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路变革的引领者

2020-12-28刘跃

世界汽车 2020年6期
关键词:制造厂井冈山轿车

刘跃

北汽早年的发展,多次引领了国内汽车制造业的变革——1983年,国内第一家整车制造合资企业北京吉普正式成立,开启了浩浩荡荡的合资造车大潮;1994年,北京旅行车股份公司在上交所上市,成为国内汽车行业第一批上市公司;1996年,北汽福田的成立,成为中国汽车行业第一个跨地区重组的国有公司……如今,北汽集团在全面新能源化的战略引领下,以全新面貌朝着‘新四化开启下一步征程。

从“0”到“1”的跨越

北汽的前身可以追溯至国民党409汽车修配厂。1949年2月,北平和平解放后,北平市军管会接收国民党409汽车修配厂,与石家庄迁京的汽车修理厂配件部合并成立解放军华北军区后勤部“北平汽车修配厂”,后更名为“总后勤部第六汽车制配厂”。

1951年,第六汽车制配厂研制出新中国第一代“井冈山”牌军用重型机器脚踏车,这一车型累计生产了3248辆,为我国国防建设和抗美援朝前线做出了重大贡献。

1954年7月,北京汽车修配厂与筹建中的北京汽车附件厂合并为第一机械工业部汽车工业管理局第一汽车附件厂(后改称第一汽车附件厂),为第一汽车制造厂和第一拖拉机制造厂配套生产化油器、汽油泵等17种零部件。仅1958年便生产汽车、拖拉机附件5.6万辆份。

1958年是 “二五”开局之年。当时,一机部汽车工业管理局提出要发展地方汽车工业。北京市委、市政府随即迅速组建了北京汽车试制领导小组,由第一汽车附件厂厂长李锐兼任组长。3月底,第一汽车附件厂制订了试制“井冈山”轿车的计划,并决定在10月前完成样车试制,向国庆9周年獻礼。4月初,试制工作正式开始。由于当时的附件厂缺乏先进生产技术和整车生产经验,使造车计划步履维艰。

不过,在北汽人日以继夜的艰苦攻坚下,终于在1958年6月20日迎来了“井冈山”轿车的诞生典礼。在职工们的欢呼声中,一机部汽车工业管理局局长张逢时宣布工厂改名为“北京汽车制造厂”。会后,凝聚着第一代北京汽车人心血的“井冈山”轿车驶向中南海,向党中央报喜。

“附件厂能够生产小汽车,很好,谢谢你们。”当毛泽东同志看到“井冈山”轿车后,留下了这样一句流传在北汽人心中数十年的佳话。朱德总司令则乘车在中南海转了一圈,并亲笔题写了“北京汽车制造厂”和“井冈山”之名。

那年国庆节当天,数十辆“井冈山”轿车结成队伍在阅兵仪式上浩浩荡荡驶过天安门广场。自此,由“井冈山”轿车开启了北京汽车制造厂的整车制造之路。

成功研制“井冈山”轿车使北京汽车制造厂完成了从“0”到“1”的决定性跨越,这时的北汽人并没有停下脚步。就在1958年7月制造百辆“井冈山”轿车的同时,北京汽车制造厂已经开始了“北京”牌CB4高级轿车的研制工作。北汽研发人员利用生产“井冈山”轿车过程中积累的生产设备及经验,很快便试制出第一批样车。

1960年,北京汽车制造厂一鼓作气又引进苏联“伏尔加”牌轿车的图纸、技术文件和样车,试制出“东方红”牌中级轿车。“东方红”在尺寸上属于中型轿车,据资料记载,当时的“东方红”轿车搭载了最大输出功率70hp的3.4L汽油发动机,最高时速能够达到125km/h。这在当时的技术水平下已经实属不易。

经历长时间的测试,“东方红”轿车的生产流程已近成熟,距离量产仅一步之遥。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中苏关系此时急转直下,以往得到苏联技术援助的国内工业收到了不小的冲击。在这一形势下,北京汽车制造厂也难以独善其身,“东方红”轿车的大规模量产计划在“全国备战”的背景下遗憾搁浅。

