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庆市推进化肥减量增效工作探讨

2020-12-28王帅

南方农业·上旬 2020年11期
关键词:增产化肥重庆市

王帅

摘   要   介绍了化肥的历史、增产作用,以及过量使用化肥的影响,分析了推进化肥减量增效工作的难度,最后结合重庆市化肥减量增效工作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法津法规,做好顶层设计;探索新型农化服务体系;推行优质优价,扶持品牌农业发展;推行‘精调改替提技术;加大典型案例宣传引导”等建议。

关键词   肥料;化肥;减量增效;增产;重庆市

中图分类号:S143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0.31.016

“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肥料是作物的“粮食”。肥料是以提供植物养分为主要功效的物料。《中华人民共和国肥料登记管理办法》中规定,肥料是指用于提供、保持或改善植物营养和土壤物理、化学性能及生物活性,能提高农产品产量,或改善农产品品质,或增强植物抗逆性的有机、无机、微生物及其混合物料。我国4 000多年的农耕文明发展史也是用肥料维持土壤肥力和提高粮食产量的发展史。

1 化肥的历史和增产作用

中国是最早掌握农家肥技术的国家,也是人口最早过亿的国家。在远古刀耕火种的时代,人们就学会将植物焚烧留下矿质养分为下一季节作物提供营养,到春秋时代已经逐渐形成比较成熟的造肥和施肥技术。西汉时的《氾胜之书》记载有用腐熟的人粪肥田,用蚕粪拌种,用兽骨汁作肥,以及种植绿肥肥田等。北魏时期的《齐民要术》全面阐述了施肥种类、特性、积造方法和施用方法,强调“地薄者粪之”;同时记载用绿肥种春谷,增产在2倍以上。1911年,美国科学家金(King)曾游历东南亚,撰写了《四千年农夫》一书,书中指出中国历史上作为全球最大的帝国且千年不衰的奥秘就是农家肥的应用。

化肥则发明于欧洲,是工业革命的产物。1800年英国率先从工业炼焦中回收硫酸铵作为肥料。1840年德国科学家李比希创立了植物矿质营养学说,1861年德国从海水中提取氯化钾,1908年又发明了现代化的合成氨工艺。化肥的施用让欧洲人口成倍增长,并成为世界经济中心。化肥的生产使用,打破了依赖于地力自然恢复的传统农业,打开了人类从生物圈获取能量和物质的又一个通道,温饱问题和营养问题得到解决,人们生活水平迅速提高,人口快速增长,人类文明呈指数级增长。

肥料的使用,使中国农耕文明和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粮食产量仅为68.6 kg/667 m2,到2018年达408 kg/667 m2。粮食产量的提高得益于多种因素,化肥是其中的重要因素。研究表明,目前作物产量对肥料的依赖程度在50%~60%,如果不使用肥料(长期)作物产量仅能达到目前产量的一半。因此,农业农村部肥料专家高祥照博士曾用“三个一半”形容化肥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地位,他说:“化肥提供了一半以上的农业产量,间接养活了我国一半的人口,目前占农业生产物质投入的一半。”

2 过量使用化肥的影响

古代称肥料为粪,所以有“粪大水勤,不用问人”的农谚。化肥事关人类温饱,更关系人类健康。但是,化肥过量使用,会给农业生产和生態环境带来一定的影响。从1980年到2018年,我国耕地化肥用量由8.5 kg/667 m2增长到30.5 kg/667 m2,是世界化肥平均用量的3.4倍。

化肥大幅提高了粮食单产,极大地保证了世界的粮食安全,但过量使用也会带来负面作用。1)化肥利用率下降,报酬率递减、产出率下降。化肥利用率由20世纪80年代的40%~50%下降了10多个百分点;每千克化肥产出粮食由20~30 kg降到5~10 kg。2)土壤板结、酸化、结构变差,导致农产品品质下降。不合理施肥导致农田土壤酸化现象严重,从20世纪80年代到21世纪初,全国农田土壤的pH值平均下降了0.5个单位。土壤酸化不仅影响作物根系生长,还会造成重金属元素活化、土传病害加重等问题,进而导致农产品品质下降。3)过量使用化肥,会带来水体富营养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农业面源污染和生态环境问题。

3 推进化肥减量增效工作的难度

如果把“化肥减量”比作开车,应该先踩刹车,刹住了才能“挂倒挡”,最终实现减速减量。所以,化肥减量难度很大,不可能一蹴而就。

3.1 施用减量难度大

“化肥是粮食的粮食”,化肥本身是一种养分,是提供作物生产所需的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原料。适量使用化肥可以省力省时,让粮食增产、蔬菜增绿、瓜果增甜、增香。化肥推动中国持续多年取得粮食增产增收。在重庆地区,农户一般每季蔬菜每667 m2施用复混肥约50 kg、尿素20 kg,1年3~4季,平均每667 m2蔬菜地每年施入化肥都在200 kg以上。化肥数量确实很大,但农户害怕减产,谁都不敢轻易把用量减下来。因此,“适量”很难把握,国内尚没有施肥的限量标准,没有完善的肥料施用法律。我们既不能一味放纵化肥过量使用,也不能一点不用、“妖魔化”化肥功效,就像“增产”与“环保”在拔河,“两者相争”取其利。

