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以古诗文课内外教学为载体激发学生的文化自豪感

2020-12-28李红

考试周刊 2020年98期
关键词:高中学生文化自信古诗文

摘 要:当今,传统文化不断受到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问题也被提上了日程。高中语文作为高中阶段最为重要的基础科目之一,与传统文化的联系最为紧密,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更加有责任通过语文的教学增强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向往和认可,激发学生的传统文化自信。文章主要对古诗文在激发高中学生传统文化兴趣中的作用和方法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古诗文;高中学生;文化自信;兴趣

教育部在关于高中语文教育中提出了这样的要求:要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华文化现代化,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拥有更多的传承载体、传习人群和传播渠道,增强做中国人的底气和骨气。这也就是说,传统文化是增强学生文化自信的重要源泉和载体。而古诗文作为高中语文中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对于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从目前古诗文的教学效果来看,学生对于古诗文的学习仅停留在被动记忆和接受层面,不能自主学习、赏析、体悟、感受古诗文之美,敬畏之心远胜倾慕与欣赏之意。因此,我们既需要分析古诗文教学中目前存在的问题,更要探索和尝试新的教学方法,把古诗文教学从枯燥乏味中解脱出来,让传统文化的美彰显出来,从而激发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一、 灵活利用教材内的古诗文传统文化内容

高中语文教材作为高中生学习活动的主要参考材料,选文都是非常经典的,其中的传统文化部分可以说是经典中的经典。若能利用好这一教材资源,在进行日常教学的过程中就能够开展比较好的传统文化阅读教学。例如高中课本里的《林黛玉进贾府》片段,就是经典《红楼梦》里的桥段,片段里描述的细节就有许多关于传统文化、饮食、礼仪、服饰和习俗等方面的内容,教师在对这一部分进行讲解的时候,不仅要分析情节和人物关系,还应该对其中包含的传统文化内涵和审美进行解读。具体而言,例如林黛玉进府后,在向贾府的人们问好的时候,问好的先后顺序就充分体现了我国传统文化男女尊卑和严格的等级制度,教师可以在这一方面进行扩展;再如林黛玉在餐前的茶和餐后的茶的区别的描写中,反映了我国茶文化的繁复与博大精深,老师可以据此向学生普及我国的茶文化。

二、 将诗词、对联等传统的文学艺术与教学内容相结合

一直以来,由于高考的压力,大部分的语文老师只是按照高考大纲死板地教学,缺乏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没有一种传承的自觉性和责任感,学生自身对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意识也很淡漠。比如对诗词和对联就缺乏一定的关注度,除非高考要求、教材所选,恐怕无人问津,也无暇顾及,对其创作背景的了解更是知之甚少。而作为语文教师,我们有责任帮助学生建立对这些优秀传统文学艺术的认同感和传承的责任感。对此,我们可以在课堂教学中通过使用名家或自创的诗词、对联来导入和总结,来落实对汉字文化的训练,提升此方面的基本素养。也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渗透传统文化。例如在端午节开展“端午习俗知多少”的活动,让学生提前查找资料,确定自己表达的主题,在课堂进行小组发言,并结合《离骚》《湘夫人》等课文,让学生了解更多文化知识,进行传统文化的高效渗透。

三、 要重视对传统文化的动态演绎与创新

我们知道,大部分学生不喜欢学习和研究文言文,很多老师都以为是因为文言文和我们现代的白话文差别太大,说话方式不一样,文字障碍多,导致学生读起来有困难,所以在带领学生们学习文言文时重点研究实词、虚词的意思和一些特殊句式、特殊词类的用法,认为只要学生掌握了这些,一篇文言文的教学任务就完成了。但是学生此时却对学习文言文的必要性产生了怀疑,觉得既然我们现在不用古人的说话方式,却为什么要学习文言词汇和句式?由此,高明一点的老师会从文化源头的视角入手,从作者生活的时代背景分析,去感受文言文的语言魅力,体会文言文作品传递的哲理、美德等真善美的品质和意义。以梅尧臣的《东溪》:“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着花无丑枝”这句诗文为例,从表面看,这是一句写景的诗文,体现了诗人的闲情逸致。从文学审美的角度看,“老”树着花却无“丑”枝,若从文化审美的角度去深究,就会发现诗人之所以这样写,不仅使这一平常的乡村小野增添几分春色,更重要的是反映了作者当时的心情。反映了一个怡然自得而又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人物心情。诗文既写景,情和意又饱含其中,景、情、意融为一体,岂不美哉,而它的思想又可以给现代的人一种有益的启发。通过这样一个分析和学习的过程,让学生体会诗人的心境,将诗文的描写投射到自身中,拉近学生和传统文化间的距离,实现从文学审美到文化审美的跨越和升华。