BJ212传奇诞生

那段时期,我国轻型越野车的生产基本处于空白,军用越野车一直使用前苏联进口的嘎斯69。国际形势变化,使中国急需研制并生产自己的吉普车,尤其是军用吉普车,而这一历史使命落在了北京汽车制造厂的生产基地。

从设计要求上讲,军用越野车要适应全天候全地形的使用要求,质量要求远远高于民用车辆,这对当时的北京汽车制造厂是一个不小的考验,很多声音甚至质疑这一任务能否完成。

后来的事实证明,北汽人并没有辜负全国人民的重托。北京汽车制造厂仅用两个多月时间,便拿出了设计任务书草案:以 “东方红”轿车的动力与传动系统为基础,并对国内外16种同类越野车进行分析比较,确立了新一代军用越野车基本结构和设计参数。

在产品试制的过程中,北汽人发现,车辆的发动机配套生产厂设在武汉,在协同生产方面有诸多不便,转而将目光锁定北京农业机械厂。

当时的北京农业机械厂与北京汽车制造厂处在同一大街,铸、锻车间和底盘车间完备,具备配套生产的能力。1964年初,北汽党委书记冯克找到北京农业机械厂党总支代书记兼厂长李本寻求合作。李本迅速召开党委会研究,并一致通过了“上马492Q汽油发动机”的决定。

随后,北京汽车制造厂、北京农业机械厂、北京齿轮厂搞专业化协作,发展北京汽车工业的方案得到了一机部、农机部的批准。北京农业机械厂随即承接492Q汽油发动机的生产工作,同时更名为北京内燃机总厂。

1965年4月,北京齿轮厂成功试制出BJ212变速器总成和分动器总成,并在年内实现了投产。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随着1966年国务院军工产品定型委员会正式批准北京212轻型越野车定型投产,这一家喻户晓的车型正式登上历史舞台。

事实上,北京汽车制造厂在研制新车期间,先后试制了BJ210、BJ211、BJ212多种型号的样车。直到1963年3月21日,国产BJ210C轻型越野车才通过一机部组织的技术鉴定,定名为“北京”牌。

1966年,毛泽东两度乘坐BJ212检阅,让北京吉普迅速红遍大江南北,而BJ212也由军用车摇身一变,成为炙手可热的民用车辆,甚至后期演变为地方县团级领导干部的公务用车,几十年来,BJ212几经改型,累计产量超过120万辆,成为中国汽车工业的经典车型。

1965年10月,为了满足当时的生产需要,北京市委市政府向交通运输局提出试制轻型卡车,由北京汽车修理二分厂(北京第二汽车制造厂前身)研制生产。1966年4月26日,两辆BJ130样车试制成功,不过直到1973年,北京130轻型载货汽车才开始批量生产。

由于产品质量可靠,场景适应性强,北京130载货汽车在市场上颇受欢迎。为了满足需求,当时只要是具备汽车生产能力的企业,都可以凭一机部的介绍信免费向北二汽索取全套的北京130图纸。

北京130载货汽车的生产一直延续至1996年,在此期间全国生产北京130的企业达到20多家,总产量超50万辆。据《中国轻型汽车工业大事记》的记载,北京130的成功试制标志着中国生产轻型载货汽车的开端。

就在北京130载货汽车实现量产的当年,北京市汽车工业公司(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前身)正式成立,成为北京市汽车工业实行按行业集中管理的第一次改组。这时,北汽人又一次向中高级轿车发起了冲击,试制了出BJ750轿车,后续在此基础上还试制出BJ752轿车,不过均因种种原因并未投入大规模生产。

开启合资之路

自建厂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北汽已经研制出数款达到量产要求的轿车型号,但皆迫于国内外形势均宣告夭折。但在1983年,北汽迎来了自己甚至是中国汽车行业里程碑事件——北京吉普成立。当年5月5日,北汽同美国汽车公司在人民大会堂签署了合资经营北京吉普汽车有限公司总合同,成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第一家整车制造合资企业。

