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海洋强国思想内在要素及其关系探析
2020-12-28蔡勤禹姜志浩
蔡勤禹 姜志浩
[摘 要]新时代海洋强国思想包括:维护海洋权益,发展海洋经济,发展海洋科技和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四要素之间存在着紧密联系,维护海洋权益是发展海洋经济、海洋科技、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前提保障,发展海洋经济是物质基础,提高海洋科技是发展动力,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是价值取向,这三者之间存在着耦合互动,反过来推动海洋权益的维护。
[关键词]新时代;海洋强国思想;内在要素;关系
[中图分类号] P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928X(2020)12-0039-06
海洋强国思想是系统性理论体系,它包括维护海洋权益、发展海洋经济和海洋科技,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四个要素。海洋强国四个要素虽各有其所属范畴和内涵,但它们相互之间又是“双循环”结构:第一重循环是维护海洋权益为“发展海洋经济、推动海洋科技创新、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提供战略空间,而后三者的发展也反过来推动海洋权益的维护;另一重循环是海洋经济、海洋生态和海洋科技三者耦合互动,形成相互促进的紧密联系。目前,学界围绕海洋强国战略与理论研究的成果较多,但对这一思想包含的四个要素的作用及其内在关系进行深入分析的较少。本文主要分析海洋强国思想的四要素,探讨它们对于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作用及其之间的关系,为我国早日建设成海洋强国贡献一份力量。
一、维护海洋权益是建设海洋强国的前提保障
在海洋强国思想中,维护海洋权益位于基础性、前提性地位:一方面,维护海洋权益是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国家安全的应有之义;另一方面,维护海洋权益是发展海洋经济、海洋科技、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基礎,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前提。同时,发展海洋经济、推动海洋科技创新、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也为维护海洋权益提供重要支撑。
首先,维护海洋权益是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国家安全的应有之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海洋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1]建设海洋强国作为重大国家战略,融合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进程,统一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之中。目前,我国海上合法权益遭到争夺,周边国家纷纷抢占海上资源,我国与周边8个国家存在海洋划界争端。[2]据统计,我国伸张主权的南海岛礁中,越南占据28个,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文莱分别占据7个、3个、2个、1个。[3]面对维护海洋权益的现实困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维护自身的领土主权和正当合理的海洋权益,是中国政府必须承担的责任。”[4]可以说,维护海洋权益就是维护我国生存和发展的战略空间。
其次,维护海洋权益为发展海洋经济、推动海洋科技创新、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提供保障。海洋权益主要包括“领海、大陆架、毗连区、专属经济区”等国家管辖海域主权权益,[5]还包含一国在公海、极地海洋等地的经济、交通、安全、文化、科学研究等权益。[6]要推动海洋强国战略走向深入,既要维护我国主权范围内的海洋权益,又要维护我国海洋管辖范围外合理的海洋权益。面对我国海洋权益维护的复杂形势,中国坚持“维权与维稳”并重,致力于通过和平方式处理同有关国家的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争端,奉行“主权属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方针政策,推动海洋国际合作,寻找利益交汇点和共同点,既体现了“人类海洋命运共同体”的价值情怀,也是当前维护海洋权益最实际有效的做法。这一做法不仅为解决世界海洋争端提供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更为海洋生态、科技和经济发展提供稳定的国际环境和战略空间。
最后,发展海洋经济、推动海洋科技创新、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是维护海洋权益的重要抓手。习近平总书记于2015年在博鳌亚洲论坛的主旨演讲中指出:“要加强海上互联互通建设,推进亚洲海洋合作机制建设,促进海洋经济、环保、灾害管理、渔业等各领域合作,使海洋成为连接亚洲国家的和平、友好、合作之海。”[7]2015年,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二十一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强调将“海水养殖、远洋渔业、水产品加工、海水淡化、海洋生物制药、海洋工程技术、环保产业、海上旅游”等涉海领域作为合作重点。[8]可以看出,海洋经济、海洋科技、海洋生态是海洋开发的重点,我国首倡的“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海上丝绸之路”就是力图在海洋经济、科研、环保等方面加强与沿线国家的交流合作,实现利益共享、增强彼此互信。在实现合作共赢的同时,实现各国海洋权益深度融合,拓展我国的“蓝色朋友圈”,提高我国的“蓝色话语权”,实现我国海洋权益维护效果的最大化。
要言之,在海洋强国思想中,维护海洋权益和发展海洋经济、海洋科技、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之间互为条件,形成紧密的内在逻辑关系。
二、发展海洋经济是建设海洋强国的物质基础
