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创课程专创融合创新模式的实践探究

2020-12-28张如意

今日财富 2020年36期
关键词:双创考核院校

张如意

本文依托“互联网+”的大背景,阐述在这一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创教育专创融合创新的现实需求,同时分析当前高职院校双创课程在开展专创融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提出高职院校双创课程进行专创融合创新模式构建的有效路径。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时代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已成为高等院校,特别是高职院校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和就业技能的一项重要手段。“互联网+”新型创新业态的出现,更为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要求。高职院校一直以培养面向生产、服务、管理一线岗位的高素质应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专业技能的培养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因此,将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是有效提升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形式之一。本文以“互联网+”为背景,重点阐述高职院校双创教育专创融合创新的现实需求,同时分析在双创课程中推进专创融合过程中存在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未来高职院校双创课程专创融合创新模式构建的有效路径。

一、“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创教育专创融合创新的现实需求

(一)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现实需求

伴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互联网+”新型业态概念的提出也赋予了创新创业新的生命和活力,这也给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然而,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实际操作过程中,许多院校的创新创业课程都仍以单纯开展理论知识教授为主要形式,无法让学生通过课程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说到底是为了改善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的就创业质量,使其拥有更好的职业发展。只有依托专业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才能让创新创业理论有的放矢,真正为人才培养服务。因此双创教育的专创融合已经成为高职院校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必然选择。

(二)高职院校双创课程建设的现实需求

随着创新创业教育在高职院校的深入推进,创新创业课程也成为许多高校的必修课程之一。但在课程的实际建设中,存在创新创业课程与专业课程之间分离的问题。多数高职院校都将创新创业课程打造成一门独立课程,或是与就业指导等相关课程融合在一起,忽略了其本身具有的与专业之间的天然关联性,这种关联性一旦被打破,创新创业课程的作用也就被大大削弱。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核心要素与专业技能培养的要素内容有诸多重叠之处,二者之间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创新创业能力的增强会进一步推动专业技能的提升,而专业技能的培养也会逐步带动创新创业能力的养成。因此,只有进行专创融合,创新创业课程才能真正拥有生命力。

(三)“互联网+”新业态下高职院校双创教育发展的现实需求

“互联网+”新业态为高职院校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提供了技术支持和发展平台,使高职院校学生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更加便捷。但只注重技术和平台,而忽略专业核心技能的引入,会严重影响高职院校双创教育的效果,也会让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项目失去生命力而夭折。因此,依托“互联网+”新业态下的高职院校雙创教育,迫切需要与专业教育进行紧密融合,从而有效避免高职院校双创教育始终停留在理论设想层面而无法落地,同时也能够更加有效地发挥“互联网+”的技术和平台孵化作用。

二、高职院校双创课程在推进专创融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专创融合程度仍处于较低水平

当前,许多高职院校的专创融合程度均处于较低水平,无法充分发挥专创融合在提升人才培养方面的作用。一些高职院校将创新创业课程设立为一门独立的公共课程,构建了相对独立的课程体系,并选派专任教师进行授课。与专业课程的分离,导致其多停留在理论教学层面,无法深入开展创新创业实践。即便偶尔引入一些碎片化的专业知识,但由于双创教师自身专业知识水平有限,专创融合的深度和广度仍然难以满足教学的需要。缺乏专业知识的融入,导致学生无法有针对性的开展创新创业理论实践,理论知识无法应用降低学生对创新创业课程的兴趣,造成课程教学效果的下降。

(二)专创融合师资队伍建设水平有待提升

创新创业课程的特殊性质,要求其任课教师既要具有扎实的创新创业理论基础,同时又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然而,由于各种因素的现实,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课程教师都很难满足这一条件。一些高职院校选聘专任教师开展所有专业创新创业课程的教学工作,这些教师具有创新创业理论基础,但缺乏对口的专业知识,很难将创新创业理论与专业知识有机结合,进而导致创新创业课程完全脱离专业,成为“纸上谈兵”的课程。而一些高职院校为了保证创新创业与专业的紧密联系,安排专业教师兼任创新创业课程。但由于专业教师通常缺乏系统的创新创业教育培训,创新创业的知识基础相对薄弱,加之收到长期专业课程教学方式的影响,很多创新创业课程变成了专业课程的第二课堂,失去了创新创业课程的特色。

(三)专创融合缺乏有效的考核机制

创新创业课程考核机制的单一化,也是造成专创融合难以有效开展的因素之一。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课程考核体系仍旧采用已有公共课程或是专业课程的考核体系进行课程考核。传统课程考核体系中的考核维度和考核标准并不能适应创新创业课程的考核需求,特别是在考察专创融合效果方面,缺少对应的考核内容和评价指标,无法有效考核课程的学习效果。缺乏有效的考核机制,会导致课程缺乏对学生的约束作用和激励效果,导致学生对课程重视程度和兴趣度下降,创新创业课程本身的效果愈加难以发挥。