四、 培养文化审美的意识,养成文化自觉的习惯

教书育人,说到底是美育的范畴。对文学的教育,应当能给人以丰富的、心灵的审美的体验。通过文学的熏陶,养成文学审美的习惯,唤醒文化自觉,铸造审美心灵。尤其是对那些脍炙人口的古詩文,为历代读者喜闻乐见,这非常适合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学习这些古诗文,体味作品中的美感,受到美的教育和熏陶,从而强化学生的审美意识,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著名教育家黄玉峰说:“读李白、杜甫的诗,读孔子的书,是没有直接利益,但他能够陶冶情操,有利于学生成为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性情中人。”通过感受古典诗词的情感,给学生们的心田注入一泓清泉,让他们有能力去感受大自然传递的美,能够用心感受春夏秋冬,山川景物;让他们以一颗柔软的心去对待生活中的细小和百样的人生。

五、 采用有趣的教学方式开展古诗文教学

(一)开展剧场表演活动

对一些故事性强的古文阅读篇目,如《荆轲刺秦王》《鸿门宴》等,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相应的剧场表演,通过角色代入,让学生切身感受古人的思维方式。在开展表演活动时不需要对整个故事进行表演,而是可以选择与传统文化相关的侧面进行短剧的表演。如《鸿门宴》里包含的传统文化素材包括主客座次礼仪、人物称谓、官职文化、忠义文化等。在表演时,老师可以组织学生选择其中一个方向,根据历史素材重新编撰剧本。以主客座次礼仪为例,可以针对这一问题设置矛盾引发讨论,最终达到了解和普及传统文化的目的。

(二)开展朗诵比赛活动

中华古诗词历史源远流长,内涵丰富,语言精练,句式齐整,含义深刻,富有韵律,易于诵记,名篇佳作美不胜收。教学实践中,老师如果按照教学要求让学生进行背诵,可能会使学生产生厌烦。但如果引入竞争,采用朗诵比赛的形式,就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好胜心,从而达到教学目的。在古诗文和传统文化的学习中,如果渗透进学生之间的自主交流中,就可以让他们发现自己的不足,增强他们学习的兴趣。诗歌朗诵大赛不仅让学生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也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三)在“课前”开展“我与古诗文”小演讲

三分钟小演讲以课内外相结合的形式,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古诗文的积极性,学生必须在课下做足充分的准备,进行多方面深入的资料筛选、研究与汇总,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呈现最精彩的内容。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制作PPT并在课前3-5分钟的时间进行演讲,这样的活动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并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文的热情,如学生的《我与你的缘分》《由骚体引发对古典文学的思考》等演讲收到了肯定和好评。这样的小活动使学生对古诗文的学习不再囿于被动接受,而是生成了主动学习、研究、内化、展示的自主学习过程,激发兴趣的同时更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四)在古诗文教学的课堂或课后多安排即兴小练笔

“随文练笔”是实现读写结合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语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依托文本进行写作训练,加快学生语言思维能力和書面表达能力的养成。古诗具有篇幅小、形式活、内涵丰富等特征,在古诗教学中开展随文练笔的训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捕捉文本内容中的情感点、思维点,夯实学生写作训练的基础。因此,对古诗文的学习不能仅停留在听、读、说的方式上,更应由“写”将其内在的学习成果外化地呈现出来,让古诗文的文化内涵与学生个人的情感体验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更好地触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学生对作品有更深层次的二次体验与创作。

(五)利用电视节目的现代化演绎让古诗文旧貌换新颜,重领潮流

利用《诗词大赛》《经典咏流传》等电视节目,拓宽语文教育的渠道,从形式到内容全面升级,突破僵化,引入活水,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充满情趣的活动中,感受古诗文语言文字学习的魅力,积淀丰厚的语文素养,提高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例如,利用对《经典咏流传》节目相关视频的欣赏,感受古诗新唱的现代演绎手法,把古诗文以更新颖、现代的方式引入学生的视野,以学生更加喜爱和易于接受的形式让古诗文成为学生可唱可演的新的文化样式,在看明星演绎古诗文的同时调动了学生对古诗文的兴趣,产生新的体验和感受,重新认识古诗文历久弥新,经典不朽的文化魅力,水到渠成地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

多种活动的展开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古诗文的意识,努力将学生化被动为主动,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学生切实动起来,成为主动学习、思考、体悟古诗文的主体,不再仅仅是去听、去记、去背,而是要动脑、动嘴、动手、全方位地动起来,真正化被动为主动,以主体身份主导自己的古诗文学习,摆脱客体束缚,切实拉近自己与古诗文的心理距离。并在课后的资料收集整理过程中对古诗文课堂所学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对于传统文化在古诗文中的渗透有进一步的感悟,使学生产生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情,增强了文化自信,从而不断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作者简介:李红,甘肃省金昌市,甘肃省金昌市金川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高中学生文化自信古诗文
培养高中学生科学精神的实践探索
古诗文阅读备考指津
在阅读的乐趣中提高高中学生的英语能力
新闻媒体坚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
引领小学生诵读古诗文之妙招
加强高中学生社团建设的思考
对古诗文默写有效性的思考
初中古诗文教学初探
协助党委创办高中学生业余党校