海洋经济直接体现一个国家对于海洋的开发能力,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海洋科技、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等海洋事业发展的物质基础。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海洋强国战略谋篇布局之初,就强调要“努力使海洋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9],体现出对海洋经济的期待。海洋经济日渐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根据《2019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我国海洋经济总产值已经超过8.9万亿元,同比增长6.2%,增长幅度相较国内生产总值高0.1个百分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也达9.0%。[10]在海洋强国思想中,海洋经济起到串联“发展海洋科技、保护海洋生态”的关键作用。
在我国建设海洋强国的过程中,发展海洋经济是海洋科技发展的重要导向。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既要保持传统产业优势,又要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海洋新业态作为海洋经济发展的主攻方向,这就需要突破科技瓶颈,从而为海洋科技提供市场需求。国家海洋局2008年颁布的《全国科技兴海规划纲要(2008—2015年)》规定:为“促进产业升级、培育新兴产业、促进海洋经济从资源依赖型向技术带动型转变”,将“海洋关键技术成果的深度开发、集成创新和转化应用、海洋装备技术的发展”作为科技兴海的重点任务。[11]2016年国家海洋局和科技部联合颁布的《全国科技兴海规划纲要(2016—2020年)》将加快高新技术转化作为重要任务,着力推动“海洋工程装备制造高端化”“海洋生物医药与制品系列化”“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规模化”等海洋产业发展。[12]2017年,国家发改委、国家海洋局发布的《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中,对海洋科技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强调“海洋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由2015年的2%增长到2020年的2.5%,“海洋科技成果转化率”由2015年的50%增长到2020的55%。[13]同一时期,国家科技部、国土资源部、水利部联合颁布《“十三五”海洋领域科技创新专项规划》,突出发展海洋经济对“海洋新技术、新装备、新产品”的迫切需求。[14]可以说,正是海洋经济的发展带动了海洋科技攻关、海洋科技人才的培养。
高质量发展的现代海洋经济体系赋予建设绿色可持续海洋生态体系新的内涵。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海洋高质量发展和海洋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他指出:“海洋是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要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完善的现代产业体系、绿色可持续的海洋生态环境,为海洋强国建设作出贡献。”[15]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建立海洋现代产业要求海洋产业结构优化,以及海洋经济发展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减少海洋生态破坏,深化了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发展内涵。“十三五”规划提出“优化产业结构”,将“发展远洋渔业,推动海水淡化规模化应用,扶持海洋生物医药、海洋装备制造等产业发展,加快发展海洋服务业”等作为壮大海洋经济的重要任务。[16]根据国家海洋局发布的《2019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我国海洋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海洋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4.2%、35.8%和60.0%。[17]我国海洋经济从发展方式上来说,呈现出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特点;就海洋经济结构而言,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呈现出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不断扩大的特点。
高质量发展的海洋经济对海洋科技发展提出新的目标和要求,海洋科技的发展又反过来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海洋经济与海洋科技的发展又共同作用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三、发展海洋科技是建设海洋强国的动力源泉
发展海洋科技是建设海洋强国的动力源泉。“科技创新是核心,抓住了科技创新就抓住了牵动我国发展全局的牛鼻子。”[18]海洋科技不仅是提高海洋探索能力、拓展海洋经济广度和深度的关键,更是推动海洋经济良性发展、加快海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突破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瓶颈的决定性因素。
首先,发展海洋科技是海洋经济突破海洋开发空间限制的动力。进入新時代,中国面临着如何实现海洋经济突破,如何探索海洋未知领域、开拓海洋经济发展新空间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深海蕴藏着地球上远未认知和开发的宝藏,但要得到这些宝藏,就必须在深海进入、深海探测、深海开发方面掌握关键技术。”[19]目前,世界范围内掀起深海科技发展热潮,围绕深海勘探装备、深海观测网络、深海作业等加快海洋科技布局。[20]近年来我国在深海开发、探测等方面加大科研投入,“蛟龙号”载人深潜器、深海自持式剖面浮标“浮星”、“海马号”4500米级遥控潜水器等海洋科研成果相继取得突破,对于提高我国深海开发能力、拓展我国海洋经济活动空间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推动海洋科技创新对于推动海洋经济发展、加快转变海洋经济发展方式具有重要意义。海洋产业按照技术标准可以划分为三类,一是20世纪60年代之前兴起的以海洋捕捞、运输、制盐业为代表的传统产业;二是20世纪60年代至21世纪初由于科技进步而发展起来的以海洋油气业、海洋药物等为代表的新兴海洋产业;三是21世纪兴起的以深海采矿、海水综合利用等为代表的对高新技术高度依赖的未来海洋产业。[21]海洋科技进步推动海洋产业结构革新,促进海洋经济发展。2013年8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大连视察时指出,“加快培育海洋工程制造业这一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提高海洋开发能力,使海洋经济成为新的增长点”[22],体现了对于依靠海洋科技突破海洋经济发展瓶颈和障碍的谋划与思考。随着我国海洋科技产品供给的增加,以海洋工程制造业、海洋药业、海洋能源、海底矿藏开采等为代表的海洋新兴战略产业加速布局,海洋科技对于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日益明显。
