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质量提升路径探索
2020-12-28王小莉张桁嘉王宁
王小莉 张桁嘉 王宁
[摘 要]随着全面从严治党向高校基层延伸,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规范化建设不断完善。如何激发大学生入党积极性、使党员教育入脑入心、发挥党员先锋示范作用,成为促进学生党建高质量发展的新课题。切实推进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质量提升,就必须着力于提升入党启蒙教育实效、完善党员教育培养体系、创新学生党建工作模式、强化党员先锋示范作用。
[关键词]新形势;高校学生党建;质量提升;路径
[中图分类号] D2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928X(2020)12-0055-03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向高校基层延伸,《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党建工作标准》(以下简称《标准》)的印发进一步推进了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事关党对高校的领导,决定办学育人方向,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抓手之一,也是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途径。新时代要求始终把学生党建工作放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后继有人的战略高度全盘考虑,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1]与此同时,我们也需要看到当前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仍面临一定的困难与挑战,必须贯彻落实党中央有关指示精神,聚焦青年学生入党积极性有待提升、党员发展环节缺乏统筹规划、党员骨干示范引领不强等问题,完善工作路径,有效提升高校学生党建系统化、科学化水平,不断提升学生党建质量。
一、当前高校学生党建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原因分析
(一)学生入党积极性还不够高。发展学生党员是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重要任务。高校在提升大学生入党积极性方面,做了很多有益探索,如抓住新生入学的关键时期,加强入党启蒙教育等。但我们仍要看到,大学生中实际递交入党申请书学生的比例仍然有待提高,促进学生的入党意愿向递交入党申请书的行为转化工作还有待加强。此外,少部分优秀学生由于担心入党时间跨度长,学业繁重,担心影响学业等因素,也存在入党积极性不高的问题。
(二)学生党员发展与培养环节仍存在薄弱环节。近年来,由于本科生党员发展数量大幅减少,学生党建工作的重心已经从党员的教育与管理延伸到入党启蒙教育。面对这一新变化,一些基层党组织仍未及时调整工作重心,仍然将党建工作狭义地理解为发展党员,没有重视入党申请人和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前的教育培训问题,尚未形成针对性的教育培养和管理体系。一些党组织对党员教育培训重视不够,流于形式,培养质量不高,致使少数入党积极分子和个别党员对应知应会的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不熟悉、不掌握,入党动机不明确,信念不坚定,损害党员队伍的纯洁性。
(三)学生党员先锋示范作用发挥还不够充分。高校学生党员是大学生中优秀群体,应具有较强的引领与示范作用。但在实际工作中,仍然存在部分学生党员入党前后表现不一致,不注重理论学习,思想松懈,降低自我要求等现象;也有部分学生党员表示对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存在困惑,不知如何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如有数据显示,4.1%的大学生党员承认入党前能以党员标准要求自己,入党后逐渐放松对自己的要求;1.4%的人认为自己入党前后都没有很好地以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2]
(四)党员教育不够入脑入心。长期以来,入党申请人教育、入党积极分子教育、发展对象教育、党员教育各环节之间缺乏统筹规划,导致了部分党员教育内容存在重叠、学习衔接不畅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党员教育的实效性。同时,我们也要看到,现今信息通信技术渗透到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传统的理论学习和组织生活形式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当代大学生的需求,如学生反馈有些党员教育的方式方法与青年脱节,授课方式陈旧,触及现实问题少;有些党员教育没有考虑培训对象层次及专业等等,存在“一刀切”“一锅煮”的现象,即“入眼入耳易,入脑入心难”,导致教育收效不大甚至有形无实、有花无果。
(五)学生党建工作的保障体系不够完善。一是学生党支部落实党建工作不到位。《标准》从领导体制、教育培养、发展党员、作用发挥和条件保障6个方面20条细则对学生党建工作标准予以详细规定,强调学生党建工作的标准化和规范化。但在学生党建工作的具体实践中,仍然存在“重学业、轻党建”的现象,对上级党组织布置的工作任务执行力度不足,流于形式。学生党建的标准化、规范化方面仍然存在诸如组织生活不规范、相关台账记录不规范、党员发展材料临时突击、“三会一课”没有按期组织、高年级研究生党支部存在“空巢”等。二是学生党支部书记的业务能力存在短板弱项。有研究者指出:“高校党建工作队伍的年轻化,存在经验不足、缺乏相关专业知识培训和流动性强等问题,不能根据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及时调整工作方式,导致工作成效不理想,影响了高校党建工作整体质量的提升。”[3]在高校中,不少学生党支部书记由学生来担任,由于学生学业负担重,业务掌握不熟练,流动性大,存在一定的不稳定性,如何更好地选拔、培养学生党支部书记,是维持学生党支部良性运转亟待解决的问题。调研中发现,部分学生党支部书记在理论宣讲、党员发展、党员日常管理等方面存在业务水平不高、基本工作掌握不到位的情况,从而导致在开展学生党建过程中容易产生各类问题。
二、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提升质量的路径分析
