E,Pate J A,et al.Autonomy Support for Online Students [J].Techtrends,2015,59(4):54-61.

[7] Newman R S, Schwager M T.Students' Perceptions of the Teacher andClassmates in Relation to Reported Help Seeking in Math Class [J].The Elementary School Journal,1993,94(1):3-17.

[8] Appleton J J,Christenson S Let al.Student engagement with school:Critical

conceptual and methodological issues of the construct [J].Psychology in theSchools,2008,45(5):369-386.

[9] Fredricks J A,Blumenfeld P C,et al.School Engagement: Potential

of the Concept,State of the Evidence [J].Review of EducationalResearch,2004,74(1):59-109.

[10][45] Deci E L,Ryan R M.The “what” and “why" of goal

pursuits:Human needs and the self-determination of behavior [J].Psychological inquiry,2000,11(4):227-268.

[11] Eccles J S,Midgley C,et al.Development during adolescence:The

impact of stage-environment fit on young adolescents' experiences inschools and in families [J]American Psychologist,1993,48(2):90-101.[12] [31][33] Mageau, Genevieve A,et al.The coach-athlete

relationship:a motivational model [J].Journal of SportsSciences,2003,21(11):883-904.

[13] Fredricks J A,Filsecker M,et al.Student engagement,context,and

adjustment:Addressing definitional,measurement,and methodologicalissues [J].Learning and Instruction,2016,43(2):1-4.

[14] Slater H,Davies N M,et al.Do Teachers Matter?Measuring the

Variation in Teacher Effectiveness in England [J].Oxford Bulletin ofEconomics & Statistics,2012,74(5):629-645.

[15]柴曉运,龚少英等.师生之间的动机感染:基于社会认知的视角[J].心理科学进展,2011,19(8):1166-1173.

[16] Cooper,K.S.Eliciting Engagement in the High School Classroom:AMixed-Methods Examination of Teaching Practices [J].AmericanEducational Research Journal,2014,51(2):363-402.

[17][35] Reeve J,Jang H. What teachers say and do to support students autonomy during a learning activity [J].Journal of educationalpsycholgy,2006,98(1):209-218.

[18] Aspden L,Helm P.Making the Connection in a Blended LearningEnvironment [J].Educational Media International,2004,41(3):245-252.

[19] Graham,C.R.,et al.Realizing the transformational potential ofblended learning:Comparing cases of transforming blends andenhancing blends in higher education [M].Needham,MA:The SloanConsortium,2007.83-110.

[20] Horn M B,Staker H,et al.Blended:Using disruptive innovation toimprove schools [M].San Francisco:Jossey-Bass,2014.

[21] Means B,Toyama Y,et al.The effectiveness of online and blendedlearning:A meta-analysis of the empirical literature [J].TeachersCollege Record,2013,115(3):1-47.

[22] Bernard R M.A Meta-Analysis of the Effects of Feedback inComputer-Based Instruction [J].Journal of Educational ComputingResearch,1995,13(2):111-127.

[23] Picciano A G.Big data and learning analytics in blended learningenvironments:Benefits and concerns [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Interactive Multimedia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2014,2(7):35-43.[24] Shute V J.Focus on formative feedback [J].Review of EducationalResearch,2008,78(1):153-189.

[25] Artino A R.,et al.Exploring the complex relations betweenachievement emotions and self-regulated learning behaviors in onlinelearning [J].Internet and Higher Education,2012,15(3):170-175.

[26] Levy Y.Comparing dropouts and persistence ine-learning courses [J].Computers & Education,2007,48(2):185-204.

[27] Youngju Lee,Jaeho Choi.A review of online course dropout

research:implications for practice and future research [J]EducationalTechnology Research & Development,2011,59(5):593-618.

[28] Laird T F N,Kuh G D.Student Experiences with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Their Relationship To Other Aspects Of StudentEngagement [J].Research in Higher Education,2005,46(2):211-233.[29] Harris J L,Al-Bataineh M T,et al.One to One Technology and

its Effect on Student Academic Achievement and Motivation [J].Contemporary Educational Technology,2016,7(4):368-381.

[30] Yaghmour K S.Effectiveness of Blended Teaching Strategy on the

Achievement of Third Grade Students in Mathematics [J].Journal ofEducation and Practice,2016,7(5):65-73.

[32]桑宇霞,梁林梅.MOOC在線学习困难与学习支持调查研究以《红楼梦》为例[J].现代教育技术,2014,24(12):33-39.

[34]施淑慎.国中生使用逃避策略相关因素径路模式之检验[J].教育与心理研究,2009,31(1):111-145.

[36][46] Awang R,Azlina Het al.A 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 of aNewly Integrated Multidimensional School Engagement Seale [J].Malaysian Jounal of Learning & Instruction,2008,1(5):21-40.

[37] Amabile T M,Hill K G,et al.The Work Preference Inventory:

Assessing intrinsic and extrinsic motivational orientations [J].Journalof Personality & Social Psychology,1994,66(5):950-967.

[38]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406-407.

[39] Furrer C,Skinner E.Sense of relatedness as a factor in children'sacademic engagement and performance [J]Journal of educationalpsychology,2003,95(1):148-162.

[40] Sakiz G,Pape S J,et al.Does perceived teacher affective support matterf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 in mathematics classrooms? [J].Journal ofschool Psychology,2012,50(2):235-255.

[41] Wigfield A,Eccles J S.Expectancy - value theory of achievementmotivation [J]. Contemporary educational psychology,2000,25(1):68-81.[42] Hidi S,Renninger K A.The four-phase model of interest development [J.Educational psychologist,2006,41(2):111-127.

[43] Baumeister R F, Leary M R.The need to belong:desire forinterpersonal attachments as a fundamental human motivation [J].Psychological bulletin,1995,117(3):497-529.

[44]王志宏,张杰.“云班课”混合式学习模式建构研究——以英语语言学为例[].中国电化教育,2020,(3):100-105.

[47] Pekrun R,Linnenbrink-Garcia L.Handbook of research on studentengagement [M].New York,NY:Springer,2012.259-282.

[48][49] Henrie C R,Halverson L R,et al.Measuring student engagementin technology-mediated learning:A review [J].Computers &Education,2015,90:36-53.

[50] Fredricks J A,McColskey W.The measurement of studentengagement: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various methods and studentself-report instruments [M].Boston:Springer,2012.763-782.

[51]李玉顺,邹佳君等,教师支持对在线学习者交互程度影响的研究

以高中语文学科”双课堂”教学为例[J].中国电化教育,2019.(5):120-125.

[52]马志强从相互依赖到协同认知:信息化环境下的写作学习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9.

[53] Pace C R.Achievement and the Quality of Student Effort [M].Washington D.C.:Department of Education,1982.

[54] Astin A W.What Matters in College? Four Critical Years Revised [M].San Francisco:Jossey-Bass,1993.

作者簡介:

沙景荣: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教学设计与绩效技术(hajr818@163.com)。

看召草:在读硕士,研究方向教学设计与绩效技术(Kangzhu_564@163.com)。

李伟: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心理测量、学业投入(liweigzh@163.com)。

收稿日期:2020年3月9日

责任编辑:李雅煊

猜你喜欢

学习动机
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内外因素及其作用
国内英语学习动机三十年研究综述
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浅谈初中生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
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培养研究
Analysis on the motivation of students in English learning
中学生亲子关系与学习动机关系的研究
浅谈我国大学生的学习动机
Factors Influencing Language Learning Motivation for Non—English Majors
The Ways of Fostering Student’s Autonomous Lear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