发展海洋科学技术是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在建设海洋强国思想中,中央始终将发展海洋科技作为突破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监管、治理科技瓶颈的重要手段。2015年颁布的《国家海洋局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实施方案》将海洋科技创新作为海洋生态建设的重要支撑。[23]《全国科技兴海规划(2016—2020年)》提出要“推动科技成果应用,培育生态文明建设新动力”[24]。在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实践中,海洋科技的发展为其赋予科技动能,提供更多解决方案。例如,海洋工程装备制造技术为“蓝色海湾”“南红北柳”等一批生态修复工程提供治理修复的科技装备、技术,现代海洋生物技术为海洋污染治理提供治理途径。可以说,海洋科技深度融合于海洋生态保护、监测、治理中,为海洋生态安全提供保障,是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重要动能。
要言之,拓展海洋经济的发展空间,实现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关键在于发展科技,突破海洋探索能力制约;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持续发展,最终要靠科学技术的持续推动,海洋污染才能得到根本性治理,海洋生态环境才能得到改善。只有在发展中依赖科学技术的创新来应对海洋环境问题,坚持海洋开发与海洋保护并重,使发展与环境友好相协调,才是我们所追求的海洋强国建设。
四、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是建设海洋强国的价值取向
无论实现什么样的发展,都要始终坚持人民立场,都要实现好、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建设海洋强国思想的价值指南。因此,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理应作为海洋强国思想的应有之义。
在海洋开发过程中,海洋环境污染、海洋生态系统退化等问题日益成为人民群众“意见大、怨言多”的问题,故而保护海洋生态是海洋强国思想中人文情怀最浓厚、民本思想最强烈的重要内容,保护海洋生态不可避免地成为海洋强国战略的基本要求。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八次中央政治局学习会议上强调:“要下决心采取措施,全力遏制海洋生态环境不断恶化趋势,让我国海洋生态环境有一个明显改观,让人民群众吃上绿色、安全、放心的海产品,享受到碧海蓝天、洁净沙滩。”[25]这体现了海洋强国战略的人文情怀,也是海洋强国思想的价值取向。实际上,让海洋发展成果更多、更好、更广地惠及全体人民,增强人民在海洋发展中的幸福感和获得感,需要紧紧围绕保护海洋生态这一要求来发展海洋经济、海洋科技。
将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作为海洋强国思想的价值取向,势必要求我们把海洋生态治理的科研攻关作为重点。“十三五”规划规定,“发展海洋科学技术,重点在深水、绿色、安全的海洋高技术领域取得突破”[26],明确提出海洋科技的发展必须以“保护海洋生态需求”为现实导向。《“十三五”海洋领域科技创新专项规划》强调我国海洋面临资源开发过度、环境污染严重、生态恶化、海洋灾害频发等困境,为此,“我国亟需建设集监测与预警功能为一体的海洋环境质量监测体系,完善海洋生态环境灾害监控预警及应急机制,发展海洋生境修复技术,恢复海洋生态系统健康,构建海洋环境污染控制和生态保护技术体系”[27]。2020年6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和自然资源部颁布《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1—2035年)》,指出要加强生态修复,将海岸带生态修复列为重点工程,重视科技在生态修复中的作用,特别指出要提升我国在生态修复方面的科技能力,在基础研究、技术攻关、装备研制、标准规范建设方面进行生态科研攻关,在有关生态保护和修复的科研平台的建设上加大推进力度。[28]这就对海洋科技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具体而明确的要求,也体现了维护海洋生态环境是海洋科技发展的动力因素。
维护好海洋生态环境对发展海洋经济具有深远意义。生态环境是影响海洋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良好的海洋生态环境就是财富,保护好海洋生态就是保护海洋经济发展的潜力和后劲,有利于节约和减少海洋经济发展的代价与成本。首先,保护好海洋生态环境对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当前,我国海洋资源趋紧、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要实现海洋经济永续发展,关键要保护好海洋生态环境,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实现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海洋生物资源保护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任务,近年来政府颁布法令设立“禁渔期”,实行“增殖放流”,就是要避免海洋经济开发走“寅吃卯粮、急功近利”之路,为海洋生态修复提供时间和空间。其次,海洋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会造成直接的经济损失、加大海洋生态治理的成本。一方面,以“海洋渔业”“滨海旅游业”等为代表的海洋产业对生态环境有着不同程度的依赖,海洋环境污染会造成相关海洋产业的经济损失;另一方面,海洋生态的破坏加剧海洋生态灾害,浒苔、绿潮、赤潮等海洋灾害频发,增加了海洋生态治理的成本,造成直接的经济损失。我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一度走上了“先破坏、后治理”的路子,对于已经破坏的生态环境,“再补回去,成本比当初创造的财富还要多”[29]。以牺牲海洋生态环境来换取海洋经济发展,得不偿失。因此,海洋经济的发展必须画出“生态红线”,把实现好、维护好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作为发展海洋经济的总体要求。2015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强调要“控制海洋开发强度”“加快海洋经济结构与产业布局”,加强海洋生态保护。[30]2017年,国家海洋局等联合发布《围填海管控办法》,规定要“严格控制围填海活动对海洋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要“优先支持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绿色环保产业、循环经济产业发展和海洋特色产业园区建设用海”,以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