3.2 生产减量难度大

中国化肥产量世界第一。在20世纪70年代,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时签署的第一份商业协议,是我国引入13套世界最大规模的合成氨装置。后来我国科学家们自主创建了现代化工业氮肥体系。我国先后于1990年、2005年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氮肥、磷肥生产国。2015年我国复混肥产量自给率为114%,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复混肥生产国。现在我国化肥生产的高速动车尚未靠站,受利益趋动影响,生产减量还有一个过程。

3.3 调整施肥结构难度大

从农作物正常生育对氮磷钾需求来看,大多是1∶0.4∶0.8。但从市场上肥料配方来看,“15-15-15”配合式的复混肥随处可见,生产中磷的成本较低,企业在氮磷钾比例上更愿意生产1∶1∶1的复混肥。从政策看,原来生产每个肥料配方都要登记,可以从登记证上引导干预。现在高浓度复混肥免于登记,生产何种配方完全由企业自主决定。因此,化肥结构调整也是一个缓慢过程。

4 重庆市化肥减量增效工作取得的成效与下一步打算

4.1 措施与成效

近年来,重庆市大力实施化肥减量增效行动,2017年重庆市油菜实现单位面积化肥用量零增长;2018年在水稻、玉米上实现单位面积化肥用量零增长;2019年积极推进蔬菜、果树单位面积化肥用量负增长。在化肥减量上,重庆市主要采用“测土配方减量、有机替代减量、绿肥还田减量、秸秆还田减量、肥料深施减量、土壤调酸减量、水肥一体减量”等技术。每年依托蔬菜、油菜、柑橘、花椒4个协作组及项目,着力4个关键促减量。

1)着力“替”,支持有机肥替代,推广“有机肥+”“果(茶)+沼+畜”等技术模式,每年推广有机肥100万公顷次以上,有机肥替代化肥达15%以上。

2)着力“测”,推行测土配方施肥,集成推廣水稻、玉米、油菜、马铃薯、甘薯、蔬菜、柑橘等7大类作物的施肥指标体系,及时发布主要农作物施肥推荐配方,推进精准施肥,每年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266.67万公顷次以上。

3)着力“养”,实行用地养地结合,通过购种补贴、建立示范片等措施,推广苕子等豆科绿肥种植,培肥地力,减少用肥量,每年推广绿肥种植6.67万公顷、秸秆还田66.67万公顷以上。

4)着力“改”,改进施肥方式,集成推广深施、水肥一体化、叶面喷施、机械施肥等技术13.33万公顷以上,提高化肥有效利用。

重庆市化肥总量由2015年的97.7万吨,逐渐下降为2019年的91.1万吨,连续4年负增长;重庆市化肥施用强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化肥总量稳中有降,逐步走上减肥增效、高产高效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4.2 下一步打算

关于化肥减量,我们应该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化肥用量都呈现“先快速增长、达到峰值后保持稳中有降或持续下降”的趋势,逐步走上了减肥增效、高产高效的可持续发展之路。重庆对照中央环保督察指出的问题,对标发达国家施肥水平,对表国家对农业绿色发展要求,化肥减量仍有一定的空间。为此,提出以下5点建议。

1)完善法律法规,做好顶层设计。我们应当借鉴发达国家化肥减量的成功经验,制定养分管理政策法规制度,协调农业生产、农户行为和环境管理,为实现化肥减量增效提供制度保障。建议将《肥料登记管理办法》上升为条例或者肥料法,从源头规范肥料生产、销售和使用。

2)探索新型农化服务体系。我们要正视农村劳动力结构性短缺等问题,加强政府、企业和科研单位等服务主体的协作互补,实现资源共享。建议构建“一主多元”农业推广服务体系,扶持社会化服务主体,探索建立新型农化服务体系。

3)推行优质优价,扶持品牌农业发展。在政策、市场和经济激励上,推行优质优价,给予优质农产品更多附加值,用后端的高价格,倒逼农产品的高品质,实现前端化肥的减量。

4)继续推行“精调改替提”技术。精确化肥用量、调整施肥结构、改进施肥方式,推行有机肥替代化肥,不断提高耕地土壤质量。建议制作一套比较完整的分区、分类、量化施肥技术指标和规程,用于指导农民,加大示范,严控化肥减量。

5)用身边的人、自己的事,讲好农业绿色发展故事。重庆有许多典型的化肥减量案例,如“玫瑰香橙”协会的有机肥替代、“吴小平”葡萄基地的培肥模式等,建议加大宣传引导,营造更好的化肥减量舆论氛围。

(责任编辑:敬廷桃)

猜你喜欢

增产化肥重庆市
泰国批准化肥涨价
重庆市人大常委会 2020年立法计划
重庆新一届地方国家机构领导名单
有机肥料在小麦上的应用肥效试验报告
“富思德” 谷子套餐肥应用效果研究
不同有机肥和不同施肥水平对谷子产量的影响
重庆市首届市民健康知识有奖竞赛
各种农作物是否使用化肥精经济效益对比情况一览表
史上最难的绕口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