在北京吉普成立之后一直延續至上世纪90年代,北汽掀起了一股“合资热”,一批整车制造和零部件配套企业开始进入对外合资合作的行列。

1994年,北京旅行车股份有限公司成功上市,成为中国汽车行业第一家整车制造上市公司。

1996年8月28日,北汽摩公司发起全国100家法人组建“北汽福田车辆股份有限公司”(后更名为“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4年后,北汽福田阳光轻卡顺利下线。

2002年,北汽再次将目光转向合资,并与韩国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在北京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这是中国加入WTO以后,中国汽车产业整车制造第一个合资项目。同年12月23日,第一辆北京索纳塔轿车下线,终于圆了北汽人44年的“轿车梦”。

值得一提的是,北京现代项目当年签约、当年开业、当年投产,仅仅用了6个月。北汽人创造了史无前例的“现代速度”,同时以“现代品质”,实现了北京汽车工业历史性的转折。

2003年9月8日,北汽与戴姆勒公司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该协议主要就北京吉普的重组,以及戴姆勒-克莱斯勒公司与北汽福田的下一步合作做出了建设性规划。2005年6月,北京吉普汽车有限公司的重组计划正式落地,原公司变更为北京奔驰-戴姆勒-克莱斯勒汽车有限公司,主要生产奔驰、克莱斯勒等品牌汽车。

全产业链创新

在合资领域阔步前行的同时,北汽在自主研发方面的努力也没有停止。2006年12月,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正式注册成立,为构筑自主研发平台、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提供了有力支撑。

2007年8月2日,在庆祝建军80周年之际,北汽自主研发的第二代军用轻型越野指挥车“北京·勇士”正式列装部队。

随后,北京海纳川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与北京汽车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与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相继成立,“北京汽车工业控股有限责任公司”也正式更名为“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北京汽车工业的历史揭开了崭新的一页。

其中,北京海纳川汽车部件有限公司于2011年6月23日宣布,全资收购荷兰英纳法集团100%股权。英纳法是全球第二大天窗供应商,该公司为戴姆勒、宝马、路虎、沃尔沃、福特、通用、大众等汽车厂供货。收购完成后,海纳川成为全球性汽车零部件供应商。

时间到了2017年,这一年北汽过得不平凡。4月8日,北汽集团旗下全新出行服务平台华夏出行有限公司正式揭牌成立,布局共享出行服务蓝海。6月30日,习近平主席乘坐北京(BJ)80越野车检阅中国人民解放军驻香港部队;仅一个月后,在朱日和训练基地举行的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阅兵式上,习近平主席再次乘坐北京(BJ)80检阅部队,不由得让人回想起当年毛主席两乘BJ212检阅的画面。同样是2017年,在北汽新能源成为国内首家年产销超过10万辆的纯电动车企的同时,又迎来国家级新能源研发中心落户北汽这一发展机遇,为新能源战略的推进实施形成了强大助力。

面对未来的电动化、智能化趋势,北汽新能源在2019年3月正式发布高端品牌ARCFOX,其应用的IMC智能模块标准架构甚至可实现L3至L4级以上的自动驾驶技术。

伴随着新中国的成长,北汽见证了中国汽车工业一路走来的艰辛与成就。如今,北汽集团已在汽车全产业链展开布局,从微型车到中高端轿车、SUV到高端品牌ARCFOX;从乘用车到商用车、城市物流车;从新能源整车、零部件到充换电基础设施、动力电池回收、共享与分时租赁……数十年回首,北汽造车的技术手段日新月异,但不变的是北汽人勇于担当、敢于创新的那股拼劲儿。

猜你喜欢

制造厂井冈山轿车
汽车制造厂水处理技术应用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井冈山诗五首
一汽奔腾轿车有限公司
等着的轿车
坐着轿车学声调
影像记忆 艰难的起飞
井冈山抒怀
核燃料元件制造厂流出物放射性监测现状和建议
宇宙中发现黄金白银“制造厂”
被劫轿车消失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