总之,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是实现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走“人海和谐”的海洋经济发展之路符合时代要求。海洋强国的最终走向是海洋科技发达、海洋经济雄厚、海洋生态环境优美。
五、结语
新时代海洋强国思想作为系统性、综合性的理论体系,是整体推进、协同发展的。建设海洋强国要以维护海洋权益为前提保障,以保障海洋经济、海洋生态、海洋科技的发展空间,又要以海洋经济、海洋科技、海洋生态的发展为手段更好实现海洋权益维护。这是海洋强国思想的第一重循环,即海洋权益与其他三个要素——海洋经济、海洋科技和海洋生态保护之间的循环。在维护海洋权益的前提下,要以发展海洋经济为抓手,以海洋科技创新为支撑,以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为取向,使海洋经济、海洋科技、海洋生态相互促进、相互协调,这是海洋强国思想的第二重循环。只有协调好四要素之间的关系,才能更好地建设海洋强国。
参考文献
[1][9][25]进一步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 推动海洋强国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N].人民日报,2013-08-01.
[2]郑汕.中国边疆学概论[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12:212.
[3]陈国强.21世纪中国海洋战略再思考[EB/OL].http://navy.81.cn/content/2018-05/31/content_8046679_3.htm.2018-08-21.
[4]中共中央宣传部,编.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273.
[5][6]国家海洋局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课题组.中国海洋发展报告[R].北京:海洋出版社,2007:16.16.
[7]迈向命运共同体 开创亚洲新未来[N].人民日报,2015-03-29.
[8]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448.
[10][17]2019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EB/OL].http://www.nmdis.org.cn/hygb/zghyjjtjgb/2019hyjjtjgb/.2020-05-20.
[11]全国科技兴海规划纲要(2008—2015年)[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8(10).
[12]全国科技兴海规划(2016—2020年)[EB/OL].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6/12/363472.shtm.2016-12-14.
[13]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编.“十三五”国家级专项规划汇编:下[G].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573.
[14][27]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创新发展司.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16—2020年)[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8:406.406.
[15]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243.
[16][2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100—101.101.
[18]习近平.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而奋斗——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11.
[19]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269.
[20]李双建.主要沿海国家的海洋战略研究[M].北京:海洋出版社年,2014:61.
[21]刘洪滨.中国海洋经济发展现状与前景研究[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18:4.
[22]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为振兴老工业基地增添原动力[N].人民日报,2013-09-02.
[23]海洋局印发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实施方案[EB/OL].http://www.gov.cn/xinwen/2015-07/16/content_2898332.htm .2015-07-16.
[24]全国科技兴海规划(2016-2020年)发布“五新”打造海洋强国[EB/OL].http://www.gov.cn/xinwen/2016-12/13/content_5147579.htm .2016-12-13.
[28]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1—2035年)[EB/OL].https://www.ndrc.gov.cn/xxgk/zcfb/tz/202006/t20200611_1231112_ext.html.2020-06-03.
[29]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论述摘编[G].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9.
[30]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EB/OL].http://www.gov.cn/xinwen/2015-05/05/content_2857363.htm.2015-05-05.
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继承与发展:新时代海洋强国思想研究”(18YJA710002)阶段性成果
作者蔡勤禹系中国海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姜志浩系中国海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沈 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