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装箱岸桥钢丝绳维保作业的风险管控
2020-12-28李恩德胡高杰
李恩德 胡高杰
摘 要:通过对集装箱岸桥钢丝绳维保中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明确从管理手段可以规避的风险,筛选出管理手段无法消除的风险,有针对性的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从硬件和软件方面进行改进,有效管控钢丝绳维保中的风险,从而确保岸桥钢丝绳维保作业的安全性。
关键词:岸桥钢丝绳维保模式;风险分析;管控措施;硬件保护;软件保护
在集装箱岸桥日常使用中,钢丝绳是一种关键耗材,也是码头日常生产的重要物资,为确保其使用中安全性和经济性,一直作为重点部位进行维护保养,主要内容是润滑和检查。由于没有成熟的自动润滑和在线监测系统,钢丝绳的维保工作一直由人工在高空中完成,且大部分的维保作业是在钢丝绳运动的情况下进行的,因此,维保作业存在较大的风险,如何对钢丝绳维保作业中的风险进行有效管控,避免出现意外事故,成为我司设备管理的一个课题。(以下所述均以润滑保养作业为例,点检作业与润滑保养作业流程相同)
1 目前岸桥钢丝绳维保作业模式
我司的集装箱岸桥中,主要钢丝绳有几种:俯仰钢丝绳、起升钢丝绳、主小车钢丝绳、托架小车钢丝绳。为了保证钢丝绳的安全使用,需定期对所有钢丝绳进行全程维保,从维保人员的站位来分,目前维保作业主要位置如下:
(1)机器房起升、俯仰、小车三大机构卷筒旁,可以在卷筒满绳时对卷筒上的钢丝绳进行润滑,维保时钢丝绳处于静止状态。
(2)岸桥大梁前、后维修平台小车滑轮旁,对主小车钢丝绳、托架小車钢丝绳进行润滑,维保时钢丝绳处于运动状态。
(3)小车架上起升滑轮组旁,维保人员系好安全带,对起升钢丝绳、主小车钢丝绳、托架小车钢丝绳进行润滑,维保起升钢丝绳时,主小车停在固定的几个位置,起升钢丝绳处于运动状态;维保主小车和托架小车钢丝绳时,主小车慢速前后动且小车、托架钢丝绳处于运动状态,人员需弯腰站在小车架上通过机器房、海侧上横梁、大梁小斜撑等底部。
(4)梯形架滑轮组旁,对俯仰钢丝绳进行润滑,维保时钢丝绳处于运动状态。
(5)俯仰钢丝绳上,当大梁收至45度左右时,维保人员系好安全带,从梯形架滑轮组处爬上俯仰钢丝绳组上,润滑俯仰钢丝绳不动的一段,维保时钢丝绳处于静止状态,人员需高空攀爬作业。
2 目前维保作业模式未能解决的风险分析
从上述的维保位置、人员站位、机构运动等因素考虑,目前的钢丝绳维保作业主要存在人员夹伤、人员高处坠落、人员撞击伤害、吊具下降高度过低落水机损等风险,经过前期的排查整治,制定标准化的维保方案,对司机动车指令、人员的站位、润滑时钢丝绳的运动方向做了明确规定,有效地规避了一些风险,但还存在以下几个风险未能解决:
(1)在小车架上对主小车、托架小车进行润滑时,人员需边润滑边弯腰通过障碍物,且站立物、钢丝绳均处于运动状态,虽然运动的速度很慢,但是由于空间有限、高强度作业时人员容易疲劳等因素,维保人员还是存在挤压受伤、高处坠落(虽然挂着安全带,也有造成二次伤害的隐患)风险,该润滑维保的风险目前无法彻底消除。
(2)当人员对运动的钢丝绳进行润滑时,起升、俯仰、小车机构运动的速度由司机通过手中的手柄控制,速度的大小完全取决司机个人感觉,稍有不慎,机构运动的速度会突然变化。加上整个润滑保养时间比较紧凑,司机高度紧张,容易疲劳,极有可能会误操作,从而造成运动小车架上、运动钢丝绳旁的人员撞击挤压伤害、夹伤等事故发生。
(3)当主小车处于前大梁时,对起升钢丝绳进行润滑作业,司机注意力放在小车架的维保人员上,有可能忽视起升高度,造成起升机构下降过多,吊具浸泡到海里,导致吊具进水受损。
3 风险管控措施
为彻底消除以上未能解决的风险,结合维保模式,特提出具体措施如下:
(1)硬件保护,在小车架上空挡处四角新增四个下沉式维保平台,维保时人员站在平台里,有效增加维保人员的安全活动空间,降低维保人员作业强度,增加人员站位的安全系数,避免人员跟随小车通过障碍物时造成撞击伤害和高空坠落。
(2)软件保护,在PLC程序中新增“维保模式”程序,对俯仰、小车、起升机构限速;当小车处于前大梁时限制起升下降最低高度。当钢丝绳维保时,通知司机切换到“维修模式”,按下相应按钮,只需扳动控制手柄,俯仰、起升、小车就能保持一个恒定的速度,大小可根据现场情况在程序中调整,降低了司机的操作强度,且不会出现司机误操作造成突然加速,导致人员受伤或司机注意力下降把吊具放到海里,避免了司机的因素造成的人员伤害和吊具机损事故,新增程序见下图1到图4:
4 结语
通过对集装箱岸桥钢丝绳维保中的风险分析,针对不能从制度中规避的风险,从技术改进入手,分硬件和软件两方面加以改进,有效地消除钢丝绳维保中的人身伤害、设备机损等风险,降低配合司机的操作强度,确保集装箱岸桥钢丝绳维保的安全进行。以上改进方案可供港口起重机的维保管理借鉴。
参考文献:
[1]上海港机重工有限公司.港口起重机设计规范[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7.
[2]王金诺,张质文,程文明,等.起重机设计手册[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3.
[3]GB/T3811-2008.起重机设计规范[S].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