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山灌区供水存在的问题及改善措施
2020-12-28丁尚进
丁尚进
[摘 要] 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资源,同时也是我国经济社会高效发展的重要保障。在我国农业发展中,水利工程是其核心构成,而在水利工程中居于中心位置的是灌区工程。只有保障灌区可持续发展,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水平才会有所提高,我国国民的生活水平才能有所提升。基于此,本文结合具体工程案例,指出当前灌区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节水技术、完善灌区信息化管理等措施,加强对灌区的改进。
[关键词] 供水计量;信息化建设;节水技术;田山灌区
[中图分类号] S27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7909(2020)32-119-2
1 田山灌区发展现状
田山灌区横穿山东省济南市平阴县和泰安市肥城市,其中在济南市平阴县呈南北方向布局,在泰安市肥城市呈东西方向布局,与黄河相隔,并与华北平原相接[1]。田山灌区属于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少雨。通过近几年年降雨量统计分析得出,年平均降雨量582.3 mm,年最大降雨量1 209 mm,年最小降雨量258.1 mm,该地区年降雨量分配严重失衡。田山灌区配有对应的取水区域,该区域通常被称为田山一级泵站,本工程的一级泵站处于济南市平阴县西北4.6 km,位于黄河弯道下游450 mm处的凹岸地段,该位置能同时起到取水和防沙的双重效果,具体见图1。
2 田山灌区供水存在的问题
2.1 水资源过度浪费
由于田山灌区的相关设备使用时间过久,设备性能方面已不能满足灌区工作的实际需求,加之支渠设计不合理,且没有对应的高效节水措施,致使过多水资源流失。人们对水资源认识不足,片面认为其是再生资源,认为我国的水资源极其丰富,因此在具体使用过程中时常违背自然规律,过度滥用水资源,使得“常流水、流长水”现象普遍存在。
2.2 管理体系不健全
通过对目前田山灌区的供水问题进行分析得出,该区域的供水管理体系存在很大的问题,如体系制定不合理、不科学且不成熟。目前,田山灌区对于水的计量没有具体设备,仅按户平均计量,该举措存在诸多争议,因此相关部门必须引起足够重视,应就田山灌区的管理方面进行仔细钻研,对应设计出合理完善的管理体系。
2.3 设备质量、性能偏低
田山灌区建立于19世纪80年代,截至目前已有41年,因此部分设备老化问题较为普遍。通过对设备进行全面分析得出,造成设备老化的原因主要包括2个方面,一是不可控原因,即自然风化、天气等原因;二是可控原因,即设备本身的质量、后期管理维修不到位以及刻意的人为损坏等。基于此,相关企业应严格监管可控原因,加大预防不可控因素的力度。需要注意的是,在供水体系方面,水泵和电机设备的老化会严重阻碍支渠的顺畅,甚至造成工程坍塌,进而影响田山灌区的经济效益。对此,相关部门应采取特别措施进行维修和保护,尤其要对田山灌区沉沙池进行相关维护,以确保设备正常运行,保证田山灌区供水工作实效(见图2)。
3 强化田山灌区供水建设的措施
3.1 加强节水灌溉的实施措施
①对渠道和渠系建筑物进行衬砌操作。目前,老灌区渠道和渠系建筑物老化问题突出,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漏水现象严重,造成水资源浪费严重。基于此,要对渠道和渠系建筑物进行衬砌操作,加强节水灌区工程的实施,建设高质量的灌区建筑物和渠道,设置合理的计量设施,最大限度地减少漏水频率。同时,要对老渠道和渠系建筑物进行衬砌操作,以有效预防渠道和建筑物出现跑水现象,减少工程损失,提升灌区渠系的水资源利用率。②实现多个渠系的高效聯合,充分提升水资源的利用率,有效改善水资源浪费现象。在社会快节奏发展的大背景下,人们在生活生产方面对水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致使水利工程灌区可用的地表水量和人们需求水量之间的矛盾越发突出[2]。为此,政府和企业要对人们的实际需求量进行分析,并结合灌区的水资源状况,制定科学有效的节水方案,规划和利用水资源,优化配置田山灌区水资源,使灌区可用水能够满足人们的生活生产需求。③水源调配。实施水源调配模式,有效解决用水矛盾,与此同时,要制定科学的用水方案和用水制度,做到超前预估、科学规划。④平整土地。展开地面灌水节水技术的前提即是要做好土地平整工序,提高土地的平整度,进而实现高质量灌水,最大限度地减少灌水时长。通常采取宽畦改窄畦、长畦改窄畦的平整方式,改善灌水的均匀性和规整性。⑤加强局部灌水。局部灌水措施的实施有3点优势:一是可以降低土壤的蒸发量,使土壤透水性良好;二是能够促使农作物根部深层吸水,加快农作物生长;三是能够节约水资源,实现节水目标。
3.2 灌区信息化建设措施
①加大资金投入。在实现田山灌区信息化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因此加大资金投入显得至关重要。大规模的资金投入单靠企业远远不够,为此应号召社会各界人士,在政府力量的引领下,构建全民共建的局面。例如,在某市的农田水利灌区建设过程中,社会公共资金投入约742亿元,占总资金的75%左右。同时,为了更深层次地加强灌区信息化建设,在加强公共财政投资的同时,还应借助PPP模式或者政府购买形式等引起更多社会人士的关注,以实现多渠道资金投入。②大力引进多种智能化技术或手段。借助计算机软件以及各种传感软件,可以构建数据模拟仿真体系,进而为田山灌区的供水提供全面可靠的数据基础。将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运用于灌区的水质检测和资源分析中,同时在建设信息化管理体系过程中,将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完美融合,为后期灌区的节水和有效利用奠定坚实基础。现代化的技术或者手段具备一定的科学性、可行性和全面性,值得被广泛运用在灌区供水方面,以进一步保障灌区的供水及用水。③更新优化信息化保障系统。灌区信息化管理保障体系建立,主要包括计算机、数据库以及通信等内容,可结合灌区实际状况对应开展相关工作,实现信息共享。完善的信息化管理保障体系,一方面能保证数据记录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另一方面会加快工作进度,实现信息共享。在构建和完善信息化保障系统时,应注意综合考虑水灾、火灾、雷鸣或者高温干燥等多方面要素,做好灌区自然灾害预防工作,以免造成不可预估的严重后果,引发经济损失。
4 结语
本文以田山灌区的实际现状为出发点,分析其存在问题并提出对应解决方案,通过强化节水措施和完善灌区信息化管理保障体系,以实现田山灌区供水高效化和科学化。此外,优化田山灌区供水计量及完善灌区的信息化建设,可实现灌区供水可持续发展,间接性地提升工程效益,提高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满足人们的生活生产需求。
参考文献
[1]戴元俊.关于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模式的探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3(7):114-115.
[2]李和平,刘培.水库灌区节水配套改造工程的施工管理探讨[J].科技展望,2017(18):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