(四)专创融合理念还需进一步深化

专创融合是否能够在创新创业课程中得到深入开展,其关键还是在于专创融合的课程建设理念在高职院校课程建设中的贯彻程度。虽然很多高职院校都开始倡导在课程建设中开展专创融合,但在操作层面仍然只是简单的课程体系叠加,并未形成系统完善的专创融合机制。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很多高职院校对专创融合的理解还不够深入。专创融合起始于创新创业课程,但不仅限于创新创业课程,它应当贯穿整个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只有从课程标准、教学大纲、课堂设计、评价考核、师资建设等多环节共同推进,构建系统完善的专创融合机制,专创融合模式的推进和实施才能得到真正的保障。

三、高职院校双创课程专创融合创新模式构建的有效路径

(一)健全完善高职院校的专创融合机制

专创融合模式在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课程中得到贯彻落实的一个必要条件就是构建完善的专创融合机制。完善的机制建设,不仅能够保障专创融合模式的有效实施,让涉及到相关部门和人员各司其职;同时,也能够起到监督和规范的作用,从而保证创新创业教育实现可持续的发展。构建完善的专创融合机制,一方面要建立協调多方的校内管理部门,或是基于创新创业指导中心、创新创业独立教研室等已有机构,增加专创融合的统筹推进功能,利用大数据平台等方式,整合协调校各方资源,推进专创融合;另一方面构建科学完善的制度保障体系,针对专创融合在创新创业课程中推进的需求、创新创业课程与专业课程之间的关系等内容进行规定和解释,明确任务和要求,使专创融合能够拥有持续发展的外部支持。

(二)创新高职院校的专创融合课程体系建设

创新专创融合课程体系的建设,一方面要打通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与专业课程之间体系的壁垒,使课程体系之间实现有机衔接,以实现深化专创融合的目的;另一方面则是要拓宽专创融合在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的融入范围,将专创融合覆盖高职院校所有的创新创业教育形式中,巩固专创融合的效果。在创新专创融合课程体系建设过程中,一是要加强创新创业课程的针对性。针对专业群设计创新创业课程,采用项目化形式,将专业问题转变为创新创业课程实践案例,借助信息化教学手段,利用创新创业理论知识和技能解决专业实际问题,从而达到学习和掌握创新创业技能的目的。二是提升专业课程的创新性。通过将一些创新技巧引入教学方法中,利用在线教学资源的丰富形式进行演示和教学,尝试引导学生通过使用一些创新方法来开展专业学习,在创新专业课教学的同时,引入创新方法的学习。此外,也可以通过职业技能大赛、创新创业大赛以及各种专业和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开展专创融合。

(三)强化高职院校专创融合的师资力量

专创融合师资队伍的建设水平直接影响着创新创业课程专创融合模式的教学效果。要想打造一支业务过硬、特色鲜明的专创融合师资队伍,就要充分利用团队教学的形式,构建由创新创业教师、专业教师和企业指导教师组成的联合教学小组。教学小组以联合教学的方式开展创新创业的课程教学,由创新创业教师现场组织课堂教学,同时通过远程教学、直播教学、实时互动等信息化手段将专业教师和企业指导教师同步带入课堂,共同完成课堂教学,从而实现“1+1+1>3”的效果。此外,联合教学小组在日常教研中,通过分享教学经验、交流教学心得等方式,相互借鉴彼、取长补短,自身的业务水平也得到提升。

(四)优化高职院校专创融合的考核体系

完善健全的考核体系是对专创融合教学效果最直观的检测。然而,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课程考核体系,仍然沿用传统的考核评价方式,缺乏对专创融合模式下创新创业课程核心知识和能力教学效果的评价指标,并不能适应专创融合模式创新创业课程的考核评价需求。因此,要优化已有的考核评价体系,针对创新创业课程的考核要求,调整考核的维度和评价方式,引入侧重能力评价的标准和模型,使考核体系更加多元和灵活;注重对解决问题能力、创新研发能力的动态性考核,重点考察课程教学内容在实践应用中的效果,同时可以引入专业课考核体系的一些考核评价维度和方式,提升考核结果的信度和效度。此外,要重视对考核评价数据的分析,利用大数据分析平台开展对教学效果的多维度分析与解读,了解创新创业课程在推进专创融合过程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不足之处,以便于课程进行进一步的完善。

(作者单位: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项目基金:天津市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2019年度重点课题《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课程专创融合模式的实践研究》(2020—3079)。

猜你喜欢

双创考核院校
“四大板块、六大支撑” 协同式“双创”教学模式研究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恩施市 “四变”树考核新风
360度考核的自我校正机制
山西省级双创示范基地总数达27个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职业院校“双创”教育辨析:基于现实审视与理性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