(一)聚焦提升入党积极性,构建入党启蒙教育体系。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4]入党启蒙教育是高校学生党建的源头性工作,科学构建课程教育为主体、微党课教育为辅助、主题教育实践为支撑、朋辈示范教育为补充的多层次入党启蒙教育体系,能够有力激发青年学生入党的积极性。一是完善入党启蒙培训体系,落实教育培训规范化。在厘清入党启蒙教育内涵的基础上,高校可以找准关键期,在新生教育周开设入党启蒙专题教育,邀请党政领导力量为新生讲授“第一次党课”,让学生切身感受中国共产党是具有坚定信仰的政党。二是打造入党启蒙教育金课,提升入党教育吸引力。大学生群体是新媒体等技术的积极践行者,喜欢采用微视频等方式开展学习,高校可以充分运用动画制作、数字影像合成等一系列影像制作技术,制作校史校情、朋輩榜样、入党程序等系列入党启蒙教育微党课视频。三是开展新生主题教育活动,营造校园党建文化氛围。将入学适应教育与理想信念教育前置,开展新生骨干训练营,举办新生成长学校,开展参观爱国学生运动与英烈图片展、观看红色舞台剧等文化育人活动,积极营造校园党建文化环境。
(二)聚焦统筹党员发展工作,完善党员培养教育举措。高校应逐步打通党员培养教育“全链条”,加强工作指导,树立品牌效应,有效提升党员培养教育的实效性。一是完善平台建设,贯穿培养教育全过程。建立分层、分类的培养教育体系,打造“入党教育在线培训平台”,教育引导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和党员等群体深入了解党的历史,严格遵守党章与党纪党规,提升党性观念和党性修养。二是制定文件规范,加强基层组织工作指导。结合学生党支部特点,注重工作指导,如每月发布学生支部组织生活指导意见,确定必学内容,提供学习材料链接,为学生支部开展组织生活提出指导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强的指南。根据学生党员发展的特点和实际情况,编写《发展党员工作指导手册》《组织生活和“三会一课”指导手册》等,为学生支部书记提供实用性流程图和相关文件的填写范本。三是依托对标争先,培育基层党建品牌项目。围绕“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四史”学习教育等主题,以微党课制作、文化艺术作品创作和专题组织生活等教育形式,打造学生党支部建设“特色品牌”,以凝聚支部力量、彰显党员活力,切实提升学生党支部工作有效性。
(三)聚焦强化党员示范引领,发挥党员骨干领头雁作用。青年学生更容易在青年群体中找到共鸣,优秀的学生党员是大学生可见可学的榜样和典型。建立交流机制促进共同提升,创设平台引导党员率先垂范,有利于积极影响大学生整体风貌。一是开展系统性培训,夯实党务工作能力。为提高党支部书记队伍的学习能力和履职能力,应定期开展学生党支部书记培训,侧重提升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推动党支部的标准化建设;开展学生支部书记论坛,侧重为支部书记创造良好的交流和展示平台,推动学生党建工作创新;开展“红色大课堂”暑期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党员骨干身体力行,知行合一。二是建立学生支部书记联合会,加强党建沟通交流。学生党支部书记需要一个沟通交流、相互学习、团结奋进的平台,以凝聚活跃、有创新能力的党员骨干力量,从而推动学校各项学生党建工作落实落地。如以联合各学院学生党支部书记为基本工作任务,成立学生党支部书记联合会,配合建设学生党建平台,协助开展校级学生党建活动。三是创造展示平台,提升党员示范效应。“抓好党员队伍,发挥好先锋模范作用,使之充满激情、富于创造、勇于担当。”[5]如推动党员争做服务先锋,在学生社区主动亮相,为新生提供学业帮扶等党员服务活动;鼓励党员争做理论学习表率,通过入党启蒙教育微党课、十九大主题微党课、党员TALK,展示党员骨干理论学习成果;带领党员骨干深入基层开展政策宣讲、基层调研、文化下乡等实践服务活动,了解国情社情民情,增强服务群众意识;激励研究生党员争做奉献榜样,引导毕业生党员扎根祖国基层,为祖国发展事业作出贡献。
(四)聚焦激发党建工作活力,推进智慧党建平台建设。新时代大学生是互联网的“原住民”,无处不网、无时不网的行为特征已经让网络空间成为学生党建工作的重要阵地,建立党课平台、党务系统、党建公众号等平台,能够切实提高党建工作影响力。一是推进党建信息化,创新智慧党务模式。利用信息化进行分析评价,以提高党建管理效率,及时指导党建工作不断完善,如不少高校建立党建e家平台,通过网络平台以及小程序设计,宣传组织生活、主题党日活动,开展民主评议党员、进行党费缴纳等事项,建立党員一站式服务网络社区,提升党建活力,将党建工作向智慧党建推动。二是贴近学生特点,创新网络微党建模式。将传统党建工作与网络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建立符合学生特点与需求的网络教育平台。如建立学生党建慕课平台,开设《信仰起航·入党启蒙微党课》《卓越领航·青年党员讲党课》《先锋示范·党员TALK》专栏,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主题,打造有颜值、有温度、滴灌式、入脑走心的党建慕课。三是唱响主旋律,形成网络党建文化氛围。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建立学生党建类微信公众号,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多角度加强党的宣传。面向非党员学生群体,开展“入党早知道”专题推送宣传,使大学生在全方位感知和感悟中,加深对党的认识和认同,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建立党建学习新媒体矩阵,针对学生在入党过程中遇到的现实问题和困惑、当前形势与政策、时事学习热点等进行宣传教育,做好正面引导工作。
参考文献
[1]黄蓉生,樊新华.新时代高校辅导员创新学生党建工作的思考[J].高校辅导员,2019(1):7—13.
[2]张国宁,鲁燕.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理论导刊,2016(11).
[3]吴黄懿等.新时期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1): 21.
[4]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9.
[5]李宋.浅谈如何推进党支部建设全面进步全面过硬[J].上海党史与党建,2020(10):60.
本文系2019年同济大学研究生教育研究与教改重点课题“‘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背景下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创新研究”(课题标号:ZD19010104)阶段性成果;2020年度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项目“高校院系党组织党建质量评价研究”(项目编号2020科技04-112)阶段性成果
作者王小莉系同济大学党委学研工部副教授,张桁嘉系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助教,王宁系同济大学党委学研工部讲师
责任编辑:丁 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