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深处大海情
2020-12-28钟海轩
钟海轩
一
夏河,地处甘肃省西南部、甘南藏族自治州西北部,距离北京直线距离近1400公里,选择最快捷的交通方式也要7个小时才能抵达。
从夏河县城一路向北,驱车30多公里,随着车子愈发“力不从心”地爬坡,人也隐隐感到胸口开始发闷。翻过一个山口,视野忽然开阔了许多,碧绿如茵的甘加草原得见真容,海拔计显示:3059米。
走进甘加生态露营地,蓝天白云下,一座座洁白的帐篷错落有致,远远望去,犹如青山碧草间开出的朵朵白花,石板步道穿梭其间,一同扮靓着广阔草原,成为甘加秘境景区内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与一般的帐篷不同的是,营地内的帐篷全都悬空而立。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国海油)派驻夏河县挂职干部、夏河县委常委、副县长张健解释道:“甘南的生态比较脆弱,为了保护草地,帐篷采用一体化可调节地台形式。我们在海上注重生态环保,来到这里也要讲究生态环保。”
帐篷内部,具有民族特色的裝饰与摆设,让人感受到浓厚的藏族风情。张健指着洗手间的地漏介绍,营地采用先进的污水处理系统,所有的生活污水经过三级沉淀后可以直接灌溉草场,一点儿问题没有。
这个由中国海油援建的露营地,每年可以给当地带来400万元的收入,除了门口醒目鲜明的红蓝相间标识之外,内部处处留下了中国海油的印记。
朵朵帐篷花,不仅装点着甘加草原,也装点着夏河县百姓的美好生活。大海与草原的牵手,给这片风光秀美的土地又增添了别样的精彩。
二
“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过去,包括夏河县在内的甘南藏族自治州旅游资源虽然丰富,但受限于地理位置及经济发展状况,旅游资源尚未得到充分开发,尤其是在旅游配套设施方面有待完善。
位于夏河县甘加镇的甘加秘境,占地131平方公里的景区内,分布着八角古城、作海寺、白石崖寺、达里加山等自然和人文景观16处,最佳游玩时间是2—3天。由于周围食宿等配套设施不足,酒店宾馆位置较远,游客大多在这里逗留一天,游玩也大都是浅尝辄止。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如何让这些美丽风光留住游客,鼓了夏河人民的钱袋子?
桑科草原、拉卜楞寺、阿万仓湿地、河曲马场、尕海湖、冶力关……2018年,一条名为“九色甘南行”的旅游专线在当年5月正式推出。
“在这里,你可以静赏山林意蕴,感叹自然的鬼斧神工,深入牧民家庭,体验藏族人民的生活乐趣。”7个批次共300余名中国海油员工及家属参与其中,并在朋友圈里“贩卖”甘南美景,为当地带来直接经济效益百万余元。
在此基础上,一项新的旅游扶贫计划开始酝酿:试点建设特色旅游帐篷营地。
大量调研后,这一计划得到企地双方的共同支持。2019年7月,甘肃省夏河县甘加秘境景区建设甘加营地项目正式审批通过,中国海油出资900万元负责先期建设,所属配餐公司承担营地建设任务,建成后向夏河县人民政府“交钥匙”。
三
尽管拥有14年营地建设及运营经验,建设足迹遍布海内外,但在草原及景区内施工,配餐公司依然慎之又慎。
在营地勘测和设计初期,综合考虑营地与景区景观的统一性、环保性、功能性、经济性等因素,配餐公司将营地建筑设计为帐篷式风格。
工程建设经理祝自力介绍,营房均采用无毒无害的环保材质,且具有良好的隔热、阻燃、透光、保温等多种功能,整体结构为钢架结构,有助于快速安装、反复搭拆、重复利用,最大程度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蓝图绘就,正当营地建设项目组准备大展身手时,一种新型冠状病毒突如其来。
决战脱贫攻坚的号角早已吹响,营地建设不能停。
今年3月,经过现场调研、实地勘测、施工组织设计、人员和物资动员等工作的有序推进,并克服新冠肺炎疫情的不利影响,甘加营地正式开工建设。
彼时,草原上依然覆盖着皑皑白雪。
由于整个镇子没有一个住宿的地方,乡政府原本协调了5间小房子给项目组临时居住,距离营地大约4公里,项目组合计了一下,4公里太远了,不如住在营地附近的村子里面,走着路就能去干活儿,方便。
四
道吉才让家住夏河县八角古城卡尔囊贡玛村,是典型的康巴汉子,勤劳能干,为人热情。经村委会推荐,道吉才让家房子比较大,可以腾出一间租给项目组使用。
道吉才让立刻将最大的房间收拾出来,他们一家4口则挤住在偏房内。
祝自力看到道吉全家挤在偏房,于心不忍,有点犹豫。
道吉才让用不太流利的汉语说:“海油人好,为我们造福,一定要住在这里!”
盛情难却,项目组入住道吉家中。
道吉才让家里每逢做酥油茶、油饼之类的美食,总不忘给项目组的同事送一些。接过热气腾腾的美食,祝自力和项目组的同事感动不已,连连向他道谢。道吉才让总是说:“不要客气,我们是一家人!”
道吉才让家里有农用车,所以承包了营地搭建土石方的活儿,每日和几位村民早出晚归,忙得不亦乐乎。
建造现场的15个长期工都是项目组从八角村招聘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祝自力说,来这里之前,项目组就定下了一个基调:坚持用工本地化。
这个决定的做出,使许多当地村民摆脱了因疫情带来的困境。自筹备阶段起,营地为当地村民带来近40万元的收入。
一张照片或许可以为证:一对藏族夫妇相互依偎着,头上戴着黄色安全帽,身后是正在建设中的营地。尽管衣服上布满了污渍,但他们面对镜头时的开怀大笑,感染人心。
“自从营地开建,我们两口子就在建造场地打工,每天有300元的收入,还能就近照顾家。”当地村民久西吉夫妇俩说。
过去,夫妻二人仅靠打零工生活,上有70多岁的老人需要照顾,下有两个孩子正在上学,日子过得有些艰难。因为疫情,他们无法出去打工,失去了收入来源。营地开工建设后,久西吉在建造场地负责勤杂,爱人老杨挖土方,都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
项目组的到来,不仅仅给八角村村民带来了稳定的收入,更带来了能够安身立命的技能。
藏族小伙儿桑吉杰布从没想过自己的双手除了放牧,有一天还能持起焊枪,为帐篷“搭骨架”。
“很多当地人一开始什么都不会,我们慢慢地让他们学着做一些技术性工作,比如电焊。”祝自力说。
随着营地建设进度一天天向前推进,慢慢地,桑吉杰布已经能够熟练地将帐篷支架焊接在一起,看着它们在自己手中变得成形稳固,成为帐篷的坚实“骨架”。
五
今年8月,在喜庆热闹的甘南藏族自治州民间传统节日“九色甘南香巴拉·拉卜楞香浪节”开幕之际,甘加生态旅游露营地正式开营,一把金色的钥匙由中国海油交到夏河县人民政府手中。
对于张健来说,突然生出了一种“吾家有女初长成”的自豪感,自己看着一天天长大的“孩子”出嫁了。
从3月开工到8月投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他和这片草原一起见证了朵朵帐篷花的拔地而起、迎风而立,更见证了项目组如何融入当地,将中国海油项目管理的理念和经验带给他们。
在这里,除了肤色晒成了当地人的模样,项目组成员的生活也已完全高原化。
村里沒有洗澡的条件,他们就一周跑一趟县城的澡堂;高原昼夜温差极大,即使是6月,电热毯也得整宿开着;几乎每天下午,施工现场都会刮起大风,所有高空作业都只能在上午抓紧进行……
尽管条件艰苦,但他们不以为意,用安全管理员张文斌的话说:“别人都能过,咱有啥不能的?”
回忆起高原生活的点点滴滴,祝自力十分感慨。“当我们真正进驻到八角村,和当地人同吃同住在一起的时候,我不再把这仅仅当作一份工作,更多的是一份内心的责任。”
“营地建设期间,小祝的媳妇出了车祸,胳膊脱臼了。小祝只请了5天假,媳妇还没出院他就返回来盯项目。”一旁的村民说道。
张健深知项目组的不易:“项目组刚来那会儿,是草原上最冷的时候,他们还是有一些情绪波动的。我作为挂职干部,也要与他们站在一起,干在一起。”
2019年8月,张健来到夏河县挂职。能够亲身参与脱贫攻坚收官之战,他一直将这项工作作为光荣而神圣的使命。
每逢节假日,张健都会前往营地,自掏腰包给项目组送去日用品,与他们一同吃住,了解项目进展,协调各种事项。建设期间,他与项目组并肩作战,往营地跑了近30次。
营地由25个帐篷营房、休闲活动区、服务管理区及其他附属设施组成,占地面积66736平方米,建筑面积1465平方米。如此大的工程量,项目组仅用了4个多月的时间就基本完工了,安全、质量一个都没有少。
这种中国海油速度给当地政府留下了深刻印象。
甘肃省省委组织部部长对营地给予了高度赞誉,用“四个一流”来形容营地:设计一流、选址一流、建设一流、用料一流。
夏河县县委书记曾经表示,像这么大的一个项目,在本地如果没有两年的时间连想都不敢想。中国海油人用了4个多月的时间就建起来了,创造了夏河县的一个奇迹。
六
凭借前期的有效宣传及“香浪节”活动吸引来的客流,甘加营地一经开营便迎来开门红,不少露营爱好者和游客预订了营地房间。
“营地配套设施和服务完善,房间设计和布局富有特色,推开窗就能看到崖壁、草原、古城和遍地野花,充满高原露营的独特魅力。”游客赵女士说。
开营后,久西吉夫妻二人都继续留在营地工作,一个做保安员,一个做保洁员,俩人月收入5000多元。久西吉每天都乐呵呵的:“今年我俩在家门口有了工作,而且我大女儿考上了甘南师范大学,真是三喜临门!”
像久西吉夫妻俩一样留在营地工作的村民不在少数。
卓么杰是夏河县一间小店铺的店主。用经营店铺的收入养活一家人,生活并不富裕。
甘加营地落成后,他把店铺交给妻子经营,自己前来应聘保安的岗位。如今,他每日穿着整整齐齐的保安服,精神抖擞地安排车辆停放,搬运行李,在营地巡逻。
营地还为当地带来了更多的客流,卓么杰家小店铺的生意也因此愈发红火。
22岁的藏族姑娘玉珍家住八角村,2019年毕业后一直从事护理方面的工作。听说村里新建了一个旅游营地,她就利用假期前来参观,一下就被营地吸引,萌生了在这里工作的念头。营地开始招聘员工后,她应聘成为一名前台接待员。
“我非常喜欢这里的环境,喜欢这份新工作,在这里我能认真工作,快乐生活。”在团队的帮助下,玉珍还学到了很多民宿运营、接待沟通、茶艺插花等技巧。
“营地盈利后,我们将从净利润中拿出一部分注入村集体经济,作为兜底保障。村子里失去劳动能力的村民也能通过家门口的项目产生的收益,得到基本生活保障。”张健说。
营地带来的效益远不止于此。
“甘加营地的建设突破了夏河县多年来生态旅游发展中存在的形式雷同、服务单一以及‘留不住游客、留不住消费的困境。”在营地竣工之际,夏河县人民政府给中国海油写来了一封感谢信,“甘加营地以其特色化搭建模式、多样化服务功能,为夏河县旅游产业提供了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思路和新模式,为全县旅游产业发展起到示范带动作用。”
七
在甘加营地开营仪式上,夏河县县委副书记、县长张志红对中国海油一直以来的帮扶致以由衷的感谢:“自建立帮扶关系以来,中国海油时刻心系贫困群众,心系夏河发展,在产业培育、劳务输出、民生共建等方面倾注了大量心血。”
中国海油与夏河县的牵手始于2011年底。9年来,大海时刻惦念着高原——
畜牧业是夏河县的主要产业。中国海油积极扶持合作社发展夏河高原奶牛繁育以及牦牛高效健康养殖。
在夏河县牙利吉办事处阿纳扎西牦牛养殖专业合作社,中国海油帮扶的优质种牦牛成功繁育出多头小牛,给合作社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
牧民在放牧转场途中,住房安全很难得到保障,中国海油为牧民购置了1100余套帐篷。
为改善牧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推动农(牧、藏)家乐产业发展,中国海油出资修建2座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乡级敬老院和幼儿园各2座,实现“老有所依”“幼有所育”。
从高原到大海,时空隔不断企地之间的情谊。
2018年春节期间,6000斤夏河县的牦牛肉、藏羊肉跨过山和大海,被送到中国海油22座海上平台和1座陆地终端,成为1300名海油员工餐桌上的美味佳肴。
这是中国海油为了推广夏河县当地企业生产的肉制品,带动建档立卡户脱贫致富的方式之一。
夏河县当地的牦牛和藏羊是具有较高营养价值的高品质食材,但由于口感粗、价格高,在全国大范围推广比较困难。
中国海油利用内部3200名厨师、160名中高级营养师及外部长期合作的十几名国家级烹饪大师资源,对牦牛肉和藏羊肉的加工方法及菜品进行研发,改善产品口感,让夏河牛羊肉得以走出高原。
安多手撕牦牛肉、卤汁牦牛肉、三菇牦牛肉酱……在中国海油扶贫体验中心以及“智选商城”电商平台,这些来自夏河当地企业生产的牦牛肉干、风干藏羊肉等深加工产品销量良好,深受好评。
……
2019年4月,曾是“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之一的夏河县,摘掉了贫困县的帽子。甘加营地的落成不过是“扶上马,送一程”,将大海的深情厚谊持续播撒在这片草原深处。
在奔向小康的路上,一个美好的未来正在召唤着夏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